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海孽鷹 第三十五章 流放柳述小妹恩斷

作者 ︰ 獨釣寒江1

文帝楊堅為什麼要處死王誼?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真的怕王誼反叛,另一種可能是為了讓蘭陵公主放心大膽地改嫁。丈夫死了,公爹也死了,王家名存實亡,蘭陵公主不必再堅守王家兒媳的崗位了,就回到皇宮,再次成為單身貴族,自然而然地面臨第二次婚姻。這時楊廣還是太子,想把這個妹妹許配給自己的小舅子蕭,但是蘭陵公主自己並不喜歡蕭,文帝最後還是滿足了女兒的意願,讓她選擇了自己的所愛的柳述。柳公子是柱國高官柳機的兒子。柳述少年得志,怙寵驕豪。當時朝中楊素稱貴,但柳述倚仗是當朝駙馬,是隋文帝寵婿,竟敢當面凌辱楊素,並常常在隋文帝面前揭其短,楊素遂與柳述結怨。加上柳述迎娶的蘭陵公主,沒有嫁給太子楊廣的妃弟蕭,太子含恨。柳述成了宰相和太子共同的政敵,下場就可想而知了。

太子楊廣登位,成為隋武帝。上位之初就遇到妹夫的官司。樂平公主抗不住小妹蘭陵公主的糾纏,勸武帝不要殺柳述。武帝說可以不殺,但必須流放。于是將妹夫柳述流貶到嶺南惠州,並且進一步責令蘭陵公主改嫁蕭。

這個時候蘭陵公主做了一件讓她能夠名留史冊的非常之舉。她上表請求免去公主封號,發誓永遠不再朝謁武帝,心甘情願以平民身份與柳述一起流放。

武帝楊廣非常生氣,質問道︰「世間有那麼多的男人,你為什麼偏偏抓著這個柳述。」

蘭陵公主堅定的回答︰「我是楊堅和獨孤伽羅的女兒,不能違背家教。在夫家落難的時候,應該同甘共苦。」

武帝大怒,不僅不答應,並且把柳述流放到更遠的廣西欽州。柳述在遷途中不幸染上瘴毒,病發身亡。

蘭陵公主最後在長安憂憤而死,年僅32歲。臨死前上表︰「昔共姜自誓,著美前詩;息媯不言,傳芳往誥。妾雖負罪,竊慕古人。既不得從夫,死乞葬于柳氏。」她引用了兩位古代女子的典故,表示決不背離柳述,要求死後和柳述合葬。第一個典故中的共姜,是周朝共柏的妻子,丈夫死得早,她年輕美麗,卻守節至死不改嫁,事跡被寫在許多小說的回前詩里,舊時章回小說每回的開頭有一首詩,叫回前詩,詩中講述的都是名人典故;第二個典故中的息媯,是ch n秋時期陳國的公主,本來是許配給息侯,卻因美貌被強大的楚國搶去,做了楚文王的妃子,生下好幾個兒女,卻始終不和楚文王說一句話,後來趁楚文王外出的時候和息侯私會,兩人發誓,生不同床死同穴,然後同時自殺。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楚文王,以諸侯之禮把他們合葬在一起,息媯的事跡載入《列女傳》,她的芳名超過誥命夫人。蘭陵人公主願以這兩個古人為榜樣,請求武王允許她和柳述合葬。應該說蘭陵公主的表章寫得入情入理,有情有義,撼人心脾,感人至深。她多麼希望她的二哥武帝楊廣也能有楚文王的胸懷,把她和柳述合葬在一處,讓他們死後能夠同穴。

可是武帝楊廣不能允許別人不服從,讀完之後,非但不感動,反而更加憤怒,故意把她葬到咸陽郊區的洪瀆川,讓她死後離柳述更遠。她貴為公主,喪事卻草草收場。

蘭陵公主從十八歲下嫁柳述,到柳述含冤流放而不能相隨,兩人生活了十四年,雙雙早逝,留下慘然一夢,令人痛惜。武王楊廣欺負小妹是肯定的,但是唐朝人魏征編造了楊廣y n妹的故事,純屬誣陷。

楊廣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當上大隋朝的皇帝。成者為王,他成功了,誰還敢說半個不字呢?還真有人敢說不,是誰呢?就是他的同胞五弟漢王楊諒,手握重兵在並州向他發起挑戰。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為了爭奪權力,兄弟相殘、父子反目的事情比比皆是。隋武帝登基之初,忽然傳來一個可怕的消息︰並州總管漢王楊諒起兵造反了!

