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的是西突厥,諸臣都有點興趣,突利還在和頡利作戰,怎麼又派人來了,求援不可能,都知道大唐現在境內不平,那來干嘛?
原來突利雖然叛變了頡利,從dong突厥分隔開,但是老李沒派人援助,他自己找了個靠山,西突厥可汗,更離譜的找了兩個靠山,還是對頭。
現在西突厥內部不平,自從西突厥統葉護可汗被他的伯父殺死,伯父自立為,莫賀咄侯屈利俟毗可汗,百姓不服他的統治。
弩失畢部推舉泥孰莫賀設為可汗,泥孰不答應。統葉護可汗的兒子至力特勒為躲避殺身之禍,逃亡到康居,泥孰派人將他迎回,立為乙毗缽羅肆葉護可汗,與莫賀咄互相攻擊,烽火不斷。
西突厥的兩可汗,征戰不止,突利兩頭討好,兩可汗現在勢均力敵,差根稻草就能壓死對方,突利雖然兵力不多,兩可汗也多拉攏他,暗地幫著他對付頡利,要不李世民沒派兵,他早就被頡利收拾了。
牆頭草不好做,兩可汗都逼著他做個選擇,不選就沒後路了,這不他提議兩可汗到大唐求婚,看看哪個可汗能成功,成功的就是他依附的對象,這一來西突厥也能一統,不怕他叔叔頡利了。
以上都是大唐諸臣對外經驗,加上對西突厥使臣糖衣炮彈轟炸得來信息的匯總,知道了前因後果,諸臣把這些呈現給老李,看他做決定,當然沒哪個會認為李世民,會答應西突厥兩可汗的求婚,不管dong突厥還是西突厥,大唐諸臣都恨不得越亂越好,早晚把他滅了。
李寬和諸臣等著老李下令,好早點退朝,李世民風馬牛不相及的來了句「諸位愛卿,你們說說,做人要不要守信,尤其是一國之君?」
這下朝堂辯論開,絕多數都贊成言必行,行必果,李寬思量,老李不會無緣無故的問這話,有什麼事不知道。
李寬也反省言而有信這話,看自己做的咋樣,得出結論要是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隨便去「言」,當然就沒必要去「行」,所以每說句話都應該經過大腦思考,然後就不會產生沒必要的後果!當然,一般情況還是要言出必行,體現自己不是輕浮的人!特別情況,特別對待。
諸臣最終一致認為,做人美德還是要言而有信,自己做不做的到那是私下的作風,李世民听完也很滿意,「那選哪位公主下嫁給乙毗缽羅肆葉護可汗?」
諸臣傻眼,陛下撞鬼了,怎麼要下嫁公主,程咬金直腸子,沒顧忌,質問李世民「陛下,恕臣無禮,不知陛下為何做此決定,不是養虎為患?」就差來句,李老大,你這又是哪個經搭錯了。
「諸位愛卿,武德末年,統葉護曾向我朝求婚,當時采取諸位意見,先答應但是用拖字訣,最終被**頡利可汗阻撓而未實現,當時答應下次求親定會達成。現在他兒子來求婚,朕又該如何?讓答應的是你們,要言而有信也是你們,要朕毀約的還是你們,到底是不是朕的臉皮不值錢,隨便你們玩弄?」李世民越說聲音越高,最後在案牘上重重拍了一掌。
諸臣趕忙跪下「臣惶恐」程咬金也不知怎麼回答,諸臣相互對視下,不言語了。李世民氣沖沖地來句「退朝」立馬走了,留下諸臣在瞪眼珠子。
李寬明白李世民也不想答應,現在差個台階,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當然這罪給了諸臣,以後西突厥強盛了,老李也有話回,不答應就要諸臣把言而無信的名聲擔去,可是作為士大夫,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哪個願意?
要是作戰,對敵方言而無信,那叫計謀,被贊揚的,現在都已經答應過一回,史書有載的,朝令夕改,這做人就有問題了。
一些名流大儒等老李走了,馬上也走了,就怕沾上事有辱名節,朝堂最後留下了二十幾人,李寬明白這些才是真正憂心大唐的臣子,杜如晦們苦笑下,當初建議老李答應求親他們有一份,現在老李丟下走開了,得收拾殘局。
二十幾人移步到兵部,商討解決方案,李寬也屁顛屁顛地跟著。到兵部坐好,開始分析老李所為,得出結論,不想答應,但又不得不答應。下面就是找台階,程咬金滿不在乎「要我看,陛下不還毀約,找個毀約的,不就得了。」
幾人眼一亮,可不是,房玄齡分析道「這人要有分量,不能讓陛下為難,但是陛下又得听他的。」長孫無忌和高士廉心里有了人選,「太上皇如何?」
二十幾人失語了,照這樣分析,太上皇最合適,但是要太上皇再干政,估計李世民寧可答應西突厥求婚,也不會讓李淵在朝堂發言,沒見太上皇禪位後,總共就為楚王下過一道旨意,其余沒有,現在外休養生息。
這條計謀去掉,再想。「楚王,你看這事怎麼解?」李靖見李寬從進來就沒言語,試探著問,其實他們也明白,楚王調到禮部是李世民下放,現在一些事也不怎麼詢問李寬,就怕和李世民對上,讓李寬處境更難。
高士廉責備的看了眼李靖,從老李把李寬調到禮部後的表現,他就明了李世民哪是想父子修復感情,就是把李寬打到角落,讓其邊緣化,現在怎麼能讓李寬再出風頭。
李靖問出口後,也有點後悔,李寬不在意,都是為了大唐,為天下,被李世民不喜又怎樣,過幾年自己就會離開長安,到封地去,結點善緣。
「我想,還是讓突厥幫著解決最好,這樣我們站著大義,以後出師也有名頭。」听到李寬開口,幾人都靜下來,听是听懂了,這樣皆大歡喜,怎麼c o作?
「就跟上次一樣,到西突厥內部,拉攏小頭領,讓其叛出,西突厥忙著內亂,陛下再下旨安撫,哪有空求親?」
點點頭,商討下細節,房玄齡和杜如晦帶著最終結果,拜見李世民去了,李寬見沒自己的事,和眾人告辭,回禮部了。
不久臣服于西突厥的西域各國以及敕勒各部都叛離西突厥,李世民勸西突厥兩可汗各守分地,勿再動兵。求親之事不了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