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怪極了!虞芮質成,腳踏了聖人的土地,立即洗心革面。151+看書網言情內容更新速度比火箭還快,你敢不信麼?聖人感化人,有如此的神妙,我不解管蔡的父親是聖人,母親是聖人,哥哥弟弟是聖人,四面八方被聖人圍住了,何以中間會產生鴟。清世宗呼允為阿其那,允為塞思赫,翻譯出來,是豬狗二字。這個豬狗的父親也是聖人,哥哥也是聖人,鴟豬狗,會與聖人錯雜而生,聖人的價值,也就可以想見了。
李自成是個流賊,他進了北京,尋著崇禎帝後的尸,載以宮扉,盛以柳棺,放在東華門,听人祭奠。武王是個聖人,他走至紂死的地方,射他三箭,取黃鉞把頭斬下來,懸在太白旗上。他們爺兒,曾在紂名下稱過幾天臣,做出這宗舉動,他們的品行連流賊都不如,公然也成為惟精惟一的聖人,真是妙極了。假使莫得陳圓圓那場公案,吳三桂投降了,李自成豈不成為太祖高皇帝嗎?他自然也會成為聖人,他那闖太祖本紀,所載深仁厚澤,恐怕比《周本紀》要高幾倍。
太王實始翦商,王季、文王繼之,孔子稱武王纘(zuan)太王、王季、文王之緒,其實與司馬炎纘懿師昭之緒何異?所異者,一個生在孔子前,得了世世聖人之名,一個生在孔子後,得了世世逆臣之名。
後人見聖人做了不道德的事,就千方百計替他開月兌,到了證據確鑿,無從開月兌的時候,就說書上的事跡,出于後人附會。這個例是孟子開的,他說要「以至仁伐至不仁」,斷不會有流血的事,就斷定《武成》上「血流漂杵」那句話是假的。我們從殷民三叛,多方大誥,那些文字看來,可知伐紂之時,「血流漂杵」不假,只怕「以至仁伐至不仁」那句話有點假。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而天下之惡皆歸焉。」我也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願居上流,而天下之美皆歸焉。」若把下流二字改作失敗,把上流二字改作成功,更覺確切。
古人神道設教,祭祀的時候,叫一個人當尸,向眾人指說道︰「這就是所祭之神。」眾人就朝著他磕頭禮拜。同時又以至道設教,對眾人說︰「我的學說,是聖人遺傳下來的。」有人問︰「哪個是聖人?」他就順手指著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說道︰「這就是聖人。」眾人也把他當如尸一般,朝著他磕頭禮拜。後來進化了,人民醒悟了,祭祀的時候,就把尸撤銷,唯有聖人的迷夢,數千年未醒,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竟受了數千年的崇拜。
講因果的人,說有個閻王,問閻王在何處,他說在地下。講耶教的人,說有個上帝,問上帝在何處,他說在天上。講理學的人,說有許多聖人,問聖人在何處,他說在古時。這三種怪物,都是只可意中想象,不能目睹,不能證實。惟其不能證實,他的道理就越是玄妙,信從的人就越是多。在創這種議論的人,本是勸人為善,其意固可嘉,無如事實不真確,就會生出流弊。因果之弊,流為拳匪聖人之弊,使真理不能出現。
漢武帝把孔子尊為聖人過後,天下的言論,都折中于孔子,不敢違背。孔融對于父母問題,略略討論一下,曹操就把他殺了。嵇(ji)康菲薄湯武,司馬昭也就把他殺了。儒教能夠推行,全是曹操、司馬昭一般人維持之力;後來開科取士,讀書人若不讀儒家的書,就莫得進身之路。一個死孔子,他會左手拿官爵,右手拿鋼刀,哪得不成為萬世師表?宋元明清學案中人,都是孔聖人馬蹄腳下人物,他們的心坎上受了聖人的摧殘蹂躪,他們的議論,焉得不支離穿鑿?焉得不迂曲難通?
中國的聖人,是專橫極了,他莫有說過的話,後人就不敢說,如果說出來,眾人就說他是異端,就要攻擊他。朱子發明了一種學說,不敢說是自己發明的,只好把孔門的「格物致知」加一番解釋,說他的學說是孔子嫡傳,然後才有人信從。王陽明發明一種學說,也只好把「格物致知」加一番新解釋,以附會己說,說朱子講錯了,他的學說才是孔子嫡傳。本來朱、王二人的學說,都可以獨樹一幟,無須依附孔子,無如處于孔子勢力範圍之內,不依附孔子,他們的學說萬萬不能推行。他二人費盡心力去依附當時的人,還說是偽學,受重大的攻擊。聖人專橫到了這個田地,怎麼能把真理搜尋得出來?
