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氏坐在胡床上,翻來覆去看著手中的小冊子,心中思量不斷。**********請到s+i+k+u+s+h+u.c+o+m看最新章節******
來到建康這麼多日,她倒是跟著南康公主參加了好幾場世家貴婦之間的聚會了。
她的身份,如今說來其實甚為尷尬,說是世家貴女,卻偏做了個兵家子的側室。在荊州尚好,習家是當地豪族,加之桓溫權柄日重,她又堪掌著荊州桓府和正室沒什麼區別,那些正經的大婦們都得給她幾分顏面。
來了建康,情形卻又不一樣。上頭有南康公主壓著,她便是實打實的妾室。那些貴婦們大多是和南康公主交游甚好的,南康公主是皇室,又是如日中天的大權臣之妻,這些人平日里大都巴著南康公主,也都很明白她的存在對南康公主而言如骨鯁在喉,是以,在這些人中間,她少不得要受些排擠羞辱。
不過,這些她雖是生氣,卻也都忍了。畢竟來建康之前,對此就早有預料了。
此來建康,除了給自己兒子入宗族以外,最要緊的是,便是給他選門妻室。等到二郎君的婚事辦了,他這邊定下親事,一應流程下來,也就正好可以迎親了。她就這麼一個兒子,將來這兒媳婦也是要與她朝夕相處幾十年的人,自然想選個方方面面能入得自己眼的。
是以,她明知來建康會有什麼樣的遭遇,也還是堅持要親自把關兒子的婚事,不叫南康公主從中作梗。
如今,倒也見過不少未婚的女郎了。她每回去之前,都做足了功課,將參加宴會的女郎打听個仔細,去時也留心觀察著,回來還專門把對方的身形樣貌談吐氣質等特征記在小冊子上以便歸類整理。
現下看著,這王家的女郎身份高,顧家的女郎氣質好,謝家的女郎有才氣,都堪配得上自己的兒子,人一多,倒叫她挑花了眼了。
不過,她這個兒子素來是個有主見的。這婚事,不光是她不能擅自做主,就連桓溫,也要問過他的意見才能做決定。
正想著什麼時候將兒子叫過來通個氣,卻听身邊的大丫鬟巧棋來報,「夫人,江州那邊送了土產過來
習氏吩咐人把東西抬過來。幾個大箱子一一放在地上,叫人開了箱驗看數量與冊上是否對等。
習氏生平中,最引以為傲的事,便是有個出息的兒子和兄長。兒子從小就聰明不凡,被丈夫帶在身邊教養,九歲就有了軍功,十三歲便到僅次于荊、揚二州的江州做了長史。這說出來,不僅是全國上下,就是古今往來,也沒幾個能比得上的。
兒子雖然性子冷跟她不太親昵,卻也算得孝順體貼。到江州任職三年多,每每逢年過節,都會派人送來豐厚的土產或者其他好東西做孝敬,在荊州時,那些婦人們誰不艷羨她。
因此次算著時間已經到了建康,便讓江州那邊送了一部分土產到這邊來。兒子在江州弄出了些新東西,如今在建康還是稀罕少有的,拿來做人情往來是再好不過的。
比如,那種被兒子命名為棉布的布料,光澤比絲綢更為清雅,質地卻比葛麻柔軟宜人,身為士族崇尚古風的習氏,對此就甚為喜歡。
讓人點完數目,與單子上一比,卻有些差池。
「怎地不對數?」習氏微皺著眉道,那甚得她心意的棉布竟然少了五六匹。遂叫人出去問送東西來的管事。
片刻,巧棋進來回話︰「夫人,周管事說,東西才送進來時,郎君派人來取了些,送到蕪湖院去了
習氏心中暗自疑惑,自家兒子何時與蕪湖院有了交情?送別的什麼不好,偏要送她喜歡的棉布。
「去請郎君來,我有事跟他說之前正想著跟他說說自己中意的幾個女郎,如今倒是正好。
下人領命而去,不過半個時辰,便請了桓歆過來。
「阿母桓歆禮數周全地給習氏請了安。
「阿式坐下說話此時,巧棋給桓歆搬了個胡床來。見嬌媚豐滿的丫頭打兒子眼前過,兒子全然目不斜視的樣子,習氏忍不住暗自嘆息。
她身邊一共四個大丫頭,分別是巧琴,巧棋,巧書,巧畫,四個丫頭端莊,甜美,清雅,嬌艷各有特色,長相都是一等一的,全是她前幾年為桓歆準備的通房。可惜,她這兒子什麼都好,就是這事不開竅。之前送的丫頭都退回來不說,對這幾個姿色出眾的,也從不側目。
