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奇緣 第兩百四十一章 暢游頤和園(上)

作者 ︰ 東湖游俠

()[正文]——

第兩百四十一章暢游頤和園(上)

果然,不多時紅雅的臉色變的紅潤起來,美麗的大眼楮也睜開了,「大寶,到景點了嗎?」

「沒呢,不過快了。」我模著紅雅的頭說道。

很快,頤和園的形象就出現在了我倆面前,真的,第一次看到,還是挺震撼的。我倆一人門票就這麼大大咧咧的牽著手進去了。

以前在中知道︰頤和園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澱區內,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也是享譽世界的旅游勝地之一。對此,我早就心懷崇敬,來到這個著名的景點,感受一下皇家園林的味道。

剛一進去,就看到了這個關于頤和園的歷史簡介,不免吸引了我去關注它的歷史︰頤和園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宮和花園,前身清漪園,為三山五園(三山是指萬壽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別建有三園清漪園、靜宜園、靜明園,此外還有附近的暢春園和圓明園,統稱五園)中最後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于75年,764年建成,面積29公頃,水面約佔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澱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系,中間的「甕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孝聖皇後動用44萬兩白銀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咸豐十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慈禧太後以籌措海軍經費的名義動用銀兩(據專家考證,應為5至6萬兩白銀),由樣式雷的第七代傳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游樂地。到光緒二十六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許多珍寶被劫掠一空。光緒二十九年修復。後來在軍閥混戰、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949年之後政fu不斷撥款修繕,96年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9年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7年5月日,頤和園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29年,頤和園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頤和園擁有多項世界之最、中國之最。

再往里走,看到了一個關于頤和園的大概地圖,大概知道頤和園整個園林以萬壽山上高達4米的佛香閣為中心,根據不同地點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樓、閣、廊、亭等精致的建築。山腳下一條長達72米的長廊,猶如一條彩虹把多種多樣的建築物以及青山、碧波連綴在一起。這種構思巧妙,我想在世界園林藝術史上也是堪稱罕見的。

關于這個餐廳,頤和園內共有三個快餐亭,分別位于知春亭、排雲殿東九間和石丈亭處,主要經營有飯菜、面食類。此外,園內還有一處專營宮廷御膳的中華老字號飯莊——听鸝館。它的總店位于石舫附近,沿著長廊走到盡頭就是,分店位于北如意門處,在那里,可以品嘗到具有「宮廷風味」的食品。

看著這麼詳細的介紹,我不免覺得,咱國家的人文,做的真是越來越好了。

總所周知,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準則。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佔地59公頃,水面約佔四分之三,園中有點景建築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余處,余間古建築,面積7多平方米,古樹名木6余株。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台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築。

這個園中主要景點大致分為三個區域︰以莊重威嚴的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是清朝末期慈禧與光緒從事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以樂壽堂、玉瀾堂、宜芸館等庭院為代表的生活區,是慈禧、光緒及後妃居住的地方。以長廊沿線、後山、西區組成的廣大區域,是供帝後們澄懷散志、休閑娛樂的苑園游覽區。萬壽山南麓的中軸線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排雲殿建築群起自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終至山顛的智慧海,重廊復殿,層疊上升,貫穿青瑣,氣勢磅礡。巍峨高聳的佛香閣八面三層,踞山面湖,統領全園。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縈帶南北,橫絕天漢,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互異。煙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島嶼鼎足而立,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閱看耕織圖畫柔桑拂面,豳風如畫,乾隆皇帝曾在此閱看耕織活畫,極具水鄉村野情趣。與前湖一水相通的蘇州街,酒幌臨風,店肆熙攘,仿佛置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買賣街,諧趣園則曲水復廊,足諧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邊,還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銅牛,賞春觀景的知春亭等點景建築。後山後湖碧水瀠回,古松參天,環境清幽。

看完大致的景點介紹,我跟紅雅決定,先去爬爬這個萬壽山。

就像上面所說的,萬壽山屬燕山余脈,高559米。建築群依山而築,來到了萬壽山前山,以八面三層四重檐的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從山腳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東側有「轉輪藏」和「萬壽山昆明湖」石碑。西側有五方閣和銅鑄的寶雲閣。後山有宏麗的西藏佛教建築和屹立于綠樹叢中的五彩琉璃多寶塔。山上還有景福閣、重翠亭、寫秋軒、畫中游等樓台亭閣,登臨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萬壽山的南坡(即前山)瀕昆明湖,湖山聯屬,構成一個極其開朗的自然環境。這里的湖、山、島、堤及其上的建築,配合著園外的借景,形成一幅幅連續展開、如錦似繡的風景畫卷。前山接近園的正門和帝、後的寢宮,游覽往返比較方便,又可面南俯瞰昆明湖區,所以園內主要建築物均薈萃于此。造園匠師在前山建築群體的布局上相應地運用了突出重點的手法。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組體量大而形象豐富的中央建築群,從湖岸直到山頂,一重重華麗的殿堂台閣將山坡覆蓋住,構成貫穿于前山上下的縱向中軸線。這組大建築群包括園內主體建築物──帝、後舉行慶典朝會的「排雲殿」和佛寺「佛香閣」。後者就其體量而言是園內最大的建築物,閣高約4米,雄踞于石砌高台之上。它那八角形、四重檐、攢尖頂的形象在園內園外的許多地方都能看到,器宇軒昂,凌駕群倫,成為整個前山和昆明湖的總綰全局的構圖中心。與中央建築群的縱向軸線相呼應的是橫貫山麓、沿湖北岸東西逶迤的「長廊」,共27間,全長72米,這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游廊。前山其余地段的建築體量較小,自然而疏朗地布置在山麓、山坡和山脊上,瓖嵌在蔥蘢的蒼松翠柏之中,用以烘托端莊、典麗的中央建築群。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美女奇緣最新章節 | 美女奇緣全文閱讀 | 美女奇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