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五胡稱雄 第六章 說文解字

作者 ︰ 明月萬里

第六章說文解字

劉子源沒有想到,他不過是隨口的有感而發,卻會引起林小豪如此大的反響。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可更出乎他預料的是,林小豪越說越氣,還有更大的反響在後面等著他呢。

「什麼狗屁先生,連孔聖人都敢不放在眼里,也是因為龍哥如此看重你,所以我林小豪這才可對你客氣有加。要知道你是這副樣子,我林小豪再怎麼卑微,也不會把你當回事。你要如此對聖人不敬,抱歉我再也不能伺候了。連孔聖人都不懂得尊重的人,能算什麼大智大勇的能人,又能知道多少,你自己好自為之吧,恕我林小豪不奉陪了。」林小豪說到做到,知音剛落,竟是直直的扔下了劉子源,鑽進了村落中去了。

劉子源不禁感到極其的詫異,自己不過是說了孔夫子幾句嗎,犯得上如此和他較真。至于說林小豪理不理自己,他倒並不是放在心上。身為在役的軍官,這點野外生存的能力他還是有的。要是賀子龍真的能放他走,他或許還能找個更適合自己發揮的地方呢。

可就算這樣想,他仍忍不住好奇,這些人所尊崇的孔夫子到底是怎樣的一個聖人,他是他在後世所知道的那個為世人所推翻打倒的臭酸丁,他曾經用自己的思想毒害過中國幾千年的大好青年嗎?

如若不是,他又將散發著怎樣的人性光輝,居然會如此的讓人對他頂禮膜拜呢。想到這些,不由好奇心起,移近了一些腳步,仔細听起這位老先生的講授起來。

但正是這移近的幾步,讓劉子源算是徹底的開了眼界,他終于知道了什麼才是儒家的真髓,原來這些才是我們這個民族曾經擁有的最人性最自然最完美的人生價值和人生追求。中華的普世價值,其實一直深藏于我們的民間,在我們人民的骨子里頭代代相傳,可惜我們中的某些敗類,竟想要去西方的廢墟中尋章摘句,想來替代中華民族尋找所謂的普世價值。

只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聖人的那些散發耀人的光芒的思想會沾滿了塵埃,漸為世俗人的所曲解,以致成為有些有心人要徹底打倒和推翻的封建糟粕了呢。

李老先生講得很多,劉子源也听得很多,但尤其令他深刻的不過幾下幾點。

他一向所知道的道理是,以德報怨,就是說,哪怕別人做了對不起我們的事情,我們也要原諒對方,而且還要以無比博大的胸懷和大國際主義的無私精神去感化、卻打動人家。或者正如某些儒家所說的那樣,內王外禮,就是說,當外敵入侵或者侮辱我們的時候,我們只要禮節到了,或者當他們的百姓們遭受災難的時候,我們多捐些錢財就夠了,自然便會感動人家。可如今听李老先生這麼說,卻全然不是那麼回事。

孔夫子的原話原是︰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只是後面的一截不知什麼時候被有人生生的閹割了。所以,我們的後人們捧著這半截子的孔子思想,並謹遵不違,甚至做到了唾液自干的地步,就是說,人家將口水吐到了我們臉上,哪怕拭去都是失禮的,要讓它自然的干,才能說明我們是一個謙恭有序,彬彬有禮的民族。

更有人將它發揮到了更高的境界,當別人在圈佔我們的土地時,當別人在肆意的屠戮我們的人民的時候,當別人在掠奪我們的資源的時候,我們全部以一句我們是地大物博,我們是禮儀之邦的大話一言以概括了。因為我們懂禮儀,因為我們大度,所以我們可以直接無視別人的冒犯,那些化外小民們不受教化,不守禮數,不值得我們去和人家計較,並且異想天開的以為,我們的真誠善良或許真的能感化對方,真的能讓強盜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可是,身為無數次在自己的領海中執行任務的海軍戰士,劉子源知道這一切都是何等的可笑。他們曾經將已經抓捕的他國海軍客氣的禮送出境,可是轉眼間,人家便會將我們的漁民抓走,將他們的漁船搗毀。我們的大度和善良並沒有換回對方的善意和愛戴,而更多的只是人家眼里那孱弱不堪,人盡可欺的弱懦夫形象。

他們難道不知道,所謂的大度,永遠只是強者的特權?

