凰涅天下 第424章 天下為公

作者 ︰ 君朝西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名可秀堅定的聲音傳達出她的意志,「吾等之政黨,以華夏文明之傳繼,以國家富強太平,以黎庶安居樂業,為奮身之任,故吾之黨立名曰——大公黨鬼畜又凶殘的性 運人生全文閱讀!」

大公黨,大公……眾人心里默默念著這個黨名,一遍遍在心里輾轉著,漸漸心頭如有火灸般滾燙起來,大公,天下為公!

趙鼎身板一挺,吟誦的聲音抑揚頓挫,「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他聲音一頓,提高吟道︰「‘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大人世及以為禮,……以賢勇智,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執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趙鼎吟誦的是《禮記禮運篇》,記述了孔于參加魯國的臘祭後,在宗廟門外的樓台上感慨長嘆,對弟子說,在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為天下人所共有,選舉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天下,老吾老,幼吾幼,沒有劫奪、偷盜、殺人越貨的壞事,門戶不關,這就是大同世界。

這個「天下為公的大同」是孔子心中最理想的世界,也是儒家的最高理想。

孔子從不認為君主世襲和家天下是最合理的天下。但他又清楚知道,這種大道已經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財產,諸侯天子們的權力變成了世襲,並成為名正言順的禮制,而且制定禮儀作為綱紀,用來確定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的關系,讓人才為自己的野心建功立業,由是陰謀詭計興起,戰爭產生。

孔子想治平天下,維護秩序,就必須在家天下的體制內妥協,讓儒家的治世思想符合現實。他對弟子說,上古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實能達到的治平世界只是「天下為家」的小康世界,如夏禹、商湯、周文、周武、周成王、周公這六位治世的時代,就是孔子心中的「小康」,即達到治道上的天下為公。

因此,孔子以恢復三代(夏、商、周)那種小康家天下的禮制為儒家的現實理想,並由此建立了符合家天下統治的儒家倫理綱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努力推行家天下的治平秩序。♀

但是,「天下為公的大同」仍然是孔子的最高理想。

在孔子之後,先秦時代的儒家們也始終以「大同」為最高向往,但在現實中則以治道上的「公」為學說。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就是對諸侯宣講民心為重的王道之治,然而其內涵思想卻是「天下為公」。

但是,「天下為公」的大道畢竟太渺茫了,後世的儒家只能向往,而在現實中,卻必須以維護家天下的統治來實現儒家治平天下的理想。

至秦統一天下,以法家為統,至西漢又以黃老為統,儒學並未成為帝王之學。漢儒董仲舒為確立儒學的統治地位,迎合君主的需要,提出「天之道貴陽賤陰」,並將此「天道」賦予「君臣、父子、夫妻」之關系,如「君為陽面,臣為陰面」,故「君為臣綱」,將君臣關系固為天道。

這事實上背離了孔子的君臣綱紀。孔子提出「君君臣臣」,是有原則的,即「君使臣有禮,臣事君以忠」。而董仲舒的「君為臣綱」其實是于法家韓非子的「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天下治;三者逆,天下亂」的學說。先秦法家與先秦儒家最顯著的區別之一,就是以君為本,強調臣下對君主的絕對遵從,這與先秦儒家的理念是相悖的。

董仲舒的學說事實上是背棄了孔子的「大同」理想,而將孔子退而求其次的「小康」作為天道不可易。

衛希顏听名可秀提過,名重生年輕時在九江曾听周敦頤講學,與周敦頤論董仲舒的三綱,名重生將之稱為儒學的進一步世俗化,迎合了家天下君主的統治需要,遂使儒學成為「獨尊」,謂董仲舒之功不可廢,然後世儒家不當以董之論為旨,實際是遵法家之君主極尊,而背棄孔孟先儒之髓,必致天下裁于一人之害,周敦頤悅而曰「然也我們是兄弟最新章節!」

