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線戰斗打響後,德軍最高統帥部迅速從東普魯士遷往斯德拉斯堡,在瓦德西的作戰計劃中,這里就是最後的防線。
毛奇將軍早在1887年便提出了一份西線防御作戰的備忘錄,他立足于堅守要塞和遲滯敵人進攻的思路,要求「在全線退守萊茵河右岸以前,務必和法軍進行一場較大的戰役」,他認為即便兵力不足也一定要在萊茵河左岸和法軍打上一仗,否則士氣會難以維持。
如今,瓦德西卻不會再為兵力擔憂,因為第一有奧軍的幫助,第二波蘭人才是東線戰場的主角,德軍只要在初期階段殲滅俄軍邊境之敵,把波蘭人從沙皇的統治下解救出來便是完成了任務。
但是情報工作出身的瓦德西深知虛虛實實的道理,在他的要求下,整個東線作戰,德軍使用了整整40個師的番號,幾乎每支部隊都有另外一個不同的番號,以迷惑俄軍。由于德軍在初期階段的連續勝利使得俄軍甚至一直認為德軍真的在東線集中了幾乎全部的軍隊。
在里加方向攻擊停止後,德軍的空虛終于暴露了出來,但是即便這樣,無論俄國人還是法國人,都認為德軍在東線至少還保留了30個師的兵力。這一判斷也成為法國統帥部信心膨脹敢于發動全面進攻的依據。
應該說,瓦德西計劃中最重要的一步,誘敵出擊的目標已經達到,而且十分完美。不過法國人也有自己的情報網,被蒙蔽一天兩天可以,時間長了總是會發覺德軍在西線的真實兵力。這就要求,德軍必須在初始的十天或者十五天之內抓住法軍的主力,達成在野戰中合圍並殲滅大批法軍的戰略目標。
阿爾薩斯和北洛林所在的孚日山區象一條綿延的飄帶橫亙在萊茵河和法國邊境之間,期間共有三條主要道路聯絡著德法兩國。
縱貫西部洛林高原的是梅斯通道、該通道南起法國的凡爾登,北面可達德國和盧森堡邊境的軍事重鎮薩爾布呂肯,其背後便是德國的魯爾重工業區;東側通道是從貝爾福出發,穿過汝拉山後,沿著孚日山北麓向西北經過米盧斯、科爾馬再到萊茵河門戶斯特拉斯堡的道路。這兩條道路交通條件較好,均有鐵路想通,是德法兩國日常貿易和運輸的主要道路。
此外,還有一條道路是從孚日山中央穿過的通道,南起法國的圖爾要塞,經過南錫、呂內維爾和薩爾堡便可直通斯特拉斯堡。呂內維爾至薩爾堡一段是修建在山脊上的砂石路十分難走,不過從薩爾堡往北至斯特拉斯堡一段有鐵路相通。
除了這三條最具戰略意義的道路外,還有一條聯通弗雷曼和薩爾堡的橫向鐵路線,也十分重要。弗雷曼位于梅斯以北三十五千米、靠近盧森堡邊界的地方,這里也是德軍在洛林的重要據點之一,由于西線鐵路在這里會分出一個橫向的岔路,向東北一直通向薩爾堡,所以法軍一旦攻克薩爾堡不僅打開了斯特拉斯堡的南大門,而且還可以沿著這條支線鐵路快速回插到左翼,只要再繼續攻克弗雷曼便可以達成從後方包抄梅斯要塞的目標。這便是法國統帥部不惜巨大代價強攻薩爾堡的最重要原因。
可以說舀下薩爾堡,法軍便獲得了戰場選擇權。這將是巨大的先手優勢,因為接下來無論法軍強攻斯特拉斯堡還是包抄梅斯都是德方必須要「應」的。尤其是在法方佔據「兵力優勢」的情況下。
誠然,從中路突破好處很多,但困難卻也非常之大,以至于大到難以完成。
那就是由于呂內維爾至薩爾堡一段,交通困難,使大軍不易展開。尤其是法軍為了攻克薩爾堡這樣修建在山間台地上的強大要塞必須調集大口徑攻城大炮,而在依靠畜力拖拽的年代,這近乎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不過戰前法國人花費巨大代價把一批最強壯的戰馬訓練成挽馬,由此而化解了難題。
所以,法軍這一招「中心突破兩翼開花」的妙招的確是德軍在戰前無論如何都沒有考慮到的。
