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狐瞳的存在,日本特務機關在國統區的活動能力雖然有所削弱,但是,因為日本人之前的優勢實在是太大了,且中央政府大員里面從來一直存在著「投降派」,所以,他們還是在重慶甚至廣州留下了足夠多的情報人員。這些情報人員,其機密等級雖然不及死菊,但是因為潛藏的時間夠久、潛伏得夠深,反而能夠更加便利的收集情報。而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努力,日本情報部門才得以從中剖析出與「超級炸彈計劃」有關的內容。
德國在挪威的核試驗場遭到盟軍特工的破壞,德國的核研究因此一夜回到解放前,日本作為德國的盟國,有幸分享到相關情報。而正是根據這份情報中出現的一些專業術語,梅機關的機關長中島良子結合以前獲得的種種情報,分析得出一個可怕的結果,那就是學兵軍也在進行著類似的研究。中島良子得出這個結論以後自己先被嚇了一跳,然後她不敢隱瞞,立刻上報大本營。因為小泉的原因,日本也曾動過制造超級炸彈的想法,只是因為日本自身實在缺乏這方面的人才,而從美國虜獲核研究方面的專家又以失敗收場,所以雖然大本營早早就設定了相關計劃,卻一直沒能得到實施。計劃沒能展開,但是似山本五十六等高層,卻因此對超級炸彈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是,當中島的分析報告送到國內,山本翻閱以後,老鬼子不禁悚然心驚。「不行,絕對不能讓中國人首先開發出這種武器!」山本當時心中便產生這樣的念頭。然後在他的親自過問下,日本海軍省單獨成立了一個特工部門,開始專門針對中國的超級炸彈計劃。
新加坡,小泉比山本晚了兩日看到了中島的分析報告,在這份報告上看到「超級炸彈」四字,他的頭皮立刻就炸開了。作為穿越者,又是一個日本人,對于核彈自然印象深刻。況且,現在首先有可能掌握這項技術的還不是美國,而是日本的死敵中國,這怎不令他肝膽俱喪。那個時空,日本為何會最終戰敗?誠然,大勢所趨是一個因素,但是就小泉看來,關鍵還在核彈上。如果不是核彈,日本將具備本土狙擊盟軍的能力,屆時,相當有可能憑借特攻戰術給美軍還有蘇軍造成巨大殺傷,從而將盟軍擋在國門之外。如此一來,雖然日本最終肯定也會投降,但是卻無須做到無條件這種程度,也就能為國家保留一絲元氣,為國家以後的發展保留一個殷實的家底。連著幾日,小鬼子再次失眠。而在接到山本的電報,獲悉山本已經針對中國的超級炸彈計劃建立了一個專門的部門,他聯想到現如今正集舉國力量進行的特攻戰術計劃,心中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小泉當時就聯系山本,而兩人在通電十余封以後,山本接受小泉的建議,調集海軍省骨干,開始實施所謂的「破雲計劃」。
「破雲計劃」涉及「雲」字,小泉和山本的意圖不言而喻。這源于小泉的「以為」。同為穿越者,比常人更清楚穿越者的可怕,所以小泉在驚悉中國已經開始超級炸彈的研究以後,立刻意識到其中的「歐陽雲因素」,隨即,在時隔兩年之後,再次動了「擒賊先擒王」的心思。他以為,當前的中國聯合政府,實際上就是歐陽雲政府,既如此,那麼,只要能夠殺掉歐陽雲,現中國必然會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態。也就是說,只要能夠殺掉歐陽雲,那麼中國現在的大好局勢就會付諸東流,而日本將重新獲得機會。
當前的中國社會,其實是清政府倒台以後國人凝聚力最強的時代,不過,在小泉敏一郎眼中,因為他清楚的記得,後中國時代其實是***和gmd並存的時代,所以他從未忘記gg之爭,並認為這是日本從中揩油的最佳時機。
老蔣為首的中央政府被歐陽雲為首的聯合政府取代,在小泉看來,中國的現狀,也就是從gg共存變成了g學並存而已,甚至于他堅持認為,***和學兵軍之間遲早必有一戰,而正是他們可以利用的機會。
同為穿越者,正如歐陽雲意識到了小泉敏一郎的威脅並策劃刺殺行動一樣,小泉敏一郎也早早的意識到了歐陽雲的威脅,也曾針對性的發起刺殺行動。歷史卻似乎誠心開他們的玩笑,兩個人雖然先後針對對方發起刺殺行動,卻都沒能獲得成功。于是,兩個穿越者之間的較量便一直存在著,而且有越演越烈之勢。
從現在的態勢而言,兩個穿越者之間的較量,顯然是小泉居劣勢。而令小泉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明明,他的起點要比歐陽雲高得多,可是偏偏,他處處處于被動局面,縱然心有不甘,卻只能緊隨歐陽雲的步伐前進。就這個問題,小泉曾經認真的思考過,曾經,他以為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和兩國的政治環境以及歐陽雲先打造出狼牙和狐瞳有關。這一度讓他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不敢再動刺殺歐陽雲的心思。小泉實際上已經準備通過正常途徑來戰勝歐陽雲了,只是,歐陽雲主導的學兵軍其發展速度卻遠遠超過了他的預料。好像,他一覺醒來,猛然發現歐陽雲已經坐鎮重慶,成了全中國的最高領導人了。
「或許,歐陽雲在某些方面確實存在著過人之處吧,」曾經,小泉用這樣的借口安慰自己,以鼓勵自己繼續按照既定的路線奮斗。只是,因為深諳超級炸彈的威力,現如今,他卻不敢再自欺欺人了。
「……我們不得不承認,支那局面之所以會發展到如今地步,就因為歐陽雲的存在。同為穿越者,只有我才最明白穿越者的危害。閣下,現如今還想順利解決支那事件,卑職以為,只有先鏟除歐陽雲!」小泉在發給山本的電報中如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