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山歸雲記 第五十九章 妄念之掌

作者 ︰ 失落之節操君

()第五十九章妄念之掌

(下文中兩人對話依舊在傳音入密,防止旁人偷听)

歸無計將那火苗持續良久,隨即排除雜念,那火苗便徐徐熄滅。

張君寶點頭說道︰」這妄念真火掌的精髓,便在于妄念兩字。人心之中雜念叢生,千頭萬緒有如海浪般翻滾不止,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七情六欲、甚而慈悲喜舍,皆可化為心中妄念,為修行者套上層層枷鎖。而我便苦心鑽研這種種妄念,發現雖然其中千變萬化,但總結其經脈運行之道,總共可分為三種。」

「其一為憤怒之念,其二為悲戚之念,其三為感化之念。這三種妄念皆可催生體內真氣,沿著不同的脈絡生生不息,周而復始。」

說罷,他從懷中取出一張道符,將其隨手拋出,只見那道符緩緩往前方飄去。張君寶輕輕揮掌,也不見有掌風飛過,那道符便無聲燃燒起來,隨即化為塵埃。

張君寶說道︰「這便是悲泣如風掌,其掌力隱似不發,觸物即燃,燃盡即止,殺人滅跡于無形之中。」

又擊出一掌,掌心處發出一道火光,這火光來勢極快,頃刻間便來到一丈以外。張君寶以身體為軸,在空中轉了一圈,那火光便形成了繞著他形成了一道火圈,張君寶一撤掌力,那火圈也隨之消散。

又說︰「這便是怒火焚天掌,掌中火光閃現,連綿不休,所過之處,盡是焦土灰燼。」

他演示完這兩種掌法,便將這掌法的內力運行途徑向歸無計詳細道來。歸無計自己已經領悟了怒火焚天掌的精要,而那悲泣如風掌卻要排除怒意,純留下悲切之情。歸無計想起蘇姑娘逝去時的心情,立刻便生出感悟,不多久也將這悲泣如風掌法練成了。

張君寶說道︰「這妄念真火掌最艱難之處,便在于妄念不能融為一體,心中怒火中燒,便不能產生悲戚之情;而如有傷懷之念,便需排除這憤怒之意。否則如果雜念之中生出雜念,這真氣運行紊亂,非但使不出掌力,反而有走火入魔的危險。」

歸無計問︰」可是人心中的悲和怒,往往交織在一塊兒。因而人們常說悲憤悲憤,便是因為這兩者常常密不可分哪。「

張君寶點頭說道︰」這便是我這妄念真火掌的艱難之處。這掌法的宗旨便在于妄念二字,但卻不可受其余妄念干擾。其威力永無止盡,隨著修習者的情緒波動起伏,也會因修行者內力的增強而變化。所以當你感到惱怒之時,便需趁勢使出怒火焚天掌迎敵。當你感到悲傷之時,則借機使出悲泣如風掌放對。可一旦心中平靜,又或是悲憤交集,則這門掌法的功效,只怕便要大打折扣,甚至引起反噬的惡果。「

歸無計自幼修習玄天伏魔功,這門功夫乃純陽童子內功,本就講究排除雜念,抱元守一。他平日不近,連這天地間最大的誘惑都全然不屑一顧,此刻讓他用一種妄念去排除其余妄念,只可謂輕而易舉、絲毫不在話下,他稍稍練習幾遍,便能隨意使出兩種掌法,絲毫不顯出紊亂。

張君寶見他學得飛快,效果奇佳,不禁暗暗得意。向他這等立誓開創宗派之人,見到弟子資質聰慧,而自己神功得以傳世,其實遠比自己創出新招要更為欣慰。他說︰」無計,既然你已經掌握了這兩種掌法,那咱們再來學學這第三掌。「

他將手掌緩緩伸向空中,上下挪動片刻,突然這船艙中的空間仿佛裂開了一道血紅的口子。這口子漸漸延伸開去,化為一柄六尺長劍的形狀。歸無計後退幾步,臉上露出愕然之意——只見在張君寶頭頂,在這稍顯狹小的船艙之中,赫然出現了一道熊熊燃燒的劍芒!

張君寶說道︰」這便是感天動地掌的掌力,也是古書中記載中,有形劍氣的第二重境界,紅色劍芒。「

歸無計在覺遠手下吃過那白色劍芒的苦頭,若非他練成了張君寶的伏羲八卦掌掌法,又被莫愁以命相救,擋住那劍芒的斬擊,只怕早就死在那洞窟之中。此刻再次見到這紅色劍芒,不由得心驚膽顫,頭頂冷汗直冒。

張君寶繼續說︰」這紅色劍芒由人體內妄念之火煉成,將極熱蘊于劍形之內,所以隱隱呈現血紅之色。旁人身處這劍芒周圍,往往感受不到絲毫炎熱,但這劍芒滑過之處,便是神兵利刃,也會被其熔斷。根據古文所記,如有人被這劍芒斬傷,哪怕傷口僅有寸許,若其人無神功護體,又無人用極寒內力解這真火之毒,一會兒功夫內便會被融成一堆熱油。「

隨即他指揮這紅色劍芒在船艙內四處飛舞,歸無計眼神極為敏銳,但也僅能勉強跟上這劍芒的影子,看來這紅色劍芒雖然比蘭兒的五彩劍氣要快上不少,卻依然無法與那白色劍芒相比。

張君寶說︰」這感化之念乃人生中最為難得的妄念,其來源卻不一而足——可以由微言而起,可以始于小善之舉,但往往是這只言片語,可以于剎那間觸動心弦,引起軒然大波。受到感化之人,往往會生出使不完的力道,其效力甚至可以持續終生而不散。便是這感化之念,使人改邪歸正,從此迷途知返,一生不再迷茫退縮,哪怕面臨屠刀之威,美色之誘,其人也不會有半分動搖。「

歸無計听他這般說,心中激動難抑,問道︰」張兄,既然這感化之念有這般好處,又為何稱之為妄念呢?「

張君寶說︰」道家修行,講究心如止水,縴塵不染,便是最輕微的波動,也會影響修習的功效。故而稱之為妄念。「

他又說︰」這感化之念,對人其實有再造之功,只怕比之絕世秘籍更難尋覓。而我這感天動地掌卻必須排除其中的怒念與悲念,僅僅留下其中的善念,方可提煉出這血紅色的劍芒。「

歸無計想起那晚在白府院內,白三少爺慨然赴死,獻上頭顱,以求自己為他報仇之舉。當時自己心中激動莫名,卻也曾察覺到體內真氣流動的異常,只是當時悲憤交加,自然無從辨別這感天動地掌內力流動的方向。

張君寶將這劍芒的練功之法教授給他,歸無計反復嘗試,卻只是毫無頭緒,莫說是紅色劍芒的影子,依照此法,就連一絲熱氣都施放不出。張君寶于是嘆道︰「這第三掌乃妄念真火掌最為艱難的一招,講究身臨其境,心意合一。若非遇上觸動心意之事,從而頓生感悟,只怕這輩子都難以練成。但咱們也無法強求,只有耐心等待機緣罷了。」

歸無計脾氣隨和,並非如何執拗之人,見倉促間無法練成,卻也不會強求。于是默默點頭,又開始溫習其那前兩種掌法來。

張君寶再次坐下,靜靜思索著如何能讓歸無計學會這第三掌,一時間各種思緒涌上心頭,他暗暗嘆息,抬頭望天,雙眼中竟閃出一絲悲哀之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尋山歸雲記最新章節 | 尋山歸雲記全文閱讀 | 尋山歸雲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