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28年開始的經濟危機讓整個西方陷入一片混亂,羅孚在這個時期推出的一系列車型注定不會有良好的表現,這一窘勢一直延續到了1933年。在這個時期羅孚推出了他的第一個6缸發動機車型(原型車是1923的3.5升車)。1928年2升頂旅行轎車的發動機采用頂置氣門技術,售價為410英鎊。1930年推出的「亮6」型車使用一樣的發動機和更短的底盤,但價錢賣得更便宜。1930年推出的6缸車型被命名為很酷的「流星」,但正如我們前面所說,這些車型都被經濟危機湮沒了。
1931年,羅孚計劃完成他們的車型系列,其中有使用後置發動機的scarab車,這款小車在倫敦車展上展示過,並且計劃中的售價僅為85英鎊,但這款車最終被放棄了。真正付諸實現的是一款名為「飛行員」的1.4升時尚小車,他擁有小巧的6缸發動機和輕便的變速器,這款車幫助羅孚初步扭轉了經濟蕭條帶來的頹勢。
1933年羅孚公司迎來了新的領導,威爾克兄主管節約成本工作,矛瑞斯主管機械和設計工作。他們用一段簡短的話表明了他們的目標︰「做一輛英國的好車」,他們將努力讓羅孚代表英國汽車的質量。1934年,相繼推出了10馬力和12馬力四缸車型,改自「飛行員」的14馬力6缸車也緊鑼密鼓地跟進,最終羅孚又推出了相類似的16馬力和20馬力車型,這些歲月成為羅孚最難忘的歲月,從1933年到1939年,羅孚的年銷量從5000輛提高到了11000輛,淨利潤從7500英鎊猛增到20萬英鎊。
羅孚在二戰中也轉為了軍工生產,主要生產航空發動機,而且他接過了羅爾斯-羅伊斯停止研究的frankwhittle噴氣發動機發動機項目。這一研究為而後的一個汽車奇跡打下了基礎。
戰後早期的羅孚系列由10馬力、12馬力、14馬力和16馬力轎車和運動型轎車組成。1948年羅孚帶來了第一款真正戰後設計的汽車︰四缸1.6升60型和6缸2.1升75型車,二戰中的技術積累一下子都用到這款車上。他的發動機采用全新的頂置進氣門側置排氣門技術,底盤使用最新的獨立前懸架。這就是世界聞名的羅孚p3型車。同時羅孚也試制了一款名為m1的小車,雙座,700毫升排量。1948年,羅孚在60型轎車的基礎上增加了4輪驅動和多功能車身,這就是世界聞名的越野車品牌——路虎(landrover)的第一輛車。
1949年的車展,羅孚展示了全新設計的p4型車,他除了沿用75型車的6缸發動機以外,其它的地方完全不一樣。他的造型受到了美國寬大車身的影響,並且水箱格柵的造型也沒有延續羅孚的傳統,而是在格柵的中央設計了一盞霧燈,這為他贏得「獨眼巨人」的綽號。p4曾衍生出了許多車型,其中比較著名的是「姑媽rover」,因為他的形象非常貼近刻板的英國。1964年p4停產的時候,這個系列的車型一共生產13萬輛。
這時羅孚做了一個驚人的嘗試。1950年,他們把戰爭年代為噴氣機研制的空氣渦輪發動機安在了p4車,這不但為羅孚第二次掙來了dewar獎,而且創造了汽車時速超過240公里的記錄,這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奇跡。隨後一些年,羅孚仍然堅持研制使用空氣渦輪發動機的汽車,比如1956年的t3,他不但使用空氣渦輪發動機,還使用碳縴維車身和四輪驅動。1962年的t4來自沒有公布的羅孚2000型,在與brm公司合作以後,羅孚的跑車在1963年和1965年完成了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並且平均時速超過了160公里。很遺憾的是,羅孚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計劃,因為沒有合適的車身和底盤能匹配如此強大的發動機。不要說當時不行,40年後的今天仍然很困難,可以說羅孚做了一次耗費大量金錢的悲壯嘗試。
為羅孚贏來真正輝煌的是他們的p5型車,這是一款寬大的豪華轎車,1958年上市,配備羅孚的3升6缸發動機。這是羅孚第一輛擁有整體車身的轎車。除轎車之外,p5還發展出瀟灑的雙門敞篷跑車。並且在1967年這款車改配了別克生產的全鋁3.5升v-8發動機。配備這兩款發動機的p5成為了達官顯貴們的最愛,包括英國首相哈羅德-威爾遜,撒切爾首相,以及英國女王都把這款車最為他們的私人用車。
當一個事物發展到它的巔峰,就必然走向衰落,這是歷史慣性。也許會有所謂長盛不衰的事物,但把它放在一個更長的時間軸上看,它一樣會走向衰落,只是來的早晚不同。1967年p5車型把羅孚品牌推向了最高峰,遺憾的是衰落緊接著就到來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基數並不低,但到了1968年英國的汽車產量卻只達到了222萬輛。反觀從廢墟起家的日本,從1963年到1968年的5年間產量從100萬輛猛增到400萬輛。那麼為什麼英國的汽車廠不提高產量呢?主要因為英國政府的經濟政策造成了本國的汽車產業無利可圖。
二戰結束後,政府對自己汽車工業實行關稅保護,由于這一原因,英國加入歐共體的努力多次受挫。最終英國政府對外做出了妥協,取消了關稅壁壘。英國的汽車工業雖然沒有面臨本質上的動搖,但卻開始面臨外國產品的競爭。從1952年起英國開始實行分期付款賒銷政策,但英國是個進口國,為了改善國際收支平衡,英國政府經常會采取降低國內經濟增長速度、限制國內需求鼓勵出口的政策。從1952年到1973年,分期付款法案修改了18次,因而造成國內需求起伏不定。英國的汽車廠家因為模不準國內需求的脈搏都不敢貿然提高產量。比如1961年英國汽車廠的生產能力是300萬輛,而實際只生產100萬輛。在英國的汽車轉向出口的時候,英國政府卻在60年代末出台保英鎊的政策,這就使得英國汽車出口無利可圖。在內需和外需都疲軟的情況下,英國汽車工業的產量和銷量只能保持在一個較低水平,這樣就影響了英國汽車業的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劇了英國汽車工業的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