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英雄情 第三十四章 睿智的太子

作者 ︰ 書安擇

()朱慈烺看是個十來歲的小孩,實際上卻是多磨多練的太子。(鳳舞文學網)他了解的和知道的也許都不太多。但是他的膽魄和睿智卻是讓人敬服。朱媺娖走後,他揮手散去衛士,並朝領兵將軍秦良玉道︰秦將軍,公主此去,只能擒探子,卻不能找到聚首只人和他們的賊隊,次此去鳳陽甚遠,賊兵定不干休,將軍將隊伍排成人字行隊,本太子就將鑾駕擺在人字的長央,不管賊人從何處攻進來,人字的三頭皆可作相互呼應。

秦良玉驚訝地望著太子,想不到十來歲的太子竟然這樣的軍事實力。她本是大將軍,一聞太子的隊形擺放,就知道該怎樣去約束軍士。

朱媺娖回來的時候才發現隊形已經有了變化,她緊靠在鑾駕邊,騎馬在人形的中央,乍一看去,就想是前面有人帶對,後面有兩對人不團結地走在一起。

一路相安無事,到達鳳陽。鳳陽曾經被張獻忠和高迎祥攻佔,皇陵被毀。再也沒有修復,但是後來崇禎又派人來守陵。

朱慈烺和朱媺娖一見皇陵,見到的是滿目蒼涼,到處被燒被毀的樣子。朱媺娖暗暗發誓,誓殺張獻忠和李自成于劍下。

朱慈烺看那皇陵︰陵墓的外圍,有三道城垣,形成三城包裹陵墓。皇陵地處明忠都城的西南,為了使皇陵與中都城連為一體,所以皇陵的三道城門都是以北門為正門,而皇陵也因此是坐南朝北,神道與神路置于陵墓之北。皇陵的第1道城是夯土城垣,周長達二十八里。第二道城是青磚砌起的城垣,高二丈,周長六里多,四邊開四門,皆有高大的城樓。第三道城是皇城,青磚壘砌,周長七十五丈。皇城平面長方形,它改變了過去帝陵內城平面方形的做法,為了將神道石像生移置城里,突出陵前享殿的地位,因此改為南北縱長的形狀。皇陵的三道城中軸線兩旁,建設了不少祭祀、護衛、住所建築,形成規模宏大,森嚴壯觀的皇陵建築群。經過精心的設計、規劃、施工,建成後的皇陵,氣象巍峨,被譽為「重門列戟園陵肅」,「壯哉斯陵從古無」。

神道南端緊連金水橋遺址,遺址南側的東西兩邊各豎立一塊大碑,東為無字碑,西為皇陵碑。兩碑尺寸相同,規格一致,均高6.87米,分別由螭龍碑首、碑身、龜趺三部分組成。皇陵碑額篆有「大明皇陵之碑」6個大字,因碑文系朱元璋親自撰寫,又名「御制皇陵碑」。朱元璋為了讓子孫後代了解艱辛家世和開創江山的艱難,秉筆直書,歷述家世實情與戎馬生涯,一改歷代帝陵碑刻粉飾夸功、諛墓不實的惡習。

朱媺娖道︰太子殿下,你明白皇祖爺爺的意思嗎?朱慈道︰皇祖爺爺的用意是要我們守好大明來之不易的大好河山。朱媺娖點點頭。朱媺娖道︰如何布兵?

朱慈烺反倒很是鎮靜,他走到皇陵門口,突然道︰秦將軍,如果我沒有猜的錯的話,這里倒是個圍困殺我的好地方。不過我倒還不想與祖宗同眠,相煩秦良玉將軍將大軍圍在皇陵的四周,調此處太守派兵守在二里開外,一聞炮聲即可沖殺過來。

秦良玉本是個將軍,她想調兵遣將,卻想了想太子的兵派得很有道理,不如就按太子的調兵法來保護太子和公主,她將身邊的武功高手全都派在了朱慈烺的士兵,自己只留下幾個傳話的女兵。

朱慈烺突然怔怔地看著秦良玉。只見秦良玉五六十歲的高齡,兩鬢斑白,穿著將軍服裝,鬢發輕飄,英姿勃勃,手中的鑌鐵槍涂上了白色,以似和女兵們的白桿槍相配,正是這個年紀已大的老太太,卻是為國盡忠的國家棟梁。朱慈烺瞧了半響道︰秦將軍,如果不是內憂外患,我真想稟報父皇請秦良玉將軍做太子太傅。

