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 第七十四章遠東來客

作者 ︰ 自由有多遠

()臨近年底,柏林來了一位來自遠東重要人物——大清駐俄、德、奧、荷四國公使許景澄。

許景澄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曾兩度出使歐洲,凡十四五年。1884至1888年間,他任出使法、德、意、荷、奧、比六國大臣。出使期間,主持勘驗接收在德國伏爾?造船廠建造的「定遠、鎮遠」等戰艦,並曾在德國等處親赴造船廠調查,撰成《外國師船表》,呈選朝廷,供建設海軍參考,建議清政府加強海防。

之後的1890至1898年,常駐彼得堡,長期和俄國交涉中俄西北邊境問題,並在甲午期間力促「三國干涉還遼」。

1899年義和團運動爆發,1900年春向京畿地區集中。這時慈禧決定廢除光緒,遭各國公使反對,于是打算利用義和團盲目排外的傾向,達到報復洋人的目的。

許景澄是個愛國者,但是在愛國反帝的方式上與義和團有很大不同。他不同意由群眾自發起來報復教會,而應該由地方官稟承國家律令予以處理。他尤其反對圍攻外國使館,殺外國公使,認為解救危局的唯一辦法是「似宜保全公使,令其下旗生還。」

在6月16日慈禧主持的第一次御前會議上,端王載漪正式提出「請攻使館」的動議。許景澄即獨自一人站出來反對,他認為「攻殺使臣,中外皆無成案。」他以後在與袁昶聯名上《請速謀保護使館,維護大局疏》,明確無誤地表明進攻使館的嚴重性,認為春秋大義,不斬來使,圍攻使館,殺害公使,不合國際公法,絕不可采用激怒各國的做法。結果以一國而敵各國,是關系國家存亡之大事。

最後的結果眾所周知,許景澄、袁昶、徐用儀等人被慈禧處死,而後清廷對八國宣戰,聯軍攻入北京,清廷西遁,李鴻章主持簽訂《辛丑條約》。

對于許景澄的能力和人品,威廉是十分欣賞的,因此也有意交好于他。

在皇宮的國務大廳內,許景澄親手將大清的國書雙手遞交給赫伯特,之後赫伯特又交到威廉手中。威廉只是遠遠的看了看許景澄,此人身穿清朝制式的藏青色五爪蟒袍,一臉福相,八字須,可能是前世看了太多國人,此時看著許景澄竟然沒覺得有何稀奇,更不會有什麼特別深刻的印象。

國書的儀式結束後,威廉主動邀請許景澄到宮中一敘,許景澄雖然毫無準備,不過既然是德國皇帝的邀請,那是一定要給面子的。

「許公使是那里人?」威廉和藹的問道。

「微臣乃是浙江嘉興人。」許景澄頷首說道。

「莫不是上海附近的嘉興嗎?那可是魚米之鄉,人杰地靈的好地方啊!」威廉笑道。

「陛下竟然如此了解我國的風土地理,真是讓微臣大開眼界」許景澄亦笑道。

「我讀過李希霍芬男爵的書,對中國是有所了解的。」

「陛下能有此興趣,實乃兩國人民之幸事,對于兩國以後的交流一定會大有裨益。」

「呵呵,但願如此吧。我听說許公使的書法境界高妙,不知能否為本王留下一副墨寶?」說著,威廉讓人取來一副大清駐柏林的前任公使洪鈞,洪狀元的字,讓許景澄看了看。這幅字是洪鈞離任時,威廉討來的。

「年初洪公使離開柏林時,留此墨寶,並嘗言說,許公使之書更在其上。」威廉笑呵呵的說道。

「如此,便在陛下面前獻丑了。」許景澄見到威廉竟然還由此愛好,頓時心中亦是高興。若能靠寫字就和德國皇帝攀上關系,那就是寫多少都不礙事啊!

