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完了禮儀的事情接下來就是正正規規的朝議了,在古代明朝例行的是中央集權制,基本上整個國家的大事小事都要上書中央,由中央領導批示這才歸下面說了算,地方職權的能量是很小的,特別是在朱元璋不喜歡地主將他們當成敵人後設立了一系列的特務機關,中央集權的效應更加增強了,這也大大加強了朝廷運作的負荷和皇帝的壓力,基本上什麼事情都要上書一道讓皇帝瞧瞧做下批示,因此明朝的皇帝中還有因為太過認真而累死的皇帝,比如明朝的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
所以此時在朝會上各種事情都有人報了上來,李建城一听頓時就頭大了,就連登州某個地方某某縣要搞什麼水文建設這樣的事情也上報來了,各個地方的什麼屁大點的事情也都報如潮流,李建城都有些覺得這是這些朝臣們故意刁難自己的!事實上確實有這樣的意思,朝臣們見皇帝初登基就如此不務正業荒唐的住在了工木作坊場里,早就老大不滿,所以商量一番準備用各種國家事宜去淹沒皇帝,皇帝拿不出辦法,他們在提出讓皇帝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話這樣皇帝也就沒有借口了。
明朝的精英們玩的是先禮後兵之計,但是歷經現代大街小巷的李建城也不是那麼好對付了,李建城想出一招釜底抽薪之計,李建城道︰「停停停,你們都先停下來,朕听了眾位卿家說了這麼多好像都是些待處理的事情啊!難道就沒有什麼有建設性的意義嗎?」
群臣听了李建城的話都是一愣,他們都不明白皇帝所說的‘建設性意義’到底是什麼意思,禮部尚書孫慎行道︰「請問陛下,這…何為之‘建設性意義’?」
對于李建城口里蹦出來的新詞群臣們表示很是不理解,事實上大多數群臣都是這樣的,李建城笑了笑,就怕你不問啊,李建城道︰「朕的意思是,你們看啊,朕才剛剛登基,整個國家也才剛剛擺在朕的腳下,各種大事小事都等著朕去處理,但是這些事情中難道就沒有一個先後之分嗎?所以朕思考著這事情是不是應該先由整體在輻射到局部呢?我們是不是應該先給國家的未來制定一個好的、整體的發展方向呢?你們覺得如何!」
皇帝這麼一說下面的大臣們都開始議論起來了,皇帝的話雖然新穎但是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在中國古代有一個怪現象,那就是什麼事情都得有道理,他們做任何事情,哪怕是造反也得打出一個大義,一個道理出來。
李建城的話也讓那些想要提醒皇帝多顧國家的一批人比如說劉一景、楊凌、左光斗這些人迷茫了起來,看皇帝的態度他們準備的一番說辭好像有點不合時宜了,方從哲也一直在觀察著皇帝,作為一個滿朝黨爭林立的朝堂上這個唯一保持著中立的人可以在首輔的位置上坐到現在可見這人對政治的敏感,他一直在考慮皇帝是不是真的有自己的想法,這對他很重要。
此時的李建城非常失望,這就是古代的政府啊,合著這些人從來都沒有考慮過國家的未來發展方向,這樣能富國強民那真是出了鬼,要知道問題永遠是解決不完的啊。李建城嘆氣的模樣也被楊林等看在眼里,這些人是忠臣啊,雖然剛才他們還準備呵斥皇上的不顧學業的事情,但是此時皇帝表現出的憂國憂民之心也是深得他們喜悅了,為了不打擊皇帝的積極性楊凌站出來說道︰「微臣覺得陛下所言有理,素來國家大事先由國家才到地方,制定一個未來的發展方向微臣覺得是很有必要的!」
東林黨雖然在歷史上沒有什麼好名聲,但是東林黨的教義是好的,因為他們是唯一一個在黨內高宣注重實學的黨派。這是值得贊揚的,起碼在當時的朝代是很先進的思想!楊凌的聲音讓眾大臣們都安靜了下來,楊凌的贊成也並不讓大家反感,一切在沒有利益明顯的目標前,制定一個國家級未來計劃這樣一個提議,沒有什麼人會站出來反對的。群臣們都開始高呼皇上聖明。
內閣大臣韓曠此時站出來道︰「陛下高瞻遠矚實乃我大明之幸,只是這具體的發展方向到底要向何處思考呢?還請陛下試下!」
韓曠站出來說了這樣一句話,楊凌和左光斗等人都皺了皺眉頭,這幫皇帝分憂思考國家方針不正是他們做臣子的責任嗎,這韓曠怎麼還轉頭問皇帝,這種明著的試探實在是太過分了,這有種想讓皇帝下不來台的意思啊!
