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本文人名的相關問題
這個文章發了一段時間了,陸陸續續出現了一些人物,也包括了歷史上比較有名氣的一些人,包括###陽師安倍晴明,包括織田信長等等等等。♀還有我提到了上泉信綱。于是有了疑問,我又提到的上泉伊勢守信綱又是誰呢?
其實這個是日本人奇怪的姓氏組成當中的問題。
應該有讀者對中國古姓氏有所了解,中國本也是由母系氏族而來,這個大概是人類發展過程當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母系氏族的其他影響暫且不提,對于中國來說,對于這個就算是科普帖的小文來說,就是產生了「姓」。
最初姓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而且可以說,與之後要提到的氏完全不同。姓是用來表示出身的,或者說,用來告訴別人我們這個母系氏族的首領是誰,也許最初有這麼個作用,我提完我姓什麼,你就知道我們首領是誰了,然後你來判斷一下你惹得起我不。其實從「姓」這個字的構成大家也可以看出,這個字就是表示︰那個女人生的。所以,真正的姓,應該是有「女」字在里面的,比如「姜」、「姬」等。
相對應的,「氏」可以說是到了父系氏族之後才慢慢開始取代姓的地位,或者說提升到了一個比較高的地位,因為姓還是一直存在的。
相對于姓來表示出身,或者說表示血統,氏則用來表示地位和身份。似乎也和今天的男人一樣,或者說男人就一直沒有變過,一直比較重視自己的身份地位。在古時候,自上而下,有國,有城,有各種官職,還有商家店鋪等等,于是陸續出現了如「趙」、「陳」、「商」、「司馬」、「司徒」等所謂的氏。其中,趙源于趙國,司馬源于官職。例子還有很多,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加我的群討論,或者自己研究。♀
還說姓氏,隨著父系氏族的發展,階級社會也逐漸發展,階級也越來越明顯,氏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了,于是出現了貴者有氏的局面,這也是今天孩子隨父姓的主要原因。所以相對應的,所謂的平頭百姓在此時只可能有姓而無氏。
姓氏統一乃至普濟則至少要到秦始皇統一之後了。為了方便管理,秦始皇要求進行所謂的戶籍管理,而且,是姓氏不分的統計。
有關中國的,就這麼簡單一說吧,必定有很多人比我懂得多的多,多說多錯,而且,這些,就已經足夠說明日本的姓氏來源了。
不管日本是否來源于中國,日本文化來源于中國是不會錯的。所以,日本姓氏的來源,組成結構等等幾乎與中國如出一轍,只在個別地方,可能顯得會稍微復雜一點而已。
首先要說的是,日本古代沒有姓只有名,直到四世紀末期,現在所謂的大和民族,在當時叫做大和王國,統一了當今日本南部的諸多小國,這才為了方便管理,開始給各自的名字加前綴,稱之為「氏族管理」。因為大和的王按照自己杜撰的神話來說,是神之子,所以沒有姓,直到今天都沒有,而下屬的小國必須要有,由天皇賜姓,無奈文化有限,只好和當時的中國學習,按照地名,官職,最後連神名,甚至是技藝都拿來用,挨著人頭兒進行賞賜,比如「出雲氏」——來源于出雲國,「忌部氏」——是掌管祭祀的一個分支,相關還有「卜部」等等,在朝廷內部比較大的是「中臣氏」,後來發展成為「藤原氏」,一直到後來的幕府時代,藤原氏依然是朝廷內部的重臣。以上說的這些,都是氏族,管天皇,當時還叫做大王賜予的叫做「氏名」。
後來,隨著朝廷機構的龐大,逐漸又出現了一批貴族,最初的各個氏族之間的關系友好已經不能滿足統治要求了,還必須要安撫貴族集團,于是又開始新的賜姓過程,這個時期便又出現了「臣」(臣;れノ)、「連」(連;ハヘェ)、「君」(君)、「直」(直)、「相臣」(相臣)、「伴造」(伴造;シパソノビコア)、「百八十部」(百八十部;パパやネベビガソシパ)、「國造」(造;ゑズソノビコア)、「縣主」(主;やゎギセウ)、「真人」(真人;ネチシ)、「朝臣」(朝臣;やガノやガモ)、「宿禰」(宿禰;エゑゼ)、「忌寸」(忌寸;ゆノわ)、「道師」(道師;ノグソウ)、「稻置」(置;ゆスゐ)等約三十個「姓」(ロдб)。♀這種姓是表示地位、門第、職務的稱號,相當于種姓,屬世襲,是除了皇親外的貴族用來區分身份地位的標志。
到了九世紀,也就是常說的平安朝時期,或說平安時代,一個新的稱呼又誕生了,即所謂的「苗字」。苗,在日語當中主要的意思就是「分支」。這是因為原本的氏族逐漸龐大,出現了所謂的「宗家」與「分家」,分家又有大小之別。看過火影的讀者可能知道,比如日向家族,就有所謂的宗家與分家的區別。現實生活中的平安時代的日本,有些氏族已經發展到遠遠大于火影中日向家族規模更多的程度,所以,分家開始要表明自己與宗家的區別,這便出現了「苗字」,一般來說,還是以官職,居住地,或者私有領土等來命名。