唐代的儒家們因循章句,對漢儒之學並無多少質駁,但宋代的儒家不同,更追求經義的內涵,所以對漢儒的學說並不是全然接受,而是以己義去理解,稱為「六經在我,我注六經」。如周敦頤,認為「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即陰陽是沒有貴賤的,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董仲舒的「天之道貴陽賤陰」以及由之衍推的「君陽臣陰,君為臣綱」。如王安石,不信天命論,自然不會認同董仲舒的君為臣綱是天道。而周敦頤的弟子程顥、程頤,卻在董仲舒的君臣之綱上進一步詮釋三綱五常是天理,因為二程認為,唯有將三綱天理化,讓人臣不敢篡位,子不敢逆父,妻不敢背夫,才有利于維護天下太平和睦的秩序,實現儒家的治世理想。蘇澹就曾經著文批判程學是忘了儒家先聖的最高理想。

當然程學在大宋儒家中還不是主流思想,至建炎朝仍是以王安石的新學為主流,新崛起的理學也有了越來越多的擁隨者。而且,因為大宋持續了一百六十余年的「與士大夫治天下」的影響,多數士大夫都是遵奉孔子的「君使臣有禮,臣事君以忠」和孟子的「君臣有義」,將之奉為君臣之道。二程學說始終沒有成為主流,與朝中多數士大夫對其君臣天理說的不以為然不無關系。便如反對王安石變法的舊黨文彥博、富弼、司馬光,都是反對二程這一學說的,認為必有害于「共治天下」。名可秀對此曾感嘆說,二程先生雖在學術上有大智慧,但比起文、富、司馬三公,卻在政道上少了大智慧。

大宋士大夫們認為,「與士大夫治天下」,即天下非為天子一人之私。當然,這與孔子說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最高理想不同,這是指治理天下的「公」。但也有少數激進的士大夫認為,「君與士大夫共天下」,這個「共」,就是指「共有」,天下應是人君與士大夫共有,人君為首,而士大夫為從。振道社中的成員,可以說大多數都是士大夫中的激進者,縱然初入社時不是激進者,但在長期耳濡目染影響下,也成了「共天下」的擁論者。

而名可秀在立黨之會上,明確地提出「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並將黨名立為「大公黨」,就是重舉孔子的「大同」理想。

她在眾人思潮涌動中接著立論,「吾黨之立,當以聖人之‘大同’為最高抱負,此謂之至高綱領;而在家天下之當下,又須立可實現的綱領為百年內奮身之綱,謂之最低綱領,即君與士共天下,以人君為領,士為治,限君權,擴士權,尊禮制、法治與民意。——是否妥當,請諸君議之

她的話一停,長桌兩側的人都交頭議論起來。

衛希顏暗中佩服名可秀,將孔子的理想世界和現實世界化為最高、最低綱領,這與中.共的奮斗綱領分為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有異曲同工之妙。中.共的最高綱領當然是實現**,這個始終不變,但最低綱領則根據現實階段而變,最初是反帝、反封建,實現新民主主義,之後變成實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然後奔小康——當然不是孔子那個「小康」。如果直接將實現「大同」立為大公黨的奮斗綱領,就會因為遙不可及而變得虛無飄渺,而為成員懷疑,失去前進的信念。如果只以限制君主權力的「共治共有」為奮斗綱領,那麼從士權到民權就無法申張,廢除君主世襲、選賢與能的「天下為公」之政就實現不了,最終還是在「家天下」的圈子里打轉。

至于黨內的成員們信不信「大同」能實現,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但是,目標總得往高里確立。就如道家以長生為目標,佛家以修來世為目標,都是遙不可及的。然而正因為有這樣至美好的大目標,真正的信徒才那麼虔誠。

