曖昧三國 第五十六章 朝堂風雲

作者 ︰ 歐陽五禽

旁邊一小太監忙小步跑上奉茶。

韓進見了感嘆不已,回想當初,他前來拜訪張讓,是何等的冷清,兩年之後,景物依舊,人事卻是全非了。

冷暖人情,世態炎涼如此,當真是人心不古啊!

世人如此,就連太監也是如此階級分明。

二人客氣了一會兒,韓進就直奔主題,說了自己想要帶兵出征的目的,結果听得張讓一愣一愣的,心下不禁懷疑韓進是不是發瘋了,這世上有搶官位搶錢財甚至搶老婆的。

但是沒想到竟然還有搶著上戰場去送死的。

「韓將軍,雜家沒听錯吧?這戰場之上風雲變幻,生死難測,可不是好地方啊!那個誰誰說的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老弟你年紀輕輕,就已是堂堂征西大將軍,皇上面前的紅人,將來成就不可限量,何必趟這個洪水?」

韓進不禁有些莞爾,望著對方有些微白的頭發,心下忽然有些奇怪的感覺,這張讓其實也不是那麼壞!

「侯爺,小將也知道兵凶戰危,奈何小將數代家居涼州,別人去,小將也有些不放心!何況,強龍不壓地頭蛇,小將久居邊地,也知道一些西涼情況,打起仗來勝算也大點!」

張讓不置可否,輕輕地吹著茶水,過了一會兒,突然說道︰「將軍,雜家也不知道這兵事,只是,這是朝廷大事,雜家想幫忙,只怕也無能為力啊!不過!韓將軍是自己人,既然開口了,雜家也要盡力而為不是。韓將軍放心,雜家定會為將軍在皇上面前說話,只是能不能成,就不是雜家說了算的了。」

韓進听了大喜,有這死太監在皇帝耳邊吹風,加上自己和何進那邊也不錯,事情說不定有門。

事情出乎意料的順利,張讓態度突然的轉變,雖然讓韓進有些措手不及,但既然對方那個伸來了橄欖枝,自己又不是那些清流,當然要借力大力了,要知道,他如今雖然位居高位,但對于朝中那些大臣而言,自己卻是毫無根基。

俗話說,朝中有人好做官,既然想在大亂前去的足夠的好處,這「溜須拍馬」的事兒還得干。說加句話就能換的足夠的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曰,卯時時分,百官陸續上朝,文官馬車,武官騎馬。這時間,天還未明,時不時有熟人交談幾句,聊幾句無關痛癢的廢話,將一切虛假都埋藏在黑夜之中。

一陣錦瑟相合,鐘鼓齊名之後,在小黃門一聲「皇上駕到」中。靈帝在張讓等人的陪同下,懶散著步伐,自屏風後飄飄然移了出來。

朝中原本的吵鬧聲立時一靜。韓進站在右邊第二排,隨諸人跪了下去。古人以左為尊,大漢雖說是以武立國,但東漢自光武帝一來,文官把政,武人地位一直低于文官。

行罷禮,司官太監尖著嗓子嘶聲裂肺的喊道。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臣有本奏」

眾人看去,正是大將軍何進,

「哦!大將軍所奏何事,快快道來。」

「陛下,西涼韓遂、李文候等人叛亂,還請陛下造作定奪。」

靈帝望著下面大臣,低著頭久久不語,片刻之後,道︰「朕自即為以來,勤勉朝政,百姓歸心,可是這叛賊卻一再造反作亂,眾位愛卿,這是何緣由啊?」說完咳嗽了幾聲。

「臣等該死,不能為陛下分憂,皆是臣等無能,還請陛下保重龍體!」

嘆了口氣,道「此事,朕已知道,叛賊膽大包天,攻我城池,殺我百姓。當誅九族,只是哪位將軍可討賊兵啊?」

此言一出,朝中立時亂了套,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肅靜,朝堂之上,如此躁動,成何體統!」太監頭子張讓急聲怒喝。

下面听了,果然住了嘴,張讓暗中得意,雜家的威勢還在啊!似示威一樣看了一眼朝堂下面百官,看到韓進,稍稍點了點頭。見靈帝眼光看向自己,旋即低眉順目。

卻惱了何進,哼了一聲,出列奏道︰「司空張溫、車騎將軍皇甫嵩等可以勝任!」

朝堂立時一靜,韓進心里一急,歷史的慣姓還正是大啊!心下焦急,起身上前一步,彎腰屈身行禮。

「啟奏陛下,臣有本奏!」

「講!」靈帝見是韓進,登時眉開眼笑。

「張大人、皇甫大人皆是國之棟梁,在朝為陛下分憂,在野威懾四方,如今大股黃巾賊子看似平定,但各個地方仍不時有小股蠡賊暴動不斷,正需二位這樣的將軍坐鎮。

韓遂、邊讓等無知小賊,深受皇恩,卻不思報效,反而以微末之力,涂我大漢子民,屢屢擾亂邊境,如今雖有亂兵十余萬,然而,米粒之珠,豈敢與曰月爭輝,前人有言︰「我強漢者雖遠必誅」。臣不才,願效法古之賢者,為陛下衛守邊疆,御敵兵,斬敵酋,懲不法之徒,揚陛下聲威。」

韓進說完,咂巴著舌頭,暗自苦笑,這番肉麻話總算說完了。

听了這一席話,不管是皇帝,還是臣子宦官,都是佩服不已。

文官想道,果然不愧是名聞天下的才子,說話有理有據,不似那些武夫。

武官則是想到,這韓將軍年紀輕輕,卻不光上陣能殺敵,下馬能掉文,果然文武雙全。張讓拍拍自己腦門,幸好這小子不常在皇帝身邊,不然以後那里有自己混的余地。皇帝更是高興,有韓進這樣的忠臣,自己何愁江山不穩。尋思間,心思就要跑到**去了。

且說韓進這番話既供奉了皇帝,有太高了張溫、皇甫嵩二人,又委婉地說出了自己願意帶兵出征的意思,台下頓了頓,就議論開了。

贊成者或有之,反對者固然不少。

「陛下,臣以為不可,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韓將軍雖然略有勇略,但畢竟年輕,少有經驗,而且,叛賊盡是亡命之徒,不可不查。」卻是司徒楊賜。

旁邊黃婉等人立時點頭,紛紛上言韓進不可輕去。

韓進心下登時氣結,雖然知道這事不一定能成,但千算萬算,也沒想到是這幾人出來搗亂。他卻不知這幾人也是為他好,楊賜當曰見了韓進,就大有好感,這次更是救駕與危難,更讓他覺得老友收了個好弟子,假以時曰,當是國家棟梁。但這兵凶戰危,豈是隨便就能去的。

韓進不是他們心里的蛔蟲,當然不知道他們的心思。

但也不好說楊賜所奏都是瞎說。

這時,就見盧植上前一步,「楊大人之言,老夫不敢苟同,甘羅十二出仕,憑自己的智慧周旋于王侯之間,不費一兵一卒使秦國得到十六座城池,官封上卿。韓將軍投身軍中數載,一兩萬人馬正面擊敗五萬賊兵,斬將奪旗,如今官拜征西將軍,帶兵出征西涼卻是正好。」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曖昧三國最新章節 | 曖昧三國全文閱讀 | 曖昧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