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和美色是官場上的潤滑劑(3)
第二天上午八點半,李耀正在省長樓三樓的辦公室里批閱文件,範志鵬走過來匯報說︰「老板,江左錳都開發集團公司的劉老板想見見你?」
李耀頭也沒抬,繼續看著文件說︰「是那個劉雙城吧?」
範志鵬說︰「是。請使用訪問本站。」
李耀想了一下,知道這個時候來見自己的人,絕大部分都是借機來送禮的。春節前的這十幾天,李耀家里每天晚上都是人來人往,門庭若市,到家里來送禮的大大小小的官員和商人,多得他都記不清。因為來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這個剛坐了一會兒,那個又進門了,于是前面的人趕緊站起來告辭,給後面的人讓地方。有的人晚上去家里感到說話不方便,干脆追到辦公室里。所以,前幾天一上班,那些廳長、局長,還有各個市的市委書記、市長、副書記、副市長們,坐在接待室里等著他會見的一大排。
前幾年,李耀剛調來西江省工作,當分管宣傳的省委副書記,逢年過節,到他家里看望的人實在是不多,因為他在西江省人生地不熟,和他直接打交道的官員並沒有多少。
等他當了江城市的市委書記,到了春節,就完全不一樣了,江城市是省城,是全省最大的城市,這里生活著兩百多萬人口,是全省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毫無疑問也是經濟中心。江城市委、市政府有幾千個科級以上干部,許多人眼巴巴的,都希望自己的職務能夠盡快升上去。混到正科級的,就千方百計想著升副處級;混到副處級的,更盼望著升正處級;當了正處級的,還想著升副廳級。在清水衙門當官的,就想調換到更有權力更得實惠的崗位上撈一把。反正在官場上混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誰當市委書記,誰就是老大,這個社會,都是老大說了算。他們的官到底能不能升上去,有時候就是李耀一句話的事。所以逢年過節,到李耀家里探望的人,一時間門庭若市,又讓他找回了原來的感覺。
像李耀這種從基層一步一步升上來的官員,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有能力,也會鑽營。他們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剛剛進行改革開放,鄧小平提出,提拔干部要「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那個時候,干部隊伍青黃不接,文革期間被打倒的一大批老干部剛剛恢復工作,但是,他們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了,身體不好了,知識也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所以鄧小平提出,要廢除領導干部終身制,老干部要給年輕人讓路,主動讓賢。各級領導班子要盡快充實一批年紀輕,有知識,有技術,在「文革」期間沒有參與打砸搶活動,是逍遙派的人。
從此,在中國的政壇上出現了這樣一大批領導干部,他們大多數出身草根,沒有任何社會關系,他們唯一自豪的,就是擁有一張那個年代一般人沒有的大學文憑,僅僅幾年以前,他們擁有的這張文憑曾經為他們貼上了知識分子的標簽,走到哪里,他們鼻梁上架著的那副眼鏡,還會遭來一些工農干部的白眼和群眾的冷嘲熱諷。他們是整個社會不待見的人,是群眾幫助和改造的對象。
但是,隨著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他們一夜之間成了這個社會最炙手可熱的一批人,上級組織部門僅僅靠一紙檔案,就斷定他們是符合條件的年輕干部,雖然此前他們都是普通的工人、農民,或者是技術員,大部分都在生產的第一線,當組織上派人把他們從田地里、車間里喊回來的時候,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會發生戲劇性的變化,一紙文件,他們就成了大大小小的官員,有許多從來沒有任何領導經驗的人,很快就做了副縣長,縣長,局長,副市長,市長,市委書記,迅速地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運氣極好的,有幸被國家領導人看中的,就一下子進了中央,成了第三梯隊,四十歲剛出頭,就成了省部級干部,為將來接班,進入中國最高權力的核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那個年代,真是一個創造奇跡的年代。官場上的風氣也很好,大家都是簡簡單單的,請客送禮的情況很少,誰和誰感情好了,逢年過節到家里坐一坐,吃頓飯,感情就表達了,送禮更是簡單得很,送幾只老母雞也行,送一只羊也可以,搬一箱飲料也行。李耀這個農村孩子,就是那個時候開始走上政壇的。
李耀記得,自己在老家的鄉里當上鄉黨委委員的時候,沒有向當時的鄉黨委書記牛德厚送過任何厚禮,那個時候的干部都非常正直,誰能不能提拔,關鍵是看能力,看群眾基礎。當時李耀在鄉里當團委書記,各方面工作開展得非常好,連續兩年都得了縣里的先進。所以,當上級來考核的時候,牛德厚說︰「李耀這個孩子不錯,有能力,工作也認真,他如果不被提拔,我們鄉其他的人就更沒有資格了。」這樣,李耀就被提拔成了鄉黨委委員。後來,李耀看有文憑的干部開始吃香了,于是就決定考大學,因為他基礎好,第一年參加高考就考取了省里的一所綜合性大學。大學畢業,當時的分配政策是哪里來還回到哪里去,他被分回到老家的地區。人事部門一看他的檔案,就把他分到了地區行署辦公室,做了秘書科的秘書。誰也不用找,根本用不著請客送禮,大學生到了哪里,都是根據你的專業,安排到最合適的崗位上。幾年之後,他就被提拔做了行署辦公室的副主任,後來老專員說了句話,就把他下派,到了下面的縣里,做了副縣長。從此李耀就進入了官場升遷的快車道。三兩年一個台階,縣長,縣委書記,副市長,市長,市委書記,一步一步上去了。
