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海孽鷹 第九章 南陳皇後篤信佛教

作者 ︰ 獨釣寒江1

南陳國皇帝陳叔寶的皇後叫沈婺華。她的母親就是陳武帝與章皇後的女兒會稽公主,所以沈婺華又是陳武帝的外孫女,和陳叔寶有較近血緣關系。會稽公主去世時,沈婺華還在幼年,但已十分懂事,每逢歲時年節,常獨坐流淚,緬懷亡母,悲情感動左右。後來陳宣帝即位,出于政治需要,就讓沈婺華嫁給了太子陳叔寶。

沈皇後篤信佛教。北隋南陳時期形成的佛教宗派,主要有天台宗、三論宗、慈恩宗、華嚴宗、律宗、禪宗、淨土宗和密宗。這些宗派都有自己的經典和傳承,在學說上也各有特點。天台宗是中國佛教第一個成立的宗派,它的開創人是智顗。

天台宗的淵源,他們自稱出自龍樹,實則啟蒙于北齊慧文。他創立了一心中觀空、觀假、觀中的「一心三觀」理論。慧思繼承此說,並結合《嚴華經》要義,提出「諸法實相」之說。智顗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揮,終于形成了以「一念三千」和「三諦圓融」為中心的d l 學派。其弟子灌頂繼承其學說並有發揮。灌頂以後四代傳到湛然,對天台宗著作都有注解,號稱「中興」,並提出了「無情有x ng」的理論,認為草木磚石也有佛x ng。

天台宗的主要經典是以《法華經》為宗旨,依《大智度論》作指南,以《大涅槃經》為扶疏,以《大般若經》為觀法。智顗的《法華玄義》、《摩訶止觀》、《法華文句》是天台宗的主要代表作。

天台宗的主要思想是實相和止觀,以實相闡明理論,用止觀指導實修。

「實相」即「諸法實相」。其內容包括南岳慧思的「十如是」、智顗的「一念三千」和「三諦圓融」等。「十如是」即如是相、如是x ng、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一念三千」指千差萬別、包羅萬有的三千世間,本來存在于「一念」之心中。「三諦圓融」指「空」、「假」、「中」三條所謂「真理」,「雖三而一,雖一而三,不相妨礙」、「一念心起,即空、即假、即中」。

「止觀」即「修行觀法」。他們用「一念三千」和「三諦圓融」兩層實相說,作為修行觀法。實修「一心三觀「,即是在同一時間于一心中觀緣起法的空、假、中三諦。空假中三諦,同時存在,互不妨礙,即是「圓融三諦」。他們認為這是最上乘的觀法。天台宗集當時南北各家義學和禪觀之說,發展成一家之言,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信奉,其學說對後來成立的各宗派都有影響。

當時天台宗大和尚智顗到建康等地宣揚教觀,確立定(止)慧(觀)雙修原則。陳宣帝是崇信佛教的,對宗師的到來竭誠相迎,當即下命以始豐縣全縣的調賦供給寺用,又蠲除兩戶農民賦役,讓他們專為寺院供水供柴。有皇家的支持,江南的佛教就很興旺,後來唐朝詩人說「南朝四百八雨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就是對南陳佛教興旺景象的生動描述。

南陳至德三年三月,智顗再次到金陵傳經,住在靈曜寺。沈婺華皇後立即前往聆听。並且拜智顗為師,成為注冊居士。又勸說皇帝陳叔寶把智顗請到皇宮,在太極殿講《大智度論》,又講《仁王般若經》,慧、慧曠、慧辯等名僧都奉命參加討論。陳叔寶信佛只是一種從眾的表示,大家都信朕也信,趕時髦而已,心中時刻想著和美人**,哪肯靜下來听宗師講佛,第一天還勉強听講,第二天就帶著張麗華貴妃游玩去了。沈婺華皇後則始終如一,並且動員文臣武將都來听講。後來師父移居光宅寺,講《法華經》,沈皇後仍是場場不落,是最勤奮的弟子。

沈婺華聰敏博識,關心百姓生計。都說皇後母儀天下,卻不知這母儀是何內容。許多人想的是皇後要給天下女人做個服裝模特,引領服裝新ch o流。也有許多人以為皇後就是要給天下女人來崇拜,成為女人的偶像。沈婺華當了皇後,卻自有一番追求,她要像慈母般庇護天下百姓。這年南方大旱,沈皇後就向智顗法師求助,請師父指導她誦經祈雨。