韓非子說得有個笑話︰郢(ying)人致書于燕相國,寫書的時候,天黑了,喊「舉燭」,寫書的人,就寫上「舉燭」二字,把書送去。燕相得書,想了許久,說道,舉燭是尚明,尚明是任用賢人的意思,就對燕王說了。燕王听他的話,國遂大治。雖是收了效,卻非原書本意,所以韓非說︰「先王有郢書,後世多燕說。」究竟「格物致知」四字作何解釋,恐怕只有手著《大學》的人才明白,朱、王二人中,至少有一人免不月兌郢書燕說的批評,豈但「格物致知」四字,恐怕《十三經注疏》、《皇清經解》、《宋元明清學案》內面,許多妙論也逃不月兌郢書燕說的批評。
學術上的黑幕,與政治上的黑幕,是一樣的。聖人與君主,是一胎雙生的,處處狼狽相依。聖人不仰仗君主的威力,聖人就莫得那麼尊崇;君主不仰仗聖人的學說,君主也莫得那麼猖獗。于是君主把他的名號分給聖人,聖人就稱起王來了;聖人把他的名號分給君主,君主也稱起聖來了。君主鉗制人民的行動,聖人鉗制人民的思想。君主任便下一道命令,人民都要遵從;如果有人違背了,就算是大逆不道,為法律所不容。聖人任便發一種議論,學者都要信從;如果有人批駁了,就算是非聖無法,為清議所不容。中國的人民,受了數千年君主的摧殘壓迫,民意不能出現,無怪乎政治紊亂;中國的學者,受了數千年聖人的摧殘壓迫,思想不能獨立,無怪乎學術消沉。因為學說有差誤,政治才會黑暗,所以君主之命該革,聖人之命尤其該革。
我不敢說孔子的人格不高,也不敢說孔子的學說不好,我只說除了孔子,也還有人格,也還有學說。孔子並莫有壓制我們,也未嘗禁止我們別創異說,無如後來的人,偏要抬出孔子,壓倒一切,使學者的思想不敢出孔子的範圍之外。學者心坎上被孔子盤踞久了,理應把他推開,思想才能獨立,宇宙真理才研究得出來。前幾年,有人把孔子推開了,同時杜威、羅素就闖進來,盤踞學者心坎上,天下的言論,又熱衷于杜威、羅素,成一個變形的孔子,有人違反了他的學說,又算是大逆不道,就要被報章雜志罵個不休。如果杜威、羅素去了,又會有人出來,執行孔子的任務。他的學說,也是不許人違反的。依我想,學術是天下公物,應該听人攻擊,如果說錯了,改從他人之說,于己也無傷,何必取軍閥態度,禁人批評?
凡事以平為本。君主對于人民不平等,故政治上生糾葛;聖人對于學者不平等,故學術上生糾葛。我主張把孔子降下來,與周秦諸子平列,我與閱者諸君一齊參加進去,與他們平坐一排,把杜威、羅素諸人歡迎進來,分庭抗禮,發表意見,大家磋商,不許孔子、杜威、羅素高踞我們之上,我們也不高踞孔子、杜威、羅素之上,人人思想獨立,才能把真理研究得出來。
我對于聖人既已懷疑,所以每讀古人之書,無在不疑,因定下讀書三訣,為自己用功步驟。茲附尋于下。
讀書三訣︰
第一步,以古為敵。讀古人之書,就想此人是我的勁敵,有了他,就莫得我,非與他血戰一番不可。逐處尋他縫隙,一有縫隙,即便攻入;又代古人設法抗拒,愈戰愈烈,愈攻愈深。必要如此,讀書方能入理。
第二步,以古為友。我若讀書有見,即提出一種主張,與古人的主張對抗,把古人當如良友,互相切磋。如我的主張錯了,不妨改從古人;如古人主張錯了,就依著我的主張,向前研究。
第三步,以古為徒。著書的古人,學識膚淺的很多,如果我自信學力在那些古人之上,不妨把他們的書拿來評閱,當如評閱學生文字一般。說得對的,與他加幾個密圈;說得不對的,與他畫幾根杠子。我想世間俚語村言,含有妙趣的,尚且不少,何況古人的書,自然有許多至理存乎其中,我評閱越多,知識自然越高,這就是普通所說的教學相長了。如遇一個古人,知識與我相等,我就把他請出來,以老友相待,如朱晦庵待蔡元定一般。如遇有知識在我上的,我又把他認為勁敵,尋他縫隙,看攻得進攻不進。
我雖然定下三步功夫,其實並莫有做到,自己很覺抱愧。我現在正做第一步功夫,想達第二步還未達到。至于第三步,自量終身無達到之一日。譬如行路,雖然把路徑尋出,無奈路太長了,腳力有限,只好努力前進,走一截,算一截。
怕老婆的哲學?
