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藝術(8)
怎麼辦?王一鳴在西江省黨代會做的報告中提出,要保持經濟發展速度,比中央要求的至少提高三到五個百分點,做大做強西江省的工業規模,重點抓好機械、制藥、鋼鐵、煙草、化工、造紙等十大戰略產業,爭取實現十個行業年產值都突破1000億,整體上突破一萬億大關,讓西江省的工業發展邁上一個大台階。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免費小說)工業生產上去了,財政收入才能大幅度地增加,今年全省的財政收入目標是增長25%,達到一千二百億元。
這些都是省長李耀帶領的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所以春節之後,剛上班兩天,李耀就風塵僕僕地帶著一幫隨員出發了。他此行的第一站是西江省的工業重鎮——河東市。
上午八點鐘,一隊由警車、越野車、小轎車組成的車隊,在高速公路口排好隊,在前面一輛警車的引導下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陪同李耀視察的有省政府秘書長徐萬春,財政廳長蕭華杰,發改委主任阮雄,經委主任趙建才,商務廳廳長郭明朗,省煙草專賣局局長、煙草公司總經理薛亮,公安廳副廳長熊鎮強,這些都是省政府各部門的要員,此外就是一幫子隨員了,秘書、司機、警衛等。
省長出行,各個高速公路口已經提前接到了通知,在省長的車隊來到前就提前關閉了高速公路的入口,于是,各個路口都排了幾公里的車隊。大家對這個情況也司空見慣了,知道有大人物要來了。過了一會兒,大家就看到,由警車開道的一個車隊呼嘯而過,于是高速公路口重新開通,大家的生活又恢復了正常。
一路上暢通無阻,車隊于上午十點鐘到達河東市的高速公路口。一出來,就看到前面路邊停了一大排的車子,旁邊站了一群人,為首的是省委常委、河東市委書記馬正紅,不用問,他們都是來迎接省長李耀的。
馬正紅這個人為人比較老道,按說省長李耀來,他可以到高速公路口迎接,也可以不到,他是省委常委,資格在那擺著呢,讓市長蔡名揚來迎接就可以了。甚至陪同李耀視察,他都不用出面,中午或者晚上陪同李耀吃頓飯,盡一下地主之誼就可以了。
但是,考慮到這是李耀春節後的第一次視察,馬正紅還是很重視。俗話說,禮多人不怪,李耀來了,你親自出面,迎接到高速公路口,給李耀做足了面子,大家見了面心理上的感覺還是不一樣。
官場上就這樣,有時候必要的形式還是要講一些的,你做了,說明你心里有我;你不做,說明我在你心里根本沒有位置。那好,咱走著瞧,等你需要我幫助的時候,我肯定讓你知道什麼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馬正紅在西江省的官場上模爬滾打了三十多年,混到省委常委的高位上,說明這個人對官場上的東西門清得很。
馬正紅和李耀一樣,都屬于草根出身的官員,沒有什麼背景,他們能在激烈的官場競爭中月兌穎而出,靠的是自己的智慧和手腕,更為重要的是,他們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他們那一代人,就是時代的幸運兒。
1948年,馬正紅出生在西江省海城市下面的一個縣的普通漁民家庭,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漁民,祖祖輩輩靠在海上打漁為生。岸上沒有房子,兩艘破船就是他們的全部家當。一旦踫到刮台風的季節,漁船上不能住人了,他們就只能到岸上投親靠友,實在不行,就住在當地的觀音廟里,對付幾天。
隨著新中國的建立,解放軍大舉進攻大西南,蔣介石的隊伍土崩瓦解,西江全省也得到了解放,建立了**領導的人民政府。馬正紅全家作為窮苦的漁民,上岸分得了房子、土地,平常里還可以下海捕魚。家里的生活一下子實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新中國,他這樣的漁民的孩子也可以上學了,接受了正規的小學教育、初中教育,由于成績優秀,馬正紅16歲的時候考上了市里的高中。高中還沒有讀完就趕上了「文化大革命」,學校里停課鬧革命,許多老師受到了批斗,有的女老師脖子里還被掛上破鞋,頭上戴著高帽子,游街示眾。
馬正紅那個時候對****不理解,感覺這樣斗來斗去,侮辱人格,有的老師平常里感覺挺好的,怎麼一下子就變成反革命了。本來他是想等高中畢業,以自己的成績是能夠考上一所大學的,將來成為國家領導干部,現在整個社會出現了大動蕩,大學也停止招生了,自己的理想破滅了,沒辦法只能回到家里,參加生產隊的勞動。