原來我們的行為,早在數千年前,孔老夫子就已經告訴我們要如何做了,可是我們這些不成器的子孫們,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被有心人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中。

其次便是那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更是指導了無數代統治階級領導和統治我們這個民族的人民數千年來都顛破不了的法則。可是如今讓李老先生一一解來,竟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就劉子源就學時老師所曾經告訴他的,無非就是說老百姓只可以讓他們知道如何去做了,至于說為何要這樣做,那是領導和組織所需要的事情,根本不需要老百姓們*心了。我們的民族確實是一直這樣做的,不管是哪任的朝廷,他們都在不遺余的告訴人們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應該承擔什麼義務,應該做出什麼犧牲,我們的人們,他們從來就不曾知道自己還享有什麼權力。因為領導都幫我們想好了,我們只要照著去做就行了,至于說思想和決策的事情,甚至包括享受勞動成果,行使個人權力的事情,都自然有組織代表我們去履行了。

甚至于也正因為這種解釋,被有心人將孔夫子的思想完全曲解成了統治階級用來奴役和壓迫百姓們的不法二門了。老百姓也一門心思的以為,這些思想都是孔夫子說的,那能還有假,于是他們毫無保留的選擇了相信,漸漸的,漸漸的,他們甚至忘記了自己還有反抗,還有表示不同聲音的權力,還有他們自己的尊嚴和利益。

他們想當然的把自己當作了統治隊級的附庸,而完全忘記了自己作為一個體所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所以,當貪官們貪婪的雙手染指他們的血汗的時候,當他們的田地被侵佔,青山被挖空,國土被異族強佔、僑民被屠殺的時候,他們都自然的忘記了他們還有反抗和抗議的本能了。

也便因為這樣,孔夫子思想被描繪成了統治階級用來毒害、愚弄人民的工具,孔夫子的形象被徹底的顛覆成為一個全身上下充滿血跡的惡漢了。有的人並借著對孔夫子的形象的肆意踐踏,徹底的顛覆了我們這個民族的精華,甚至于,象我們這樣一個在人類歷史上留下數千年燦爛文化的民族,竟然要到遙遠的西方去尋找人生的真諦和生命存在的真正價值,我想原因不外于因為我們這個民族當中被反復強化的人類陰暗面的兩個方面︰自欺和自大。

因為那股使我們的文化傳承延綿數千年精髓應我們不留意的丟棄和否定中,被有心人們刻意的改頭換面,斷章取義的妝扮成了愚弄世人的工具。對統治者有利的他們是無限制的放大,而那些精華的,體現人性自然的東西卻被有意的加以曲解和掩飾,從而成為了某些人一味攻擊的封建余粕和洪水猛獸,被徹底扔在了歷史的垃圾堆中。

但在李老先生的解釋里,這句話的意思卻是,老百姓們的知識與素質達到一定程度了,就要給他們足夠的自由權力去做他們想做的事,如果民眾的知識與素質還比較低,就「使知之」,也即是教育他們,通過教育來提高他們的認識與素質。這也正是儒家「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思想的現實實踐!什麼時候卻被人斷章取義,改頭換面卻變成了統治階級用來愚弄百姓的工具和武器了?

比如說劉子源來自的那個時代,不少先進人士要求推行民主,但如果民眾鴻蒙未開,對民主理念與憲政思想根本沒有任何了解,更不識其現實*作,不懂得如何通過理性手段去追求民主,甚至不知道如何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民主能健康有序地推行並最終成功嗎?

所以在此之前,要先進行民主啟蒙,提高民眾的民主意識,讓民眾對民主理念及憲政*作有具體明確的認識。

這種啟蒙教化是非常必要的,不要忘了,西方民主運動之初,也是經過了漫長的啟蒙過程!而當民眾具有了深厚的民權意識,民主素養也臻成熟,那麼就應該給予他們所應有的自由權力,讓他們自由去做憲法保障內的事。可笑如白某諸人,竟要可笑的要到西方去尋找所謂的普世價值,他們難道不知道,我們老祖宗早在幾千年之前已經對這些做了很完美的詮釋嗎?

還有一點讓劉子源感到深刻的便是李老先生所講的「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劉子源心想,或許是由于上古文字極度簡約,且幾千年來隨著語言的發展變化,字詞的意義常會發生擴展甚至異變。也便讓有心人一心要維持統治階級愚弄世人的舉動找到了旁證和出處。

比如這句「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一切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後人對「上,下」這兩個字的認識錯誤。「上」和「下」,現代漢語單純做為方位詞使用,而在上古,則涵意要豐富的多,在這句話里,則是表示「尊」與「卑」的意思,所謂上尊下卑。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意思就是「刑不尊大夫,禮不卑庶人」,不會因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罰,也不會因為庶人社會地位底,就將他們排除于文明社會之外。

《漢書?司馬遷傳》︰「傳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節不可不厲也。」為什麼說士大夫不可不恪守節*?因為士大夫是有社會地位、有身份的人,萬一犯法,被法制裁了,就是極大恥辱,是很丟人的,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做為士大夫,更要恪守節*,謹遵法度!所以《明史?刑法志》有言︰「古者刑不上大夫,以勵廉恥也。」古時候刑不尊大夫,大夫犯法與民同罪,是所以用來激勵人民保持廉恥之心的。如果象現代人講的那樣,士大夫犯了法可以不用刑事追究,士大夫階層享有法外特權,還怎麼讓他們「厲節*」、「勵廉恥」?儒者還宣揚什麼「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禮不下庶人」,即「禮不卑庶人」,不因為庶人的社會地位卑下,就把他們排斥在外。這正是儒家「有教無類」「以禮化民」之教化思想的具體體現!