畢竟皇帝的年齡擺在那里,而且很多人都知道皇帝學習的東西都實在太少了,此時能說出這些話來已經就讓那些明白事理的大臣們覺得了不起了,韓曠的行為就有點探底的嫌疑了,這實在是有些惡劣了,但是這在李建城看來卻是很不錯,問我就好了,就怕你們不問。
李建城到底也是個孩子,自我表現就是所有孩子的本能,李建城道︰「一個主體的國家發展計劃自然也是建立在一切以民生發展問題為主的事實上來進行地,也就是說一切以人民為主。朕前些日子看了看我朝歷來的發展大事,朕注意道一個問題,那就是從嘉靖年間開始我大明的農業整體都在下滑,特別是在近二十年來各地簡直就是災情不斷農田大量流失,從而又讓大量農民流離失所,就以現在來說整個大明的流民已經佔到總人口三層以上,在這麼下去眾愛卿可以預見未來的結果了嗎?所以當務之急的國家政策得往這方面進行評估、預計和統籌解決方案!」
李建城說出了這麼一段話,最後又打出了幾個新詞,又讓這些明朝的精英土鱉們吃了一驚,一些一心為國的人卻為之振奮,那些真正看到國家問題的人也為之吃驚,明朝農業的衰退就相當于是國力的衰退,很多人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很少有人將其提出議程的,而且就算提出了也引不起重視。
都察院御史左光斗道︰「陛下所言甚是,近幾年朝廷流逝田畝眾多,先帝就是預感百姓辛苦才大量減免賦稅,但是光光只是減稅也不是長久之計,稅務的消減預示著財政的或缺于國家安定來說是極為不利的,還需想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正真的大問題總是有人可以看見的,只看其是不是會被重視了,李建城對于左光斗的話很滿意,看來這是個人才啊,李建城偷偷問了王安這人的名字,王安告訴他這就是左光斗李建城點頭看來確實是個忠臣啊。
有人贊同就有人反對,新上任的史部尚書周嘉謨卻說道︰「陛下微臣覺得此事尚有不妥,這農田和流民的問題素來朝廷也沒有放下,只是近幾年來確實天氣不好這才導致大多農田顆粒無收百姓流離失所。只是這也是天氣的問題,想來只要年景回好這些問題也就因勢而解了,而且就算要防,又要如何防呢?素來農田就算那麼種的,不是水就是土然後就完全看老天爺的意思了,只有等災害發生了朝廷才能得到消息,而且就是預先知道了各地哪里會受災這…他也還是會受災,到了那時候朝廷也只能開倉放糧了,所以這預防天災之事素來也就沒有好的法子了!」
李建城听了他這麼說眼楮都眯起了了,我靠這是什麼人,這簡直就是16世紀的‘現實主義’者啊,解決不了就是***解決不了了!李建城最恨這種人了,他道︰「那照你的意思,這事就不用管了?」
李建城語氣曖昧,叫人听著古怪,周嘉謨也覺得古怪他道︰「陛下微臣不是此意,只是這事素來就沒有好的方法,而且只要年景好一點農田自然也就會恢復了!」
周嘉謨的話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其實這也不能怪他們,事實就是如此,就算你今天真的知道某某地界要受災你又能怎麼樣,還不是開倉放糧先喂飽他們,但是也不能喂一輩子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吃得也就那麼多,百姓還得流離失所,一切都看老天爺的意思!
李建城陰著臉道︰「那要是這種天災會持續個幾十年越演越烈呢?」
群臣們一听李建城所說都是大驚失色,有人當即就到︰「陛下這種事情這麼可能呢?想來這災害也就是一兩年的,只要年景回好就能恢復以往,我大明萬世永遠昌陛下無須多心啊!」
無須多心,你明朝就是這樣滅亡的,李建城當然不會說這個,他道︰「你們知道漢朝那萬里江山是如何滅亡的嗎?」
李建城這麼一說群臣再次沉默,不少人都冷汗直流,確實就和李建城說的一樣,明朝要是這災害持續不斷還越演越烈那真的是要重顧漢朝老路了,漢朝也是流年不利持續的自然災害不斷,導致百姓沒有吃食所以爆發了黃巾起義,這和李自成搞農民起義差不多都是一個意思。
看著這些人沉默了李建城就道︰「所以這件事情我們必須重視,不能等事情真的發生了的時候在去解決,必須得有一個預備方案。朕想了想有兩個方案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眾人一听目瞪口袋這樣的大問題皇帝不斷想到了,居然還有兩個解決方案!所以人都豎起了耳朵都想听听這皇帝有什麼方案可以解決這個千百年來人們都只能忍受的問題!
李建城看他們這副模樣,也樂得裝十三,他道︰「第一就是遷移百姓。將因為水和土受災的人想辦法給他遷移到水好土好的地方,國家政策方面要在這方面起到重視,給與最方便的條件執行!這個作為方案,具體往什麼地方移在行討論。這第二條嘛,就是搞增加新型農作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