閣內成員經過一陣討論後,這個至高綱領和最低綱領被一致通過。

在議定綱領後,又議黨內結構。名可秀道︰「建政黨當如建屋舍,須得有高低結構,梁柱楔門扇各居其位,各承其力,才能搭建得嚴密堅固。政黨之內,一利職責分明,有序不亂;二利獎懲有憑;三利上下激勵;四利職責監督,杜絕任事不為,或專權之行

眾人議論後認可死亡名單。

于是諸成員聚議,初步定下黨內結構︰以黨首為總領,其下設副黨首一人,執事四人,司計掌財務,司察掌黨內紀律及監督,司聞掌情報,司宣掌宣傳,掌書記負責文函上傳下達及黨務聯絡,司靖掌內外安全等。

對于各任職者的人選,包括黨首在內,名可秀道︰「當選賢與能重點在一個「選」字,即定黨內公選制。

衛希顏便提了兩個建議,一是可成立國家黨議會,主要任務就是通過黨首、副黨首和四名執事的提名公選,還要通過國家黨議會的議員名單,以及修改政黨綱領和組織規則;二是在國家黨議會下設常議會,由黨首、副黨首、執事組成,通過黨首提名的司庫、司察、司宣、掌書等任職人員,並討論處置日常重大事務。

黨首也要公選?

丁起等人面面相覷,這還用選嗎!

名可秀容色肅然,「吾之後又如何?選賢與能,黨首亦然,子孫賢者方可上,焉可成家天下之帝王世及?」

眾人聳然,其後均肅然。

衛希顏的提議遂通過。

名可秀道︰「常議會為日常治事,即理事,可稱‘理事會’,以與‘國家黨議會’區別眾人道可,于是定名。

又定國家黨議會五年召開一次,通過黨首、副黨首、執事、議員的提名,即黨首、副黨首、執事、議員五年選一次。當然,這個時候是沒有人提任職年限的,「選賢與能」的涵義即以賢能為任,而不論年齡和任職時間。

衛希顏心道,每一個大時代都有一個領袖人物,終其一生,他(她)的權威無人代替;而這個時代,就是名可秀的時代。

但是,提出公選無疑是很有意義的,這才能保證在她們這一代之後,大公黨仍然能保持它的優秀。更重要的是,通過黨內的公選行動來滲透民主概念,再由大公黨內的民主推及到天下民治之民主,這是一步步的行動。一種新思想,必定要先得到「自己人」的認可,才能再談推而廣之。

這次閣議持續了兩個時辰,被記為大公黨第一次國家黨議會,確立了至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確立了大公黨的宗旨,確立了黨內結構,並以記名投票方式選舉了黨首、副黨首、執事和黨議員名單。

因為還有一些主要成員因各種原因未能到會,最終計票將在這些人投票遞回後再確定。但以目前結果來看,名可秀任黨首毫無爭議,丁起、趙鼎二人當選執事也可確定,另外兩名執事則有可能在宋藻、謝有摧、鄭彀、陳四人中產生,黨議會的名單也大體出來了,或有個別人最終有變動。

而副黨首為空缺。

因為衛希顏拒絕對她的提名,理由是名可秀當選黨首已是確然,她身為黨首的配偶便不能提名副黨首,以免黨內權力集于一家。名可秀只笑不語。丁起、趙鼎、宋藻暗翻白眼,心道︰分明是想躲閑。這三人與衛希顏共事久,知道這位國師樞密使不耐瑣務,在樞府任事都是抓大放小。丁起便說︰「衛國師不任黨貳,某等孰人賢能威望可逾之而任?」意思是,沒有人敢認為自己的能力和功績可越過衛希顏而任副黨首。

衛希顏卻堅持道︰「先例不可啟

這個理由很正大。

眾人一時相顧無語。

丁起、趙鼎、宋藻都覺得牙痛,衛希顏若不任副黨首,肯定更不願意做執事,難道只做黨議員?——那誰又敢做執事?

作者有話要說︰大公黨,某真心覺得這個名不錯~~~~~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凰涅天下最新章節 | 凰涅天下全文閱讀 | 凰涅天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