習氏一一為桓歆描述著幾個她中意的女郎,桓歆皺眉听著,倒也沒打斷。待自己生母說完,方才開口︰「阿母,我早就說過,這婚姻之事不必操之過急
習氏見他這副毫不在意的態度,直想兩下將他敲醒,「怎地不急?你今年都十七了,看看這天底下的男兒,有幾個到你這般年紀還未定親的,有的成婚早的,連小兒都抱上一兩個了!」說著,又嘆氣道,「也怪我,這些年耽誤了你,不然何至于此!」
桓歆見母親這般,只得勸道︰「阿母不必為此傷懷,此事本就是我的主張,和阿母並不相干
「你小孩子家家有個什麼主張!這事,你得听父母的!」習氏忍不住拔高了語調,接著又苦口婆心道︰「阿式啊,為母和你父親,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這世間的事情,見多了。男兒到了年紀就該娶親成家,在外頭行走人家才當你是個成人。那謝家的十三娘子家世高貴,又知書達理,在建康城中也是排的上號的淑女,有甚不好?不濟,還有王家的……」
听母親這樣說法,桓歆不得不開口打斷她,「阿母中意了他人,可想過他人中意我否?」
他對此完全持旁觀態度,是以想得比習氏全面,也看得更清楚。
「她們豈能不中意?我兒這樣出色,滿京的男兒,誰能比得上你?」習氏對他這話大為不服。
桓歆心知母親即使在外表現得並不在意,心中卻仍忘不了自己高高在上的世家身份,對此,作為晚輩他不好置喙,但有些事情卻不得不提醒她,「就憑兩點,兵家,庶子。阿母便等著看,那些清高的世家子會不會中意
這話,他倒並非妄自菲薄,而是眼下世情便是如此。世家貴族重文輕武,自以為高貴清高,一般都是世家之間聯姻。誰把女兒許配給兵家,簡直會被恥笑得抬不起頭來。習氏忘不了自己世家女的身份,眼楮總是盯著王謝顧張等高門,照如今的情形,若真的上門求親,不過是自取其辱罷了。
這話是說到了習氏的痛處,她沉默了片刻,下定決心般地道︰「只要我兒中意了,管他門第有多高,阿母和你父親,都會為你求來
桓歆很是無奈,父親和母親最近都對他的婚事甚為著緊,母親三天兩頭跟著嫡母去相看別人家女郎不說,父親也常揪著他去參加各種集會「偶遇」世家女郎。因此,到建康以來,倒是見過不少女子。
「阿母不必再費神了,您說的那些人我都見過,並無可心的。建康事畢,也早些返荊州去
聞言,習氏反應很強烈,拍著面前的案桌斥道︰「這樣好的女郎你都看不上,還想有怎樣的!這般拖延下去,將來還要娶個天仙不成!」
要娶個什麼樣的女子?這事在以前,桓歆還真沒什麼概念,大業未成,他是沒有娶妻的打算的。也是最近父母老是提及他的親事,也才稍微想了想。
他自小無論是天賦還是際遇,都非常人可比,心下其實是隱有些自傲的。大丈夫在世的最高境界,無非就是古人說的「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他一直認為過于沉溺會虛耗身體,所以,美人無需太多,世間第一等的那一個便足夠了。
若說從小到大,見過那麼多女子,有誰入了他的眼,那便只得一個桓姚。即使年紀尚小,定下等幾年也未嘗不可。
可惜是他親妹子。
「阿母說對了,能叫兒子中意的,就是天仙人物。是以那等凡間俗女,您和父親還是無需再白費心思了桓歆傲然道。
兒子一向老成,難得說些少年意氣話,卻氣得習氏直想捶他幾下。
桓歆想著,給他們一個難以企及的高標準,免得以後再拿這事來煩他,「若非要找,便只管照七妹那等模樣尋去,且看兒子中不中意
「你七妹?李氏之女?」習氏豈是那麼容易死心的,暗自將這話記在了心里。想起之前管事說桓歆拿了江州的棉布送去蕪湖院,又問起,「你與她們何時有了交情?」
桓歆道︰「交情尚說不上。只是覺得七妹小小年紀極為不易,便送些東西與她又囑咐,「阿母往後,也關照她們些
習氏心下甚為詫異,她這兒子從小混跡軍營沙場,性子里最是鐵血無情,何曾見有這樣的慈悲心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