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國風雲 第五十七章 出征

作者 ︰ 愛卿

()五百士兵選拔完畢,被編成了三個連隊,每連一百五十人。按說這已經是加強連的編制了,但沒辦法,現在沒有即時通訊系統,所以連排長身邊都有五到十個傳令兵。黎仁超身邊另有五十人的警衛排,所以只有一連才是真正的加強連,輔佐黎仁超管理連務的是十二少年中槍法最好的于連海,其他三個排副也都槍法不錯。

一連的四個少年副官配的步槍是內置彈倉旋轉後拉式步槍,現在全世界只有這四支,彈倉內可裝五發子彈。這四支步槍是黎元方連續三個夜晚在機器局改造出來的,專門用于加強父親身邊的火力,以防戰場出現不測。

這種新式步槍因為彈倉隱藏在槍支的護木內部,所以表面上看和單發步槍一樣,只是在扳機護圈前方有個兩寸長的彈倉蓋。而彈倉蓋表面經過粗糙的處理打磨並被漆成了木色,平時只要不讓人模到槍是發現不了的,即使發現了普通的士兵也未必能把內部機關搞清楚。不過黎元方仍提醒于連海、梁杰等四人要小心保管槍支,平時無論保養還是攜帶都自己來,不可讓人亂模亂踫。

而黎仁超與黃飛鴻、高建輝三個營連級干部佩帶的是仿柯爾特左輪手槍,除此之外黎仁超還有一件用進口鋼板制作的防彈衣,這是一種由數層真絲布料縫制,胸月復部和背部可插三塊鋼板的防彈背心。防彈衣重七斤,能防任何距離的鳥銃和手槍彈,二十丈開外抬槍也能防得住,遭遇敵軍的時候被槍彈擊中的危險減小了很多。

而團練普通士兵裝備的就只是仿毛瑟單發步槍了,不過即使這種裝備除了仁字營全部列裝外也沒幾支部隊能有了。即使是督標中軍大營的鄧安邦手下士兵用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門,從仿毛瑟新式步槍到抬槍鳥銃都有,現在的將領還沒意識到統一裝備對部隊的重要性。

潮州府的情況一天一變,從接到求援,到整軍待發,這已是半個月之後了。

原因就在于團練的整編,西關團練位于省城因此接受整編的時間很早,可是其他各地的團練整編就麻煩了。先要總督衙門發文至地方官府,然後地方官府再把各地團練集合起來開往省城,一來一回就耽擱了不少時間。

這十多天里黎仁超的仁字營已經做完了隊列動作的訓練,開始了跑步走步的行進訓練,並且每天有大量的子彈喂著士兵們射擊成績也提高了不少。

不過省城雖然還沒有派援軍去潮州,但這些天的消息卻一直沒有斷過。

七天前潮州傳來第二波消息,李三蛟圍攻潮州府兩天沒拿下城門然後就撤兵了。這讓省城的官員松了口氣。

緊接著第三波消息又變得讓人不安起來。

潮州府沒想到義軍撤退並不是要逃跑,而是轉身設埋伏把嘉應州的援兵給擊潰了。之後李三蛟听從軍師‘崔明福’的計策,故技重施再次扮成清軍,以嘉應州派來的援兵名義去詐潮州府的城門。幸好這次潮州府的知府夠機靈,沒有被詐開城門,保住了府城未失。

潮州府城一時無虞,義軍再退,回身利用海盜的優勢又去攻略汕頭、潮陽、饒平等沿海地帶,很快就在沿海百姓的策應下輕取了汕頭與潮陽兩地。此時方耀重傷在床,鄭紹忠為母丁憂,鄧安邦遠在省城,一時間李三蛟縱橫粵東之地無人能制。

期間,軍師‘崔明福’經常給李三蛟講前朝朱元璋能當皇帝的秘訣,以及李自成、洪秀全造反失敗的原因。

因此李三蛟在‘崔明福’的勸導下攻城略地之後就開倉放糧,招募百姓加入義軍。同時他也贊同‘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一直只給部下分發錢財,卻從不大肆分封官職。李三蛟對外只稱自己是剿滅方逆為民伸冤,一直不承認自己是殺官造反,而且澄海、潮陽的被俘官吏確實沒有遭到虐殺。于是很多本地士紳都放下警惕,開始接觸義軍,廣大士紳對這一年來方耀在本地的殘暴統治也是不滿的,清理內賊也破壞了士紳的走私生意。