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積愛成孝,所以古時的文化建築在「孝」字上。世間的丈夫,無不愛其妻也,積愛成怕,所以今後的文化,應當建築在「怕」字上。古人雲︰「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故「孝」字可以為全國重心。同時可說︰「天下豈有無妻之國哉?」故「怕」字也可以為全國重心。這其間有甚深的哲理,諸君應當細細研究。
大凡一國之成立,必有一定重心,我國號稱禮教之邦,首重的就是五倫。古之聖人,于五倫中,特別提出一個「孝」字,以為百行之本,故曰︰「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陣無勇非孝也。」全國重心在一個孝字上,因而產出種種文明,我國雄視東亞數千年,良非無因也。自從歐風東漸,一般學者大呼禮教是吃人的東西,首先打倒的就是孝字,全國失去重心,于是謀國就不忠了,朋友就不信了,戰陣就無勇了,有了這種現象,國家焉得不衰落,外患焉得不欺凌?
我輩如想復興中國,首先要尋出重心,然後才有措手的地方。請問︰應以何者為重心?難道恢復孝字嗎?這卻不能,我國有謀學者,戊戌政變後,高唱君主立憲,後來袁世凱稱帝,他首先出來反對,說道︰「君主這個東西,等于廟中之菩薩,如有人把他丟在廁坑內,我們斷不能洗淨供起,只好另塑一個。」他這個說法,很有至理,父子間的孝字不能恢復,所以我輩愛國志士,應當另尋一個字,以代替古之孝字,這個字仍當在五倫中去尋。
五倫中君臣是革了命的,父子是平了權的,兄弟朋友之倫,更是早已拋棄了,猶幸五倫中尚有夫婦一倫,巍然獨存。我們就應當把一切文化,建築在這一倫上,全國有了重心,才可以說復興的話。
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積愛成孝,所以古時的文化建築在「孝」字上。世間的丈夫,無不愛其妻也,積愛成怕,所以今後的文化,應當建築在「怕」字上。古人雲︰「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故「孝」字可以為全國重心。同時可說︰「天下豈有無妻之國哉?」故「怕」字也可以為全國重心,這其間有甚深的哲理,諸君應當細細研究。
我們四川的文化,無一不落後,惟怕學一門,是很可以自豪的。河東獅吼,是怕學界的佳話,此事就出在我們四川。其人為誰?即是蘇東坡所做《方山子傳》上的陳季常。他是四川青神人,與東坡為內親;他怕老婆的狀態,東坡所深知,故作詩贊美之曰︰「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四川出了這種偉人,是應當特別替他表揚的。
我們讀《方山子傳》,只知他是高人逸士,誰知他才是怕老婆的祖師。由此知︰怕老婆這件事,要高人逸士才做得來,也可說︰因為怕老婆才成為高人逸士。《方山子傳》有曰︰「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儼然瞽(gu)腴(yu)底豫氣象。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亦無不是的妻子,虞舜遭著父頑母囂,從孝字做工夫,家庭卒收底豫之效;陳季常遭著河東獅吼,從怕字做工夫,閨房中卒收怡然自得之效,真可為萬世師法。
怕老婆這件事,不但要高人逸士才做得來,並且要英雄豪杰才做得來。怕學界的先知先覺,要首推劉先生,以發明家而兼實行家。他新婚之夜,就向孫夫人下跪,後來困處東吳,每遇著不了的事,就守著老婆痛哭,而且常常下跪,無不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他發明這種技術,真可謂渡盡無邊苦海中的男子。諸君如遇河東獅吼的時候,把劉先生的法寶取出來,包管閨房中呈祥和之氣,其樂也融融,其樂也泄泄。君子曰,劉先生純怕也,怕其妻施及後人;怕經曰,「怕夫不匱,永錫爾類」,其斯之謂歟。
陳季常生在四川。劉先生之墳墓,至今尚在成都南門外。陳劉二公之後,流風余韻,愈傳愈廣,怕之一字,成了四川的省粹。我歷數朋輩交游中,官之越大者,怕老婆的程度越深,幾乎成為正比例。諸君閉目細想,當知敝言不謬。我希望外省到四川的朋友仔仔細細,領教我們的怕學,輾轉傳播,把四川的省粹變而為中華民國的國粹,那麼,中國就可稱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