秦良玉連忙跪下道︰臣得太子殿下偏愛,甚感榮幸,老身只求為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盡忠效命。朱慈烺連忙扶起,兩人相攙走向皇陵。

朱媺娖緊隨其後,她為了皇太子的安危,她願付出一切。她為皇太子睿智而感到欣慰。

按照皇族祭祖的儀式,皇太子在太子太傅和禮部尚書等的領導下祭拜。當太子跪下還沒有叩頭的時候,果然就一一支隊伍沖殺過來,領軍的人甚是彪悍,守在城門的白桿兵竟然抵擋不住,朝里面沖殺過來。

秦良玉一長槍一擺,護在朱慈烺前面。

朱慈烺繼續磕頭,他輕聲道︰祖宗保佑,今天朱慈烺能夠在此祭拜中殺敗流寇賊兵,盼望祖宗保佑大明能夠國泰民安,慈而定定重修皇陵,釋放天下一謝大恩。朱媺娖跟在祖慈的身後,她見太子竟然天真地說國泰民安後他要大赦天下,不由得暗笑他畢竟還是孩子。

隱隱的朱媺娖突然大驚,難道這一起杜是因為父皇的緊逼而造出來的麼,難道父皇是哪個位後真的對臣民太過殘忍。難道父皇的方式真的很是過分。

因為朱慈烺的一句祭拜詞,朱媺娖立馬重新判斷大明王朝的過分逼迫行為,如果單是後金的外患,足不讓大明王朝走到今天這樣的局面。

我們的士兵喊殺聲越來越近,朱慈烺的衛隊死命擊敵。朱慈烺祭拜完畢,突然說道︰放他們進來。秦良玉傳下太子殿下的旨意,緊緊地站在朱慈烺的身邊。

朱媺娖抱緊雙手,鎮靜地望著沖進來的流寇兵。

朱慈烺命點燃大炮,太守的兵聞听朝皇陵逼近。朱慈烺命所有士兵退回皇陵後方,保護皇陵。流寇兵見有點奇怪,連忙轉而朝外,但是太守的兵已將皇陵包圍。李自成的流寇兵沒有一個逃得出去,三千士兵全部被殺死在皇陵里面。

朱慈烺命將所有流寇賊兵的血放盡後方將流寇兵尸體拖出皇陵野外,挖了個大坑埋葬。皇陵里面全是鮮血,朱慈烺命在皇陵外做了個守陵士兵的牌位,在牌位前為張獻忠殺死的守陵士兵祭拜。

得知是李自成流寇的士兵前來擒拿朱慈烺,朱慈烺大怒,立意思要去偷襲李自成的軍隊。太子太傅和禮部尚書,禮部侍郎都連忙跪下,請命。

朱媺娖也道︰太子殿下,你剛剛打了一個勝仗,就要去偷襲李賊的大營,要是有個閃失,還不把父皇急死?

朱慈烺道︰哎,你們都空讀兵書了,你們想想,李賊的三千流寇賊兵被擊殺,李賊應該還不知道,就算是知道了,也不會以為一個十來歲的小孩會有這麼大的志氣,敢遣兵前來報仇。更有可能的是,他認為成功也好,失敗也罷,他下個到的是四處流串,攻打我們的其他城市,我們探查他的統兵動向,不就可以從他的處殺入了嗎?

別人還罷了,秦良玉第一個鼓掌道︰太子殿下用兵如神,此舉甚妙!可是我的兵員不足,調兵遣將的虎符也沒有,就這些衛隊是沒有辦法跟李自成的大軍相踫的。

朱慈烺道︰我也沒有說我要親自去,我是說派秦老將軍去偷襲,不跟李賊的兵正面相踫,遇大隊即可回旋。

秦良玉道︰非是臣怕死,只是我抽兵去了,殿下回京且不危險?這個臣冒死不敢領命。朱慈烺道︰我知道你不會領命的,只是我鎮的好像能跟李賊好好較量一番。

好罷,回京!