本地士紳的加入是現在官府最頭疼的了,若只是普通百姓加入義軍的話,等到義軍損壞了士紳利益的時候士紳勢力自然會聯合官府剿滅義軍。可是現在連本地士紳都同情甚至是支持義軍的話,就說明官府在地方已經失去了話語權,已經到了動搖官府的統治基礎的地步了。要知道士紳與地方的武裝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民間的宗族勢力既是千年來封建統治的基礎,又是歷朝歷代一直想解決卻解決不了的頑疾。

尤其是在這清廷處于風雨飄搖的動蕩時刻,統治基礎動搖意味著廣大官員地位的動搖,這絕對是官員們所不願意接受的。處于清廷統治地位的既得利益者,也就是各地大大小小的官員們,他們可不管這個朝廷是漢族建立的還是異族建立的,當官的首先想到的只會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

政治只涉及利益,無關于氣節。黎元方前世歷史不好,但這世為考科舉還是研究了一些歷史的,就他所知︰大漢立國之初劉邦經歷國恥‘白登之圍’,因此他的兒孫常派女兒與匈奴和親;大唐太宗皇帝被各族尊為天可汗之前,他老子更是向突厥稱臣過;到了大宋,年年送錢給北方鄰居。至于前世網上瞥見的崖山之後無中國,黎元方個人認為,蒙古統治者如果不把漢人貶低,而是表示願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話,讀書人早就撲過去了,反正與大宋共存多年的遼金兩國內部管理就多用漢人。

至于說華夏,憤青一點的說也許五胡亂華的時候就已經沒有華夏了,甚至在更早的秦滅六國,焚書坑儒的時候華夏周禮就已經被變更了,因為秦國在涉足中原之前可是一直和西戎通婚的,屬于半個少數民族。

華夏,只是一個民族概念;中原,只是一個地域範圍;而國家的脊梁,人民的自尊,卻是要統治者自己鑄就的。在黎元方看來,與其沉迷于已經逝去的光榮,不如著眼于現在以及未來的發展。

知恥而後勇嘛。

世界上哪類人最現實?不是商人,也不是鳳毛麟角的那麼幾位政治偉人,而是廣大的官員,或者說是政客。

黎元方現在就是政客心理。

正是前世數件涉及官場的案件的經手,以及現在更加黑暗的社會現實,讓黎元方看透了官員的本質。因此他才會讓姑父把造反的聲勢搞大,同時又把造反的針對性縮小,這樣才不至于鬧到與死而不僵、回光返照的清廷官府徹底翻臉。

清廷氣數未絕,尚能殘喘,現在還不是翻臉的好時機。

像這樣鬧的聲勢很大,卻並沒有要把大家從權力的椅子上趕下來的舉動,威勢大跌的官場成員是能容忍的,並且黎元方推測官場的人還會滿懷希望的幫忙想辦法從規則內解決,免得大家都沒官做。

第三波消息傳來沒幾天。

果然如黎元方所料,在明了了李三蛟的造反口號後,就有廣東本地的士人請求官府招降這伙義軍。

尤其是剛剛取得舉人名頭,卻因家鄉大亂而無法回家的潮汕籍士子們,在有心人的推動下共同上書總督府,血書要求總督瑞麟嚴懲潮州鎮總兵方耀,聲稱方耀就是逼民造反的罪魁禍首。

終于到了出兵之日。

在出兵這天,總督率領省城官員檢閱軍隊的時候,剛喝了壯行酒的黎仁超也趁機向瑞麟進言︰「啟稟大人,此次兵發潮州,末將願意打頭陣。」

「孟起有此雄心,本官甚是欣慰啊。不過兵事凶險,還是听听鄧總兵是什麼安排吧。」總督瑞麟說道。他這話其實就是婉轉的否決了黎仁超帶頭領兵的請求,洋務人才不易找,萬一一枚流矢不小心落在黎仁超頭上,那他可就又損失了一位人才。

