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 第十五章瓦德西和戈爾茨

作者 ︰ 自由有多遠

()要說當下心情最好的德國人,恐怕瓦德西算是其中一個。()

新軍事法案的通過達成了他的夙願,俾斯麥首相的去世則讓他在登上權力巔峰的道路上少了一個大大的障礙。

瓦德西將軍出身德意志軍事貴族世家,父親和外公都是將軍。普法戰爭前,瓦德西作為總參謀部一處的上校軍官被派駐巴黎擔任大使館武官,在這個職務上他搜集了非常詳盡的法**事、政治情報,正是因此而引起總參謀長毛奇的注意和欣賞。戰爭爆發後,瓦德西回到德國卻沒有上戰場,而是擔任威廉一世國王的副官,雖然沒有戰功,但是給國王和宮廷留下很深的印象。

他強烈的自信心和不凡的人格魅力以及永不懈怠的工作熱情得到了老國王的極高評價。

戰爭結束後,瓦德西在第10軍參謀長的任上迎娶了一個漂亮的美國富孀,這一點,讓他在貴族上層講究排場的交際圈很受歡迎(有錢就是好啊!)。到1882年,毛奇物色自己的接班人,因為對瓦德西才華的欣賞和他的家世背景而選中了50歲的瓦德西,任命他當軍需總監。

毛奇當時已經八十多歲,又對瓦德西完全信任,所以瓦德西可以全權處理所有的總參謀部事務。

因此,到1890年為止,雖然瓦德西只當過3年正職的總參謀長,但實際上掌握總參的時間卻要長得多。

威廉在皇後奧古斯塔的幫助下,努力找尋「失去的記憶」,以幫助自己建立人際關系網和幕僚集團。

瓦德西的能力和政治野心,即便奧古斯塔不說,威廉也是非常清楚的。畢竟此人擔任過德國的總參謀長,對第二帝國的歷史進程有過一定影響,所以威廉在前世便有所了解。

從1882年開始,瓦德西全面負責總參謀部的旅行訓練,並創新性地使旅行訓練成為檢驗戰略和戰爭計劃的手段。而在此之前,老毛奇只用旅行訓練來檢驗戰術、地方安全和行軍組織等次要**務。瓦德西在1885年組織的東線旅行訓練在德國乃至世界軍事史上都是值得寫上一筆的。這次旅行訓練是世界上第一次由參演雙方自由對抗的戰略層級的戰爭演習,而且演習地域與德國東線戰爭計劃中的設想地域一致,因此構築了一個真實的作戰地理環境。演習的規模也由以前的軍級提升到集團軍級。

當時德軍在平時的最高軍事單位是軍,在戰時則由兩個或以上的軍組成集團軍,因此一個集團軍級的演習就要假定至少出兵6萬人,在當時這個規模是非常大的。另外,瓦德西要求演習指揮部不向對抗雙方提供對方的真實情況,而在此之前的軍事演習中,敵對雙方的兵力及部署情況是公開的。這樣,瓦德西就構築了一個真實的作戰心理環境,使戰爭迷霧第一次降臨到軍事演習當中,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極高的成就。

與此同時,瓦德西在追逐權力的道路上也一刻不曾停息。在1883年擔任軍需總監的時候,他便越過戰爭部以及首相俾斯麥取得了直接面君的權力,這是老毛齊想都不敢想的。之後,他耍弄權術,把自己的兩個手下分別扶到了戰爭部長和皇家軍事內閣主席的位置上。1887年,他甚至提出對俄國發動一場預防性戰爭,並指示駐維也納使館的武官就此聯絡奧國,此事讓正在極力促成《再保險條約》的俾斯麥大為光火。

眼下的危機時刻,威廉確實需要一位敢想敢干,並能駕馭全局的總參謀長來輔佐自己,瓦德西是唯一的人選。

不過,時任軍需總監的施里芬伯爵和時任德國駐土耳其軍事顧問的戈爾茨男爵也進入了威廉的視野。

前者在瓦德西之後擔任總參謀長長達16年之久,著名的「施里芬計劃」更成為德國總參的象征之一。後者則是普法戰爭後崛起的德軍中著名的軍事理論家,其超前的眼光堪稱當時無兩。

戈爾茨出身于東普魯士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在他兩歲的時候,他父親被迫賣掉了祖傳的地產,在他六歲的時候,他那個在普魯士軍隊服役19年還是個中級軍官的父親因霍亂死在但澤。1861年以少尉軍餃加入駐柯尼斯堡普魯士陸軍步兵第41團,後進柏林軍事學院進修,以學員身份參加了普奧戰爭並負傷,戰後進入總參謀部工作,普法戰爭其間在血王子卡爾•腓特烈的第二軍團服役,參加了邊境交戰和梅斯包圍戰和最後的掃蕩巴黎外圍戰。1878-1883年在波茨坦的柏林軍事學院任軍事史教官並晉升為上尉。在研究普法戰爭史的時候,他發現,這次戰爭並不是當局讓全世界軍事史學家相信的那樣是一次短期的速決戰,實際上巴黎包圍戰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加上甘必大組織國民自衛軍在外地的抵抗,新的法蘭西共和國已經能夠動員國家意志進行人民戰爭,德軍在此期間的損失不低于對法國正規軍作戰。妄想以後對法作戰還是一次簡單的速決戰是不現實的。由于他揭露出可怕的真相,違背德**方的主流看法,因此被趕出了軍校,下放到部隊。德軍中識貨的人還是有的,老毛奇把他找了回來,稱他為20年後必定是德國總參謀長的人物。他又回到了軍事學院,當了5年講師,進一步深入闡述他的論點。期間出版了兩部經典軍事名作,從《羅斯巴赫到耶舀》和《武裝的人民》(另譯為全民皆兵),尤其是後者,開創了開創了人民戰爭的概念。為他贏得了不朽的聲譽。他沒有預料到,正是他的這些觀點使他成為德國20世紀軍國主義思想之父之一,因為遵循這一思想走下去,一切國家的和人類的關系都將最終歸結到戰爭之上。戈爾茨對可能出現的新的「耶舀會戰」懷有一種恐懼,這種憂慮在當時法國的軍事文獻中是無論如何也找不到的。出于道德方面的考慮,戈爾茨堅持認為,只有在萬不得已時才可以進行戰爭,當然戰爭一旦爆發就可使用任何手段

