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女兒謀 第102章

作者 ︰ 甘筆

一晃兒在白玉池「驗身」的事情已過半月,太子此後再見到微娘時,終究不再時常做出那種曖昧的神情和舉止,微娘放下了心。♀

她是她店里掌櫃們的東家,而對她來說,太子也是她的東家。她想借著太子的勢力保全自己,自然不希望再橫生什麼枝節。

更何況,以她的商戶女身份,就算能入皇家,也必是以極低賤的身份。她前世運籌帷幄半生,早不習慣那種在後院和眾多女人們勾心斗角的生活。

她更喜歡自由自在的感覺。

這一日,微娘在太子府書房中告退時,太子突然抬頭看她︰「三思,過幾日是我二弟的生辰,你可備了什麼禮物?不要失禮。」

雖然太子府上的人身上都妥妥地打著太子一黨的標簽,但不管怎麼說,爭儲的事情既然還沒放在明面上,大面兒上的事情就必須做到最好才行。

畢竟彼此還沒真正撕破臉。

當然,太子問這話的意思倒並非是關心微娘的禮物,她這段時間私下里的布置並沒有埋著太子。

微娘微微笑道︰「殿下放心,一切都在屬下計劃之中進行。」

太子嘆息了一聲,道︰「我只可惜與你相見恨晚。算起來,你是我府中最後進來的一個幕僚,可是最得力的也只得你一個。」

微娘道︰「太子謬贊,屬下愧不敢當。說到本事,府中各位先生都各有所擅,屬下不過是腦子靈光了一些。」

太子以幕僚的名義召集到府中那些人,本就有著不同的目的。若非有些獨特的本事,太子府的大門並不是那麼輕易進來的。

說到底,真正以謀略見長、當得起「幕僚」這個稱呼的,竟只有微娘一個。

「三思,你會一直陪著本宮嗎?」太子有些恍惚地看著她。

雖然確定了顧三思確實是男兒身,但太子這一生中第一次動的情愫畢竟不是能那麼輕易消除的,能控制到現在這個地步,不影響他對大局的判斷已經很不容易。

微娘略略低下頭,避過太子有些異樣的眼神,斬釘截鐵地道︰「只要殿下需要屬下,屬下肝腦涂地,在所不惜。」

太子嘴唇動了動,似乎想說什麼,最後卻只嘆了口氣,揮了揮手,有些萎蘼地道︰「罷了,你下去吧。」

微娘深施一禮,倒退著身子出了書房,在內侍的引領下出了宮門,上了候在外面的自家馬車。

車行至一半時,略微停了一下,她輕輕挑起了車簾,入目就看到沈殺寬厚的肩背。

他一身車夫打扮,頭上戴著一頂斗笠,遮住了大半張臉,就算仔細去瞧,也很難再瞧出之前的半分英俊模樣。

感覺到微娘的舉動,他轉頭笑了一下︰「一切都很順利,大姑娘放心。」聲音極低。

微娘偏了下頭,正看到對面布莊里秋諺和好姐妹楊環兒從里面走出來,兩人有說有笑地,楊環兒再不似當初那一臉多愁的模樣。

微娘淡淡一笑,放下了車簾。

今天,這里還將上演一場好戲。

她這麼長時間的布局,終于又可以再小小地摘下一枚果子了。

楊環兒走到一半時,伸手模了模頭發,怔了一下,和秋諺說了句什麼,便返身回了店里。

秋諺站在門口等她時,突然一匹馬飛馳過來,馬上一個一身大紅騎裝的女子一扯馬韁,正停在布莊門口。那女子跳下馬,將馬韁繩丟給迎過來的小二,手執馬鞭朝布莊里走去。

走到一半時,她「噫」了一聲,停下腳,看著秋諺︰「你這丫頭看著倒有幾分面善。」

秋諺向後小小地退了一步,恭順地道︰「小女子新來京城還不到一年,若姑娘是久居京城之人,是識錯了人也說不定。」

女子挑了下眉,道︰「新來京城的?你叫什麼?」

秋諺面現為難之色,姑娘家的閨名總不好輕易透露給別人知道,就算對面的是女子也一樣。她隨手用右手中拿著的一柄紗扇遮住了半張臉,道︰「小女子在此等人,確實未見過姑娘。」