好在他有文化,回到大隊,立即成了香餑餑。大隊支書認為他是個秀才,就讓他做了大隊會計。平常里到公社辦什麼事情,也帶著他,目的是讓他多認識認識公社里的領導。一來二去,公社書記也認識了這個上過高中的年輕人。
公社書記姓許,是個轉業的軍官,曾經參加過解放戰爭,在部隊時混到了營長的職位,轉業後安排到縣里,先是做了縣委辦公室的副主任,過了幾年,就到了坡頭公社當了書記。
徐書記看馬正紅個子不高,但長得眉清目秀,就非常中意他,一打听,他在縣里讀過高中,是個文化人,就更感興趣了,于是就把馬正紅要來,安排在公社辦公室,做自己的通訊員。
馬正紅一看許書記這麼高看自己,人家是部隊的營長出身,上過戰場真正立過戰功的人,自己不能不識抬舉啊!于是,對許書記小心翼翼地伺候著,比對他親爹親娘都盡心。
許書記對他進行了一年多的考驗,一看,小伙子行,比自己兒子對自己都盡心。于是一高興,就有把馬正紅招為女婿的想法。他閨女許小潔當時被安排在供銷社做營業員,長相雖然不怎麼樣,但由于人家是公社書記的閨女,也不是誰想追就能夠追得上的。
徐書記有一次把話挑明,說想讓馬正紅當自己的上門女婿,問馬正紅干不干。馬正紅二話沒說就答應了。因為他知道,自己現在這個身份還是農民,雖然現在給許書記當著通訊員,但這都是臨時的,許書記不高興了,一句話,他還得回去繼續當農民。許小潔雖然長得不怎麼樣,個子矮,皮膚粗糙,身材非常瘦,沒有曲線,實在是說不上漂亮,連一般也佔不上。年齡也比馬正紅大兩歲。但是這些都不重要,對于馬正紅來說,娶了許小潔他才會有安全感。有了老岳父的照應,他才有希望從一個農民變成國家干部,吃上商品糧。那個時候,吃商品糧和農業糧,兩者的待遇和身份那是不能比的。吃商品糧,一畢業國家就給你安排工作,不管是到工廠還是到機關,生老病死都有國家管著了。吃農業糧,你一年能分多少糧食,要看你所在的生產隊的收成如何。收成好了,多分幾十斤;收成不好,累死累活的,一年到頭連肚子都混不飽。吃農業糧的男人更別提能娶上吃商品糧的女人了,那簡直就是燒高香了,因為人家生了孩子都是吃商品糧的。所以對于馬正紅來說,娶許小潔做老婆當時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馬正紅一口就答應了,許書記很高興,對他說︰「這麼吧,你回一趟家,給你父母說一說,選個日子,就給你們辦事吧!」
那個年代,結婚很簡單,舉行一個儀式,到公社開個結婚證,包幾斤糖果,當場一散發,放一掛鞭炮就可以了。不用擺酒宴,也沒有東西擺酒宴吶!
馬正紅和許小潔結婚後,雙方都在公社所在地上班,于是供銷社就騰出兩間房子,一間做臥室,一間做廚房,算是為他們安了一個家。
過了一年多,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是個女孩,取名馬雅。這個時候,許書記官升了,到了縣里,做了縣革委會的副主任。在老岳父的關照下,馬正紅轉了干,當上了公社團委書記。那個時候,上大學是推薦的,馬正紅讀過高中,是合適的人選,于是就被推薦到省里上大學。他進了西江畢業後,分配回縣里,被安排在縣委辦公室當了秘書。
這個時候,他老岳父又升了,到了地區農業局當了局長。他老岳父打听到地委組織部正在選一批青年干部,于是就向有關領導推薦了他。就這樣,馬正紅就調進了地委組織部,從科員做起,一步一步,做到了辦公室副主任,辦公室主任。七十年代末,全國開始改革開放,大力選拔年輕干部,馬正紅更趕上這股春風,他一下子就被派到縣里,當了縣委副書記,干了一年多,就當了縣長。此後,他就進入了官場升遷的快車道,從縣長到縣委書記,然後到地區擔任副專員,過了兩年交流到臨海市,又當了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高建勛當省委書記的時候,有一次到臨海市視察,在視察城市建設和工業園區發展的時候,听了馬正紅的匯報,對他印象不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臨海市出現了嚴重的房地產泡沫,大潮過後,一片狼藉,經濟發展陷入了困境,臨海市的市委書記和市長都被勒令引咎辭職。馬正紅因禍得福,當上了市長。
謝青松當省委書記的那四五年,馬正紅按部就班接任了市委書記。等謝青松和錢明貴出事了,西江省的廳級干部倒下了一大片,許多人以為馬正紅會出事,結果審查來審查去,人家馬正紅一點事情也沒有,安然過關。
楊春風調到西江省當了省委書記,面對人心惶惶的干部隊伍,從安撫人心的角度,要選拔幾個本地出身的干部進入省委常委班子。論資歷,論能力,排來排去,馬正紅就進入了他的視野。于是,馬正紅就和範一弓、高天民一起,當選了省委常委。當時他和範一弓都是剛剛五十出頭,高天民五十五,年齡相對大些。
