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烏托邦 第三十三章虎軀

作者 ︰ 飄蕩的刀鋒01

()羅石听範例報告俘虜營里有後周柴家後人和張弘範的弟弟張弘正,就讓範例請人過來。(鳳舞文學網)冰@火!中文

「注意,是請人過來。」羅石特地強調。

「一起請?」

「是,不過,我要先和張弘正談。你帶常昆到船上轉轉。然後再過來」

羅石猜測,在元軍中,張弘正地位比常昆高,就先見張弘正。

羅石熟知宋末的歷史,自然是知道張弘範張弘正的父親張柔,張柔張弘範後世的評價是漢jian,這個時期,可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張柔,字德剛,易州定興(今河北保定定興)人,是元朝初期;即蒙古國時期,中原地方武裝中有名的軍閥頭目之一。

金國未滅的時候也做過金國的官,和蒙古人打過仗,戰敗被俘以後降元,蒙古人還讓他做原來的官,張柔降元以後擴張勢力,一度佔據以保州(今河北保定)為中心的三十多座城市。

蒙古圍金汴京,攻克蔡洲的戰役,張柔都有參加,並立下功勞,元太宗窩闊台提拔他為萬戶,兼管軍民,算是認可他做獨佔一方的軍閥。

張柔這個軍閥當得很牛,蒙古人的帳,有時候他也不買。

元史載︰燕帥孱赤台數凌柔,柔不為下,乃譖柔于中都行台曰︰「張柔驍勇無敵,向被執而降,今委以兵柄,戰勝攻取,威震河朔,失今不圖,後必難制。常yu殺我,我不敢南也。」行台召柔,幽之土室,孱赤台施帳寢其上,環以甲騎,明ri將殺之,孱赤台一夕暴死,柔乃得免。

這個孱赤台想弄死張柔,結果自己先死了。

張柔為蒙古人賣命,打了金國打宋國,是蒙古人最得力的鷹犬。

蒙古人給了他很多封賞。至元三年,加榮祿大夫,判行工部事,城大都。四年,進封蔡國公。五年六月卒,年七十九。贈推忠宣力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謚武康。延祐五年,加封汝南王,謚忠武。

活著是國公,死了還混了個王爺,比岳飛韓世忠強得不是一點半點。

張柔打仗厲害,生兒子也厲害。元史載︰子十有一人,弘略、弘範最顯。八兒子張弘略繼承了他蔡國公的爵位,老九張弘範得忽必烈賜尚方寶劍南下滅宋,也立下大功。

這個張弘正,應該是張柔第十個兒子。

在歷史上,就是這個張弘正,在五坡嶺活捉了文天祥。

想必也是個能人。

史料記載,張弘正的哥哥張弘範二十歲時,長大chengren。身長七尺,儀表出眾。長須拂胸,豐采翩翩,是一位美髯公。

張弘正三十左右歲模樣,作為張弘範的弟弟,儀表也算是出se。中等個頭,身體結實,面容方正,有一種干練的軍人氣質。

羅石雖然知道這張家一家子都是漢jian,對張家父子也沒有什麼成見。

國人自古有知人論世的說法。

一個人物的所作所為,和本人的生活經歷以及時代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要評價一個人物,必須議論世事的得失。了解鑒別並研究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經歷。

羅石認為,在宋末的時代背景下,張家父子作為身處北方的漢人,被南宋朝廷遺棄報國無門,「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張家父子沒有對南宋朝廷效忠的義務。

就是他們有心投奔南宋,南宋君臣也不會接納他們。

淳佑六年(1246年),原南宋鎮北軍將領,時任蒙古河南行省的範用吉不想再跟蒙古人混下去了,便秘密向時任南宋京湖安撫制置大使的孟珙請求投降。孟珙不禁大喜過望,急忙上書請求朝廷予以批準。

範用吉身為蒙古河南行省的軍政長官,一旦歸順過來,顯然會在軍事上對南宋大有裨益,但結果「珙白于朝,不從。」

而且,按照按照南宋君臣的一貫做法,就算接納他們,也是只有利用沒重用。

歷史上,和張家同樣出身的山東李檀投奔南宋,一度被封為郡王,後發動叛亂佔據濟南,被圍四月,糧盡援絕,求死不得,最後被斬殺。自始自終,南宋朝廷也沒有給他什麼實質xing的幫助。

南宋時期,漢民族的民族意識還沒有普遍覺醒,就是南宋統治區,有民族意識的漢人也不多。

而且,張家父子,給人打工,還是很賣力氣,很負責任的,忽必烈提拔重用張家父子,得到的回報是非常豐厚的。

最重要的,張家父子雖然是漢jian,卻沒有大規模屠殺過漢人。

在崖山,張弘範在宋帝君臣戰敗投海以後從海里救起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第一個為文天祥做傳的亡宋禮部侍郎鄧剡;

張柔保靖一方也讓生活在北方的漢人少受了不少磨難。

總之,羅石認為這個張弘正還可以爭取挽救。

于是,羅石問明身份,就直接問︰「我听聞,汝父也曾與蒙古人交戰,戰敗被擒,降了以後,多有成就,今,汝亦戰敗被我所擒,可願降我乎?」

也不廢話,直接抬出張弘正他老爹的事情,就問你降我不降?

