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登聞鼓之事,在朝臣中引起的反響平平。畢竟比起了谷大祖被問罪、沈華善被撤職來說,登聞鼓和他們的關系真的不大。
御史台的官員,曾上書景興帝,言景興帝此舉有失,道登聞鼓乃太祖所設,撤掉登聞鼓乃是對太祖不敬,乃是對祖宗不孝,不是賢德明君之為等等。
這個上書,措詞嚴厲,對景興帝的規勸諷諫,毫不留情。署名此折子的,不是某一個官員,而是御史台。可見,御史台的官員都不贊成撤登聞鼓之舉。
然而這個折子,景興帝留中不發,就算有朝臣在宣政殿上提及此事,在景興帝沉肅的顏色下,此話題也沒能再延續下去。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意不願提及的事情,朝臣們自然就沒有再提起的必要了。並不是每一個官員都有呂務厚、沈華善這種勇氣,與自身關系不大的話,誰願意去逆龍鱗?
更何況,現在沈華善都被奪官撤職了,連這樣的重臣都會被奪官撤職,其余的朝臣們都要掂量一下自己在景興帝中的分量才是。
撤登聞鼓這個事情,和撤給事中之職一樣,長遠的意義大于實際的影響。只是,如今仍沒有多少官員可以知道這個悲哀。
難預見到這個哀戚的官員,不是致仕就是被奪官了。在野之人,能夠影響朝堂多少?
因為沈慶德等人離開京兆,沈家已經少很多熱鬧了,如今在沈華善被奪職,沈家就更冷清了。
沈家的門房,一日里也沒有接到多少個拜訪帖子,與沈華善剛任中書令時相比,門房清閑多了。
然而,這只是表面上。門房也不知道,天色暗下來之後。沈家的後面,仍有很多官員進進出出。
這當中,還有不少朝堂三品官,比如江成海、楊簡銳、邱盛年等人。還有四五品官,比如成方圓、許慎行、樓盛懷等人。
如果留心,就會發現這些官員,是朝廷的中流砥柱,這些年他們不僅在朝堂顯露頭角,而且成為了一個官衙的主官。
這些官員,都與沈家關系密切。所以在沈華善被奪職之後,他們並沒有拜訪沈家,無謂為沈家加添幾分艱難。
皇上既然已經對沈家生疑,如果沈華善退了。還有這麼多重臣上門,不定皇上會怎麼想呢?
此刻,沈華善書房內,有好幾個朝臣在這里。他們沒有穿著朝服,說的卻都是朝堂的內容。
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想到。如今的沈華善書房,頗有些類似景興帝的紫宸殿。不過現在沒有人在意這一點,或者他們故意忽略了。
「北疆的事情,皇上已經下了旨意。全力在大永範圍內緝拿谷大祖、鄭閑、沈則思三人,下令讓蔣博文暫時接管北疆。」
許慎行作為戶部侍郎,對于兵部的事情是最清楚的。沈則思當年還是經他的手調去北疆的,他對沈則思的情況也很熟悉。他也絕對不相信沈則思會謀反。
當中必有隱情,就算兵部和金吾衛的急騎已經返回,仔細陳述了當時的情況,許慎行仍然覺得這一切是有問題的,可惜他並不能親自前去北疆,以致如今只是存疑。
「兵部和金吾衛的官員不似說偽。如果他們不是在說謊。那麼就是北疆的事情他們也看漏了眼。如今谷大祖冤案已定,北疆已經在蔣博文手中。谷大祖他們多半是凶多吉少了。」
江成海皺著眉頭說道,心中憂慮不已。蔣博文接管北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向朝廷要錢要糧,說是戰後撫恤。隴右衛的傷亡需要安撫。北疆的百姓需要穩定,而這一切都是需要錢財和糧食的!
景興帝已經批準了蔣博文的請求,給兵部和戶部下了旨意。江成海壓著這些錢糧不放,已經讓景興帝震怒,如今也迫于無奈,劃撥了糧錢出來。
「戶部還有足夠的糧錢?」對于這一點,葉正純很好奇。如果戶部有足夠的糧錢,就不用千秋錢莊的銀兩了,不然哪會引起那麼多事情?
如今,戶部還有錢糧供給蔣博文和北疆?
江成海苦笑一聲︰「戶部哪有足夠的糧錢?這些錢財,乃是動用了儲備國庫,先前是為著應對十幾萬突厥大軍而緊急調動的。如今蔣博文平定了北疆、擊滅了突厥軍隊,為了獎賞蔣博文,也為了收拾北疆的亂局,這一筆錢就劃撥給蔣博文了。」
沒想到國庫錢糧,最後竟然會落到了蔣博文那里,江成海心中總有不祥的感覺。
「沒想到北疆的真相會是這樣。大理寺已經出了緝拿公告。國子監生們都對此議論紛紛,他們和普通百姓一樣,認為谷大祖不可難會叛國。他們甚至在私下傳抄谷大祖的家譜。」
邱盛年說著國子監生的情況。國子監生是大永未來的棟梁,對事情的判別也有自己的標準。不管上意如何,他們都覺得谷大祖不會叛國,堅持認為他是無辜的,認為朝廷定谷大祖之罪,乃是千古奇冤。
當年俞謹之在國子監傳道的影響,現在已經出現了。守正衛道之心,在這些國子監生體現得最明顯。不然,他們怎會傳抄谷大祖家譜?
