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略微想一想,就知道了楊氏的小算盤,不禁暗暗冷笑一聲,這個楊氏還真是個蠢的,自己硬是要嫁給周老爺,周家讀書人家,遵守承諾又厚道,她這才沒吃什麼大苦頭。
沒吃苦頭就不會學乖,以為靠著欺瞞外加算計將女兒嫁入高門,生米煮成熟飯,女兒就能穩做世家的位置?
真是不知道死活,高門大戶的內宅不知道多少冤魂,很多女子,死了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小門小戶的實在過不下去可以合理,哪怕是被休,也不過是多听幾句閑話,高門大戶可不興合離和休棄。
沒有用的人就只有死路一條,楊氏想著借助蒙家,半騙半理由將女兒嫁入李家,未免想的太美,而且這母女來來去去就一個騙字麼?當初對權家也是一樣,只看到權堯北錦衣華服的,就撞上去,之後看人家家世要沒落就反悔,也是她們周家運氣好,娶了<雁兒這樣的兒,能有人幫忙收拾這個爛攤子。
可某些事只有一次,不能有第二次。
送走了權四太太,蒙立即讓人通知了平媽媽來一趟,耳提面命了一會。
平媽媽心領會神,回去之後就悄悄給蒙雁說了一下。
蒙雁便到了楊氏房中。
因著事關周采兒的親事,姑娘家的名聲,所以有些事不能讓下人知道,屏退了下人才跟楊氏。
楊氏見蒙雁如此嚴肅的模樣,自然也心急知道結果。
蒙雁不買關子。直接道︰「婆婆,我剛得到母親那邊的傳來的信兒,說是打听了李家的事,我們家李家一向也沒什麼來往,有些事也不易打听,根據打听到的消息麼,李家還算是一表人才,不過到底不是熟悉的人家,有些事也說不準,我母親的意思呢。這親事是誰保的媒。可不可靠?若不是十分熟悉的人,還是謹慎些。」
「這……我以前的一個,人很牢靠的。」楊氏有些支吾。
「事關采兒的終身,就算再相熟的人家。也該多加考慮。」蒙雁說著又笑著解釋。「婆婆。我不是說您的不好,只是怕她也是被人蒙蔽,這眼見為實。李家我們誰也沒見過,貿貿然似乎有些草率了。」
楊氏更加失望了,原本她是想著,根據陳的說法,李家家世不錯,若是蒙家也沒打听出什麼毛病,就讓蒙家作保,幫忙牽線。
有蒙家出面,李家又有求于蒙家,還怕親事不成?
采兒早些出嫁,自己能了卻一轉心事,對雁兒也好啊,想不到蒙雁卻說出這樣的話,而且這話似乎也挑不出什麼毛病,既沒說李家不好,也沒說李家好,就表示出了謹慎之心,讓自己想要讓蒙家幫忙牽線的話語沒法開頭了。
蒙家不答應出面,這親事顯然就不成了。
楊氏有些沮喪,到底她還是要點臉面的,有些算計,為著女兒厚一次臉皮也就算了,不能太過于勉強,她也學不來其他婦人一般死乞白賴的。
盡管舍不得這門看上去很好的親事,但也只能作罷了。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
楊氏這般想要打退堂鼓,李家那邊卻不肯消停了。
李老爺兩口子,這些日子為著李老爺的官位發愁呢,眼看著李老爺升遷無望,他都四十多歲了,對一個男人來說,四十多歲正是一個黃金時刻,做官的,仕途的轉折點就在這幾年了,若是這次升不上去,過了五十歲,基本上也就等于準備告老了。
李老爺官職升不上去,後頭就無法拉拔李,李家本就已經漸漸沒落,這樣一來,只怕等李老爺一退下來,他們家連燕城都呆不下去,如何能不著急?
