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霸奪權 第十三章 益州風雲(六)

作者 ︰ 暗之光明守護

司馬炎在定「祖制」的時候認為曹魏之所以國強民富卻被自己輕而易舉地奪得政權,原因就是當年曹丕建國時立下的「刻薄宗親」的規矩。曹丕為了確保嫡脈子孫皇權的穩固,對所有皇室宗親都進行了打壓。皇室宗親雖封王卻無統兵權,只帶有一百多個老兵,而且活動區域不得超出三十里,無詔不得進京,宗王之間不得互相往來。又害怕宗王久居一地,勾結地方,對抗中央,便頻頻改換宗王的封地。宗王徒有王侯之號,卻沒有任何力量抵擋權臣司馬氏在京都的篡位步伐,眼睜睜看著大好的江山被司馬氏奪去。

有鑒于此,司馬炎便效仿當年的劉邦,大封宗王。他一口氣封了二十七個司馬氏宗王。此後的幾年中他仍不斷封王,到他死時一共封了57個同姓王,此數字後來一直保持著中國歷史封王的最高紀錄,包括他的叔祖、叔父、兄弟、堂兄弟、子佷等都被封王,每個宗王少則有數千兵馬,多則上萬,並且在自己的封郡里有極大的權力,以郡為國,自成一個組織嚴密的小國家。

大慶之後,我家高高興興的上任去了,當然走前讓我大伯當了臨江鄉的鄉長,讓馬先生做了山城的縣令,他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就是幫我招攬文人官吏,不然,將來打下天下讓別人做啊。我堂弟也理所當然的當了主簿。高興地這小子找不到北。

經過幾個月的磨合,實際上是我在當總指揮,終于如魚得水。咸寧元年十月,將今年的稅收交後,父親和先生就帶著兩份禮物上路了,一份給別駕孫秀的八千兩,一份給成都王司馬囧的三萬兩,又是大大的出血一回。

現在是應該考慮朝堂上的事了,現在朝堂分為兩派,一派以賈充為首,荀勖、馮附之的外戚勢力,一派以齊王司馬攸為首,侍中、太子太傅任愷,庾純等人依附的親王派。現在兩派的情況是武帝非常信任親弟弟齊王司馬攸,所以賈充暫時處于下風,但我知道齊王身患疾病,活不長,而且權勢太大,終會招武帝記恨的,所以,選擇後台就得選賈家。

有句話說的好,站隊要趁早,現在就派一路錦衣衛去洛陽打點,每次也不要多,只要讓賈家知道在益州有這麼一號人記掛著就行了。

一個月後,父親回來了,雖說沒見到成都王,但是銀子收了也就放心了。

現在是該大肆的撈錢了,身上只剩下不到兩千兩,第一就是將臨江鄉的鹽場擴大十倍,就需要3000人,每天就能出鹽八萬石,折銀一萬六千兩,一年就能有十萬兩,為了擴大銷路,讓白虎幫,玄武幫,大王幫,他們動起來,爭取統一將鹽覆蓋寧州,廣州,荊州,梁州以及益州全境,這樣能銷售出去了。

當然,為了提高他們的作戰能力,也讓他們裝備了少量的兵器。一方只提供200件共600件兵器。

我的錦衣衛已有500人,基本上覆蓋了益州全境,為了迅速傳遞信息,我在泰始五年就派人到塞外去或請或強訓練飛鴿的人,回來幫我訓練情報司,經過三年的嘗試和訓練,現在我只需要三天就知道在益州發生的事情。為此,獎賞了錦衣衛請報司的待遇,讓我每月要多花費幾千兩,不過多值得。

為了掌管宜陽郡,我的第一把刀就是示威,凡是沒有送禮的和禮物少的統統免職,不過楊縣令一看形勢不妙主動辭職,讓我很沒有成就感。看在小伙伴張小春的面上我就算了,索性讓這小子當了郎縣的主簿,等有機會再讓他做縣令,這小子夠機靈,就是太急躁,多磨幾年必成大器。

宜陽郡下面有三個上縣,首縣高縣,其次譚陽縣,再次郎縣。五中縣,山城縣,汶山縣晉源縣,沈黎縣,南廣縣,其他下縣十個,主要拿下上中八個縣就實質掌握了整個宜陽郡。

這次我一口氣罷了五個縣,只有首縣是孫秀的嫡系不能動,但是我還是讓情報司首領王全當了高縣的主簿,郎縣在張縣令臣服後還讓他當。其他六縣一個沒跑,譚陽縣讓我堂哥王前去,汶山由我舅舅去,鹽場就交給當年的兩孤兒兄弟王南當主事。剩下三縣由錦衣衛小頭領陶侃,石天,秦宣三人分別擔任,他們的位子就由他們各自的副手擔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王霸奪權最新章節 | 王霸奪權全文閱讀 | 王霸奪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