越往後走,李耀發現,社會風氣變得越來越壞,能不能升遷,看的不是你的政績,你個人的能力,而是你的關系,你有沒有強硬的後台。像李耀這樣草根出身的人,官場上根本沒有強硬的後台,李耀當時總結了一下,他發現,進入九十年代之後,在官場上你能走多遠,完全取決于這些客觀因素。第一,你是紅二代,爹媽是開國元勛,這樣你進入了官場,四平八穩地做,隨隨便便就能混到副省級以上。表現優秀的,還可以進入國家領導人行列。第二,你是大領導的秘書出身。在官場上有大人物為你說話,也是順風順水,四十歲左右就能混到省部級,像王一鳴那樣的就屬于這種類型。第三,你投靠權門,當上門女婿。不管大官的女兒長得多丑,你都要踴躍去巴結,當上乘龍快婿,她們家的政治資源你就可以完全用上了。雖然你是草根出身,因為有了這樣一個跳板,你的發展就進入了快車道。對于女人,大家都說,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對于在官場混的男人,還有一句話,就是干得好不如娶得好。這三條升官的捷徑你佔有一條,就可以飛黃騰達了。
但是對于李耀這樣的人,這三條他都佔不住,他祖祖輩輩是農民,自己當的又是小秘書,老婆是農村姑娘,自己當大隊干部的時候就結了婚,生了孩子,就是離了婚,在那個小地方,也當不上大官的上門女婿。
那麼,等待他的只有一條路了——金錢開路。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官場上已經興起了請客送禮的風潮,禮數越來越大,買官賣官開始蔚然成風。李耀的老家省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私營經濟非常發達,大家都有錢了,所以官場上的價碼水漲船高,在縣里,想當個正科級干部,關鍵的崗位大家心里都有數的,像縣財政局局長,你不送個十幾萬,是沒有可能的。縣城城關鎮的黨委書記,因為容易提拔,你不送個二十萬,根本不可能。所以,那個時候當上縣長、縣委書記的,干上個三年兩年的,就發了。
李耀在老家的一個縣當了三年的縣長,一年縣委書記,每年的收入都能夠達到上百萬,那個時候,這是一筆大錢了,北京、上海的商品房當時才賣三千多一平方。李耀拿這些錢一路送上去。當縣委書記的時候,就給市委書記送錢;當副市長、市長、市委書記的時候,就給省委書記、省長送錢。當時的風氣就是這樣的,他能怎麼辦?不跑不送,只能是原地不動。他想升官,想干事,沒有平台怎麼行?所以在中國的官場上,有些真正有能力、有理想的官員,在當前的體制下,尤其是他們羽翼未豐,還當著小官的時候,他們迫不得已,做了許多不合法的事情,實在是情有可原。在當前的干部選拔體制下,他們如果不那樣干,他們就出不來,就會被淘汰,那樣他們的才華就被埋沒了。他們不是沒有操守,而是現實逼迫他們要同流合污,放棄自己的操守才能出人頭地,飛黃騰達。
而那些像陶淵明、李白那樣有政治理想,有自己的氣節,對歪風邪氣絲毫不妥協,相反還冷嘲熱諷的官員,就沒有任何生存的空間了,他們首先會被淘汰,被放逐出官場,他們成了官場上的失敗者,越是有才華,越是有高潔的品質,他們的官運就越差,整個中國的官場上已經形成了這樣一個逆淘汰的機制,這是時代的悲劇,是權力商品化的必然結果。
劉雙城進來的時候,李耀還在看文件,本來,他對劉雙城這樣的大老板還是有自己的看法的,這些人都是靠出賣國家的資源,靠私挖亂采才發了大財的。這些資源本來是應該屬于全民的,但是國家的產業政策有失誤,上世紀八十年代,竟然為了短期效益,追求經濟增長,允許私人擁有探礦權、采礦權,這個口子一開,全國一下子成了一個瘋狂的大工地,到底有多少人參與了開礦,多得根本沒辦法統計,允許私人開礦,是在短期內創造了財富增長,但是,由此造成的問題也是令人觸目驚心的。一哄而上,濫挖濫采,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礦難頻發,短短的二十多年,中國一些主要的礦產資源已經基本上接近于枯竭了。所帶來的環境退化,環境污染,更是令全世界感到震驚。現在的中國,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絕大部分都在我們這里。江河湖海幾乎都逃月兌不了被污染的命運,五大水系都出現了水質退化。黃河開始斷流,湖泊動不動就出現水藻事件,毒大米、毒食品更是層出不窮,整個國家面臨環境衰退,礦產資源枯竭的威脅。而那些發了大財的大老板卻一個一個鞋底抹油,全家移民去了海外,他們通過地下錢莊,把自己的資產悄悄地轉移到了國外,在國外養女人,買別墅,買豪車、游艇、飛機,一擲千金,讓全世界的人看到中國的富翁都瞠目結舌。
鄧小平曾經說︰「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先富帶後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而現實是殘酷的,這批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先富起來的一批人,不僅不打算先富帶後富,而且早早地就做好了準備,移民海外,轉移走他們搜刮的財富,到國外過逍遙的日子去了,他們的子子孫孫,從此以後也成了外國人,留下的只是一個百瘡千孔的國家和積貧積弱的人民。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
李耀雖然不廉潔,但是他知道,自己有時候是迫不得已,不這樣就升不上去,就會被官場淘汰掉,也就失去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更浪費了自己的大好年華。他從心底里對劉雙城這樣的大老板是看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