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妃很囂張 本文相關

作者 ︰ 貓眼女孩

外命婦之號九。

公曰某國夫人。

侯曰某侯夫人。

伯曰某伯夫人。

一品曰夫人,後稱一品夫人。

二品曰夫人。

三品曰淑人。

四品曰恭人。

五品曰宜人。

六品曰安人。

七品以下曰孺人。

誥命又稱誥書,是皇帝封贈官員的專用文書。所謂誥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義諭眾叫誥。

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員稱誥,六品至九品稱。誥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職有關。有俸祿,沒實權。明清時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從夫品級,故世有「誥命夫人」之說。

誥命敕命文書不同于一般文書,它是寫在當時非常貴重的絲織物上面的。明代的誥命敕命是由工部所屬的神帛制敕局,後稱南京織染局織造(清代的誥命敕命由江寧織造制成)。誥命敕命為卷軸形式,分為蒼、青、黃、赤、黑五種顏色;按照官品等級的高低,它的圖案和軸頭也有嚴格區別。明代規定,親王郡王用冊,親王生母封夫人給誥命,圖案為雲鳳錦。鎮國將軍及夫人用玉軸,輔國將軍及夫人犀牛角軸,奉國將軍及淑人抹金軸==。文官一品雲鶴錦,夫人鸞錦,俱用玉軸;二品獅子,夫人,俱用犀牛角軸;三品四品瑞荷,淑人、恭人芙蓉,俱用抹金軸;五品瑞草,宜人四季花,俱用角軸;六品、七品、安人俱用葵花烏木軸,八品、九品同樣用葵花烏木軸。武官一品至七品俱鎧甲葵花引首,抹金軸。誥命的織文,文官用玉箸篆,武職用柳葉篆。誥命織文為「奉天誥命」,敕命織文為「奉天敕命」,都有升降龍盤繞。

清代誥命敕命由翰林院撰擬,經內閣大學士奏定之後,按品級填給。其文字采用滿漢合壁書寫,滿文行款從左至右,漢文行款從右至左,合于中幅而書年月日。年月各按奉旨、奉詔日期書寫。鈐蓋「制誥之寶」、「敕命之寶」。凡遇襲封,世襲有數次者及世襲罔替者,每襲一次,都要增寫在原給誥命、敕命之後,如增寫已滿,則重新填寫,送宮中內閣用「寶」,並與原誥敕一同發給官員。

月華裙——明朝末年,裙子的裝飾日益講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間的褶襉越來越密,據傳為一種淺色畫裙,裙幅共十幅,腰間每褶各用一色,輕描淡繪,色極淡雅,風動如月華,因此得名。清代月華裙,在一襉之中,五色俱備,好似皎潔的月亮呈現暈耀光華。

比甲——是一種無袖、無領的對襟兩側開叉及至膝下的馬甲,其樣式較後來的馬甲要長,一般長至臀部或至膝部,有些更長,離地不到一尺。這種衣服最初是宋朝的一種漢服款式,無袖長罩衫,又叫做「背心」。

馬面裙——又名「馬面褶裙」,裙類名稱,前後共有四個裙門,兩兩重合,側面打襉,中間裙門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稱「馬面」。

半臂——又稱半袖,是從魏晉以來上襦發展而出的一種無領(或翻領)、對襟(或套頭)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長及肘,身長及腰。

褙子——即背子。一種由半臂或中單演變而成的上衣。

鳳尾裙——用綢緞裁剪成大小規則的條子,每條都繡以花鳥圖案,另在兩畔瓖以金線,碎逗成裙,即為「鳳尾裙」。

琵琶袖——標準名字是「垂胡袖」,是模仿牛脖子上的囊袋,類似絡腮胡子的形狀做的。

披帛——是長條形狀的巾子,搭在肩上,纏繞在手背間,一般都是薄薄的紗羅裁成,上面有印花,或者是金銀線織就的圖案。

霞帔——是宮廷命婦的著裝,平民女子只有出嫁時才可以著——按照華夏禮義,大禮可攝勝,就是祭禮、婚禮等場合可向上越級,不算僭越。命婦的霞帔在用色和圖案紋飾上都有規定。品級的差別主要表現在紋飾上,如下分別列數。

一、二品命婦霞帔為蹙金繡雲霞翟紋(翟︰即長尾山雉),三、四品為金繡雲霞孔雀紋,五品繡雲霞鴛鴦紋,六、七品繡雲霞練鵲紋,八、九品繡纏校花紋。

深衣——是直筒式的長衫,把衣、裳連在一起包住身子,分開裁但是上下縫合,因為「被體深邃」,因而得名。通俗地說,就是上衣和下裳相連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為邊緣(稱為「衣緣」或者「純」);其特點是使身體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百褶裙——現代也稱「百襉裙」或「密襉裙」或「碎折裙」。是指裙身由許多細密、垂直的皺褶構成的裙子。

宮絛——以絲帶編成,一般在中間打幾個環結,然後下垂至地,有的還在中間串上一塊玉佩,借以壓裙幅,使其不至散開影響美觀。(

「三書」指在「六禮」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六禮」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六禮」即六個禮法,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皇妃很囂張最新章節 | 皇妃很囂張全文閱讀 | 皇妃很囂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