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左思右想了兩日,只能給蒙雁寫了一封信,信寫好之後想想又有些不妥當,就又修改了一下,還是不妥當,最後想想干脆重新寫,然後招過一個嘴嚴些的丫鬟,吩咐了幾句,連同信以及一些東西送了。
這頭,蒙雁收到了母親的來信,看過之後又給了周舉人看。
蒙的信很簡單,就是叮囑蒙雁好好孝敬公婆,照顧丈夫,還有替蒙家人向周家長輩問好之類的。
周舉人看了之後有點失望,忍不住問道︰「岳母大人為什麼不提家里邊的情況,比如你的弟弟們如何?」
蒙雁笑了一笑,似乎有些尷尬,道︰「,我之前說過,我們家人的關系……也有些復雜,你說的弟弟佷女們,好幾個不是母親生的,最近才來投靠……母親不想提太多也是人之常情。」
「那你二呢?」周<舉人問出口之後,覺察出有些不妥,趕緊解釋,「你不是說,岳母跟你二就的關系還算不錯麼?如今她大著肚子,岳母就沒有提一句?」
蒙雁笑道︰「,我之前也說過,定王府門檻高,就算母親是嫡母,也不好常常登門,可能近日她沒去看過二,又或者去看過,二無事,這就不用刻意來信提一些瑣事事了,畢竟蒙家之前是武將之家,我們家人不太擅長動筆寫信之類的。」
周舉人又沒話說了。
蒙雁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失望。
原以為嫁了一個品格高潔的讀書人,想不到卻也只是凡人一個。甚至有些事也不會明說,只會旁敲側擊暗示,她也只能裝作不懂了,不去捅破這層窗戶紙,很多事估計也就了,畢竟這真不算是個事。
那個周采兒也是,當初也不知道怎麼想的,看到權堯北一身華服,長得唇紅齒白,一身貴氣。就覺得定然是勛貴之家的哥。就那麼踫上去,也不想想,萬一人家已經定親甚至娶親了呢?
這大概也是楊氏對自己人生失敗之後,決定將女兒教育成另一個模樣。她覺得她自己恪守禮儀。結果卻落得如此下場。還不如一個私定終身的商人之女。
循規蹈矩做一個賢良淑德的女人也不一定幸福,還不如活得灑月兌一下,該爭取的時候就爭取。
某些念頭讓周采兒耳燻目染。自然也耿耿于懷了。
加上楊氏如今地位尷尬,周采兒是個心氣高的也想要爭一口氣,覺得自己若是能嫁入高門,不說壓何氏一頭,至少能保持平起平坐,否則只怕楊氏百年之後,牌位會被何氏的子孫給移出去或者變成小妾。
人的執念那麼一生,就容易瘋魔了。
其實在弄清楚權堯北真正的身份,家世背景之後,周采兒就有些不樂意了,無奈權家覺得撿了個便宜,散播了些風聲,將這事鬧了出去,周家怕鬧大了影響名聲,盡管有些勉強,也壓得楊氏母女同意這門親事了。
當然權三老太爺這一房雖然沒落了點,但燕城的大戶怎麼都還是比別的州府的世家大族強,所以周采兒也不能說絕對不樂意。
可如今,權三老太爺一房成了徹底的破落戶,只能巴著周家,指望周家能利用姻親的關系借由定王府或者蒙家幫忙解決困境之時,楊氏母女就不樂意了。
特別是周采兒,偷雞不成蝕把米,覺得若是嫁入權家,更要對何氏的兒子們低頭,這怎麼可以?她不要一輩子活在何氏兒子的陰影下,整天巴結嫂子。
再想想那權堯北,長得是不錯,但就他們附近,長相不錯的年輕人也不少,那還是個半商賈之家,眼下一沒落,直接就成了商賈,跟自己瞧不起的何氏家一個樣,如何能嫁?