要是不降,羅石會直接給他一槍要他命。

張弘正有他老爹的榜樣,只略猶豫,就答應投降效忠羅石,也算是機靈果斷。

這邊,羅石收服了張弘正。那邊,範例領著帶常昆到船上四處參觀,也有收獲。

常昆是個土包子,,跟著範例上了亞榮號就看傻了眼,這一艘大鐵船,高有三丈,長五十丈船板是鐵的,甲板是鐵的,無風自動,不畏風浪,速度快逾奔馬。有了這樣的船還怕不能橫行海上?

常昆自幼受到的家族教育,就是要不惜一切代價復國,恢復大周。

常昆從金國混到蒙元,從北方混到南方,當過山賊做過軍官,也是見多識廣有些見識。

知道要是憑自己混,一輩子復國無望。

自從被穿越眾俘虜,見到穿越眾的實力,就起了些借助穿越眾的力量復國的心思。

常昆這個人的心理,和金庸小說《天龍八部》里的慕容復很有些相似,一門心思就是想復國當皇帝,哪怕是到海外弄個個小島,過過做皇帝的癮也行。

常昆有三十七八歲模樣,紫黑面皮、高高瘦瘦,不像慕容復倒象雲中鶴。

對常昆,羅石就隨便問問他的出身經歷,沒有費勁就招降了。

先前,張弘正也不知道常昆的確切底細,現在知道常昆居然是龍子龍孫,也是吃了一驚。

被俘這麼久,穿越者看守也不嚴,逃跑的機會很多,張弘正和常昆一直沒有逃走。

憑他們北人的身份,一旦失去武器武力的依仗在滿目皆是敵人的南宋地域,想活著逃回家去,沒有可能。

只能是在崖山等待機會。

殘宋小朝廷駐蹕崖山,元軍遲早還會打過來,到時候再找機會逃跑就是。

現在,羅石有意招降他們,他們自然是願意投降了。

時勢所迫,而已,算不上羅石「虎軀一震。

在羅石看來,這兩個人雖然沒有節cao,還能派些用場。

這些俘虜,殺也殺不得,放又不能放,留著還得用糧食白白養活他們。

不如想辦法收為己用。

有兩個元軍首領歸降,收編元軍俘虜的事情就簡單了。

羅石下令,五千元軍俘虜,揀選3600人,大致是民國時候北洋軍一個旅的人數,編成兩營。每營1800人,人數和後世的團差不多。

張弘正帶一個營,命名是「摧鋒營」;常昆帶一個營,命名是「陷陣營」。

營下面,按照這個時代的方法,設指揮,1指揮300人(宋是250人),每營六個指揮。

指揮下設5個「兩」是為古法,注1每「兩」50人;相當于後世的排;每「兩」設4個「卒」,每卒12個人相當于後世的班。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俘虜兵的情況特別,和宋人不同,宋人軍制不好照搬,和後世解放軍也不一樣,解放軍的班排制度,也不好照搬。

班排制度是要有足夠的軍官士官支撐的。

沒有足夠的軍官士官,俘虜營的整編,就只能粗一點了。

之所以沒有采用後世的班排連營團這樣的編制稱呼,也是為了惑人耳目。

既然自稱是華夏苗裔,總得弄些古時華夏的東西遮掩一下吧?

亞榮號的穿越者,語言文字穿衣吃飯大異宋人,再不弄些古時華夏的東西遮掩一番,肯定是會被會被宋人當成徹頭徹尾的蠻夷對待!

有張浚的「金盾」支持,派些特種兵過來粗粗整編訓練一下,也算是多了一支可用的力量。

讓來自現代的特種兵去整編訓練這些身經百戰的古代軍兵,期間發生的事情搞出來的段子當然是不會少。,也不必一一敘說了。

這兩個營,用來和元軍打仗不好用,只能做個樣子,震懾一下別有用心的人。

羅石許諾,給亞榮號當兵,平時有軍餉,出動作戰有作戰津貼,要是打了勝仗,還有獎金!

元軍都是抓壯丁收編山賊水匪搞成的軍隊,沒有軍費軍餉,全靠作戰繳獲和打草谷搶劫。

後期的宋軍,也是民勇多。沒有軍費,不發軍餉。史書上︰文天祥的部隊也經常「滋擾地方」。

亞榮號的運輸物資里有一批出口非洲的藍se夾克式的「勞保」工作服,兩個營的俘虜兵穿了一起行動,和國內的某些大型國企上下班一樣,也算整齊。

前期打仗繳獲的武器不少,重新發給俘虜裝備上。

一支新鮮出爐的雇佣軍就這樣誕生了。

余下的沒有選中的俘虜,還是繼續當俘虜,等以後有了缺額再補進來。

注1《司馬法》一輛兵車50士兵,「兩」同輛。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烏托邦最新章節 | 大宋烏托邦全文閱讀 | 大宋烏托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