楊諒是隋文帝楊堅最小的兒子,也是最受楊堅寵愛的兒子。楊堅的五個兒子,除了老大楊勇被立為太子之外,老二楊廣、老三楊俊、老四楊秀都是十二三歲就離開父母,坐鎮地方,獨當一面。只有楊諒直到二十二歲才離開父母,出任並州總管。為什麼這麼晚才讓他出去呢?因為父母舍不得。正因為寵愛小兒子,楊堅給楊諒的權力也特別大。

首先是軍事權力。不僅讓他擔任並州總管,而且還讓他總領北齊舊境五十二州軍事,等于把原來的北齊都封給他了。

其次是司法權力。其他兒子,楊堅都強調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唯獨這個小兒子,楊堅宣布,可以不受法律約束,便宜從事。

最後是經濟權力。別看楊堅自己簡樸,要求其他兒子也簡樸,但是偏偏怕這個小兒子受窮,因此還特許小兒子自己鑄錢。對于楊諒來說,真是要槍有槍,要權有權,要錢有錢,生活比蜜甜。

自從二哥楊廣取代大哥楊勇當了太子,緊接著四哥蜀王楊秀又因為謀反罪被囚禁,楊諒心里就不踏實了。他擔心這個二哥會把兄弟們都吃掉。于是,他也就開始防備了。並州是個用兵之地,在隋朝主要承擔防控突厥的任務。楊諒就以防控突厥為名,修整武器,招降納叛,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身邊的私人門客有數萬之眾。一個王爺,要這麼多私人武裝,那是想干什麼呢?一方面固然是防範楊廣,另一方面,也不乏奪嫡的野心。既然二哥楊廣可以仗著實力當太子,為什麼五弟楊諒不可以呢?

楊廣當太子的幾年時間里,也一直在盯著楊諒。他知道楊諒有父皇這把保護傘撐著,不安份,也不好處理。現在隋文帝死了,楊廣覺得與其養虎貽患,以後釀成大禍,倒不如趁此機會把楊諒解決掉算了。

他在沒有宣布文帝駕崩之前,偽造了一份文帝的璽書,召楊諒入朝。按照武帝的想法,楊諒跟父親關系好,父親召他進京,他應該沒有懷疑的道理,只要他一回來,那就是羊入虎口,有去無還了。這其實就是楊堅當皇帝之前,對付北周五王的故伎。

可是武帝沒有想到,就是這份璽書加速了楊諒的反叛。漢王楊諒見到文帝璽書,立刻斷定︰這是假的!原來,隋文帝老早就和漢王楊諒有過密約,告訴楊諒,我要征召你入朝,第一要憑玉麒麟的兵符,我一半你一半,咱倆這兵符能合到一塊。第二我會故意在敕書上的「敕」字旁邊多寫一點,如果那個敕字是一個正常的字,沒有加點,那就是假的。

漢王楊諒一看見這個假璽書敕字旁邊沒有加點,馬上就意識到父皇已經出事了,可能被二哥殺死了,二哥楊廣在騙他。就這樣,漢王楊諒下定決心、起兵造反了!

楊諒一起兵,聲勢浩大,對楊廣威脅不小。可是楊諒不懂政治,一出手就是就臭棋。他打出起兵口號是「楊素造反,清君側」。漢王不敢把矛頭對準二哥,這就把主動權讓給了楊廣。漢王劍指楊素,激怒了老將楊素。

楊素向武帝楊廣請戰︰「請陛下讓老臣去剿滅楊諒。」

武帝說︰「好,消滅叛軍,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你的清白。」

漢王楊諒听說楊素率軍大舉進攻,親自帶兵到介州防御。他命令漢王府部將豆盧毓和朱濤留守大本營。這個豆盧毓是漢王楊諒的大舅子,一開始就不同意妹夫楊諒起兵造反。但漢王楊諒根本不听他的意見。豆盧毓就對朱濤說︰「漢王造反,連戰連敗,我們怎麼跟著他一起受滅門之禍呢?我們不如投降朝廷,不讓漢王進城。」朱濤不同意背叛漢王楊諒,豆盧毓就帶人殺害朱濤。並關閉城門不讓楊諒進城,但漢王楊諒在並州還是很得人心的,馬上有人向楊諒報告,楊諒連忙帶兵返回,守衛西門的士兵主動打開城門放楊諒軍隊進城,楊諒不顧漢王妃豆美人的求情,殺了這個吃里扒外的大舅子豆盧毓。

但並州軍此時的形勢已經開始惡化,並州大將余公理、藄良先後被隋朝大將史祥打得慘敗。

就在楊素大軍在路上進發的時候,武帝楊廣緊接著又派出了另外一支軍隊前去救援代州李景。這支軍隊規模不算大,人數在2萬左右,領兵大將是楊義臣。

楊廣奪取皇位時,楊義臣的職位為朔州總管。漢王楊諒造反後,楊義臣沒有跟從,但也沒有發兵去討,而是采取了靜觀其變的策略。直到皇帝楊廣的詔令下來︰「請速援李景!」

楊義臣明白,如果自己還不發兵,那就意味著間接跟隨漢王楊諒造反了!他還沒有傻到要當叛軍的地步,于是立即率領自己手下的二萬士兵出發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欲海孽鷹最新章節 | 欲海孽鷹全文閱讀 | 欲海孽鷹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