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唐 195.御史大夫

作者 ︰ 樓枯

()nbsp;大聖國聖京城神聖縣縣衙的斜對面有一條並不起眼的小巷,從巷口往內走約三十丈,迎面可見一座青磚影壁,影壁上寫了八個斗大的字︰「彰善癉惡,激濁揚清」。(鳳舞文學網)影壁前橫著一條小街,向左通往左御史台,向右通往右御史台。各自的大門前都有一座小廣場,大門兩側建有冤鼓亭和執仗亭。

御史台是治官的衙門,不受理民事糾紛案件,但告官的百姓卻可以在此擊鼓告訴,冤鼓亭的鼓就是為告官者所設,鼓響御史台必須有人出迎受理訴狀,不受理則告官者可去對門告御史瀆職,若對門也不受理,可折回身再告對方瀆職,若兩邊都不受理,可去聖京府請府尹轉呈御狀,或守候在影壁前向御史大夫或御史中丞訴冤。

如果所有人都不受理,就可以考慮渡江叛國了,因為那時候的大聖國就成了神棄之國,神棄之,天厭之,離滅亡就不遠了。

那種極端情況現在還不可能發生,冤鼓一響,當值御史必出門接迎。問明你的身份,若是官告官,好說,若是民告官,先拉到執仗亭打二十棍再說,胳膊粗的大木棍,絕不是誰都能扛的住的,若您覺得自己身子虛怕扛不住,御史台推出有更貼心更人x ng化的服務,您可以先訴冤情,然後再領打。

別以為制度設計有漏洞,您可以鑽空子,先訴冤情,再領打,打的就不是二十棍了,得加十棍,若您不幸死于杖下,您也別灰心,您的狀子不會因為死了告訴人而被丟廢紙簍,反而會因為您的死,而使它更尊貴。

值班御史循例會蘸著您身上的血在狀紙右上角畫一個符號,表示您為您的狀子獻身了。下一步,這份浸透著您鮮血的狀子會直接遞送給御史大夫,由他老人家親自督辦,不論事情辦的怎樣,將來都會在影壁後張榜公布,當然您是肯定看不到了,不過您的子孫後人還是有機會看到的。

一個人拿自己的x ng命去死磕另一個人,這得是多大的冤情呀,吃朝廷俸祿,為民做主的老爺們若不給個交代,他的良心真的讓狗吃了。

不過您先別得意,以為爛命一條,想磕誰就磕誰,人家都怕了您,沒那麼簡單。

血狀是必須得有個交代,但沒人規定要給個什麼樣的交代,換句話說,您舍命遞上去的狀子也有可能會在御史大夫的公案上蒙塵三四個月後,才被他老人家翻檢出來,在案角拍去灰塵,然後隨手交給一個新來的書令,讓他拿去練手。

千萬別對書令抱什麼希望,他只是個吏,不是官,他是沒資格查案的,御史大夫把您的狀子交給他辦,他能怎麼辦,只能辦成個「查無實據,請予以結案」的結果來。然後御史大夫會將這九字結論中的「請」字去掉,筆走如游龍驚鳳,將其余八個字照抄一遍,發去走個程序,再往影壁上一貼了賬。

因為您已經死了,所以即使不滿意也沒法再含冤,或去告御狀。

都說御史台黑,其實比你想象的還要黑。都說御史台是聾子的耳朵——擺設,這是明白人說的,聾子的耳朵能起的作用就是裝點門面,告訴別人他有這麼個物件。御史台能起的作用與此類似,就是詔告臣民,國家是有信心,有決心跟貪官污吏死磕到底的,你們看我們設有御史台。

李熙佇立在影壁前,欣賞「彰善癉惡,激濁揚清」這八個大字,真是越看越喜歡,現在他運使毛筆的技巧跟用刀一樣j ng準,模仿名家大師的筆跡真是惟妙惟肖啊。這八個出自他手筆的大字,任誰看了敢說不好?小心我參他一本。

欣賞完自己的得意之作,李熙右拐走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左右御史台本是一家,分家初期關系依然親密,官吏往來不絕,影壁前的這條小街上人來人往,但很快的兩家就變得壁壘森嚴起來。因為各自都擁有對對方的監督權,彼此皆心懷戒備,雖比鄰而居,卻心疏萬里。

李熙對右台新修的大門還是比較滿意的,古樸,威嚴,低調的奢華,不過對他的新辦公室就十分不滿意了,逼的他上任第一天就發了一通火,安排的值房小點就算了,門朝西也不計較了,他媽的,竟然還讓我堂堂正二品御史大夫跟別人合用一個院子!搞什麼飛機。

面對吼聲如雷的長官,四十歲的侍御史張靜默低著頭,陪著笑,神情十分狼狽。張靜默曾在長安任過監察御史,後升任信州司馬,城陷被俘,輾轉來到聖京,被胡尖看中任做侍御史。右台初建,胡尖以李熙手下無人,就將他派了過來。

