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溪說是孔門之徒,我看不錯。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孔子贊《易》,說「天地之大德曰生」,告子以「生」字言性,可說是孔門嫡傳。孟子學說,雖與告子微異,而處處仍不月兌「生」字。如雲︰「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又雲︰「內無怨女,外無曠夫,于王何有?」仍以「食色」二字立論,竊意孟子與告子論性之異同,等于子夏、子張論交之異同,其大旨要不出孔氏家法。孟子與告子之交誼,當如子夏與子張之交誼,平日辨疑析難,互相質證。孟子曰︰「告子先我不動心。」心地隱微之際亦知之,交誼之深可想。宋儒有「道統」二字橫亙在胸,左袒孟子,力詆告子為異端,而其自家之學說,則截去「生」字立論,叫婦人餓死,以殉其所謂節,叫臣子無罪受死,以殉其所謂忠。孟子有知,當必引告子為同調,而斥程朱為叛徒也。
孟子說︰「人少則慕父母,知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全是從需要生出來的。孩提所需者食也,故慕飲我食我之父母;少壯所需者色也,故慕能滿**之少艾與妻子;出仕所需者功名也,君為功名所自出,故慕君。需要者目的物也,亦即所謂目標,目標一定,則只知向之而趨,旁的事物是不管的。目標在功名,則吳起可以殺其妻,漢高祖可以分父之羹,樂羊子可以食子之羹。♀目標在父母,則郭巨可以埋兒,姜詩可以出妻,伍子胥可以鞭平王之尸。目標在**,則齊襄公可以婬其妹,衛宣公可以納其媳,晉獻公可以烝(zheng)父妾。著者認為︰人的天性,既是這樣,所以性善性惡問題,我們無須多作爭辯,負有領導國人之責者,只須確定目標,糾正國人的目標就是了。我國現在的大患,在列強壓迫,故當提出列強為目標,手有指,指列強,口有道,道列強,使全國人之視線集中在這一點。于是乎吳起也、漢高祖也、樂羊子也、郭巨也、姜詩也、伍子胥也、齊襄公也、衛宣公也、晉獻公也,一一向目標而趨。救國之道,如是而已。全國四萬萬人,有四萬萬根力線,根根力線,直達列強。根根力線,挺然特立,此種主義,可名之曰「合力主義」,而其要點,則從人人思想**開始。
有人問我道︰「你既自稱厚黑教主,當然無所不通,無所不曉。據你說,你不懂外國文,有人勸你看西洋心理學譯本,你也不看,像你這樣的孤陋寡聞,怎麼夠得上稱教主?」我說道︰「我試問,你們的孔夫子,不惟西洋譯本未讀過,連西洋這個名詞,都未听過,怎樣會稱至聖先師?你進文廟去把他的牌位打來燒了,我這厚黑教主的名稱,立即登報取消。我再問,西洋希臘三哲,不惟連他們西洋大哲學家康德諸人的書一本未讀過,並且恐怕現在英法德美諸國的字,一個也認不得,怎麼會稱西洋聖人?更奇者,釋迦佛,中國字、西洋字一個都認不得,中國人的姓名,西洋人的姓名,一個都不知道,他之孤陋寡聞,萬倍于我這個厚黑教主,居然成為五洲萬國第一個大聖人,這又是甚麼道理?吁,諸君休矣!道不同不相為謀,我正在劃出厚黑區域,建立厚黑哲學,我行我是,固不暇同諸君嘵(xiao)嘵置辯也。」
我是八股學校的修業生,生平所知者,八股而已。常常有人向我說道︰「可惜你不懂科學,所以你種種說法,不合科學規律。」我說︰「我在講八股,你怎麼同我講起科學來了?我正深恨西洋的科學家不懂八股,一切著作,全不合八股義法。」我把達爾文的《種源論》,斯密士的《原富》,孟德斯鳩的《法意》,以評八股之法評之,每書上面,大批二字,曰︰「不通」……
