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竇輔在知道了張舉下落之後,便決意遠征,哪怕追到天涯海角也要誅殺此獠,以慰被張舉屠殺的管子城全城冤魂在天之靈!隨後田疇為竇輔講述了此行的困難,竇輔听後不畏路途遙遠,不顧山高水險,決意出兵。
而知道竇輔這一決定後的黃忠典韋太史慈等眾將,則熱血沸騰,欲追隨竇輔千里遠征,建功立業!
當田疇憂慮糧草與兵員之時,竇輔卻告訴田疇自己已有安排。隨後,竇輔命黃忠與趙雲去集結剩余的四百余眾,做出征準備。又讓太史慈陪同典韋去見沙曼,希望她能將三百余蠻兵借給竇輔。安排完這些後,竇輔卻拉著田疇進屋密談!
田疇不知竇輔何意,便問道︰「敬德兄,這是為何?」
竇輔答道:實在是情非得已啊!還請子泰見諒啊!方才人多,許多話,不便多說啊!」
田疇點頭,表示理解,然後問道:「敬德兄,此處無人,若有和難言之隱,可直言相告!籌必定傾囊相助!」
竇輔點頭道:「其實,此次遠征輔以為人數不在多,而在精!故而,輔只帶本部人馬,外加蠻兵,共計千人,但是這其中尚有傷患未愈.所以,最多能戰之士,最多六到八百.想向子泰借鄉勇兩百!」
田疇听竇輔之言,點頭道:「敬德兄言之有理!長途奔襲,卻是不易人多,否則勞師遠征,不說其他,光是後勤輜重就跟不上,也無法保障安全!當年驃騎大將軍霍去病,最多也只是帶了數千騎兵而已!看來,敬德兄,深諳騎兵之道啊!只是即便籌召集兩百,也只有八百之眾,是否太少?」
竇輔搖搖道:」不少了!能有八百足矣!畢竟只是去追擊喪家之犬!又何須勞師動眾啊!」
見竇輔如此肯定,田疇亦不再說什麼。在離去之前,向竇輔建議道︰「敬德此次大勝張純叛軍及烏丸聯軍。應該向朝廷報捷啊!」
田疇此言,卻是提醒了竇輔。雖然,孟益公孫瓚等人。必定會去報捷,但是,難保不會出現變數。于是,連夜竇輔便讓人去朝廷報捷,通知楊彪馬日磾等人。
安排好這一切後,竇輔正待休息,典韋等人都來回報。各營能戰之士共計四百余人。而沙曼也同意將蠻兵交與竇輔,只是要求要典韋統領。竇輔在笑話典韋娶了一個好媳婦的同時,自然是一口答應。這樣竇輔現在手中便有近八百之士。心中大定,吩咐大家回去休息,第二日一早出發!
而待翌日清晨,各部人馬已經集結完畢!田疇果然召集了兩百余自願跟隨遠征之人。
竇輔用手中牛羊換了部分戰馬。加之自己原本繳獲。除去公孫瓚部的,還剩下那千余匹,合計有三千余匹戰馬,足夠一人三騎。而其中一匹駝的是人馬十日糧草!
眾將爭著出戰,最後竇輔留下了黃敘照看繳獲及傷員!黃敘雖然不願,但是沒辦法,在竇輔與黃忠雙重壓迫下,最後只得認命!其實。這也是竇輔的一點私心考慮,畢竟此去。還是有危險的。黃忠只有這一個獨子,竇輔也怕他有不測!再者,留下的總要是心月復之人才行!
當然沙曼也被典韋強行留下,畢竟不安全不是,典韋與沙曼已經圓房了,都是粗人,也在戰時,一切從簡。用沙曼的話,說,要給典韋留個兒子!
一切安排妥當後,就誓師出發!千余人偕同三千余匹戰馬,聲勢浩大的出發了。
竇輔並不認識路,好在有田疇這個向導,一路也是十分順暢。一路沿著長城而走,只三日,便到進入了原玄菟郡境內!
在田疇的講解下,竇輔才知道漢武帝滅了衛氏朝鮮後,設置了漢四郡,分別是︰樂浪郡(約在今朝鮮平安南道,治所朝鮮縣城是故衛氏朝鮮都城王險城,位于今平壤大同江南岸)管轄貊、沃沮等族管轄、玄菟郡(約在今朝鮮咸鏡道),夫余、高句麗等族。、真番郡(約在朝鮮黃海道、京畿道各一部)、臨屯郡(約在今朝鮮江原道),史稱「漢四郡」。四郡其下各轄若干縣,郡縣長官由漢朝中央派遣漢人擔任。只是四郡並存的時間非常短暫,只有短短20多年。
而其中的玄菟郡是漢四郡中,于前108年(漢武帝元封三年)設立時疆域最廣闊,亦是四郡里最重要的一個,大約是今北朝鮮咸鏡南道、咸鏡北道以及中國遼寧、吉林省西部一帶,郡治大體在咸鏡南道境內。但是其疆域屢屢因為戰爭及行政重組而有所改變。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罷臨屯、真番二郡入樂浪郡,真番、臨屯二郡被撤銷,玄菟郡西遷至遼東地方,即為現沈陽市上伯官古城遺址!自此三郡合並于樂浪郡。
至此,樂浪郡治朝鮮縣,轄朝鮮(朝鮮平壤市區),講邯(朝鮮平壤市西北),浿水(朝鮮咸鏡南道長津湖附近),含資(朝鮮黃海北道瑞興郡),粘蟬(朝鮮平安南道南浦西北),遂成(朝鮮平壤市西),增地(朝鮮平安南道新州附近),帶方(朝鮮黃海北道鳳山郡石城里的古唐城),駟望(朝鮮平壤市東北,大同江東),海冥(朝鮮黃海南道海州市一帶),列口(朝鮮黃海南道殷栗郡大同江入海口南岸),長岑(朝鮮黃海南道長淵郡北),屯有(朝鮮黃海北道黃州),昭明(朝鮮朝鮮黃海南道信川郡北),鏤方(朝鮮平安南道陽德郡),提奚(朝鮮黃海北道平山郡西南),渾彌(朝鮮平安南道安州區東南),吞列(朝鮮平安南道孟山城北),東暆(朝鮮江原道江陵),不而(朝鮮北江原道安邊)。蠶台(朝鮮南江原道束草南),華麗(朝鮮咸鏡南道永興北),邪頭昧(朝鮮北江原道高城西北)。前莫(朝鮮北江原道高城),夫租(朝鮮咸鏡南道咸興)等25縣。屬幽州。