馬正紅在臨海市一呆就是八年多,王一鳴當了省委書記,這才把他和範一弓換了一下位置,馬正紅到河東市,範一弓到臨海市,說是干部交流,是正常的干部調動,其實大家都明白,是王一鳴玩弄的手腕。省委書記,大權獨攬,他不可能讓你一個省委常委長期呆在一個地方,那樣你長期經營下去,就成了自己的獨立王國了。
走,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是對于範一弓來說,是走下坡路;相對的,對于馬正紅來說,他是走上坡路。因為現在的河東市在全省的地位和影響力,那是非常突出的,臨海市根本沒有辦法比。
去年,西江省進行了新的區劃調整,河東地區和河東市合並,桂江地區和桂江市合並,江城市周邊也新劃進來幾個縣,這樣,整個西江省就出來三個重點發展的龍頭城市。北部是桂江市,中部是河東市,南部是江城市。這就是西江省新的發展戰略,以城帶鄉,以工促農,以龍頭城市帶動整個地區的城鎮化發展。
新組建的河東市,不僅包括原來的四區兩縣,而且接收了原來河東地區的六個縣,這樣,河東市管轄的範圍就有四區八縣,面積達三萬多平方公里,人口七百多萬,成了僅次于江城市的大市。
馬正紅在這里當市委書記,自然各方面的影響力比在臨海市那樣的中等城市要大多了。河東市是工業大市,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就是國家重點發展的工業重鎮,工業種類齊全,鋼鐵、機械、化工、造紙、食品、煙草、紡織等在全國都有一定影響。改革開放初期,號稱產業工人六十萬。整個河東市市區人口當時也就是一百萬出頭,家家都有在企業工作的員工。八十年代是河東市最輝煌的年代,國有企業的工人曾經創造了河東市歷史上最輝煌紀錄。工業總產值曾經進入全國城市二十強,是名符其實的工業名城。那個時候,河東人最引以自豪的是,自己吃的食品,穿的衣服,用的家用電器,什麼電風扇、洗衣機、電冰箱,都是河東本地制造,河東的工業產品暢銷全國。工人工資高,生活好,男的找老婆條件都高了許多。
九十年代中期之後,政策突變,國有企業出現了倒閉潮,大批工人下崗失業,企業被關停並轉,後來國家又出台政策,允許企業破產、改制、拍賣,允許外資和私人企業兼並國有企業。大批工人被強行推向社會,自謀生路。那個時候,電視里經常放這首歌——《從頭再來》。歌詞是這樣寫的︰
昨天所有的榮譽
已變成遙遠的回憶
勤勤苦苦已度過半生
今夜重又走入風雨
我不能隨波浮沉
為了我至愛的親人
再苦再難也要堅強
只為那些期待眼神
心若在夢就在
天地之間還有真愛
看成敗人生豪邁
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許多工人就是听著這首歌,在心里暗暗地為自己鼓勁,走向了社會,開始了新的創業。有的租了間門店,開始倒賣服裝,干小吃店。找不到門路的,年紀大又沒有技能的,只能當保安,當清潔工,或者在小飯店里洗菜、刷盤子。有的推三輪車,到工地上拉水泥,拉磚頭,反正只要能賺錢,干什麼的都有。還有的男男女女受不得苦,好吃懶做,就走上了不法的道路。男的坑蒙拐騙,女的在**場所從事桑拿、**等**服務。一時間整個河東市有幾十萬下崗失業工人,在全國都是出了名的。
那個時候,因為下崗、失業,幾十萬工人沒有固定收入,誰到河東市當市長、市委書記,都是非常頭疼的事情。工人是不是堵住了市政府、市委的大門口,到處是**示威的人群。沒辦法,只能動用專政機關,警察、防暴隊、武警部隊,經常被派上用場。誰是領頭的,抓起來,關幾個月,其他的人就老實了。槍打出頭鳥,慢慢地其他的人就都老實了。老百姓嗎,還是老實善良的多,當官的耗得起,他們耗不起。他們要吃飯,要生存吶!時間長了,大家也都明白了,自己被這個社會徹底拋棄了,鬧也沒有用,還是該干嘛干嘛去吧。于是,街面上才逐漸消停起來。
河東市畢竟有幾十年的工業基礎,設備還在,產業工人還在,只要有資金,生產正常運行,生產的產品在全國還是有銷路的。于是逐漸緩過勁來,國有、私營、外資一起上,隨著國家大環境的改善,經濟逐漸景氣起來,江城市一批大型企業又恢復了元氣,取得了更加輝煌的發展。工業總產值又開始佔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成了西江省工業的一面旗幟。
在這樣的城市當一把手——市委書記,在全省的干部中那是相當有地位的。這也說明了馬正紅在王一鳴那里行情在看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