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听「嗖」的一聲,「有刺客!」從營地之外不知何處,一支弩箭向我飛了過來。我下意識一低頭,避開了那一箭。「嗖」、「砰」,穿過帳篷,箭頭深深扎在木樁上。
眾護衛忽遭此變,雖然沒有相關訓練,但職責所在,立時沖上前來,擋住黃尚龍。一面高呼「敵襲」,一面向發箭之處sh 箭還擊。立即有j ng備隊約百騎,騎上馬包抄過去。那個刺客顯然準備,一擊不中,立即撤退。只見營地外一堆亂石中,跳起一人,在石堆中奔掠如飛,這里靠近河灘,亂石成堆,騎馬反而跟不上。
到了近處才發現,原來那人帶有羊毛毯,厚毯經過特殊染s 處理,外層灰白s ,內層土黃s 。將厚毯用事先準備好的幾根木棍支撐起來,外面和石堆的顏s 一致,外層朝上鋪在地上,下面挖一小坑,就算細看也很難分。在外邊看來,支起後的厚毯就像一堆岩石。這人很了不起,選擇的地點、時間的把握都很專業,而且沒有留下特別的線索,那支看起來象匈奴人的箭說明不了問題,這里原本就是匈奴的馬場,賊寇中用箭的人不少。而且黃尚龍在這里扎營巡邏都是臨時起意,只能說明他一直埋伏在這里!
這里現在經過大力掃蕩,已然沒有什麼山賊流寇。短短兩年,現在的柱**已經是並州北部的最強大軍事力量了。這里的流民、山寇都被納入治理,大都遷到北庭附近。這里又沒有足夠的牧草,冬天的牛羊很少被趕來,略北和北庭互輸物資,主要走東邊的汾水到寧化或從滹沱河到襄州,于是形成了真空地帶。除了來往的信使為了趕路經過,平時安靜的有些過分了。
在新年來臨前趕到略北營了,休整一天後,黃尚龍開始帶領天策眾人和建設署眾人規劃雁門關的建設藍圖,這里兩山對峙,其形如門,而飛雁出于其間,故名雁門。雁門關兩側峰巒錯聳、峭壑y n森,惟有的一條兩馬並驅的大路也盤旋幽曲,異常險要。原來的雁門關城築于雁門山絕頂,周長二里,牆高二丈,石座磚身,山路就穿城而過。而築城最佳位置,莫過于關城舊址。現在的一營廂兵就駐扎在東峰之上,居高臨下、僅靠擲石就可以控制整個山路了。僅有一條路能通上去,易守難攻,可謂「天塹」!
但狹小的地形卻限制了兵力投放,要徹底、長期的控制雁門關,必須建城。而大軍常駐關口,但其軍用物資和生活物資必須從遠處運送來,運費不貲,勞民傷財。只有調集民眾充邊,同時屯田,使駐軍自行解決後勤問題,才能長遠的發展下去。
黃尚龍還希望更積極一點,徹底解決游牧民族入寇中原的問題,對草原部落采取更加主動的攻勢,把城堡建到大草原上去,不光守住口子、讓戰火遠離國土,還要在可能情況下扼制整個草原,就需要把這變成一個城市中心,進入良x ng循環。
有了這樣的思想指導,新的雁門城就不再是原來卡在山路上的一塊小石頭了!而是一座整體成「r 」字型的石料城堡群。背靠雁門山脈,面向草原;此外,關內的山路要修成一條平坦的大路,平時方便商旅通行,戰時可以快捷地調兵運糧。城市會向北面一道道擴展,從「口」變成「r 」,再變成「目」字,從北到南一道道的城牆會升起來,每個「口」字城都是一個甕城!一層層的城牆消磨敵人斗志。這樣可以慢慢把這個城市建設起來,直到大的敵人吞不下為止!
這樣工程就大的可怕了,不過暫時只需要集中人力,修好北邊的外牆就可以,也不必修那麼復雜、結實,只要能控制住山路就可以。先把這營廂兵駐扎的東峰建成「天險堡」,把四台床弩和兩台投石車安置到「天險堡」上。然後在它的下面山路西側,建起「地利」,後來巨大的雁門山城就以此為內城擴建的。把所有的床弩安在這里的「地利」堡,這樣兩堡相呼應,牢牢控制了雁門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