楊氏抹淚,周采兒鬧騰,加上權三老太爺提的那些無禮要求,讓周老爺真覺得心煩意亂,族中頗有怨言。
有族老認為,周采兒自己行差踏錯,品行有虧,無論如何不能退親,那麼久就干脆一份嫁妝將人嫁,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之後隨便如何了,反正不能連累整個周氏一族的名聲。
楊氏如何肯?就是周老爺也不能明知道是火坑還硬要女兒跳,只是族老說得並非沒有道理,權三老太爺一家住在周家側院,天天上門游說,誰不心煩?不讓他們過來,他們就大街上說去,真有些潑皮無賴的意思了。
周家一門讀書人,對待權三老太爺這樣油滑的商人還真是沒有辦法,只能唉聲嘆氣,整日愁容。
這就影響到了周舉人讀書。
按理說,拜祭完恩師之後,周舉人就該回京安心讀書備考,但家里如今這般情形,他如何走得開?也不忍丟下日益蒼老的父親獨自面對這一切。
楊氏無法之後,十多年來,第一次放段來求周舉人,為了自己唯一的女兒,言明只要女兒能過了這一關,要她怎麼樣都可以,哪怕自請下堂,到廟里安度余生,將所有一切讓給何氏也行。
周家男兒皆是心軟之輩,周舉人也是如此,倒不希望楊氏自請下堂,讓自己母親回來接手這一切,畢竟這樣對楊氏就太殘忍,平心而論,這些年,楊氏對他也是照顧周到,噓寒問暖,瑣事半點都沒有讓他操心。
上一輩的是是非非輪不到下一輩來議論,但作為一個女人來說,楊氏也是不錯的。
心軟之下,周舉人便想要跟蒙雁商量,是不是由蒙家出面,讓權三老太爺家主動退親,銀錢方面,周家可以暗地里給權三老太爺家一些,畢竟這門親事結得太倉促,他們雙方並不太了解。
新婚夫妻。難得丈夫軟語相求。
蒙雁也不是心腸冷硬之人,不得已就給蒙寫了信,也是覺得現在周家一致覺得這門親事不能結,那麼只要退親成功,她就有一分功勞,至于之後如何,也怪不到她頭上,結果蒙回信卻對此事只字不提,不免讓周舉人失望。
蒙可以只字不提,蒙雁卻不能當沒有這回事。對周舉人解釋︰「。母親不提,就是此事不好解決,權家是母親娘家,若是母親出面。跟娘家關系必然緊張。才定親就退親。對權家也有影響,讓權三老太爺主動退親,就是讓他們承認自己有錯。就算權三老太爺肯,族老也會有怨言的,燕城世家大族更是注重名聲。」
蒙雁說得在理,周舉人只能嘆息︰「那怎麼辦?總不能讓采兒就那麼嫁,權三老太爺如今的樣子你也看到了,分明是不講道理的,采兒嫁,怎麼能有好日子過?」
這話蒙雁可不敢接,只能也是長長嘆息一句,露出對周采兒的同情之色,她一個新,同情歸同情,她能有什麼辦法?
蒙婚前還一直叮嚀她,不可表現得太過能干,能干的女人身上擔子也重,幫忙解決了一件事,第二件人家就會求上來,拒絕就是見死不救,所以要表現的稍微無能一些,新麼,初進門很多事不懂才是正常的,橫豎有平媽媽等能干的下人在,多數事情能幫著料理,周家還有楊氏在,楊氏應該也是能干之輩,可以解決的。
周舉人只是一個讀書人,沒有太多心眼,忽悠他對蒙雁來說幾乎不費吹灰之力。
但是楊氏就沒那麼容易了。
這一日,楊氏找蒙雁。
到底是婆婆,又是這樣的復雜關系,蒙雁對楊氏的態度,至少表面上態度更加恭敬,免得被人說閑話。
也因為不是正經婆婆,楊氏同樣也擺不起嚴厲的譜來,雙方各按禮數,不多也不少,蒙雁規矩做足,楊氏也不能吹毛求疵,畢竟那麼多雙眼楮盯著,真要折騰,人家可以立即走,惹不起躲得起。
楊氏沒有兒子,在族中名聲卻好,也是懂得進退,能拿捏得住分寸的。