沈華善靜靜听著朝中的動態,臉上端正嚴肅,仿佛他還居中書令上,仍是百官之首。
如流處已經派出很多人前去搜尋沈則思他們了,仍然不見蹤影,而沈則思還是沒有書信前來。
只要找到他,或者接到他的信,北疆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就一清二楚了,谷大祖之冤才有可能雪清。
至于他的官位,如今看來,恢復與否,似乎也沒有多大差別了。朝中的中書令之位,仍然空缺。
這些朝中重車,會在入夜之後,和沈華善商量朝中的動態,听取他的意見。就算他不是中書令,仍然是這些人心目中的領頭人。
無官無職的沈華善,是這些朝中重臣心目中的主官。就是如今京兆的事實,很奇怪,然而就是如此。
不管沈華善有意還是無意,沈家和他,在朝中就是這樣一個位置。這些朝臣在沈華善的書房,說著朝中大事,預判著朝中動態,思考著應對的策略。
江成海和邱盛年等人走了之後,書房內還是只剩下沈華善和葉正純等人。
「俞老兄來信了,他已經前往嶺南道了。正道,則是去了西寧道。局勢,就要變了。如今你被撤職,是要時候離開京兆了。」
葉正純已經很久沒有說過他的口頭禪了。他的骨子里,還是個讀書人,如今想著這天下大勢,那句什麼球的口頭禪,他都懶得說了。
「是啊,的確要離開京兆了。紫宸殿中已經有消息了,皇上已經決定撤了敬兒的職位。則儒的位置,也會一並撤了。看來,皇上是打算把沈家的仕根都拔了。」
沈華善笑了笑,眼中深意卻是難明。景興帝奪了他中書令之職,緊接著就是奪敬兒的昆州刺史。照這樣看來,皇上是一定要拿沈家開刀了。
也是,如今在北疆,蔣博文滅了十幾萬突厥大軍,突厥再無一戰之力;河內道的旱災雖然還在持續,但是因為有千秋錢莊支持,範載常也能穩住河內道的局勢;至于西燕,一點異動都沒有。
在這樣的情況下,皇上覺得再沒有必要留著沈家在這里礙手礙腳了。
就連容太後,這一次也沒有為沈華善撤職說過半句話,求過半點情。
這是因為,榮平郡主的死訊傳到了壽寧宮。榮平郡主嫁給了陳州刺史柳審的兒子,自出嫁之後,就一直無所出。柳家因為榮平郡主的關系,倒沒受到李斯年的牽累。
這些年來,柳家懼于容太後和景興帝,對榮平郡主倒是很好,就差著沒像菩薩一樣供著她了。
榮平郡主只是個凡人,柳家的人像菩薩一樣供著她,她的夫君,更是數年都沒有踏入她的寢室。這樣的日子,豈是人能過的?
時間一久,榮平郡主就落了病,年紀輕輕就撒手人寰。她的死訊傳到壽寧宮的時候,容太後忍不住大哭了一場。
這個年幼失散的胞妹,這幾十年都沒有享什麼福,就這樣去了。容太後心中悲痛的同時,便想起了當年的沈則熙,便起了恨意。雖然他已經被逐入思過處,可是她仍難消心頭之恨。
這恨,也一並遷至了沈華善和沈家的身上。當年為了景興帝的地位,她不得不吞下那一口氣,如今景興帝登基已經快一年了,她也就看著沈華善被奪職,而沒有一句話了。
她與沈家,關系一直良好,然而這種關系,又怎麼敵得過兒子胞妹?
自然,容太後就冷眼旁觀者一切了。就連沈俞氏遞上去的帖子,看都不看,就令疏枝扔在了一旁。
當年沈寧擔憂的局面,已經出現了。容太後因為榮平郡主而遷怒于沈家,沈家在宮中的那一點點助力,也都沒有了。
幸好,沈家雖然為皇上忌憚、為容太後遷怒,卻在暗地里有了一批追隨的人,也有了暗地里的勢力。
柳暗花明,都是到了絕路之後才出現的。沈家到了這種地步,會怎麼做?沈則敬的官職,還能保嗎?
不知道。
ps︰
一更!對不起,昨天沒更新!我記得欠了大家多少更的,會盡量補上!卡文,兼且家中有點事,唉~盡量蹂躪我吧~~555我抱頭不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