女子看著秋諺手中的紗扇,眼楮一亮,道︰「你這扇子里哪來的?」說著搶上前兩步,一把握住了扇柄。

微娘正端坐在馬車中,忽地有低低細細的聲音傳了進來︰「大姑娘,你怎知道竇琳必會對那扇子上心?」

原來那大紅騎裝的女子便是竇琳。

微娘輕輕一笑,低聲回答道︰「我前段時間先是故意使人在她耳邊說些王大家當年的名氣,使她知道王大家用過的器物,便是舊了,亦是極難得的清貴高雅之物。竇琳此人雖然一直不學無術,卻偏偏生怕人覺得她是個草包,一旦知道了這事,王大家的東西她便是割了頭也定要買下來的。只可惜王大家的東西實是好物,我費了好大一番力氣,也只得了把團扇。這種時令,拿著扇子出來有些牽強,不然這計策便是十成十的沒有破綻了。」

說到這里,她不由嘆了口氣。就算是這把團扇,亦是她仗著前世的記憶,知道在京城那家熙味軒的掌櫃存著,這才軟磨硬泡,使出種種手段,才能把它從原來主人的手里買下來。

只是就算她付了萬兩黃金,那掌櫃依舊一臉肉疼的表情,顯見如果不是先欠了微娘那個大人情,就算微娘再提高價碼,他亦不會月兌手。

要知道,王大家是前朝出名的雅致人物,活著時便極受世人追捧。他歿了這麼多年,那些他用過的東西更是只有少,沒得多,若非特殊境況,根本不會有人售出。

而有關王大家的事情,雖然她確實使人在竇琳耳邊說過,卻只是推波助瀾,真正敬佩王大家其人的,反而是竇琳的父親竇先德。他一向欽佩王大家,甚至多次在他人面前對王大家推崇有加。這種情況下,他的女兒搜羅王大家的東西倒也在情理之中,不致讓人生疑。

微娘和沈殺細細分說,那邊竇琳提出相買不成,原本有些惱火,依著從前的性子,說不得馬鞭就要抽上秋諺的身。只是這些日子竇先德將她拘得極緊,生怕她再惹事生非,倒也讓她乖覺了些,臉上雖帶著些惱色,卻只一味好語相求,又將價碼一提再提。

秋諺開始只是搖頭,後來眼角掃到另一邊街角過來了另一輛富麗的馬車,這才終于一咬牙,點了頭。

竇琳喜笑顏開,她這次只是出來散心,身上自不可能帶多少銀子,更不夠買下團扇。只是萬一放秋諺離開,她又怕這丫頭半路跑掉,索性上前一把握住秋諺的手,一臉親熱地叫她隨自己回府去取銀子。

秋諺見那馬車在布莊停下來,便也點頭笑笑。

若是讓不明真相的人見了,說不定便會以為這兩個姑娘相熟已久。

馬車簾打開,一個滿頭珠翠的女子走下馬車,雖然年歲看著與竇琳和秋諺差不多,但看她梳著的發式,卻應已嫁為他人婦。

這年輕婦人正是顧九歌。

莫出文當初假冒貴人身份,讓顧九歌上了當。因著她那段時日生母新喪,又親眼見到那麼多死人,心情難免激蕩。而莫出文生怕露出什麼馬腳,只偶爾見她一次,倒沒讓她看出什麼不妥來。