婆媳兩一起做了一會針線,楊氏給蒙雁說了一些周舉人的喜好之類的,比如周舉人吃魚喜歡吃魚頭,魚尾是絕對不吃的,另外蔥姜之類異味大的食物也是不吃的,夏季喜歡穿葛布衫或者細棉布,不喜穿綢緞……
這些很有用,蒙雁暗暗記下了,之後誠心感謝。
楊氏隨即又問蒙雁有什麼忌諱沒有,若是有,不要客氣,都是一家人,實在吃不了某些食物盡管說。
蒙雁是有些喜好的,但無關痛癢,沒有什麼絕對不吃的,就算不喜歡,忍忍也能吃,楊氏客氣,她可不敢順桿子怕,就那麼說出一堆喜好來,日後讓廚房按她的口味做菜,這事看著是楊氏關心,但外人不明就里,那天拿出來可就不好听了,會說周家新挑剔,做菜讓廚房按自己口味,不顧其他人。
雖說楊氏未必是這樣的人,但防患未然總是沒錯的,橫豎她們不在此地呆太久,一兩個月的,不需要太過挑剔。
而楊氏的喜好忌諱之類的,蒙雁事先已經跟一些舊僕,還有周家長輩打听清楚了,送禮的時候跳出來,比如楊氏不喜歡蝴蝶還有大紅大綠的花,布料上絕對不能有這兩種圖案,而小姑子周采兒則偏好素雅的顏色,首飾喜歡帶玉制品,不喜歡金銀類,也不喜歡戴花。
幾番相互試探下來。
楊氏知道了蒙雁也不是個單純的新,心眼不少,並且很警覺。
這種人一時間很難算計,就算是能蒙騙,人家也會記在心上,說不準會找回來,便不敢大意。
想了想,干脆直接問道︰「听說你娘家還有幾個?」
蒙雁道︰「回婆婆的話,並非,是佷女佷孫女。」
「哦,那倒是我听錯了,年紀輕輕,佷孫女就好幾個了,想必家族一定很熱鬧。」楊氏又接著問。
蒙雁挑著絲線,低眉道︰「不是的,我蒙家是武將之家,父親說,男兒須得歷練,所以男孩子八歲之時就挪到外院讀書習武,帶到十二歲,就送去軍營歷練,而成親之後也是各自打發出去自掙前程,所以並不在一起,就連我,之前也是上著一個閨學,常年在閨學里住著,所以除了過年,很少有熱鬧的時候。」
「這樣啊!」楊氏有些同情道,「骨肉分離,你母親平日里一定很想你們吧?」
「是啊!」蒙雁點頭,「不過這也沒辦法,母親要主持中饋,料理家務,還有燕城各府人情往來眾多,母親天天忙得腳不沾地,就算我們在府中,她也難以時刻照料。」
「你們家兄弟是不是就很長時間都不能見面呢?」楊氏道︰「听說,長時間不見面,感情就會疏離不少的。」
蒙雁笑道︰「那倒不會,可以寫信的,天天寫信,總盼著見面,倒是比整日在家相對的強,畢竟就算兄弟,也容易有齷齪,我們這樣,倒是能增進彼此感情,不瞞婆婆,我其中一個弟弟,平日里最不愛讀書,那字寫得比剛啟蒙的孩童還難看,可分開之後,要天天寫信,幾個月下來,字寫得好多了,連軍營里的讀書先生都說他文章比旁人寫得好。」
「難怪你書讀得也不錯呢。」楊氏贊賞起來,「看來親家教養孩子的方式卻是極好的。」
蒙雁羞澀的笑了笑︰「父親說,這跟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個道理,年少時多磨練一番,長大之後才能變得有擔當。」
「你二……是個什麼樣的人?」楊氏問出口,生怕蒙雁誤會,解釋,「也就是族中有些長輩好奇,我們鄉下地方,偶爾也就是出個高明,王妃之類對我們來說,就是個神仙人物,有的鎮子村子,除個狀元或者妃子之類的,就把名字改了,叫什麼狀元村,雙妃鎮之類的。」
楊氏可以提到了定王妃,說是好奇的樣子,但後邊肯定還有事相求,蒙雁立即心生警覺,不好說親密無間,也不能說感情疏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