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將黃袍加身,篡國謀位的事例在沈唐之前就曾經出現過。♀封建王朝尊崇勢力,誰的軍隊強,誰的勢力大,天下就可能會是誰的。現如今沈唐一干勢力中,劉丹青的勢力無疑是最大的。勢力越大,機會也就越大。劉丹青的老部將害怕當那捕蟬的螳螂,所以就以進為退擁護大將軍篡國謀反,劉丹青嚴詞拒絕後,他們也不在進言,跟了大將軍那麼些年,劉丹青的性子他們還是知道的,他決定的事,一般沒人可以勸的動他。
劉丹青是想都沒想就拒絕了將官們的想法,劉家世代忠良,而他更是對朝廷忠心耿耿,別無二心。當然,他也知道現如今皇帝不信任他,可他堅信只要自己不做虧心事就問心無愧。
當年親王沈萬忠被人狀告謀反,短短十天就被定下了罪。朝中許多人都清楚此案疑點重重,漏洞百出,沈萬忠的案件多半是冤假錯案。可孝義皇帝還是下那麼大的狠心。這其中包括很多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沈親王的勢力太大,而另一方面就是他忌憚沈親王的沈氏血脈。
而劉丹青就不同了,他從頭到尾只是一員武將,他的身上也未流動沈皇族的血脈,所以哪怕知道自己不受皇帝的信任,他也不認為小皇帝會狠心拿他入獄,更況且當今戰事吃緊,武將堪有大用。
把這件事兒壓下來後,劉丹青就在雲城駐守下來,兩軍對峙大半個月,期間蠻族人曾多次攻城,不過都被佔據地利和天時的劉丹青打的七零八落。沒辦法,面對人數數倍于己的敵人,劉丹青也只有守城的能力,雲城能守住已經很不錯了。
這天天朗氣清,空氣中吹拂著一陣輕風,劉丹青登高站于城樓之上,眺望著不遠處被蠻人佔據的領土。♀發須鬢角被微風拂的隨風揚動。
轉頭看去,沖著一名旁邊守城的小兵問道︰「執勤期間蠻人可曾有何異樣?」
那名小兵恭敬的答道︰「今兒一早還有一行蠻族騎兵耀武揚威的在城下奔走喝罵,未討到半點回應後就岔岔的又回去了。」
跟在劉丹青身邊的親兵鐵欽滿是嘲諷的道︰「吆喝喝罵就想激我們出城迎敵?也未免太小瞧我們了。如今蠻人知道我們勢力薄弱,才敢在城外指手畫腳,裝腔作勢。在我們一口作氣連攻七座城池時怎麼沒見他們有叫板的氣魄?」
劉丹青嘆了口氣,搖頭不語。
听小兵所講的這些,他自己都感覺窩囊。帶兵十幾年他一貫堅持雷厲風行,以攻為守的作戰方針。歹人賊人听他名號皆聞風喪膽,未戰士氣就褪去大半。怎麼今日,他就落得這般被人叫板的下場?
總體說來還是數量差異。敵人數倍于己。即便他用兵如神。經常打以少勝多的戰役。可他的軍隊在爭奪七座城池的惡戰中也傷亡了不少,面臨著如此大的差異,他還是不敢有絲毫的輕舉妄動。
劉丹青沉默不語,鐵欽看他臉色不大好也適時的停住了嘴。兩軍對峙。戰事沒有進展,劉丹青心里比誰都著急,鐵欽也不願多嘴惹他心煩。
四周又安靜下來,耳邊只能聞見響起的風吹呼呼聲,劉丹青憑欄而望,借著陽光的反射,遠處隱約可見敵人駐扎的白色帳篷。
驀地,劉丹青心中突然一動,他忽然想到一件事兒
當初攻佔下雲城之後。劉丹青的軍隊就改攻為守。♀一向來勢洶洶的沈唐軍隊突然退居城中守起城池來。蠻族人就知道沈唐的軍隊後給不足,或者是他們隊伍傷亡慘重暫時不能貿然進攻。
蠻族人大喜過望,以為戰局扭轉的他們就掉頭攻城,接連十幾天幾乎每天都搬雲梯,翻城牆。可是惡戰了一個多月絲毫未有所進展。他們也是識時務的,既然久攻不下干脆就在此駐扎修養,等到後續軍隊補給上在繼續攻城。
所以對戰的兩個多月中,除去前一個月蠻人的盲目攻城,剩下的一個月兩軍基本上沒有交手,似乎都在等著後續軍隊。
可是今日,蠻族人為什麼突然率領輕騎來城下叫板?