李熙的確是身邊沒人,但也不願用胡尖派來的人,知雜又稱侍御史知雜事,不僅是台院的內部事務總管,也兼管整個御史台的內部事務,這樣的一個人,李熙怎肯用胡尖的人。

借機發飆,就是讓張靜默明白這一點,請他知難而退,別逼的自己撕破臉。李熙發火的時候,張靜默始終保持著微笑,神態恭順異常,待李熙火氣稍去,他才答道︰「給大王預備的值房前r 整修完畢,刷了一層新漆,約七八天後才能干。卑職誤以為大王出鎮舒州歸來,多少也要休養一段時r ,故而沒做準備。今r 大王突然駕臨,卑職措手不及,這才臨時收拾了這間應付,卑職思慮不周,辦事不力,無顏再執掌右台雜務,請向大王引咎辭職。」

張靜默以退為進,倒將李熙逼住了,上任第一天就撤了胡尖的親信,這梁子可就算結下了。李熙哈哈一笑,展顏道︰「端公休怪,我脾氣不大好,x ng子又急,誤會你啦。本來我是也是打算休養一段時r 的,但右台初建,有這麼一大攤子事,我這心靜不下來呀,故而過來看看。呃,就在這個值房,請端公召集諸位同僚,咱們過來見個面,踫個臉熟。」

張靜默道︰「大王以後呼卑職姓名即可,端公二字萬萬當不起的。」

李熙哈哈一笑,未置可否。右御史台下轄台、殿、察三院,台院有侍御史四人,從六品,一人知雜,一人知彈奏,一人理髒獄,一人供奉內廷。殿院有殿中侍御史九人,從七品,三人供奉內廷,六人監察聖京四縣,名稱與左台殿中侍御史相同,權限卻小的多。右御史台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是察院,有監察御史十八人,正八品,監察御史出為巡按,動搖山岳,震懾州縣。

舊制監察御史出巡置判官二人為佐貳,遇有巡按的道州地域太大,人口太多,情況太復雜的還選有支使以分擔其責。李熙認為一人巡按一道,又是ch n秋兩發,未免有些走馬觀花。他在出任右御史大夫前,跟王弼是談好了條件的。有權對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做相應改動,以適應大聖國的國情。

李熙跟王弼和胡尖說︰「我大聖國與唐國不一樣,借鑒唐國的體制可以,但完全照抄照搬就不得了,一定會摔大跟頭的。我在唐國是做過侍御史的,他們的那一套我很熟悉,流于形式,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故而唐國的貪腐之風愈演愈烈,這才有我大聖國的橫空出世嘛。實踐證明他們搞的那一套是不行的,我們必須搞出自己的一套來。」

胡尖問︰「你打算怎麼做呢。」

李熙道︰「我打算加強地方的巡察力度,每個州,一年至少要巡察一次,時間不少于一個月,我們的監察御史要到每個縣去和老百姓見見面,听听他們的呼聲,以前走馬觀花的那一套必須徹底放棄。」

王弼倒吸了一口涼氣,說道︰「這麼一來,十名監察御史怕就不夠用了。」

李熙呵呵笑道︰「那就再增加二十人,我泱泱大國,難不成連三十個八品官也養不活?一年多殺幾個貪官就夠了。」

胡尖道︰「這麼做太莽撞了,底下會怨聲載道的,將來只怕你不好收場。」

李熙道︰「世間最不缺的就是想當官的,當初我們立國時,有多少州連刺史都找不到,沒辦法到處抓人頂差,現今呢,一個縣衙小吏都幾百幾千個人爭著要干。當官是有利可圖的,大家都想干,還怕沒人嗎,那些不听話的,不願干的趁早讓他們滾蛋,天塌不下來。」

胡尖微微搖頭,嘆息道︰「我終于明白秋王的苦心了。」

和王弼、胡尖討價還價的結果是李熙將監察御史由十人增加到十八人,保證每個州每年都能巡察一次,且不至于流于形式。

三院三十一位御史並御史中丞、主簿、錄事共三十五員命官,令史、書令、亭長、掌固等六十五員吏,齊集李熙的值房,一百個人將小院塞的滿滿的。

李熙像閱示軍隊一樣,從隊頭走到隊尾,又從隊尾走回隊首,庭院里鴉雀無聲。李熙清清嗓子,向眾人說道︰「巷口的那八個大字是我寫的,彰善癉惡,激濁揚清,御史之職也。御史是聖王的耳目之官,治官之官,口含天憲,威風八面,有人說御史出巡若不能動搖山岳,震懾州縣就是不稱職,說的多好呀。做御史若做到讓大小官員都不把你當回事,那就太失敗了。不僅是你們個人的失敗,也是我們御史台的失敗,更是這個國家的失敗。」

「秋王說的好,國家初立,如新栽之樹,根基還沒扎牢,蠹蟲們就圍了上來,任由他們啃書皮,嚼樹根,這樹還能活的長久嗎?你們看看秋王看事多透徹,可是事情看的再透徹沒人去做,也是枉然!蠹蟲們不會因為你看穿了他們的歹毒心腸就羞慚退卻,對付爬上樹的蠹蟲們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們一個個找出來,捉起來,碾碎。御史的職責嘛,就是找蟲子,捉蟲子、碾蟲子可以假手于人,不必你們親冒風險。」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東唐最新章節 | 東唐全文閱讀 | 東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