到了這個時候,日本的姓氏規模已經很大了,開始有人分不清楚哪個是最初的「氏名」,哪個是「種姓」,哪個是「苗字」。于是,統稱為「苗字」。
那麼從這個時候起,一直到日本明治維新,日本的姓氏系統基本就算是完整了,總結一下,順便也寫清楚一點,日本的姓氏構成分別有︰家名,也就是苗字——相當于之前說中國姓氏中的「氏」,也有所謂的郡號,寶號。氏——這個對應的才是「姓」。姓——門第,職務,或者說是印度的「種姓」。
之後又出現了「通稱」這麼個東西,日文寫作やゥス,作用相當于中國古人的「字」,或者說別名,或者說藝名。有些人便偷懶使用自己的官位(和最初說的種姓不同,那個是最初得姓的人的官職,現在這個說的是自己當時的官職),比如織田信長,很多地方出現的是織田彈正忠信長,彈正忠就是個官職,後來隨著織田信長官職做大,這個還有變化。也有用別名的,比如德川家康,也可以看到類似德川次郎三郎家康的,次郎三郎就是別名,就是不知道他到底是次郎還是三郎……
最後還有個諱,這個才是真的名字,也和中國古人差不多,一般不稱呼,比如曹操可以稱呼自己是操,表示謙虛,你要是叫他操,那就是要打架了。
所以一般說來,在那個時代稱呼日本人,一般使用通稱,比如叫織田信長,就說「彈正忠大人」。而真正日本貴族的姓名構成,則是苗字+通稱+氏或者是姓或全有+諱,一般武士則是苗字+諱,平民只有名字,也沒什麼好避諱的。所以比如德川家康,其實說全了德川次郎三郎源朝臣家康,其中,德川是他自己找的苗字,次郎三郎是通稱,源是氏(德川家康確實是源氏出身,老貴族,不像某個秀吉,到處攀高枝),朝臣是姓,家康是諱。
其實一開始我也想完全按照這個傳統寫我的這個文章,但是一來我自己也不清楚所有要出場的人物的全名,二來,這樣寫很佔字數,現在是免費的還好,萬一哪天我忽然幸運,上架了,會有讀者罵人的,我估計是的。
再有就是里面各自之間的稱呼,我也猶豫過,要不要按照這個傳統寫,比如稱呼德川家康叫次郎三郎什麼的,後來想想這樣也亂,其實上泉信綱也該叫做伊勢守大人的,可是這樣估計很多人就不知我到底寫的是誰了。尤其我們現在接觸的日本動漫等等,都已經沒有這麼麻煩,所以,為了方便大家知道我寫的是誰,就按照我們通常理解的文化來寫吧,你們也不會累,我也不會累,呵呵呵我說的很冠冕堂皇吧?
最後說說我的書中兩個主角的名字,中文名就不細說了,只是兩個隨便杜撰的名字而已。穿越到了日本之後,或者說重生之後,因為是平民,只有名,沒有姓,所以是鳴太郎和務又介——插入一下,說說介這個字,其實根據日文發音來說,介和助在名字中是通用的,或者就是一樣的,之前的《浪客劍心》就出現過這個問題,相樂左之助有人說應該叫做相樂左之介,其實是一樣的,介、助的讀音一樣,都是宇智波佐助的助——回來說我的。做了武士之後,因為這個名字我要用很久了,所以好好考慮了一下,先說輝雲︰
之前我寫過一個作品相關,說輝雲其實主要是想寫我自己,當然啦,我比這個輝雲更菜,只是yy嘛!不過起名字的時候我還是按照我自己來起的。我的生日是在農歷四月,中國大概是二月叫做卯月,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而日本是四月叫做卯月,也稱作卯之花,所以《死神bleach》中的卯之花隊長我猜測也是四月生的,而日本取月份做姓名的都有,比如「彌生」,其實就是日本的二月。所以我在里面姓卯月,雲不必說,是取的本來這個主角的中國名字,說說偏諱,地位比較高的人,為了拉攏地位比較低的人,或者說的單純一點,為了表示我跟你關系好,會將自己的名字中的某個字送給別人,允許他使用這個字做名字,足利義輝不管當時的權利是否還在,那個架空的地位還是很高的,所以如果他不允許,當時是不可以有人用「義」和「輝」這兩個字做名字的,包括足利義輝改名之前叫做義藤的「藤」字,都不可以用,所以,文中的細川藤孝,大家熟知的毛利輝元,上杉謙信出家之前叫做上杉輝虎等等,都是接受了將軍偏諱之後的名字。當然,接受這個無上榮光的代價就是拿掉自己名字中的一個字,哪怕之前的名字比改過的好听。呃……好像說遠了,不過,這個主角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再說龍田,其實紫部這個姓完全是我杜撰的,我也不知道日本到底有沒有,至少我到現在沒听到過,而且按照日本姓氏來源來看,似乎沒有和紫有關的部門,但是為了保留紫這個字,我還是決定這個主角姓紫部,而龍田這個名字,是因為要突現龍田這個人物高傲的性格,以及他很厲害的樣子,我取了「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這句話中念起來比較通順的兩個字,表示這個人物,至少他自己認為,終將是個大人物。
好吧,大家大概了解了吧,這個是我的夏月帆小編輯提的問題,我總算是解答完了,好累。
誰還有問題,可以留言,有問必答,只要你們一直支持我!還是那句話,幫忙推薦一下,如果覺得寫得還行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