現在兩人成了親,莫出文再端著架子,畢竟不是天生的戲子,這模仿的手段和顧三思根本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顧九歌身為他的枕邊人,很多事情便很容易看出破綻來。一開始她還能欺騙自己說,不過是她在亂想。但時間久了,破綻越來越多,她便再不能騙過自己。再加上莫出文得了她的身子後,心里惦著另一個身影,對她日益冷淡懈怠,懶得再裝出什麼模樣。他本是個商人,商人習氣漸漸顯露。顧九歌家里亦是豪商,對他的這些舉止自然不會陌生,輕易便看出了他的底細。

只是顧九歌畢竟經了這麼多事,不再像以前那個萬事不懂的莽撞丫頭。莫出文雖然不是什麼貴人,她卻覺察出他身後必有什麼人支撐著,就像當初的張氏一樣。

只要莫出文干得好,早晚會出頭。

既然她的身子已經被他得去了,就只能一心為他考慮。

只可惜莫出文不是那種生xing細膩的男子,凡事並不與她相商,每日匆匆來匆匆去,最近更是只在睡覺前才能見到。

顧九歌覺得,他大概是在外面有了女人。

她偷偷塞了銀子給莫出文身邊的小廝,詢問他莫出文最近的動向,得到的答案讓她氣得肝疼。那小廝說,莫爺最近時常去找一個女子,因為听說那女子的一個好姐妹有莫爺喜歡的扇子。

小廝還「無意」中透露說,听說那女子以前和莫爺有過婚約,後來因為莫爺去江南行商,歸期不定,那家才取消了婚約。只是那女子卻對莫爺痴心一片,雖然沒了婚約,卻依舊矢志不嫁,這才讓莫爺感念至今。

顧九歌並沒想過小廝會騙她。畢竟在她看來,小廝是莫府的奴僕,就算被她使銀子收買了,可她是顧府的主母,嚴格說來,小廝的舉止不算背主。

于是她從腕上擼了個絞絲的金鐲子下來,賞給小廝,叫他時不時地把莫爺的事情和她說說,讓她听個新鮮。

今天早上,她一听小廝說莫爺要來這個布莊見那個女子,立刻坐不住了,找了個借口便匆匆趕了出來。

果然,讓她堵住了這兩個女人。

在江南時,顧九歌並不是沒見過秋諺。但那時秋諺不過是一個花房里的微末丫頭,根本不值得她瞟上一眼,更別提記在腦子里。後來秋諺雖然被微娘提拔到了身邊,但在外人看來,微娘唯一重用的依舊是溶月,再加上秋諺一門心思地把自己關在屋里,只想學會微娘獨特的繡法,因此顧九歌竟不知道此時站在自己面前的姑娘原本是她視若仇敵的長房那邊的下人。

她不識得秋諺,秋諺卻是認得她的。只是秋諺這些日子里當家主事,掌管著顧府里的計算往來,氣質手段早不是當初那個唯唯喏喏的小丫鬟,自信不會讓她看出什麼破綻,臉上竟沒什麼驚慌之色,依舊一臉笑意地看著竇琳。

顧九歌走到兩人身邊時,竇琳已然和秋諺成了交心好友一般,拉著她的手就要和自己回竇府。

顧九歌看著竇琳嬌艷的臉龐,想起那小廝的話,心下一股妒火不由升了起來,冷笑了一聲︰「在這里裝得人模狗樣,私下里卻跑去gou引別人的相公,算是個什麼東西?明明是個姑娘家,大庭廣眾之下卻穿了身騎裝,也不怕人笑話。」

若說她的前半句話,竇琳還不知道她說的是什麼,但後半句話她卻听清了。整個京城敢穿著騎裝騎馬上街的姑娘也只有她一個,竇琳亦向來以此為傲,現在被一個不知名的婦人說了,她當然咽不下這口氣。

尤其是這婦人還面生得很!