天下文章之不通,至八股可謂至矣盡矣,蔑以加矣,而不謂西洋科學家文章之不通,乃百倍于中國之八股。現在全世界紛紛擾擾,就是幾部死不通的文章釀出來的。因為達爾文和斯密士的文章不通,世界才會第一次大戰,第二次大戰。因為孟德斯鳩的文章不通,我國過去廿四年,才會四分五裂,中央政府,才會組織不健全。人問︰「這部書也不通,那部書也不通,要甚麼書才通?」我說︰「只有厚黑學,大通而特通。」
幸哉!我只懂八股而不懂科學也!如果我懂了科學,恐怕今日尚在朝朝日日地喊︰「達爾文聖人也,斯密士聖人也,孟德斯鳩聖人也,墨索里尼、希特勒,無一非聖人也。怎麼會寫《厚黑叢話》呢!如果要想全世界太平,除非以我這《厚黑叢話》為新刑律,把古之達爾文、斯密士、孟德斯鳩,今之墨索里尼、希特勒,一一處以槍斃,而後國際上、經濟上、政治上,乃有曙光之可言。」
中國的八股研究好了,不過變成迂腐不堪的窮骨頭,如李宗吾一類人是也。如果把西洋科學家,達爾文諸人的學說研究好了,立即要「尸骨成山,血水成河」。等我把中國聖人的話說完了,再來懷疑西洋聖人。
我之所以成為厚黑教主者,得力處全在不肯讀書,不惟西洋譯本不喜讀,就是中國書也不認真讀。凡與我相熟的朋友,都曉得我的脾氣,無論甚麼書,抓著就看,先把序看了,或只看首幾頁,或從末尾倒起看,或隨在中間亂翻來看,或跳幾頁看,略知書中大意就是了。如認為有趣味的幾句,我就細細地反復咀嚼,于是一而二,二而三,就想到別個地方去了。無論甚麼高深的哲學書和最粗淺的戲曲小說,我心目中都是一例視之,都是一樣讀法。
我認為世間的書有三種,一為宇宙自然的書,二為我腦中固有的書,三為古今人所著的書。我輩當以第一種、第二種融合讀之,至于第三種,不過借以引起我腦中蘊藏之理而已,或供我之印證而已。我所需于第三種者,不過如是。中國之書,已足供我之用而有余,安用疲敝精神,讀西洋譯本為?
我讀書的秘訣,是「跑馬觀花」四字,甚至有時跑馬而不觀花。中國的花圃,馬兒都跑不完,怎能說到外國?人問︰「你讀書既是跑馬觀花,何以你這《厚黑叢話》中,有時把書縫縫里細微事說得津津有味?」我說︰「說了奇怪!這些細微事,一觸目即刺眼。我打馬飛跑時,瞥見一朵鮮艷之花,即下馬細細賞玩。有時覺得芥子大的花兒,反比斗大的牡丹更有趣味,所以書縫縫里細微事,也會跳入《厚黑叢話》中來。」
我是懶人,懶則不肯苦心讀書,然而我有我的懶人哲學。古今善用兵者,莫如項羽,七十余戰,戰無不勝,到了烏江,身邊只有二十八騎,還三戰三勝。然而他學兵法,不過略知其意罷了。古今政治家,推諸葛武侯為第一,他讀書也是只觀大略。陶淵明在詩界中,可算第一流,他乃是一個好讀書不求甚解的人。反之,熟讀兵書者莫如趙括,長平之役,一敗涂地。讀書最多者莫如劉歆(xin),輔佐王莽,以周禮治天下,鬧得天怒人怨。注《昭明文選》的李善,號稱書簏(lu),而做出的文章就不通。書這個東西,等于食物一般,食所以療饑,書所以療愚。飲食吃多了不消化,會生病;書讀多了不消化,也會作怪。越讀得多,其人越愚,古今所謂書呆子是也。王安石讀書不消化,新法才行不走。程伊川讀書不消化,才有洛蜀之爭。朱元晦讀書不消化,才有慶元黨案,才有朱陸之爭。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