至于這個又字,是因為瑞麟在心中已經拋棄快死的方耀了,這次平亂之後無論方耀死不死都要承擔下引發兵亂的責任,所以他的下場不會太好。

剛被簡拔為總兵的鄧安邦很會揣摩上官的心思,他識相的對黎仁超說道︰「殺雞焉用牛刀,此次兵事有老哥哥手下的兒郎在,又何須勞動孟起你的大駕,到了潮州你且隨老哥哥觀敵料陣即可。」

「總督大人,總兵大人,末將其實是想只身入賊營,說服他們投降的。畢竟……畢竟潮州府是末將的家鄉,兩軍征伐受苦的卻是家鄉百姓,末將希望能以我一人之性命搏取家鄉消弭刀兵之禍患。」黎仁超抱拳躬身請求。

「這……」鄧安邦看看總督大人的臉色。

總督盯著黎仁超的面孔看了片刻,最後點點頭笑道︰「難為孟起能為家鄉父老如此著想,本官也不希望治下刀兵亂起啊。到了潮州府若是孟起真能說服李三蛟等人投降,消除了匪患,換得萬民平安也是一項大功德。」

「末將多謝總督大人理解。」黎仁超滿臉感激的說道。

閱兵之後,開往碼頭。

六千余兵馬浩浩蕩蕩登船出發,要到汕尾登陸匯合惠州府的援兵,然後走陸路攻擊駐扎潮陽、澄海的義軍。

登船之前黎仁超又專門向鄧安邦致歉,因為他請求招降義軍是越級呈報總督的,這對頂頭上司來說是一種不尊重。另外若是招降成功了,鄧安邦的軍功也就沒了,所以黎仁超表示此次出征回來願意拿出兩百桿新槍以作補償。

鄧安邦笑著答應,兩人分別登船。黎元方也隨父親上了船,到了汕尾他會坐船繼續北上,赴京城參加會試。

不過此時黎元方卻正偷眼看著送行官員里的二號人物,廣州將軍長善,這個人不就是自己在能仁寺接待過的那富貴人家的當家人嗎?

督標的兵馬都登上了船,提標的兵馬緊隨其後,這些提標的人行進到碼頭的時候用湖南花鼓調向百姓唱歌︰

「三軍個個仔細听,行軍先要愛百姓。

第一扎營不要懶,莫走人家取門板;

莫拆民房搬磚石,莫踹禾苗壞田產;

莫打民間鴨和雞,莫借民間鍋和碗;

築牆莫攔街前路,砍柴莫砍墳上樹;

挑水莫挑有魚塘,凡事都要讓一步。」

「這是?」黎元方問身邊的人。

「《愛民歌》,前任陸路提督高連升教的,听說是曾大人親自寫的詞,湘軍和淮軍行軍時都唱這個。」高佬輝說道,他對軍中事務都很了解。

黎元方恍然,原來此時軍中就已經注重軍民魚水情了,那仁字營也不能落後啊。他高聲道︰「大家注意啦,提標有《愛民歌》,我們督標的也有《愛民歌》,我唱與大家听听,大家要努力學習。」然後唱道︰

「團練軍人個個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第一一切行動听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

第二不拿群眾一針線,群眾才會對我露笑臉;

第三一切繳獲要歸公,努力減輕百姓的負擔。

三大紀律我們要做到,八項注意切莫忘記了︰

第一說話態度要和好,尊重群眾不準耍驕傲;

第二買賣價錢要公平,公買公賣不準耍霸道;

第三借人東西用過了,當面歸還切莫遺失掉;

第四若是東西損壞了,照價賠償不差半分毫;

第五不準打人和罵人,軍痞作風堅決克服掉;

第六愛護群眾的莊稼,行軍作戰處處注意到;

第七不準調戲良家婦,流氓習氣同樣要除掉;

第八不準虐待俘虜兵,不準打罵不準搜腰包。

遵守紀律人人要自覺,互相監督切莫違反了,

軍隊紀律條條要記清,百姓戰士處處愛百姓,

保家衛國永遠向前進,各地百姓擁護又歡迎。」

在黎元方的歌聲中,在廣東水師的護衛下,近百艘船只慢慢駛向了大海。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竊國風雲最新章節 | 竊國風雲全文閱讀 | 竊國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