竇琳雖然魯莽了些,卻畢竟還沒蠢到家,不然也不會橫行京城這麼多年依舊好端端地。京中權貴的女眷,她基本都有見過,而那些權貴之家的女子出行,坐的馬車都會有些獨特的暗記。現在顧九歌雖然穿得華麗,卻面生得很,那馬車看起來不錯,光禿禿地少了暗記,說明這婦人並不是那些大有來頭的女人。

一個沒靠山沒蔭庇的女子,竟然敢當眾指責她?

竇琳一轉身,將秋諺護在身後,右手中的馬鞭一揚,指著顧九歌就罵了起來。

說到罵人,顧九歌還真不是竇琳的對手。竇琳從小就喜歡往男孩兒堆里扎,學了不少不堪入耳的話。雖然後來被竇先德約束住了,平日里也很少再敢說出那些下流話,但當下老爹不在,又是別人先惹了她,她要是不罵個夠本回來,就不是她竇琳了。

顧九歌在江南時,一向被張氏護著,向來驕橫慣了,把她幾乎寵上了天。現在和竇琳對罵了幾句,就張口結舌地敗下陣來,只能眼睜睜看著對面這個騎裝女子的嘴巴一張一合,那些听都沒听過的成串的話就砸到了她頭上。

這個布莊本就處在鬧市,周圍的人見有熱鬧瞧,都圍了上來,很快就里三層外三層地。秋諺見眾人的注意力都沒在她身上,又看到另一邊楊環兒已經走出來,便趁亂悄悄地過去,拉著楊環兒上了楊府的馬車,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

竇琳正罵得酣暢淋灕,哪注意到秋諺的離開?

沈殺看著那邊的熱鬧情景,低聲道︰「大姑娘,你算得倒準,這兩人果然罵起來了。」

微娘閉著眼楮,手輕輕地揉著額角,道︰「她們的性子,都不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只要有個由頭就會掐起來。更何況對我那個堂妹來說,沒了娘,又主動把我二叔給拋棄了,現在莫出文已經成了她唯一的指望,她當然要死死地巴著他才行。萬一讓她知道莫出文和別的女人有什麼關系,她一定不會放過對方的。」

沈殺道︰「雖然說起來容易,但秋諺要和楊姑娘出來,中間還要楊姑娘不起疑心地離開,又要在兩人吵起來之後回來,這些事雖說並不難辦,想要滴水不漏卻不容易。」

微娘輕聲道︰「不過是人xing罷了。秋諺忠心,布莊掌櫃貪財。楊環兒寶貝她那支釵,發現不見了自然會回去找。布莊掌櫃不想歸還,定要和她扯皮,一來一回便會多了許多工夫。若非知道顧九歌和竇琳都被引到了這布莊附近,我亦不會叫人示意秋諺帶楊姑娘離開。」

所以,很多看起來湊巧的事情,其實都不過是有心的安排。

沈殺听著馬車里傳出來的斷斷續續的聲音,越來越低沉,里面還夾雜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感,想到這些日子微娘為了太子圖謀,整日里奔波,不由心下有些心疼。

他轉過身,挑開車簾,見微娘眼楮微閉,已經陷入了淺眠,忍不住便進了馬車里,伸出手幫她在兩邊額頭處揉捏。

他的手一放上去,微娘立時察覺,睜開了眼楮。

沈殺目光炯炯地和她對視,不躲閃,亦無絲毫羞澀之意。

倒是微娘有些不習慣,先掉轉開了眼光,看向別處,道︰「你進來做什麼?當心外面有人看到。」

沈殺道︰「那些人都看人吵架去了,沒人注意到我。大姑娘,自從我遇到你,你一直都活得這麼累,太辛苦了。」

微娘苦笑一聲,擋下了沈殺的手,向旁邊坐了坐,道︰「我這麼努力掙扎,不過是為了生存罷了。」

不掙扎,便只能像前世一樣,被三皇子一步步設計陷害,最後不但家破人亡,甚至還把仇人當做恩人供養起來。

多大的諷刺?