侍者送來了已備好多時的文房四寶,許景澄仰頭看了看窗外,眯著眼略微思考片刻後,便揮筆寫下「善思乃聰,惟德至寶」八個大字。

筆法遒勁有力,一看便是深得歐派之精髓。

「好!好!好!」威廉大聲連說三個好字,隨即便差人撤下筆墨,又請許景澄入座道。

看著這幅五尺中堂,威廉估計若是放到前世的好年景,這幅字怕是要值個百八十萬沒問題的。

「自從看過中國的書法之後,我便十分愛慕,所以這里還有個不情之請,乃是希望許公使閑暇之時教我一些漢語和書法之道,不知公使意下如何?」

「陛下既由此吩咐,微臣定當照辦便是。陛下謙恭仁愛,博學多識,若是不棄,微臣十分願意和陛下多多交流。」許景澄微笑著頷首道。

擔任翻譯的是一個曾在江海關,總稅務司赫德手下工作過的德國人,名叫里克。他把威廉的講話翻譯的文縐縐的,頗為生動,想來許是在中國久了,也有了一定的漢學底子。

威廉笑了笑,並未多說什麼。隨後話鋒一轉道︰「對于中國和中國人,我是懷著十分的善意與同情的。在亞洲大陸,中國和伊朗算是兩個為數多不多的保持獨立的國家,而且就國情而言十分的相似。中國的統治者是來自東北方滿洲地區的異族,波斯的統治者同樣是來自該國東北方突厥斯坦的土庫曼異族。兩個不到總人數1%的外族人竟然都建立了長達兩個多世紀的統治。這真算是一個奇跡了。」

「陛下此言是何用意,敢請明以教我。」許景澄眉頭微蹙道。

「並無特別的意思,我只是想告訴許公使。中國的強盛絕非是建立在滿清統治的基礎之上,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莫不是民族國家,只有民族國家才能凝聚全體國人的精神與干勁,使國家變得強大。當今之世,即便遙遠的亞洲,也是民智漸開,如果我所料不錯,十年之內波斯的土庫曼人的政權必然垮台,代之以波斯人自己的民族政權。至于清國,十年內或許不會垮台,但絕不會超過二十年。」

威廉的這番話,每一個字在許景澄听來無不振聾發聵。

隨後,威廉主動扯開話題,聊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許景澄離開後,一直在身旁陪同會見的赫伯特不由的說道︰「陛下似乎對中國頗為了解,而且很有興趣。」

「當然,我不光對中國有興趣,也對日本有著同樣的興趣。隨著歐洲文明的東傳,亞洲人遲早也會崛起,正如我們依靠英國早先取得的科技成就迅速發展了本國工業一樣。我不久前曾經專門接見了從日本歸來的總參謀部軍官梅克爾少將,他在日本7年時間,參與了該國陸軍大學的創建。他認為日本是亞洲唯一的一個正在的崛起的民族國家,國民的刻苦、勤奮和堅韌的精神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這個國家人口並不比我們少多少,如果他們也從歐洲學習先進的工業技術,那麼或許用不了太多時間就能成為遠東地區不可忽視的一支重要力量。」

「如果僅憑人口而論,中國的人口可是全世界最多的,比全部歐洲人口的總和還要大,按照陛下的邏輯,這個國家豈不是更有潛力?」赫伯特笑著說道,似乎並不認同威廉的觀點。

「問題就在于中國的統治階層和國民階層處于嚴重的對立狀態,佔國民絕大多數的漢族人一旦強大,則滿洲的統治者必然失去對國家的控制,所以他們必須要千方百計壓制他的國民,讓他們永不停歇的內斗並為溫飽而掙扎,從而失去尊嚴和美好的品性,並喪失反抗意志。阿美士德很早以前就說過這個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威廉若有所思的說道。

「阿美士德是誰,我怎麼沒听說過,是外交部的人嗎?」

「當然不是,那是英國的阿美士德勛爵,他曾于1818年受女王的派遣出使中國。」

赫伯特听了威廉的話,輕松的聳聳肩,渀佛是再說︰我已經被雷的太多次,現在已經進入免疫狀態,您請繼續。

「他在中國停留了數個月之久,據他的觀察,中國相對歐洲已經退化成了半蠻荒,在內政上,這個國家幾乎任何一年都不間斷地有省份爆發起義,政府就是少數韃靼貴族靠暴政統治著三億中國人。這大概就是他寫給女王的條陳中的原話了。」

「陛下知識廣博,真是讓我打開眼界。不過要說對中國的了解,我想沒有誰沒有比得上柏林大學教授李希霍芬男爵了,他曾親身在中國內陸游歷4年時間,走遍了13個主要省份。他除了公開發表的一本專注《中國--親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為根據的研究》外,還直接提交給俾斯麥首相一份關于中國的報告,這份報告目前依然是外交部的核心機密資料。」

「那本公開發行的書當年曾很是流行了一陣,不過那份秘密的報告我卻是沒有听俾斯麥首相提起過。」

「可能是父親覺得中國太過遙遠,還無法進入現實的重大決策層面,因此才沒有和您提起的。」

「這倒也是,我們的核心問題依然在國內,在歐洲。」威廉一邊說,一邊不由得嘆了一口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最新章節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全文閱讀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