李自成怎麼也沒有想到小小的太子竟然讓他吃了小小的敗仗。他跟李岩道︰如果太子有十八歲,也許就沒有李自成李闖王了。李岩道︰闖王洪福齊天,定能安邦定國。

朱慈烺回到宮中,太子太傅禮部尚書和禮部侍郎都將太子好好夸獎一番,憂愁的崇禎皇帝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朝堂上好不容易有件開心的事情,突然傳來了件更開心的事情,

崇禎十年(1637年)四月,明朝兵部尚書、內閣大學士楊嗣昌策劃了「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圍剿戰略。

李自成在陝西遭到幾次失敗,劉國能等也在河南歸順朝廷,都給張獻忠的隊伍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張獻忠在進襲南陽的戰斗中被左良玉軍擊敗,本人也受了傷,幸被部下孫可望力救月兌險,遂帶部隊退居谷城(今屬湖北)。在官軍的強大攻勢下,為了保存實力,張獻忠在谷城、羅汝才在鄖陽,分別接受了兵部尚書熊文燦的「招撫」。

所以熊文燦上奏,崇禎大喜,他正在為安內或是瓖外而煩惱,所以張獻忠等一投降,崇禎就可以集中力量來攻打皇太極了。

受「招撫」後,張獻忠拒絕接受改編和調遣,不接受官餃,保持了獨立性。他把四萬人的部隊分布在總部谷城的四郊,分四營,各設一員大將率領。在休整期間,集草屯糧,打造軍器,招兵買馬,訓練士卒。

太子朱慈烺看了奏折,突然道︰父皇,為什麼不繳了張獻忠的軍權,或是派張獻忠去攻打李自成?

崇禎道︰慈兒,你是怎麼看的?

朱慈烺道︰如果不繳了張獻忠的權,我怕他手握重兵,家里會反叛,如果不派張獻忠去攻打李自成,怎麼會明白張獻忠是為了養兵而假投降呢?

崇禎帝屏退左右,崇禎道︰太子,你相信張獻忠真的會反,我也不相信,但是我想先殺的是皇太極,至于張獻忠李自成這樣的流寇,我想等擊敗皇太極之後將其一網打盡,殺盡他的九族。為了四川百姓和毀皇陵之恨,我要先收他在敗他,最後投降也不成。

太子道︰如果說張獻忠在國家對付皇太極之際突然反叛,且不是成為國家大恨,

崇禎道︰你還小,能懂什麼?如果有一方能停下來,等朕剿滅了另一方,朕自會將另一方也殺掉,你放心,朕會交上一個完好的大明江山給你。

崇禎揮手讓太子退下,並讓朝臣上朝對付皇太極之事。

朱慈烺找到朱媺娖︰將父皇縱容張獻忠的事情告訴了朱媺娖,朱媺娖也隱隱感覺到很是不妥。她很了解張獻忠李自成這些只在乎自己利益的所謂農民起義軍,這些吃人殺人不當回事的人怎麼可能會安心地投降朝廷為朝廷做事。

他想去告訴父皇張獻忠不可信,但是朱慈烺拉住了她道︰父皇是听不進去的,父皇根本就不想張獻忠之流活在世上。父皇忘不了皇陵是張獻忠燒的,大明王朝是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等人搞亂的。但是父皇想得太簡單了。

朱媺娖垂淚道︰也許是天要忘我明朝吧!

朱慈烺道︰姐姐你放心,等我長大義天決定會保護大明王朝的完整無缺。

朱媺娖愛憐地模模朱慈烺的頭道︰不管怎麼樣,姐姐都會拼命保護大明王朝的。朱媺娖的話是這樣說,可是她是多麼的明白一個人的力量是多麼的有限。

朱慈烺雖然熟都兵書戰策,但是他還畢竟是個小孩,當他回來自己的寢宮的時候,倒在床上就呼呼大睡。崇禎下朝後本來想看看這個早熟的太子會如何處理這些事情,但是看到睡在床上的朱慈烺,他的心一下子就慈善了起來,他畢竟還是個孩子,這個時候怎麼可能不睡不累。

崇禎為朱慈烺蓋好被子,輕輕地走出來,他的心吁了口氣。終于流寇贊時解決了,現在是專心地方皇太極的時候了。

面對皇太極的七戰七勝,崇禎還是心有余悸,他調兵遣將,欲擊殺皇太極于沈陽,一舉平復天下。

冬天,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在潼關南原陷入洪承疇、孫傳庭預設的包圍圈。在眾寡懸殊的形勢下,李白成不屈不撓,處死了前來勸降的叛徒;經過殊死戰斗,妻女俱失,身邊只剩下十八個人,等于全軍覆沒,但他雖敗不餒,潛入商洛山中,依靠百姓,慘淡經營。

听說李自成的慘敗,崇禎很是高興,但是緊跟著傳來了盧象升的死訊,崇禎一下子坐倒在椅子中。

注︰關于盧象升之死,又想起了袁崇煥,那個是皇太極不斷懇求議和,但是崇禎不許,袁崇煥致死這佔很大的原因。但崇禎十一年春,盧象升極力主戰,卻有遭到了議和派的阻撓,下面是盧象升死前的片斷。

