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秘史之龍漢演義 第五十六章 夢回洛陽

作者 ︰ 不喝特侖蘇

()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在嵩山南麓,登封縣城北約三公里處。東西山嶺環抱,逍遙谷溪水緩緩南流,嵩岳寺溪水汩汩西來,兩道清澈的溪水,在嵩陽書院前面匯合,名曰雙溪河,然後蜿蜒東南入潁。書院南面是開闊的沃田。站在嵩陽書院門口四望,可仰望嵩岳諸峰,可俯瞰登封城全景。環境十分幽美,不愧為讀書勝地。它與雎洲的「雎陽書院」(又名「應天書院」),湖南的「岳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共稱為宋代四大書院。

嵩陽書院在歷史上曾為佛教、道教場所,後來為儒家獨佔。嵩陽書院始建于公元484年,五代周至宋時,儒教洛派理學大師程灝、程頤在書院聚生徒數百人講學。嵩陽書院經歷代多次增建修補,規模逐漸形成,布局日趨嚴整。書院的建制,古樸雅致,大方不俗。嵩陽書院主要文物有西漢的「將軍柏」和唐朝的「大唐碑」。相傳在兩千多年前,漢武帝劉徹來游嵩山,走到嵩山南麓的嵩山書院,剛一進門,只見一棵柏樹,身材奇偉,枝葉茂密,武帝仰望許久,隨口封為「大將軍」。穿過二進院又見一棵柏樹比「大將軍」還要大,武帝頗為懊悔。但自己貴為天子,不容改口。遂封為「二將軍」。

擎弈听到這太始介紹這嵩陽書院也是大感興趣,心里盤算著是不是把自己的少華客棧改成書院,想來這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長右在一邊邊听邊記,這才是專業的,他回去也要好好作作這廣告,一定能讓九冥老板的旅游業大力發展,更上一層樓。不由又听那太始接著說下去,

那二七廣場啊是鄭州最繁華的商業區,河南省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商業區。位于鄭州市區中心,廣場四周有華聯商廈、商城大廈、百貨大樓、亞細亞商場、國際友誼廣場、正弘名店、金博大商城、丹尼斯商場、購書中心等大型商場和數百家中小型商店、餐飲店,是外地游客的必到之處。二七紀念塔坐落在二七廣場中心,為紀念1923年2月7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而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高63米,共14層,其中塔基座為3層塔身為11層,每層頂角為仿古挑角飛檐,綠色琉璃瓦覆頂。塔頂建有鐘樓,六面直徑2.7米的大鐘,整點報時演奏《東方紅》樂曲,鐘聲悠揚悅耳,綿延數公里。塔平面為東西相連的兩個五邊形,從東西方向看為單塔,從南北方向看則為雙塔。塔內一邊為旋梯,一邊為展室,游人可登至塔頂,遠眺市容入夜後,多種彩燈內透外照,使雙塔更加絢麗多彩。

二七紀念塔現名為二七紀念館。館內共有10個塔層層廳和1個地下層廳,主要陳列展示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歷史起因、經過和結果,展品有實物、圖片和文字資料等。館內還舉辦各種藝術展覽和革命教育展覽。鄭州足「二七」名城,二七紀念塔是這座城市的標志性建築之一。

「還有沒有別的,」一旁的九冥听的興致勃勃,絲毫沒有顧忌其他人的感受,還在心里想著回去也把混沌天地也加緊開發,大力發展他的旅游事業。

「有啊,」太始見九冥這麼感性趣,又多說了一句,「還有離這不遠的洛陽,那里也不錯的。」

洛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馳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月復地」之稱。北臨嵯峨逶迤的邙嶺,南對亙古聳黛的嵩山。

「永懷河洛間,煌煌祖宗業」。數萬年前,我們的祖先開始在這塊美麗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漁獵稼穡,在洛陽發掘出十余座古城遺址,其中的二里頭夏朝都城、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洛陽城、隋唐東都城,集歷代都城建設之精華,代表營國制度的發展進程,被譽為「洛陽五大古城遺址」。

「天下名園重洛陽」,「洛陽牡丹甲天下」,洛陽園囿,數以百計,或鳳閣龍樓,上連霄漢;或剔透玲瓏,奼紫嫣紅。歷代文人騷客,潑墨古剎,揮毫岩壁,為古城增添詩情畫意。

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被奉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班固在這里寫出了中國第一部斷代史一《漢書》,司馬光在這里完成了歷史巨著——《資治通鑒》,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曾雲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洛陽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起步點。

洛陽著名的景點有︰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古墓博物館、千唐志齋、白雲山、老君山、雞冠洞、玄奘故里。

龍門石窟位于中國中部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公里處,龍門峽谷東西兩崖的峭壁間。因為這里東、西兩山對峙,伊水從中流過,看上去宛若門厥,所以又被稱為「伊厥」,唐代以後,多稱其為「龍門」。這里地處交通要沖,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觀游勝地。又因為龍門石窟所在的岩體石質優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選擇此處開鑿石窟。

龍門石窟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時(公元471∼477年),歷經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龍門石窟南北長約1公里,現存石窟1300多個,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其中以賓陽中洞、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

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開始在龍門山開鑿古陽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連續開鑿賓陽洞的北中南三個大石窟,石陽洞和賓陽洞的修建共費人工80萬以上,還開鑿了藥方洞和東魏時開鑿的蓮花洞等石窟。北朝石窟都在龍門山,古陽洞自慧成至東魏末50多年的營造,表現出列多的中國藝術形式,大佛姿態也由雲崗石窟的雄健可畏轉變為龍門石窟的溫和可親。以賓陽中洞主佛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著微笑,龍門石窟比雲崗石窟表現出更多的中國藝術佛像。

唐窟——最盛期是唐朝,佔石窟總數的60%以上,武則天執政時期開鑿的石窟佔唐代石窟的多數,與她長期有洛陽有關。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二菩薩70尺,迦葉、阿難、金剛、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長度)。規模之大,在龍門石窟中稱第一,先後用了四年時間,武則天自己出錢二萬貫。

龍門二十品是珍貴的魏碑體書法藝術的精品。代表了魏碑體,字形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是隸書向楷體過渡中的一種字體,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內。

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這個洞窟前後用了24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稱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杰作。主像座前刻有兩只姿態雄健的石獅。左右侍立二弟子,二菩薩,菩薩像含笑凝眸,溫柔敦厚。洞中還雕刻著眾菩薩,弟子听法的浮雕像,栩栩如生。窟頂飛天仙子的刻畫也十分傳神。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窟,長寬各30余米。奉先寺的不平凡,在于中間那尊巨大的盧舍那雕像,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杰作。盧舍那佛像總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整個奉先寺的雕塑群是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盧舍那大佛側旁還有其弟子阿難、迦葉、脅侍菩薩和力士、天王的雕像。這些雕像,有的慈祥,有的虔誠,再看邊上的天王、力士像,則是面目猙獰、咄咄逼人,把主像烘托得更突出。

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時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陽洞中有很多佛龕造像,這些佛龕造像多有題記,記錄了當時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緣由,這些都是研究北魏書法和雕刻藝術的珍貴資料。中國書法史上的里程碑「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里。「龍門二十品」代表了魏碑體,字體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歷來為世人所推崇。

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現,這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後世的一個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還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又是一座大型的石刻藝術博物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沌秘史之龍漢演義最新章節 | 混沌秘史之龍漢演義全文閱讀 | 混沌秘史之龍漢演義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