而陳當時隨口替的那一樁親事,卻讓他們燃起了希望。
夫妻兩商量的結果,表示這門親事的確可行,雖說周家姑娘被人退過親,又是鄉下長大的,但一個換一個男人的前程,這筆買賣還是很劃算的。
李老爺夫妻就將這事當成了一根救命稻草,拼命想要撈住。
在陳給楊氏遞過話之後,便一直等著,只是等著卻沒有了下情,他們不免又有些焦急。
終于陳給了一個準信,說是楊氏沒有辦法說動蒙家,親事應該是成不了。
李老爺夫婦不免異常失誤,有些念頭,一旦起了,就難以打消。
從陳哪里得知,蒙家還有一個庶出孫女就住在周家,這孫女似乎還挺乖巧的樣子,李老爺夫婦不禁將主意打到了這個孫女身上。
若說周家姑娘,不過姻親家的姑娘,跟蒙家關系遠了些,蒙家不肯幫忙,也在情理之中,可若是蒙家真正的孫女呢?
直接跟蒙家結成了親家,那還有什麼說的?蒙老爺能不幫忙麼?
雖說自己的兒子是嫡出,那孫女只是庶出,但也沒什麼大問題,定王妃不也是蒙家庶女,連王妃都做得,自己家兒子去蒙家庶出孫女,外人也不會說什麼,這樣李家就跟蒙家成了親家,跟定王府也能扯上關系,看誰還能擠掉李老爺的官位。
夫妻兩越想越覺得事情可行,立即請陳過來,好生拜托了一番。
陳雖有些為難,可李家大再三央求,倒也應允了下來,反正她就是個傳話牽線的,成了有她一份功勞,不成也沒什麼。
就這樣,陳帶著李家夫婦的委托,找蒙雁試探去了。
因著之前替李家跟周家姑娘前過線,不成之後,又轉頭找向蒙家姑娘,這兩家還是姻親,實在不好。便不能直接上周家門找蒙雁提,而是借故,將蒙雁請來吃茶。
蒙雁早就知道李家的親事是陳在牽線,因此陳一邀請,她覺得可能是李家親事而來,不想要搭理,無奈左鄰右舍的,也不好一點面子都不給,還是來了。
想不到來了之後,陳拐彎抹角的問起了蒙念。她一時沒料到陳的目的。以為陳是借著提蒙念,再將話題轉眼到周采兒身上,便沒有提防,結果陳慢慢的就暗示起了蒙念的親事。說是可以替蒙念說親。
蒙雁也就隨口問了一句。說的什麼人家。這真的是隨口一句,直到陳提出了李家。
蒙雁這才目瞪口呆起來。
哪有這樣說親的?先是替小姑子說媒,之後又替自己的佷女說媒。居然說的都是一個人,這不是讓自己家無寧日麼?
這個陳,看著也不想那麼不著調的人啊,想不到居然是這樣的。
蒙雁生氣了,也顧不得保留什麼面子了,人家都要把自己的臉扔地上了,還用客氣什麼?自然就冷下臉來,諷刺了幾句,說蒙念還在孝中,不便說親事,倒是自己的小姑子周采兒還待字閨中,有好親事還請陳幫忙,之後就扔下一臉尷尬的陳拂袖而去。
本來,蒙雁以為這事就那麼了,畢竟這不是什麼光彩之事,想來陳也不至于到處宣揚。
可蒙雁低估了小戶人家傳話的能力。
陳自然不會亂,奈何陳身邊有碎嘴的丫鬟,這事就傳了出去,傳到了楊氏和周采兒的耳朵里。
楊氏還好些,周采兒卻氣不過,大鬧了一場,蒙雁不是好惹的,她知道,便沖著軟弱一些的蒙念去,指桑罵槐的說了一通。
蒙念性子懦弱,只能委屈的躲起來抹眼淚。
如此一來,周家就有些雞飛狗跳了。
蒙雁沒法子,跟周采兒這樣日益顯出潑婦之態的女子沒犯法說理,跟她吵只會降低自己的格調,為了顧及蒙念的情緒,就將蒙念送回了蒙家,交由蒙安撫,順便將事情跟蒙說了一通。
蒙氣得肝疼,就找上了果郡王府李氏將此事說到了一番。
李家行事也太不著調了,他們家兒子難道實在娶不到好了麼?居然這樣,擺明讓人家務寧人麼?