竇輔還在消化田疇所帶來的性息。可听見田疇一聲長嘆,竇輔不解,問道︰「子泰何故作此長嘆?」
田疇憤慨道︰「前人浴血奮戰,為大漢打下疆土,可是後世子孫不孝,卻無法守住。如今都淪入異族!」
似乎為了印證田疇所言不錯,從北方突然闖入一騎,遠處還有數人在追趕。
田疇望了一下。便道︰「被追之人乃是漢軍!而身後追擊之人,看裝束應該是高句麗人!」
听田疇之言,太史慈等人不待竇輔吩咐。便上前將那漢軍救下,隨後沖入敵陣,只片刻那十數人的追兵,便被太史慈趙雲等殺了個干淨。
那騎兵見竇輔等人是漢軍裝束。忙上前謝道︰「多謝相救!不知諸位是何處軍馬?」
竇輔上前答道︰「吾等乃是奉詔征討張純叛軍。追擊余孽至此的!不知閣下因何到此?為何被高句麗人追殺!?」
那人听聞竇輔等人是幽州而來,大喜,說到︰在下乃是公孫度,字升濟,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人。只因高句麗人再次南下攻略玄菟郡,在下原本是突圍求援的!這些高句麗人便因此追殺在下!」
竇輔大驚,公孫度,這個名字好熟悉。那就哪個趁著天下大亂,割據遼東稱王那個人!這個人不簡單啊。梟雄一般的人物!連曹操都拿他沒有辦法,父子三代人,經營遼東長達半個世紀。公孫度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繼則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南取遼東半島,越海取膠東半島北部東萊諸縣,開疆擴土;又招賢納士,設館開學,廣招流民,威行海外,儼然以遼東王自居。這人原來本是遼東人啊!看來此刻還沒發跡?
其實,竇輔不知道公孫度早就發跡過了,而他的發跡可是有點象呂布啊!也是認了一個干爹!原來玄菟太守公孫的兒子公孫豹年方十八,但卻早折了。公孫度少時也叫公孫豹,又與公孫的兒子年齡相仿,公孫一見到他,就很喜愛他,送他去學習,並為他娶了妻。後來又向別人舉薦,讓他擔任尚書郎,後來又升任為冀州刺史,但因謠言,旋即被罷免。但是公孫度後來卻恩將仇報!簡直就是呂布翻版,唯一的區別就是他成功了,而呂布失敗了!
竇輔想著想著,猛地想起公孫度說的高句麗人南下了!高句麗人居然又南下了啊?忙問道︰「此刻戰況如何?」
公孫度說道︰「幸好有徐將軍在此,如今正守城池」
竇輔一愣說道︰「哪個徐將軍?」
公孫度這才解釋道︰「就是徐榮將軍?」
竇輔隱約記得這個名字,似乎在哪里听過,只是一時想不起來,于是,又問道︰「高句麗有多少人馬?」
公孫度想了片刻說道︰「大概有兩千余人!」
竇輔愣住了,只有這點人,居然敢來攻城?疑惑道︰「那徐榮將軍此刻還有多少人馬?」
公孫度道︰「徐將軍此刻手中只有新招募的千余人馬,守城尚顯不足,進攻肯定是不行的!」
竇輔雖然心中很多疑惑,郡兵哪去了?怎麼會是新兵?這徐榮到底是誰?
公孫度見竇輔沒有出聲,忙請求道︰「還請將軍援手!」
竇輔猶豫了,一旁黃忠提醒道︰「敬德,吾等只帶了十日口糧啊!若再有延誤,恐怕不足以支持到樂浪郡!」
黃忠所說,竇輔自然了解。但是,救兵如救火,此刻已經沒時間細算這些了,竇輔一想到之前城破後,被屠戮一空的管子城,一咬牙,說道︰「且先去救人!」說完,忙跟著公孫度先去解圍了。
竇輔手上雖然只有千人,可這是久經沙場的老兵了!又豈是新兵可以比擬的!
果然,在竇輔率部沖鋒下,只是半個時辰,就將高句麗所部人馬擊潰。
並不是高句麗人太菜,而是,他們已經掌握好了情報,知道城中沒有防備,而大漢四處叛亂,最近的漢軍也在遼東平叛,短時間內根本沒有人可以趕來!所以才敢明目張膽的再次南下,而且當時正在攻城,根本沒有想到身後會有敵人出現!
加之竇輔所部人馬實在彪悍,在典韋太史慈趙雲黃忠這等猛將的帶領下,殺數千野人,還不是手到擒來。對于漢軍精銳來說,這些人確實是野人。
當竇輔將高句麗人擊潰後,城門打開,走出一位將軍,真是徐榮。
只見,徐榮高興道︰「不知是哪路將軍援手啊!」
竇輔上前還沒有開口,只見徐榮吃驚道︰「敬德?」
徐榮為何認識竇輔?又何以如此驚訝?竇輔又能否殺了張舉報仇?預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續……)
ps︰第一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