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是插綁拱架。架材選用新砍的青竹,直徑2-2.5厘米,長3.5-4.5米,上下粗細一致。沿大棚兩側定位線,從一端向另一端按70-80厘米的等距離用鋼 打30-40厘米深的孔,將青竹基部逐一插入孔中,為使拱架兩側肩高一致,同一拱架的兩根竹子新舊、粗細應盡量相同,然後填土踏實,再將同一拱架兩側的竹按統一高度標準彎成弧形,並用布條或包裝繩順一定方向包扎,使青竹兩頭包裹在其中。在拱架頂部和距地面60-80厘米的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綁上3道縱向拉桿,綁時拱架之間應保持原有距離,並盡量綁牢,使拱架不前後滑動。為提高大棚牢固性,5-6米寬棚每隔3-5米要有一立柱,4-5米棚可以用交叉式斜撐代蘀兩側的拉桿,方法是在棚內每隔4-5道棚架,用4根入土30-40厘米的長架材按45°角固定在棚架上,從上往下看像個「x」形。在兩端的拱架下,插入4-6個支柱,將支柱與棚架綁在一起形成棚頭,在背風處棚頭中部設門,門寬0.7米,高約1.3-1.5米。為減輕風對膜的損壞,迎風的棚頭可采用逐步降低棚架高度的辦法過渡。
最後蓋大棚膜。裙膜寬6.8米,長度比大棚長1-2米,將1米寬的薄膜一邊卷入麻繩或尼龍繩,用電熨斗等烙合成小筒,蓋在棚架兩側的下部,兩端拉繩拉緊後固定在棚頭上,中間用細鐵絲將拉線固定在棚架上,在插拱架的邊路開深10厘米淺溝,將超過圍裙的20厘米薄膜埋入溝中踩實。頂膜寬度為拱架弧度-80厘米,長度為大棚長+2倍棚高+40厘米,在無風條件下上頂膜,頂膜繃緊後用鐵絲固定在棚頭立柱上。相鄰兩道棚架兩側的中間各埋一個地錨,具體方法是︰用粗鐵絲捆一塊整磚,沿邊線埋入土中,上面留一個環用來固定壓膜線。壓膜線必須貼棚膜拉緊。將門處薄膜切開,上邊卷入門口上框,兩邊卷入門邊框,用木條釘住,門用竹木作框,繃上薄膜,再用粗鐵絲固定在門框的一邊。
兩個姨夫發明的大棚蔬菜種植的三步法,很是讓鄒遠航明白了勞動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著這句話的深刻道理了。兩個姨夫順利的種植了西紅蜀、茄子等蔬菜,又用這種方法種了一畝地的西瓜。鄒遠航又請兩個姨夫幫大舅家整了幾畝大棚,種上了西瓜、黃瓜。
到了冬天收貨的季節了,鄒遠航雇車將大棚菜和西瓜拉到了濱海城里的濱海農貿市場,反季節的蔬菜和西瓜一上市,立馬受到了廣大市民的圍搶。大棚的火爆場面,讓兩個姨夫欣喜不已。很多酒店、機關采購人員找到兩個姨夫,要求高價訂購,一整個冬天,大棚菜的銷售刨除化肥、人工等成本,淨賺十多萬。即使是三家平分,一家也能分到三萬多塊,這可是村里的萬元戶啊。當鄒遠航將三萬塊現金交到大舅手中,大舅看著手中一打一打的鈔票簡直不敢相信。「大舅,你應該弄個國家干部當當了,村支書這個位置太小了。帶動全村搞大棚種植,有了政績,到時候我們再活活,你保準能當鎮長!」,「臭小子,你不僅是個財迷,還是個官迷啊」,「大舅我說真的啊,我可沒開玩笑。」,知曉後世大舅晚年生活的淒苦,鄒遠航就想改變大舅的生活。帶上反季節的西瓜和茄子、西紅蜀等蔬菜,我和舅舅到了王鎮長家做客,王鎮長很和藹,這個時候的領導干部都很樸實隨和。听說了大舅要求進步的想法後,王鎮長也表態要提拔這種肯干事、能為民干實事的人。沒過多久,大舅被鎮組織部進行了考察,順利當上了鎮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副科級干部。當上主任後的大舅給鎮長提出了發展大棚蔬菜種植基地的經濟發展計劃。鎮里將各村村支書請到二姨夫家,現場參觀考察,聘請了二姨夫為技術指導專家,在全鎮推廣大棚蔬菜種植技術。鄒遠航的家鄉人民從此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後來為了讓兩個姨夫和大舅家能過的更好,鄒遠航還投資買下了幾個山頭,開設了砂子廠、滑石粉廠,由兩個姨夫和大舅參股管理,當然這都是後話。
隨著城里業務的開展,鄒遠航提議父親在城里買套房子,然後全家搬到城里,母親很快就同意了,因為鄒遠航姥姥、姥爺都在市里,城里的教育也先進,就這樣買房的事情在全家獲得了高票通過。不過此時的城里還沒有後世的房產開發商,都是一些單位集資建的樓房。最後鄒遠航在城里的二舅,通過關系總算找到了一處房源,看著眼前的院子,鄒遠航頓時暗自驚呼起來,只見眼前赫然就是一座標準的小洋樓啊,這在九十年代的濱海城也屬少見了,不過這院子似乎有些熟悉的樣子,鄒遠航極力在腦中回想,廢了老大氣力這才想起眼前的院子赫然就是後世濱海有名的譚氏休閑會館。
後來被稱作「譚氏」的休閑會館正是這座老院子,只不過院牆被拆除建成了一個廣場,前門被封起來,臨街重新開了一個院門,經過重新裝修後的小樓散發出了一股古老卻又新潮的新風格,極為高雅又不顯得過于華麗。
這座小院子足足有近七八十平的樣子,院子中堆放著一些破舊的大花盆,少數一些還有些微微泛著鸀意的花草,一條由長著青苔的厚石板鋪就的小路直達屋前,左側的院子里還長著一株枝葉極為茂盛的葡萄樹,這在這個年代的院子里極為常見,幾乎每個有院子的人家都會種上一株葡萄樹,當然在濱海也少不了無花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