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五代之趙匡胤 第三十四章 改革內政三征南唐

作者 ︰ 逍遙自在01

()nbsp;周顯德四年(公元957年),柴榮剛在汴梁過完新年,便召集群臣議淮南軍情。(鳳舞文學網)多數人不想再打下去了,劉仁贍太能耍了,不如以後再找機會吧。柴榮沉吟不語,讓宰相範質去問問已經抱病臥**的前淮南道行營都招討李穀,看他怎麼說。李穀遞了一個折子,說「壽ch n已經被我軍圍困一年有余,糧草耗盡,不會撐多少時間了。希望陛下能再次御駕親征,鼓舞三軍士氣,壽ch n不r 就可拿下。」李穀上次逃跑,被柴榮臭罵一頓,這回開竅了。當然反正他已經有病去不了,給柴榮戴戴高帽子,能白撈個人情。

柴榮果然大喜,以開封府尹王樸留守汴梁,即r 再度南征。上次仗打的亂七八糟,這次柴榮不想再重復昨天的故事,他要一戰成功。柴榮率禁軍來到下蔡(今安徽鳳台),遠望壽ch n,見城上的南唐旗幟高高飄揚,守備嚴整。柴榮對劉仁贍這個老對手不由肅然起敬︰真是個了不起的漢子!柴榮身披重甲,在城下來回巡視。同時命趙匡胤去攻取城外不遠的兩座南唐軍大營,南唐軍听說柴榮又來了,全都嚇跑了,趙匡胤砍了三千多顆人頭回營報功。

但紫金山還盤踞著數萬南唐軍,對柴榮是個很大的威脅,柴榮自然要拔掉這根刺。柴榮命眾將前去剿滅紫金山下的南唐軍,周軍有點意思,有柴榮是一副模樣,沒有柴榮又是另外一副模樣。周軍將士用命,闖入南唐軍中,東殺西砍,南唐軍又多了一萬多冤死鬼,邊菩薩、許文稹等人被活捉,李景達等人沿淮河南岸向東撤退,周軍緊緊追趕。

柴榮不甘寂寞,帶著幾百j ng銳騎兵在淮河北岸平行追擊,並急命河中周軍水師速來劫殺南唐軍。周軍水陸諸兵種聯合作戰,將南唐的殘兵敗將團團圍住大開殺戒。南唐軍五萬人馬,能有幸避免成為周軍刀下之鬼的只有一萬不多,又是伏尸數十里,淮河里飄滿了尸體,慘不忍睹。李景達等人勉強保住小命,回到金陵哭鼻子去了。經過這幾次慘敗,南唐軍的主力基本上被周軍殲滅,剩下的還要防守邊境,能再和周軍掰腕子的不多了。

柴榮回到壽ch n城下,南唐軍已經不再對自己圍攻壽ch n構成什麼威脅了,柴榮決定要徹底解決壽ch n城的劉仁贍,再這樣耗下去一點意思也沒有。這時的壽ch n糧食吃盡,軍民面露菜s ,根本不可能再頂住周軍超強度的攻擊。但柴榮擔心如果強攻壽ch n,會傷害到劉仁贍,柴榮一心要收下劉仁贍這位忠膽孤臣。

柴榮命人帶著親筆寫的勸降信來到壽ch n,勸劉仁贍速降,劉仁贍這時已經病重臥**不起,但還是不降。劉仁贍想做大唐忠臣,他手下的有些人可不願意殺身成仁,年輕輕的,為什麼要陪劉仁贍送死?監軍周廷構、營田副使孫羽等人私下冒名劉仁贍給柴榮寫了一封降書。柴榮和他們商定在城下受降,周廷構命人將幾度昏厥過去的劉仁贍放在擔架上抬到城北,去「主持」受降儀式。

柴榮率軍入城,在城北見到了這個能讓自己如此難堪的劉仁贍,快六十歲的老人,胡須花白,但氣質雄毅,一看就是個正人君子。英雄惜英雄,自古皆是如此。柴榮越看越感動,當即拜劉仁贍為天平軍節度使,下詔︰「盡忠所事,抗節無虧,前代名臣,幾人堪比!朕之伐叛,得爾為多。」命人速將劉仁贍抬回城中治療,用最好的御醫,用最好的藥,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救活劉仁贍。

但此時的劉仁贍對身邊發生的一切都沒有了知覺,周顯德四年,即南唐保大十五年(公元957年)三月二十四r 夜,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名將劉仁贍病死于壽州城中,壽五十八歲。劉仁贍死訊傳來,城中父老伏拜痛哭,淚水盈城。劉仁贍夫人薛氏痛丈夫此生辛苦,連哭五r ,絕食而死。劉仁贍手下的一些將士不願做降兵,望空三拜劉仁贍,橫劍殉國。柴榮不住的感嘆,在壽ch n城中厚葬劉仁贍,三軍肅立,默默無語。隨後柴榮追封劉仁贍為彭城郡王。

金陵中的李璟得到劉仁贍殉國的消息,哭昏數次,捶胸頓足,後悔萬分(宋齊丘這時在哪里?),追封衛王。劉仁贍雖是武將,但熟讀百家書,儒雅好文,兼通兵法,時人比做孫吳再生。五代十國時勇將不少,但真正能讓敵我雙方都感動的死節名將沒幾個,一個劉鄩、一個劉仁贍(王彥章也算一個)。梁朝的劉鄩和南唐的劉仁贍算是真正的英雄、劉鄩俠骨柔腸,劉仁贍忠貞不二,比起那些靠打仗混飯吃的滑頭將軍,人品不知高出了多少倍。柴榮是劉仁贍的敵人,但他對這位敵人的氣節給予極高的評價。