因著生氣,便也沒有太多顧及李氏的立場,將此事也跟果郡王妃提了一下,畢竟兩家日後就是親家了,果郡王妃是李氏的嫂子,能說一說。
果郡王妃一直看李氏不順眼,這回可算是找到了好借口,發作。
就將此事捅到了薛老太妃跟前。
她也沒別的念頭,就是當個笑話在薛老太妃面前說說,看看她的好佷娘家,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李氏被當著薛老太妃的面,被果郡王妃狠狠打了一回臉,不禁有些委屈了。
自己的哥哥仕途不順,之前一直為著兒女親事著急,想要找個顯赫的姻親,之前還一度將主意打到了果郡王妃的女兒樂文身上,奈何她知道,果郡王妃一定不會同意,好說歹說才勸說兄弟打消了這個念頭,並且還保證,一定幫佷兒佷女留意一門好親事。
這才勉強將娘家人安撫下來,結果上次熊管帶兒子一事,差點就害了親佷女,她便知道怕了,替人做媒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就沒敢在亂牽線。
為此嫂子還當面埋怨了她一通,她用私房錢買了好些貴重禮物送回娘家,這才勉強安撫朱嫂子。
真沒有想到,嫂子居然將主意打到了蒙家身上,這蒙家人的厲害她是見識過的,嫂子怎麼敢呢?
李氏一肚子話,只能跟薛老太妃說了。
薛老太妃也嘆息著搖頭,真是作孽啊。
一個定王府,明顯看著龍潭虎穴,怎麼那麼多人不要命的非要往那里頭鑽?這定王兩口子現在看起來就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他們的便宜能是普通人佔得了的麼?
李老爺夫婦也真是異想天開了,想要跟蒙家扯上關系,讓蒙家幫扶。
卻怎麼就看不明白,如今蒙家不過是表面光鮮罷了,外頭不知道樹了多少敵人,只待有個風摧草動的,就要有滅頂之災。
聰明的躲都來不及,怎麼敢湊上前去?
畢竟李家也是她娘家親戚,薛老太妃還是命李氏上門好好跟哥嫂說說,別打蒙家的主意,兩個孩子的親事,他們會幫忙看看的。
至于李老爺的官位,薛老太妃有機會還是會找宮里的老說說的,有機會還是可以幫忙的。
不要病急亂投醫,隨便就讓兒子娶個不知道底細的姑娘,女人蠢可是會蠢一窩的,到時候全家都會被拖累。
李氏雖不敢跟哥嫂大聲,但此事關系重大,還是在薛老太妃的貼身嬤嬤的陪同之下,回到李家,委婉的勸說了哥哥嫂嫂一番,並且將薛老太妃的話給傳達了,這才安撫住了李老爺兩口子。
……
另一邊,蒙氣不過,還將此事也告知了蘇宜晴。
蘇宜晴對楊氏的厭惡又增添了幾分。
這人怎麼那麼能找事呢?惹出的麻煩一件又一件的,真是討厭到了極點。
上次居然還騷擾到了定王府。
蘇宜晴很少如此厭惡一個人,加上這段時日,心情實在不佳,氣頭上。
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想要出出氣,這種事呢,也不用她親自動手,只交代了綠藤幾分,綠藤自然樂意的。
對方這種鄉下刁婦,對于綠藤她們來說,小事一樁。
沒幾日,楊氏就興高采烈的對蒙雁說,替女兒說了一戶好人家,也是世家子弟,樣樣好。
蒙雁如今一听見世家子弟這幾個字就頭疼。
另外對楊氏的目光實在表示懷疑,就有些納悶,這麼短的時間內,楊氏又上哪里給周采兒找了一門親事?靠不靠譜啊?
楊氏卻不管那麼多,直說就是好人家。
燕城里一位吏部姓史的官員的兒子,還是個舉人,跟周舉人一樣有功名,既然是有功名的舉人,那麼當然不錯了,人她也偷偷見過,漲得的確是相貌堂堂的。
家世什麼的也都是真的,那還有什麼好說的,至于人家為什麼要跟周家結親,說是史老爺名命理,非要找一個命格跟自己兒子非常相配的姑娘,找了許多姑娘,八字都不合,有人便提了周采兒,這不一合,簡直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