沈殺猶豫了一下,這才道︰「其實,大姑娘,有一件事我始終不是很明白。」

微娘偏頭看看他︰「什麼事?」

「照你的推斷,我師父和鈴姑的師父都是三皇子派人害死的。用的什麼手段,因為什麼內情,這些尚且不說,單就時間上來推斷,三皇子確實有這個可能。」

微娘眯起了眼楮︰「不是可能,是肯定。」

「大姑娘別誤會,我不是質疑你的推論。我是在用時間證明你的想法的正確性。」沈殺道。

微娘抿著嘴角看他。

「三皇子身邊有能人,盯上了我的師父和鈴姑的師父。可我不明白的是,大姑娘你的事情,你怎麼就能一口咬定是三皇子做的呢?」

微娘將沈殺帶在身邊時,開始還對他有些提防,但後來隨著兩人了解的加深,那層隔膜已經越來越薄,越來越淡。到現在為止,除了重生本身這件事之外,微娘對他已經沒什麼好隱瞞的了。

正因為這樣,他才能在平時交談的蛛絲馬跡中推斷出來微娘的意圖。

「你是在質疑我的正確性嗎?」微娘輕輕地問。

馬車的簾子擋著,大部分陽光都被擋在外面。馬車里面,只能隱約看清微娘的臉,但那雙熠熠發光的眸子卻讓人無法忽視。沈殺忽然想起了多年前和師父在山谷中居住時遇到過的一只小獸,雖然看起來弱小,卻同樣有這麼一雙眸子,讓人無法忽視它的存在,更能從中感覺到一絲危險。

「不是質疑,」沈殺很認真地道,「我是在幫大姑娘做時間上的推斷。照大姑娘的說法來看,三皇子早就對顧家的產業起了覬覦之心,甚至在多年前就下了手,害死了大姑娘的祖父祖母,父親母親。」

「不止這些,」微娘聲音雖然不高,話里的堅定性卻不容置疑,「他還往二房那邊安插了釘子,張氏的身份和下場,你一直都清楚。現在的顧九歌也算是他的一步棋,雖然這個棋看起來並不怎麼樣,但如果拿出去唬唬別人,還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尤其是萬一我二叔有個什麼‘意外’的話,顧九歌現在可是唯一能以正當身份接手二房產業的人。當然,他不急著動手,一是怕顧九歌起疑心,最主要的,則還是想先從大房這邊下手。所以,只要我們離二叔遠一些,努力活得好好地,二叔就會很安全。」

沈殺卻沒受她話的影響,道︰「我不明白的就是這個。如果說張氏是三皇子布下的一盤棋,那就是說,他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這麼布置了。」

微娘點點頭︰「沒錯。」

「我只想問大姑娘一句。三皇子今年多大?十幾年前安插張氏進顧家時,他又是多大?大姑娘真的認為三皇子天賦異稟,能那麼小就有這麼深的心機,有這麼多為他效命的死忠人手,一直為他忠心耿耿地做了這麼多年?」

他這話一說出口,微娘怔住了。

她憑著前世的記憶和圓空老和尚的傳授,精準地找出了仇人所在,卻從沒想過沈殺剛剛提出的這個問題。

難道說,她找錯仇人了?她自重生之後的這些布置,全都是錯的?

她張了張嘴巴,剛要說什麼,街上的喧嘩聲音猛地大了起來,有人驚叫有人吵嚷,匯成了一大片江河之聲,把她要說的話全都淹死在了里面。

作者有話要說︰大概還有一兩章,這一卷就結束了。當初本文大綱設定時,共有三卷。也就是說,還有一卷,本文就要結束了。唔,第一卷的背景是江南,第二卷的背景是京城,第三卷的背景還是會更換的。l3l4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女兒謀最新章節 | 重生之女兒謀全文閱讀 | 重生之女兒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