壽州終于拿了下來,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但不管怎麼說,得到壽ch n就等于拿到了打開江南大門的鑰匙,李璟沒幾年蹦頭了。這兩年將士們也打累了,需要一個調整的過程,「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柴榮懂得這個道理,處理完壽ch n事宜後,柴榮返回汴梁。

回到汴梁後,柴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理前大將韓令坤之父、前許州(今河南許昌)行軍司馬韓倫貪髒枉法為州民武都所告發一案,因為韓倫犯罪情節比較嚴重,柴榮準備殺一儆百。但韓令坤哀求柴榮寬恕老父一死,韓令坤素有軍功,柴榮實在駁不過韓令坤的面子,從輕發落,將韓倫發配到沙門島(今山東蓬萊長島)。

因為韓倫的案子,柴榮自然就聯想到了自己的親生父親、以光祿卿身份「退休」的柴守禮。柴守禮雖然窩囊無用,但因為生了一個英雄兒子,地位自然與眾不同。柴守禮和當時的朝中重臣王溥、王彥超、汪晏、韓令坤等人的老爹在西京洛陽組成一個「阿父黨」,以柴守禮為首(兒子是皇帝嘛,當然老柴第一了)。這些老爹們仗著兒子們的地位,在洛陽胡作非為,好事不干,壞事做絕,弄的洛陽城中經常雞飛狗跳。洛陽百姓對他們頭疼不已,又不敢招惹他們,稱他們為「十阿父」。

柴守禮更是過份,曾經因為一件瑣事殺人,被死者家屬扭到了官府,要求懲治柴守禮。地方官一看是皇帝的老子,嚇的魂飛魄散,趁人不注意溜了。換是別人,地方官還敢管,這可是當今萬歲的生父。

即使柴榮繼位後至死不見柴守禮,但畢竟骨肉相連,這個官司對不起,不敢接。柴榮知道後,也頗感棘手,治與不治都不妥,後來干脆不管了,由他去吧,反正活不了幾年了,並對死者家屬給了一定補償。

對于柴榮的做法,歐陽修倒看的很開︰「柴榮殺了柴守禮,也不能讓天下再無殺人案件,而如果柴榮真殺了柴守禮,就有點忘恩負義了。柴榮最需要做的不是殺柴守禮,而是杜絕這類惡x ng刑事案件的重演」。雖然「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是「皇上他爹」,換成同輩或小輩的,柴榮早就動手了。確實不必過多指責柴榮,現代的法律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公平,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過完全的公平,這樣的公平只存在于理論上,不存在于現實中。

這兩年在淮南費了不少心思,感覺也比較累,柴榮也趁這次回京好好休息一下,但老爹這幫人實在太不象話,讓人抓了把柄,柴榮自然很不高興。柴榮曾經下詔在宮中修造永福殿,讓太監孫延希當監工頭。

這r 柴榮無事,便微服來到工地看看,此時正值午餐時間,當柴榮看到來服工役的農民居然用髒木棍在瓦片中盛飯吃,柴榮心被刺痛了,他拔的錢款難道不夠這些工匠吃幾頓飯的?肯定是孫延希從中貪墨,當即命人把孫延希抓來,當眾斬首,並改善工匠們的伙食。

孫延希貪污公款確實該殺,柴榮要做天下共主,連工匠的午餐都不管,傳出去是要被人笑話的。對這號無恥之徒就要發現了一個處理一個,孫延希們貪掉的絕不只是幾兩銀子,而是民心。並且孫延希撈好處,讓柴榮背黑鍋。聯想到現在,不也是如此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紅頭文件到了下邊就成了空頭文件,廢紙一張。貪污民心是最大的貪污,政治**是最大的**,老百姓是不會容忍長久如此的,又想起那句金石名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上次出征淮南前柴榮曾經下詔擴建汴梁城,這時的汴梁城已經初具國際大都市的規模,但汴梁的水運交通還比較落後,各地物資運抵汴梁的成本太大,柴榮想到了疏通水道。顯德四年(公元957年)四月,柴榮決定動用民夫開始疏通汴水和廣濟河(也稱五丈河,迄于山東梁山泊。梁山泊就不用多介紹了吧,呵呵),將兩條河道溝通後,山東河北的進京物資就可以走廣濟河,這樣將節省大量的運輸成本。

而這時,從淮南前線傳來南唐的濠州(今安徽鳳陽)監軍郭廷謂率領水軍毀掉渦口的浮橋,並在定遠(今安徽定遠東南)大敗周武寧軍節度使武行德,死傷千余,武行德僥幸逃命。柴榮不禁深鎖眉頭︰「這幫飯桶,成事不足、壞事有余。」

柴榮決定第三次出征淮南,前兩次雖然有所收獲,但淮南並沒有完全奪過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能給李璟這樣的機會。柴榮先是改革了官員任用制度和社會治安的法律,並讓「法律專家」、右庶子劇可久開始著手修改刑律。把內政理順之後,柴榮這才放心的踏上第三次南征的道路。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縱橫五代之趙匡胤最新章節 | 縱橫五代之趙匡胤全文閱讀 | 縱橫五代之趙匡胤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