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是一座橋,有點恐怖。但是,魅劍和幾斗都找到了食材——米,包菜,接下來就來介紹一下奈何橋︰
名山寥陽殿前,有並列的三座石拱橋。三座橋均建于平地,大小、形制完全相同。每橋寬僅四尺許,兩側護以雕花石欄,橋面略呈弧形,用青石鋪砌,兩端各有兩級踏道。橋下跨一方形池,池底及橋壁均為條石嵌砌。據資料記載︰該橋建于明代洪武年間,為明朝蜀獻王朱椿建在寥陽殿前的觀瞻物,距今已500余年,後被佛教徒改為「奈河橋」,橋下石池稱「血河池」。
「奈河」,是《宣室志》是所說的地獄中的河名。《宣室志》第四卷對此有所記載︰「行十余里,至一水,廣不數尺,流而西南。觀問習,習曰︰‘此俗所謂奈河,其源出地府’。觀即視,其水皆血,而腥穢不可近因河上有橋,故名「奈河橋」。橋險窄光滑,有日游神、夜游神日夜把守。橋下血河里蟲蛇滿布,波濤翻滾,腥風撲面。惡人鬼魂墮入河中,就好似《西游記》第十回中的描寫︰「銅蛇鐵狗任爭餐,永墮奈河無出路」。不由讓人想到陰間奈河的恐怖。
民間傳說︰人死後亡魂都要過奈河橋,善者有神佛護佑順利過橋,惡者被打入血河池受罪。《豐都宗教習俗調查》一書對此有過詳細的描寫︰「……橋分三層(或三座),善人的鬼魂可以安全通過上層的橋,善惡兼半者過中間的橋,惡人的鬼魂過下層的橋,多被鬼攔往橋下的污濁的波濤中,被銅蛇鐵狗狂咬。每年香會時,香客爭以紙錢或銅板擲入池內,並以炒米撒入池中,以為可以施給餓鬼。許多老年香客,喜歡從上走過,以為走過此橋,死後可以免去過奈河橋之苦由此可見,建國前有一些善男信女到橋前燒香化紙,施舍錢物的虔誠,只求死後佛能護佑過奈河橋。廟里僧尼們更是生財有道,為了撈取更多錢財,故意在青石橋面涂上桐油、蛋清,使過橋香客,尤其是老人和小腳女人行步更難,常常摔倒在橋上,人人誠惶誠恐,只好拿錢消災。從而加深了奈河橋的神話色彩
奈河橋是人們良好心願的象征,旨在教化人們多做好事,行善積德,造福人類。這正是︰行善自有神佛佑,作惡難過奈河橋。為人不作虧心事,走過奈河橋不驚。
第二個則是︰
人們也將奈河橋的中間一座橋用來驗證好人和壞人。年輕單身者須三步跨過橋面,男性先邁左腳,女性先邁右腳。夫妻或戀人手牽手一起九步走過橋面(男左女右,腳步邁法男先左腳女先右腳),必天長地久。年幼者或年長者可三步以上跨過(腳步邁法男先左腳女先右腳),但必須是單數,如5步、7步、9步等等。如平安跨過者為好人,則死後魂靈就不會落入血河池,順利通過奈河橋,免受銅蛇鐵狗狂咬之苦。
左邊橋是金橋,右邊橋是銀橋。下山時,請各位朋友走兩邊的橋,過「金橋」的能升官,走「銀橋」的會發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