而法國總參謀部秉承舀破侖時代的傳統,從來都十分青睞這種「出其不意」的戰略戰術,因為決戰前的「奇兵」往往可以從心理和戰術兩個方面壓垮敵人。
法軍不按慣常套路出牌,的確大大擾亂了德軍的作戰計劃。面對法軍在右翼的進攻,為了迅速達成誘敵深入的目的,德軍甚至有意丟了失米盧斯要塞。
但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正莫過于此。
獵人辛辛苦苦,下足本錢挖好了一個大陷進,結果等來的不是一頭肥豬而是一只田鼠。
「就1891年的法德邊境戰役來看,法國人的致命錯誤卻並未帶來致命的失敗,原因就在于他們有悖于常理的戰術安排本身就是有問題的。而當兩個錯誤疊加在一起,卻發揮了奇妙的作用,以至于決心‘畢其功于一役’的德國人費盡心機的絕妙計劃竟然弄巧成拙。……」
——引自美國西點軍校內部教材《近代戰爭的決策與戰場指揮》克拉斯佩克教授1965年
「諸位,剛才巴克爾將軍來電說,法國人連續12小時的炮擊終于停止了,薩爾堡外圍工事損毀嚴重。同時,我軍的火炮陣地也遭到法國人的重點攻擊,損失較大。但是巴克爾將軍也表示,火炮所造成的傷亡比預計的小很多,軍隊依然士氣高漲。」在清晨的參謀例會上,作戰處長布迪爾加龍語調低沉的說道。
「什麼?薩爾堡工事損毀嚴重?巴爾克確信那是150毫米榴彈炮所為嗎?」德軍第一集團軍司令約瑟夫上將驚奇的問道。約瑟夫過去曾擔任陸軍工兵總監,對于邊境地區的要塞了如指掌,薩爾堡要塞的加固還是他親自指揮完成的。
「當然不是,上將,是200毫米,確切的說是203毫米的八英寸榴彈炮。巴爾克將軍在電報中說,他在清晨親眼看到敵人用12匹馬把一門攻城炮拖上一個傾角不小于55度的山坡,那些馬看起來比我們的戰馬還強壯。」布迪爾加龍聳聳肩膀解釋道︰「法國人約有8門這樣口徑大口徑攻城大炮,他們發射的炮彈可以炸開石灰和鋼筋構築的掩體,所以才能對外圍工事造成嚴重損毀。」
「混蛋,法國人是用什麼馬把這些大家伙弄到薩爾堡的,難道是會飛的龍嗎?」約瑟夫依然滿臉的難以置信。其余的高層軍官也紛紛議論,認為這簡直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其實也難怪他們不相信,法國人為了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在戰前的數年內便不斷練習,期間累死或者損傷的馬匹有數百匹之多。
即便如此,法軍在把大炮拖拽到前線的路上依然花費了巨大代價,將近200匹馬或者月兌力累死,或者變成殘疾,這些馬每一匹的價值都超過一門野戰炮,而且肯定是無法在短期內補充的。
「好了,諸位將軍們。目前薩爾堡的情況還在我們的掌控之中,要塞的主體圍牆是用兩米厚的青石砌成,別說200毫米的攻城榴彈炮,就是300毫米的海軍炮都打不穿。而且法國人要想把炮彈打到要塞里面,還需要把火炮拉到另外一個更為陡峭的高地,不知他們還有多少匹那種強壯的挽馬可以使用。我現在擔心的是右翼的法軍並非他們的主力,他們的主力放在了中路。」瓦德西一邊看著地圖,一邊皺著眉頭說道。巴克爾將軍的電文他剛剛已經看過。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他們的作戰目標倒是和當前的戰場形勢十分吻合。」總參謀部進軍處處長格雷特上校說道︰「法軍耗費巨大精力攻擊薩爾堡要塞必然有重大圖謀,而科爾馬前線的戰況也表明法國人的主力不在右翼,如此看來法軍的主力的確很可能在中路。一旦突破薩爾堡,法軍將可以兩面出擊,如果當前我們兵力處于劣勢,斯特拉斯堡很難說不被攻克。如此,法國人的作戰計劃從邏輯上也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