當德國總參謀部成為世界的樣板後,許多國家以德國總參謀部為目標改組了他們的戰爭機構。1883年,同時有兩個東方國家的軍隊來向德國陸軍要人培訓他們的軍隊,土耳其和日本。戈爾茨當時是大尉軍餃,比梅克爾少校(後曾擔第二軍需總監,戰術水平一流)還低一級,但卻派往了對德國更重要的土耳其。他也是唯一負有政治使命的顧問。12年間,他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國度里,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對于土耳其宮廷彌漫的不可救藥的貪污受賄風氣,手握德國武器進出口采購權的他杜絕了一切腐化拉攏行為,尤其重要的是,他說服蘇丹,將有前途的土耳其青年軍官送往德國去培訓,這樣,他就造就了新一代土耳其軍隊的骨干核心力量。他的成功是如此明顯,土耳其政府不斷授予他榮譽稱號,從首席帕夏到授土耳其元帥軍餃。1897年的希土戰爭成了他改革成果的試金石,新的奧斯曼帝國陸軍把希臘軍隊打的落花流水,只是靠英國和俄國的干預希臘才免除了亡國的惡運。

1896年,戈爾茨返回德國並晉升為中將並指揮陸軍第5師,1898年升任主管築壘的工程兵總監,1902年指揮第一軍,他本是阿爾弗雷德•馮•施里芬伯爵之後德軍中聲望和能力最強的人,但他和施里芬戰略觀點迥異,他是陸海二維戰的辯護士,主張在西方采取守勢,而向東方發展直抵遙遠的亞洲;認為英國是德國未來眾多潛在敵人中最為強大的一個,應予以打擊。當進入暮年的馮•德•戈爾茨從新聞界獲悉,施利芬因其制定的計劃而獲得「統帥」美名時寫道︰「我們已墮落得太深了。」德皇威廉二世以他性格太強,無法控制為由選了續位居第四,性格軟弱的小毛奇繼任總參謀長,主持實施施里芬計劃。1908年大演習後升任上將,1911年與施里芬伯爵一同被被擢升為德國陸軍元帥,同年退休並創建了右翼的青年德國聯合會。

一戰爆發後在1914年8月調任德軍駐比利時軍事總督,對當地出現的游擊隊進行殘酷鎮壓,聲稱「我們是以我們刀劍的銳利而不是我們思想的鋒利來贏得世界的尊重」。他的做法為二戰德軍總體戰開了先河,而受到埃里希•馮•魯登道夫和希特勒的追捧。

面對西線德軍在馬恩河戰役的失利,戈爾茨在日記中寫道︰對我來說,當前的戰爭(指第一次世界大戰)只是一個長期歷史階段的開始,在這一歷史階段的尾聲,英國的全球霸權將崩解。20世紀的特點將是有色人種對抗歐洲殖民主義帝國的革命。

1915年秋天,土耳其加入中歐列強的行列。12月,經土耳其政府請求,戈爾茨出任德軍駐土耳其的高級軍事顧問兼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五世侍從武官,他拒絕了更高的土耳其總元帥的任命,但兼任了守衛首都的土軍第一集團軍司令,戈爾茨曾打算與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進行軍事合作,共同對付塞爾維亞和南俄;德土軍隊對大英帝國的大動脈蘇伊士運河發動進攻;同時,為摧毀英國的前哨陣地印度和將英國牽制在佛蘭德以外的其他戰場上,還準備在波斯采取一次行動。1915年3月,奧托•利曼•馮•桑德斯接蘀他為第一集團軍司令。6月,調任駐美索不達米亞前線的土軍第6集團軍司令,保衛巴格達鐵路的終點。

同年他以辭職相威脅拒絕了恩維爾帕夏下令屠殺亞美尼亞平民的命令,武裝和非武裝的敵人他還是區別對待的。1915年11月22日兼任任土軍伊拉克第5集團軍司令。他聯絡波斯人牽制俄國,親率所部打擊了沿著底格里斯河進犯巴格達的英印遠征軍,經過三次戰役,以其統帥的天才取得了最後一次勝利,將湯森部殘兵2.3萬人包圍在泰西封,並擊退了英軍的一切解圍行動,就像凱撒大帝的軍團在阿萊西亞之戰一樣。

戈爾茨元帥1916年4月在英印軍投降前10天因傷寒去世。他已經預見到自己的勝利。

遺命葬在伊斯坦布爾德國駐土耳其領事館內,俯瞰博斯普魯斯海峽。他的去世使德國和土耳其再也找不到一個像他那樣把雙方聯系在一起的紐帶,他的東方思維,遠見,毅力和信念都是他的繼任者不具備的。在帝國議會舉行的追悼會上,人們感嘆他的去世預示著是德國總參謀部的古典時期的結束。

新的一周,希望大家繼續用推薦票支持自由,拜謝!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最新章節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全文閱讀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