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浣花南路一路行來,來到浣花溪公園,信步而行,公園里綠樹成蔭,奇珍異樹遍植。不愧為成都市佔地面積最大的森林公園,漫步園中,直感覺靜謐非常。
行走在詩歌大道上,和風徐徐,撲面而來。道路兩旁的松柏郁郁蔥蔥,傲然屹立。迎著陽光,如同一排排威武不屈的士兵,給人無與倫比的震撼。觀賞著腳下大理石上鐫刻的一首首意境綿長的詩歌,望著25位詩人的塑像,仿佛走進了詩的海洋里。中國厚重的文化底蘊在此處彰顯得淋灕盡致。
宋雪怡看著眼前的亭台樓閣,山水相依,哪里還有過去的影子呢?
十三年之後再到浣花溪,昔日清亮的溪水上建起的公園,身姿卓絕,勾起了無數人對詩的向往,也勾起了宋雪怡對往日的追思。
望著綠樹環繞的萬樹山,望著碧波蕩漾的滄浪湖,宋雪怡意識到歲月在這里放緩了前行的步伐。
她開始期待那片美麗的島嶼。
印象里的白鷺洲每到傍晚,歸巢的白鷺如同落雲,拍打著翅膀停歇在這片湖心島嶼之上。那種萬鳥齊飛的震撼,總能吸引她頻頻前往。每天頂著夕陽坐在湖邊的長椅上,看島上的白鷺梳理潔白的羽毛,聆听它們的歌聲,一直到華燈初上,才悻悻地踱回家里。
如今,白鷺洲依然靜立于湖心,宋雪怡極目望去,密密的樹林間幾點純白此刻正在不安地躍動。她凝望眼前這片更甚從前的樹林,已經可以預見白鷺齊飛時的盛大景象。
小時候課本里有這樣一首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是詩聖杜甫描寫浣花溪畔春景的詩,指的就是這里的景致。
宋雪怡想到了杜甫草堂,偉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同時想到的還有外婆,自己所熟知的關于杜甫的傳說,關于浣花溪的傳說,便是小時候外婆講給她听的。
草堂與公園毗鄰,如同一對緊密依偎的情侶,令人無限遐思。翻牆而過的樹冠搖曳起伏,枝葉相互摩挲,如同情人間的喁喁細語,格外纏綿。
杜甫草堂與宋雪怡記憶里的模樣相差無幾,只是憑添的萬佛樓似一粒璀璨的明珠,靜靜矗立在層林掩映之中。登上萬佛樓,憑欄遠望,美景萬里盡收眼底。美麗的浣花溪似一條翡色紗帶,裊娜多姿地橫臥在蒼翠的樹林間,靜靜流淌。
關于浣花溪,有著一個動人的傳說,在成都幾乎是家喻戶曉。
相傳在唐代,浣花溪邊有一名農家女兒。她年青的時候,有一天在溪畔洗衣,遇到一個遍體生瘡的過路僧人,跌進溝渠里。這個游方僧人月兌下沾滿了污泥的袈裟,請求姑娘替他洗淨。姑娘欣然應允。當她在溪中洗滌僧袍的時候,卻隨手漂浮起朵朵蓮花來。霎時遍溪蓮花泛于水面,蔚為壯觀,浣花溪因此聞名。
如今的浣花溪沒有了美麗善良的浣花夫人,清涼的河水依然靜靜流淌,留給後人一片青山綠水長相依的情趣。
宋雪怡在杜甫草堂休憩片刻,便搭車前往送仙橋——成都市最為著名的古玩市場。
眼前的送仙橋如同鬧市之中的一位隱者,有別于周圍光怪陸離的繁華,陳舊閑適的氣息迎面撲來。使人如同置身于一片世外桃源之中,恁是再躁動的心,也會禁不住沉靜下來。
行走在模底河畔,看兩岸垂柳依依,近處的仿古建築依偎而立。送仙橋,如同一個失落的文明,使人一顆不安的心,仿佛尋找到久違的歸依。
眼楮掃過青磚壘砌而成的牆壁,沒有水泥的平整光潔,牆面輪廓顯得凹凸起伏,略顯破敗。卻讓宋雪怡倍感親切。
小販沿街攤開一張油紙,上面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舊書籍,一些小件古物並在一起銷售。諸如折扇、卷軸、女紅等等。小道上熙來攘往的行人,不時停下來細細觀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