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太平 第三十三節 告別(下)

作者 ︰ 上帝在發笑

楊秀清曾經拜讀過一本名叫《紅與黑》的法國巨著,據說就是描寫後拿破侖時代法國的社會現象,在這本書的描繪中,如果一個法國平民想在那個時代出人頭地,要麼需要穿上紅s 的軍裝,要麼需要穿上黑s 的教袍。偉大的法蘭西不僅是歐洲軍事強國,更是羅馬公教的堅實壁壘。沒有財產和人脈地位的平民只有用自己的鮮血或者一生j ng力才能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

馬賴大概就是這樣一個想出人頭地的法國平民,他出生在拉羅舍爾,法國西部一個靠海的漂亮城市。雖然是農民的兒子,可他並不想像他的兄弟們一樣老死在土地上。他費盡心機的進入了神學院,那個時候他已經超過神學院的入學年齡了。他堅持聲稱自己是受到了主的感召才一定要成為一名神父的,當年的聖女貞德也說在自己蒙主感召,不過她被英國人燒死了。比起法蘭西民族女英雄,馬賴幸運許多,他感動了神學院的院長,那位主教允許他進入神學院學習。馬賴,一個農民的兒子,迎來了扭轉自己命運的機會。

就這樣,馬賴完成了他在神學院的學習,等獲得神父資格之後,他被巴黎外方傳教會派到了遙遠的中國,只有那些沒有什麼地位和背景的牧師才會被派到中國這片缺乏主之光芒的土地。保守的中國剛剛因為英國人的緣故已經不再是傳教士的禁區了。清朝雖然開始任用了湯若望,郎世寧這樣的神父,不過他們都是類似伶人的角s ,為盛世的四夷來朝做一個點綴。等到了嘉慶帝的時候就明確下達聖旨,要把帝國主義入侵的急先鋒,那些傳教士們,通通明正典刑,嘉慶道光這對父子柄國的漫長時間里,不管是羅馬公教還是東正教亦或者新教各派,中國對所有的基督教關上了大門。

在結束了中國的西南之旅後,馬賴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事實,中國已經不再可能對基督教敞開大門了。歐洲各國對中國的入侵雖然讓基督教打破了清朝廷對他的管制政策,但是相應的,基督教已經被當做某種入侵而被主流社會所排斥。馬賴認為如果這個趨勢不能扭轉的話,基督教將不得不使用另外一種手段來傳教。利用歐洲各國在東方的強勢地位提高教民的地位,用現實的利益來誘惑平民入教。當然,這會讓中國社會對基督教更加排斥,或許某一天會在遙遠的東方掀起一場宗教戰爭。

冥冥之中或許真有上帝存在,馬賴接觸到了拜上帝會。洪秀全的教義在正規神學院畢業的馬神父看來屬于相當低級的異端,也就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異端水平,基本上算是宗教界的石器時代產物,比起新教各異端派系可以說是差了好幾個時代。不過拜上帝會的教義雖然低級,但是它所展現出來的力量讓馬賴瞠目結舌。清王朝在廣西的統治力量在他們面前摧枯拉朽一樣徹底崩潰。理論上統治廣西大地的最高官員,廣西巡撫周天爵被楊秀清以同樣的兵力打得丟盔卸甲。馬賴似乎看到一股狂ch o即將席卷古老的東方,舊的秩序似乎就要崩潰了。

舊秩序的崩潰意味著很多東西,羅馬公教的機會似乎就在其中,馬賴決定投入到這股洪流之中,這或許意味著危險,但馬賴並不在意所謂的危險。當他為了個人地位遠渡重洋來到東方之後他就把個人的安全放到腦後了,他所求的,唯有功成名就。

果然來到東方的都是冒險家啊,楊秀清心里贊嘆道,華夏並不缺少冒險家的血統,兩漢時代的張騫、班超都是最偉大的冒險家之一,相比伊比利亞半島蠻子在美洲橫沖直撞燒殺搶掠的低劣表現,班超可以說是一人可敵大國的偉人。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華夏的冒險家們似乎越來越少了。大概是因為冒險帶來的收益太小了。而在歐洲,像葡萄牙這樣的小家伙如果不通過探險尋訪新大陸的話永遠都不可能成長到影響全世界的大國地位。說實話,要不是英國人習慣x ng的扮演伊比利亞攪屎棍的角s ,西班牙沒理由不把葡萄牙吃進肚子里去,事實上他們也的確吃進去過一段時間。