可是在劉子源來的那個時代,卻是,刑法根本對那些官員巨富們不管用,因為他們自有他們的家法處置了,他們犯了什麼事情,大不了開除組織,留用察看看等處置了,小民們戀個愛,是為*,而領導們的*幼女,卻成了嫖宿幼女。是為「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最真實寫照也。

而至于說我等草民們因為素質低劣,自然而然的成為了被任意宰割和魚肉的冤大頭了。

劉子源听得很投入,不經意間,竟已是天近黃昏,學子們亦是三三兩兩的收撿就要離去。這時李老生也合上了書本,施施然踱到了劉子源的身邊,抱手行了個禮,肅然地說︰「想必這位就是龍哥和眾人一致所稱頌的劉先生了?」

「不敢當,李老先生,小子劉子源,只是一介無知少年,當不得先生之稱,剛才听先生這一番講解,竟是一解小子我二十三年的疑惑,小子受教了,以後還要多多請教老先生,還請先生萬勿推辭的好。」

劉子源這說的是大實話,其實還有一層意思他沒有說的,他今天听的這短短一個小時的內容,竟似比他活了二十三年所明白的道理還要多,他一直受組織教育所接受的那些近乎洗腦的知識和理念,竟似乎在一瞬間土崩瓦解。他曾經堅信並嚴格遵守了二十三年的理想和信念,竟在一剎那間徹底被無情的推倒,如今細想開來,原來那些欺騙世人的東西竟是如此的經不起任何的推敲。

他曾經一度激憤于國人削尖了腦袋去西方尋求所謂的真理感到苦惱。如今讓李老生這麼一說,竟是豁然間感到開朗,只是不知道為何,自己的祖宗有如此完美的理念,竟會讓後人曲解成自己所知道的那些。

想到這里,不由心中一動,又客氣的行了個禮道︰「不知老先生可否讓小子一睹先生手中的書。」

「先生要看,但管看便是,無需如此多禮的。」李老先生沒有猶豫便將手中那本已經泛本的《論語》遞了上來。

劉子源只略翻開幾頁,便不由腦大無比,如果說論藝術價值的話,這本書自然是不可估量。可是,望著那些生澀的古文和繁體字,密密的豎排著,中間又沒有任何停頓,劉子源粗看竟只能認識其中十之二三的字。

劉子源默念一想,心中忽有一動。心想,這標點符號都是後世從西方傳來的,會不會是因為我們的祖先沒有使用標點符號的習慣,以致讓有心人有了任意發揮的空間呢。

劉子源捧著書,認真的瞄了幾行,忍不住掏出水筆就在書中標了幾個標點,而李老生卻只是默默的站在一旁,並無言語。

可他忽一抬頭,看到了李老先生後,又看看自己的舉動,不由感到十分的不好意思,只得歉意地說︰「先生,恕小子無禮,竟自作主張的胡亂涂鴉了一般,還請老先生原諒則個。」

李老先生接過書,只略看了一下,便立即狂喜道︰「想不到啊,先生只得這麼簡單的幾下標注,竟使這書讀起來是如此的簡單。想來龍哥請來的人果然是不同凡響,老先以後得閑,可得要經常向先生請教了。」

「使不得,使不得,」劉子源連忙愧疚的擺手,「小子那點伎倆,擺不上什麼台面的,老先生可千萬不要折煞小子了。」

他心中卻是在想,或許自己以後便從這標點符號、和漢語拼音,並大力推行普通話入手,找到自己在這個異時空的任務。

「咦,先生是一個人來的?」李老生這才發現劉子源只是一個人。

「不是,是林小豪小兄弟帶我來的,只是我剛才說了幾句對老夫不敬的話,林兄弟一氣之下就走了,」劉子源連忙老老實實的答道。

「這個林小豪啊,人是挺聰明的,可有時候就是脾氣有點倔了,看樣子劉先生剛才說的話確實是讓他耍起了小脾氣。劉先生無需擔心,今天既無別的去處,不妨到敝舍一歇,老夫正有許多疑慮想要同劉先生懇談一番。」李老先生說完話的時候,竟似年輕了幾歲似的,一陣風似的拉著劉子源就疾步奔向了自己的住處去了。

收藏鮮少,點擊率如此之高,是哪些人在點擊?不解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五胡稱雄最新章節 | 穿越之五胡稱雄全文閱讀 | 穿越之五胡稱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