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82 第一百五十三章 圖謀

作者 ︰ 陳家公子

()林文就這麼收服了李木秋,林文也不怕其反水,這茫茫大海,他能反水到哪里去,這個生在元庭效力弄不好終其一生就是個小吏,在那方圓十里內終老,放到這里說不準還能讓其施展抱負。

皇宋才是正統,趙官家養士三百載,仁義之名可謂深入人心,在天下臣民中的影響豈是短短數十載的蒙古族可比?李木秋為南方漢人,今知大義尚在,納頭而拜的可能性當然不會沒有,當然他也會估算事情成功的可能性,這個世道指望人人去做那文天祥那是不可能的。

這個世上什麼人都有,有那為國為民的郭大俠自然也會有一等公的韋爵爺,李木秋不是傻子,軍中日久自然也看的出大宋皇城司不是烏合之眾,當然如今是叫做那留求戍衛軍,而這里也成了大宋留求府,也許不久就會升格為留求行省,雖然大宋行政也是平級,但隨著地盤的擴大,留球行省是在所難免。

林文的說辭那是很有效的,這中間隔著台灣海峽是很現實的,李木秋的心里隱隱有些興奮有些期待,是不是輪到自己轉運了,輪到自己大展身手了?

這樣陰蓄其志的人物在中國歷史上那是不知道有多少,唯一的區別就是成敗與否,機會有否,典型的例子就是那隋末任晉陽宮副監的裴寂,此人官做的好好的卻盼望天下大亂?何解?

說穿了就是個現實不滿者,意圖天下洗牌後得到更大的利益,李木秋何嘗沒有懷這樣的心思。

李木秋如今做了林文的師爺,職位還是那個職位,不過李木秋心底明白跟著這位不比當初自己跟著那縣太爺,自己的前程在這個島上還是看好的。雖然林文有也不是大頭領,可是一個能說出那般透徹話的人,前景能差到哪里去?除非是他沒有這個平台,事實上林文已然有了這個平台。

李木秋跟著他自然也不委屈。

林文還在等待,等待著火器,等待著挖礦,可是有人不在等待。

王德如今已據留球一定的地方,這片土地上也沒有可以挑戰他的存在,起碼這個時候還沒遇著,但是由于兵力的有限,王德並不能過快的擴張,在許弘文的建議下已然停止了繼續前進,而在考慮建立城市,奠定基業,當然官家的不在是最大的遺憾,少了面旗幟,當然也有它的好處,避免現在受到蒙古朝廷的全面攻擊,如果這個時候受到全面的攻擊,那一切也都全完了。

王德府邸中,王德愁眉道「我等只帶來一千五百名左右的士卒,今還不全在這里,雖然後招降了千余名吊眼部,可加起來也不過三千眾,這在當日的大墜島上就是多了,可是在這里就是少了啊,這個留求真是個好地方,是立業之地啊,只是現在只能看著,奈何奈何。」

許弘文嘆道「是啊,如今屯田,加之從內陸到海外的買賣,也不是那般的困難養不起人,就是缺人,不如讓林文負責從本地土著中招募人手,雖然不多,可是這個時候即便是多上一百人也是好的。」

一旁的段龍道「听聞南洋一帶也頗多漢人,不如試著派人去招納。」

王德點頭道「當年皇城司的情報中也有這方面的消息,听說南洋那邊確實有漢人,但是具體情況不是很清楚,命探子過去偵察,看看能否招募到漢人士兵,有命林文一並辦理,畢竟現在也只他一個地官。」

許弘文道「听說林文最近招募了一個師爺,是個漢人,以前在韃子那里做幕僚的,是個好現象,這說明我等也有影響力,呵呵。」

段龍冷笑道「一個漢奸罷了,有什麼值得高興的?」

許弘文淡淡的道「能把漢奸在招回來,不是很好,何必絕了這些人的路,畢竟漢奸多的是,能少一個就少一個,能多一個為我所用就為我所用,畢竟這些人不是什麼大奸之輩。」

段龍冷哼一聲也沒在答話,半響道「大人,要否請陳宜中大人幫忙,畢竟暹羅有多有陳大人的部下,多漢人。」

許弘文冷笑道「德祐元年七月,宋軍兵敗焦山。殿前指揮使韓震提議遷都,陳宜中將其騙到自己家中殺害。宜中膽小怕事,在和與戰之間搖擺不定。大學生劉九皋等伏階上陳列陳宜中過失數十條陳宜中知道後,棄職而去。後由其母親說服回朝,任右丞相德祐元年十二月,宜中派將作監柳岳前往元軍大營求和,伯顏不肯,又派正少卿陸秀夫前往,請求稱臣納幣,伯顏也不答應。德祐二年正月,元軍至臬亭山。德祐二年正月十八日,謝太後派大臣楊應奎向元軍獻上降表和傳國玉璽,元朝要求與宰相會談,陳宜中當夜逃離臨安,逃往溫州,漂泊在海上。景炎元年十一月,元軍進福建,知福州府王剛中投降。陳宜中與張世杰將端宗護送到海上,不久宜中逃走。此人年少之時,家貧如洗,但他為人「性特俊拔」。曾經有一個商人推算他的生辰,認為他將來必定大富大貴,于是把女兒許配給他。進入太學之後,陳宜中寫的優美文章,得到了許多飽學之士的贊譽。作為太學生員,他為人正直,很關心時政。寶祐年間,丁大全和權臣盧永升、董宋臣拉鄉鄰關系,被理宗所寵幸,不久便擢升為殿中侍御史。丁大全上台之後倚仗權勢,橫行霸道。陳宜中于是和同學黃鏞、林則祖等六人聯名上攻擊丁大全。丁大全知道後,暗使監察御史關衍彈劾陳宜中,取消他的太學生的資格,並發配到地方。臨行那天,太學司業帶領十二個學生衣冠整齊地將陳宜中送到橋門之外。丁大全更加惱怒,于是在太學立了一塊碑,碑文告誡太學生不要亂議國家政務。許多文人根本不理他這一套,倒是對這六個上的太學生贊賞有加,譽之為「六君子」。陳宜中在其後被謫為建昌軍的小軍官。當時,賈似道初為丞相,他無德無能,驕橫放肆,無惡不作。上台伊始,他為了穩住自己的位置,非常注意網羅人才,認為才華橫溢且血氣方剛的陳宜中很有前途,有意把他當作門生。于是,他向官家上疏請還陳宜中,官家下詔六人都可以免省試而赴考。景定三年廷試,陳宜中名列第二。在這六人中,陳宜中最通時務,因而在賈似道的蔭庇下很快升遷,先後任紹興府推官校郎。又過了幾年,他被遷為監察御史。過了不久,陳yuan鳳再次出任丞相,賈似道害怕他侵佔自己的權利,一心想除掉他。受賈提攜的陳宜中深知其意,于是他參劾陳yuan鳳縱使丁大全肆惡,是他播下了宗社之禍的種子。陳yuan風被革職,任太府卿。陳宜中考慮到在朝廷積怨太深,而且做地方官也有利于自己建立政績,于是先後轉任浙西提刑、崇政殿說、福州知府。他在任職期間安頓生產,主張抗戰,興修水利,政績明顯。十年後,他在賈似道的幫助下,升任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該職位相當于副宰相之職。這時,陳宜中已經漸漸躋身于實權人物之列了。靠的是投機取巧,後來國事艱難之時有何作為,此人可謀?」

王德沉默道「此人雖然弄權,卻也為忠君之輩,派人聯系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公元1282最新章節 | 公元1282全文閱讀 | 公元1282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