智顗說︰「可以讓二百名僧人協助你誦經,但你必須在烈r 下設壇,晝夜堅持。這是很辛苦的事情。」

沈皇後說︰「為了解除民眾在烈r 下煎熬的痛苦,我情願曬死在法壇上。」

她自曝烈r ,誦佛經祈雨,晝夜不下壇,j ng誠所至,感天動地。到了第有三天,果然金石為開,降雨傾盆,旱情解除。官民爭頌皇後慈悲。

沈婺華出身高貴,有翰墨之才,而無衣飾之好,清淨寡y ,居處儉約,不會扭捏作態,更不會撒嬌獻媚,因而不討風流皇帝陳叔寶歡心。皇帝**中最多的是爭風吃醋,後妃們的爭寵奪幸明爭暗斗你死我活。如果皇帝愛皇後,那麼嬪妃們就會收斂一些,爭斗也會稍微緩和一些;如果皇帝偏愛某個妃子,那就會斗得雞飛狗跳。陳叔寶最愛的女人是張貴妃,還有龔、孔二貴嬪也特受寵愛。皇後沈婺華如果不甘心受冷遇,就會和張麗華爭斗。可是沈婺華篤信佛教,以和為貴,「無意苦爭ch n」,皇帝不來打擾更好,每r 尋閱圖史,吟詩習字。沈皇後淡泊名利,不屑于爭鋒吃醋,就拜智顗為師,努力修行,誦讀佛經,修持心x ng,志度一切苦厄。

早在陳叔寶繼位之前,東宮孫姬產下陳叔寶長子陳胤後即病亡,沈婺華憐憫孫姬薄命,就將陳胤收為養子,陳叔寶即位後,陳胤被立為太子。但隨著張麗華貴妃步步得寵,陳叔寶自然要偏愛張氏所生之子,對太子r 益厭惡。後來陳胤被廢黜為吳興王,張貴妃所生之子陳深被立為太子,沈皇後愛莫能助。

眼見朝政荒蕪,民不聊生,沈皇後要為民請命,親手寫了勸皇帝關心百姓生活的奏折,穿上新衣服,鄭重地上朝諫諍。結果這種舉動愈加觸怒陳叔寶,不僅不听皇後勸諫,還聲言要廢黜沈婺華,改立張貴妃為皇後,詔書還沒寫完,敵國大兵壓境了,只好先放一放,所以沈婺華一直到陳國滅亡,仍然是皇後。

沈婺華不僅美麗,而且是位才女,著有《沈後集》十卷,有詩詞歌賦,也有學佛的心得。她為人簡樸,衣服無錦繡之飾,對一般女子熱衷的爭寵斗艷毫無興趣,唯一的愛好是翻閱古籍、練字,又喜歡安靜。她「x ng端靜,寡嗜y 。聰敏強記,涉獵經史,工書翰。」沈婺華遇見陳叔寶這樣荒y n無度的丈夫,真的是明珠投暗,太可惜了。而荒y n的陳後主也自然不會對這樣的女人有興趣,對皇後很不好,冷落她。但是沈皇後並不在意,只一心讀書寫字做文。

陳後主有一次突然心血來ch o,跑到沈皇後寢宮,想要和她同寢,但進去後不久就出來了,寫了一首詩《戲贈沈後》︰

留人不留人,不留人去也。

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從詩中可以看出陳後主的求歡沒有得到沈皇後的響應,丟了面子,滿懷怨氣,大發牢s o,悻悻而去。

沈婺華也寫了《答後主》︰

誰言不相憶,見罷倒成羞。

情知不肯住,教遣若為留。

答詩中把不留人的理由說得清清楚楚,不卑不亢,不媚不嬌,正氣十足,理直氣壯。可見,沈皇後是位很清高的女子,她有自己的興趣與志向,壓根就沒把皇後的鳳冠當回事,也不想討好荒y n好s 的丈夫,自然更不屑與張麗華等花瓶女人爭寵了。可見,她不僅美麗、有才華,而且心地善良,是個很「純真」的女人,只可惜荒y n的丈夫不懂得欣賞和珍惜她。

南陳的皇後沈婺華沒有得到丈夫的欣賞,虛耗皇後名份。北隋的皇後獨孤伽羅地不準別的女人接近丈夫,把皇後的影響發揮到極至。陳叔寶冷落沈皇後,楊堅卻專寵獨孤皇後。也許正是這個差別決定了南北兩位皇帝不同的命運。陳叔寶國破家亡,楊堅統一全國。這個重大歷史轉折不是偶然發生的。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欲海孽鷹最新章節 | 欲海孽鷹全文閱讀 | 欲海孽鷹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