他們的後給部隊若是來了,憑借著人數的優勢他們完全可以大舉攻城。而這種不痛不癢的喝罵,根本不會取得任何的效果。他們也清楚沈唐人不會因為他們一通喝罵頭腦發熱的就開門迎敵,可是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思緒在腦海中快速旋轉,突然,劉丹青似乎是想明白了什麼,臉色瞬間難看起來。
猛地轉過身來再次注視著那幾名守城的小兵︰「之前蠻族的騎兵是不是多次在城樓之下耀武揚威?」
幾名小兵被大將軍突然之間散發的煞氣嚇住了,一人戰戰兢兢的道︰「前天,蠻人就有這般的舉動了。」
劉丹青失神似的喃喃道︰「我猜的沒錯,我果然沒有猜錯,這樣一來可就壞了」
說著他神色陡然嚴厲起來,趕緊吩咐鐵欽去通知其他的副將,聚結軍隊,出城滅敵。
鐵欽愣住了,敵人費盡心思的攻城,將軍這倒好,干脆打開城門出兵主動去找人家大戰去。他難道不知道此舉是以卵擊石?
瞧見鐵欽慢慢騰騰一副不解的樣子,劉丹青急道︰「蠻人的主力已經退走了,那些耀武揚威的騎兵,只是他們為了迷惑我們的障眼法。他們這麼做,正是讓我們誤以為他們的主力還在,好讓我們心存畏懼不敢出城迎敵。如果我沒想錯的話,現在蠻人的大軍恐怕已經繞過了雲城」
劉丹青沒有猜錯,蠻人久攻雲城不下,他們也清楚這回事踫到了硬石頭。所以他們不與劉丹青硬踫硬,干脆轉移兵力,從別處攻進沈唐。
在劉丹青的率領下,沈唐軍隊很快就消滅了那群迷惑他們負責大部隊轉移的小隊蠻族人,可悲的是,此時蠻族人的主力部隊已經轉移的差不多了,如果他們再晚來些時日,恐怕就連這部分蠻人也轉移走了
當天,劉丹青率領全部軍隊氣勢洶洶的四處尋找亂賊的蹤跡。可蠻人的主力早在前天就開始撤離了,現如今又不知他們打算進攻何處,最終也就無疾而終。
當天晚上,劉丹青就上書給朝廷。
沒有皇帝的旨意,他是不能帶兵隨便亂走的。
看著揮鞭疾馳的信兵沒了命的快馬加急,劉丹青只能在心中暗自祈禱,期待著那遇到了蠻人的守衛將士們能夠多撐些時日
古代的通信極不發達,傳信的通報只能靠馬跑,皇城與雲城相隔千里,等到信送到了,保不準蠻族人已經攻進沈唐了
幾天以後,東南邊防傳來急報,蠻族人擁軍二十萬,已經兵臨池下,東南將官拼死抵抗也維持不了數日,請求朝廷支援。
孝義皇帝在一幫老大臣的建議下,趕忙下書派劉丹青以及東南附近其他地方的守軍前往支援。
十天以後,東南邊防再次急報,東南失陷。
一個月後,前線傳來戰事︰錦州失陷
又一個月後,前線再次傳來急報,沈唐月復地多處被蠻人攻陷,其中包括雲薩鎮,郾城,三陽鎮,滬城等在內的大大小小十多個鎮縣全部淪為蠻人之手。
小皇上震驚了
朝廷震動了
整個沈唐都為之驚顫了
言官們整天把仁義禮儀掛在嘴邊,可是一旦前線吃緊,皆都為之色變。當時他們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月復害怕劉丹青犯上作亂,可是一看南部戰事越發的急迫,已經不是沈唐的軍隊能夠制止得了,紛紛後悔當時未給鎮國大將軍派遣去增援軍隊,朝堂之上,每每都會為此迎來一陣罵戰。
邊防失守,而且蠻族以勢如破竹之勢蠶食沈唐,短短幾個月就已經佔領了沈唐近乎三分之一的領土,這般威勢,也讓張敬元徹底的慌了神。
他原以為劉丹青作戰是百戰百勝,所以當蠻人轉移目標和,他就趕忙慫恿小皇帝起書把雲城的劉丹青調去御敵。可是,劉丹青不佔據天時,地利,與其他沈唐援軍趕到東南時,人家蠻人已經佔領了城池。自己舟車勞頓,敵軍一鼓作氣,自然也就打不過蠻人。
就連劉丹青也失陷了,蠻人又哆哆逼人,大有一舉攻進皇城之勢,難不成沈唐真的要覆滅了?
張敬元陡然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既然目前朝中無人可用,留下的殘兵敗將也扭轉不了大局,與其看著沈唐被蠻族人滅掉,還不如想辦法求和,說不定還有商量的余地。
第二天,朝堂一如既往的混亂。
小皇帝畢竟年紀幼小,他茫然的看著朝堂之下這些為推卸責任而爭得不可開交的大臣們,一臉的不知所措。
張敬元冷眼看著這些大臣們,嘴角露出一絲笑意。爭得越凶,也就說明他們越怕死,那自己的這個提議擁護的也就會越多l3l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