滿清曾試圖從宣、大入侵中原,見盧象升防衛嚴密,清軍放棄了。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極命睿親王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統左翼軍,貝勒岳托為揚武大將軍,統右翼軍,貝勒杜度等相副,兩路征明。九月二十二日,岳托從密雲北邊牆子嶺,毀壞長城,破邊牆入邊,斬殺明薊遼總督吳阿衡。多爾袞則于九月二十八日于青山關毀邊牆而入,兩軍在北京郊區通州會師。崇禎大驚失色,詔令京師戒嚴,以宣大總督盧象升督天下兵,第三次賜尚方劍。當時崇禎已經有和議的意願,讓兵部尚書陳新甲和滿清在私底下接觸。大學士楊嗣昌、總監軍太監高起潛揣測到了崇禎意在和議,對盧象升多方阻撓,盧象升名為總督天下兵馬,但根本調動不了其他人的兵馬,他定下的幾條用兵策略一條也沒法實現。楊嗣昌並且說動崇禎,將援兵一分為二,盧象升統領宣大兵二萬,關寧鐵騎數萬大軍皆歸太監高起潛指揮。盧象升由涿州進據保定,命令諸將分道出擊,在慶都和清軍主力大戰,小勝之。當時編修楊廷麟上疏言︰「南仲在內,李綱無功;潛善秉成,宗澤殞恨。國有若人,非封疆福。」算是對楊嗣昌一針見血的譏諷。結果支持楊嗣昌的太監高起潛大怒,將盧象升的兩萬宣大勁旅交給陳新甲統領,只給盧象升老弱殘兵五千,保定巡撫張其平還拒不發餉。

象升提殘卒,次宿三宮野外。他曾經任大名道,大名三府的百姓听說了,一齊叩軍門請他轉駐廣德、順昌待機克敵,說︰「天下洶洶且十年,明公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為天下先。乃奸臣在內,孤忠見嫉。三軍捧出關之檄,將士懷西歸之心,棲遲絕野,一飽無時。月兌巾狂噪,雲帥其見告矣。明公誠從愚計,移軍廣順,召集義師。三郡子弟喜公之來,皆以昔非公死賊,今非公死兵,同心戮力,一呼而裹糧從者可十萬,孰與只臂無援,立而就死哉。」盧象升感動流淚,泣告父老道︰「感父老義。雖然,自予與賊角,經數十百戰未嘗衄。今者,分疲卒五千,大敵西沖,援師東隔,事由中制,食盡力窮,旦夕死矣,無徒累爾父老為也。」

崇禎十一年十二月

盧象升領兵進駐巨鹿的賈莊。太監高起潛統帥關寧鐵騎數萬在雞澤,距離賈莊不到五十里,盧象升派遣楊廷麟去要求援助,高起潛理都不理。盧象升領兵至蒿水橋,遭遇清軍主力。「旦日,騎數萬環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戰,呼聲動天,自辰迄未,炮盡矢窮。奮身斗,後騎皆進,手擊殺數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僕。掌牧楊陸凱懼眾之殘其尸而伏其上,背負二十四矢以死。」高起潛隨即不戰而潰。戰後,楊廷麟及部下在戰場上尋獲盧象升遺體,甲下尚著麻衣白網(服父喪)。三郡之民聞之,痛哭失聲,聲震天地。盧象升死後,楊嗣昌怕他沒死,以後會報復他,派了三個巡邏兵去查看。其中一人叫俞振龍,告訴楊嗣昌,盧象升真的死了。在楊嗣昌而言,希望手下人說盧象升沒死,他就可以把怯懦畏戰之類的罪名加到盧象升的頭上了。但這俞振龍非常硬氣,楊嗣昌把他鞭打了三天三夜,快打死了,他仍然瞪著眼楮說︰「天道神明,無枉忠臣。」

順德知府上奏盧象升的死狀,楊嗣昌故意刁難,過了八十天盧象升的尸體才得以收斂。第二年,盧象升的妻子王氏請恤,第三年,盧象升的弟弟象晉、象觀又請,都不允許。直到楊嗣昌剿張獻忠失敗自殺後,朝廷才贈盧象升太子少師、兵部尚書,賜祭葬,南明福王時,追謚忠烈,建祠奉祀。後來清兵南下,盧象升的弟弟盧象同起兵抗清而死,盧象同投水死,盧象晉出家為僧,盧家抗清殉難的有百余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再見英雄情最新章節 | 再見英雄情全文閱讀 | 再見英雄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