對于馬賴,楊秀清的態度是比較認可的。從現在的表現來看,馬賴幾乎就是個單純的傳教士。楊秀清作為一個信奉變異唯物主義的人,發自內心的鄙視各種教徒,就如同他毫無理由的鄙視黑人一樣。

和傻子打交道雖然麻煩一點,但是傻子制造出來的麻煩肯定比聰明人制造出來的麻煩要容易解決的多。

「對不起,我不能授予你軍官的職務。」楊秀清想都沒想就拒絕了馬賴的請求,無論從能力還是背景來看,馬賴都不太適合作一名軍官。他是一個外國人,注定很難獲得士兵們的信任和認可,更不用說他根本就沒有什麼軍事經驗或者受過軍事教育了,法蘭西的神學院又不是十字軍那些大大小小的騎士團。而且馬賴也沒有什麼耀眼的背景,他如果是拿破侖三世的私生子,楊秀清倒不介意授予他一個清貴的軍職,那種不負責任和具體事務只要聊天打屁就能把軍功混到手的位置。這樣沒準還能騙到他便宜老子的支持。問題是馬賴沒有什麼耀眼的背景,只不過是無數冒險家里的一員。放到共和國時期,馬賴就算是沒有zh ngf 護照的外國流浪漢,楊秀清賞他碗飯吃就算是仁義了,這貨還想當軍官,還是哈哈一笑算了吧。

「我可以給你提供一個書記官的職務,你可以向我的政策提出建議,並且去執行我的某些命令。」楊秀清還是希望自己身邊能有些外國人的,這些外國人可以作為他身邊的某一種點綴,作為一種對外開放的象征。楊秀清覺得如果自己身邊有一些外國官員的話會讓帝國主義侵略者們產生一種,「這是一個開明的家伙,我們可以和他好好談談。」之類的錯覺。

「類似掌璽大臣?」馬賴問道。

掌璽大臣?楊秀清依稀記得這是英國人的一個職務,著名的無良文人培根就曾經擔任過這個位置。雖然不清楚為啥馬賴這個法國人會用這樣一個英國官職做例子,不過楊秀清還是同意地點點頭。他給馬賴安排的書記官就是類似掌璽大臣這種不管部部長的意思,當楊秀清決定使用這個人的時候,他的權力就會變得很大,而楊秀清或者說統治中樞決定冷處理這個人的時候,他在整個權力系統里就會變得無足輕重。

「沒錯,就是類似掌璽大臣。」楊秀清贊同地說︰「我的很多政策需要開明人士去執行,我身邊很少有像先生一樣接受過西方教育的人,我希望由您作為我的第一任書記官。」

楊秀清並不準備招攬一位書記官,他打算收一打人來當這個書記官,特別是那些名氣非常大但是未必有啥實際能力的「名士」們。這麼做一來可以換一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二來還不會影響正常辦公流程。三國演義里的名士龐統固然是大牛,但是那種把一個縣政務都荒廢了然後一天處理完的行為藝術實在是不值得作為行政系統的典範。

「那算了,」馬賴心事重重的搖了搖頭︰「我本來是打算用劍傳播天主的信仰,但是既然要用思想和筆為天主服務,那我還是做傳教士好了。」

楊秀清不明所以的出言挽留,他一直覺得馬賴是個功利心很重的外國佬,但沒想到居然表現的如此聖徒。居然要繼續做那個注定撲街的傳教士,真是個奇怪的外國人。

馬賴深深地看了一眼楊秀清,這是他最後一次試探,他現在已經非常確定楊秀清是某個外國勢力推出來的野心家了。

一個知道羅馬,了解英國掌璽大臣,銳意改革的中國農民,在這次起義前這個農m nzh 要依靠在深山中靠燒炭維持生計,但是起義之後他就是一個出s 的領導者,並且了解西方,能夠熟稔地處理公文,在一支由純粹農民的隊伍里組織出一套官僚軍官班子。

這樣的農民是怎麼冒出來的?

必然是表面上用洪秀全這樣的家伙做表面掩飾,實際上用經過某些外國培養的中國人內部控制這個系統。

到底是哪個國家呢?不是葡萄牙人就是英國人吧。葡萄牙的國力非常衰弱,只能依靠這種手段來插手中國事務。而英國人或許是最有可能扮演這樣角s 的家伙,他們有足夠的實力。馬賴意識到這個情報或許是扭轉自己命運的關鍵。

我的路,一往無前,馬神父握住了自己的拳頭。

有一位比較遠的親戚去世了,她家那邊人比較少,最近一直在忙……寒冷的冬天對老人來說是相當難過的一關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戰太平最新章節 | 戰太平全文閱讀 | 戰太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