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學-全本珍藏版 第六十七章 平均地權

作者 ︰ 李宗吾

孫中山主張平均地權,他說︰「令人民自己報告地價,政府只定兩種條件,一是照原報的價抽稅,一是照價由政府收買。♀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這個辦法,可使人人不敢欺蒙政府,不敢以多報少,或以少報多,效用是很妙的。因為人民以少報多,原意是希望政府去買那塊地皮,假設政府不買,要照原報之價去抽稅,豈不受重稅之損失嗎?至于以多報少,固然可以減輕稅銀,假若政府要照原價收買,豈不是因為減稅,反致虧本嗎?地主知道了這種利害,想來想去,都有危險,結果只有報一個折中的實價,法則之善,是再無有復加的。」(見《孫中山演說集》第一編《三民主義》)他這個辦法,即是暗中運用力學原理。地價報多報少,可以自由,這是離心力,但是報多報少,都怕受損失,暗中有一種強制力,即是向心力,兩力平衡,就成為折中之價了。孫中山講民權主義曾說︰「機器之發動,全靠活塞,從前的活塞,只能推過去,不能推回來,必用一個小孩子,去把它拉轉來,後來經一個懶孩子的發明,逐漸改良,就成了今日來往自如的活塞,推過去了之後,又可以自動地拉回來。」這是由于從前的機器只有推出去的離心力,沒得拉回來的向心力,後來經懶孩子的發明,把二力配置停勻,機器就自能運動不已,不需派人拉動了。外國對于地價一層,設專官辦理,不時還要發生訴訟之事,就像從前的活塞要派小孩子拉動一樣,偶爾管理不周,機器就會發生毛病,這是由于此種制度,未把二力配置停勻之故。孫中山定地價的法子,內部藏有自由和強制兩個力量,這兩個力量是平衡的,所以不需派人去監督,人民自然不會報多報少,真是妙極了,非怪他自己稱贊道︰「法則之善,無有復加。」

更以孫中山之考試制言之,中國施行考試制的時候,士子願考與否,听其自由,這是離力,考上了有種種榮譽,使人歆(xin)羨,又具有引力,二力是平衡的,所以那個時候的士子,政府不消派人去監督他,他自己會三更燈火五更雞,發憤用功。現在的學生,若非教職員督課嚴密,學生就不會用功,就像從前機器中的活塞,要派一個小孩子去拉動一般。現在各省設教育廳,設省視學,各縣設教育局,設縣視學,各校又設校長和管理員,督促不可謂不嚴,而教育之窳(yu)敗也如故,學生之嬉惰也如故,其所以然之理,也就可以想見了。孫中山把考試制采入五權憲法,厘定各種考試制度,以救選舉制度之窮,可算特識。

綜上所述,可知孫中山主義,純是基于宇宙自然之理,其觀察人性,絕未落性善性惡窠臼,我們用物理學的眼光看去,他的主張,無一不循力學公例而行,無一不合科學原理。

世界進化之軌道?

我的主張,可以二語括之曰︰「對內調和,對外奮斗。」現在列強以不平等待我,故當取奮斗主義,等到他們以平等待我了,對外即改取調和主義。我們此時唯一的辦法,在首先調和內部,必須內部調和,才能向外奮斗,能夠向外奮斗,內部才能調和,二者是互相關聯的,但是根本上調和的方法,尤在使全國人思想一致,要想使全國人思想一致,非先把各種學說調和一致不能成功。

大凡一國之中,每一制度俱與其他制度有連帶關系,我們試把古今中外會通視之,即知每一時期的制度都有共通的性質,都與那個時期的情形相適應,猶之冬寒夏暑一般,每一時期的飲食衣服,俱與那個時期氣候相適應。我們如想改革社會,應當先把世界進化之趨勢審察清楚,—切設施才不至違背潮流。前一章,人性善惡之研究,是置身在斯密士和孫中山學說之內部,搜尋它的立足點,這一章,是站在他們學說之外部,鳥瞰世界之趨勢。譬如,疏導河流者,必須站在河側高山之上,縱覽山川形勢,與夫河流方向,才知道何處該疏漏,何處該築堤。茲將我所研究者,拉拉雜雜地寫它出來。我這種研究,有無錯誤,還望閱者諸君指正。

禹會諸侯于涂山,執玉帛者萬國,成湯時三千國;周武王時,一千八百國;到了春秋的時候,只有二百幾十國;到了戰國的時候,只有七國;到了秦始皇的時候,就成為一統。♀以後雖時有分裂,然不久即混一,仍不害其為一統之局。歐洲從前,也是無數小國,後來也是逐漸合並,成為現在的形勢。由此知世界的趨勢,總是由數小國,合並為一大國,由數大國,合並成一更大之國,漸合漸大,國數亦漸少,由這種趨勢觀去,終必至全球混一而後止。現在國際聯盟,是全球混一的動機,發明了世界語,是世界同文的預兆,這種由分而合的趨勢,我們是應該知道的。

我們熟察宇宙一切事變,即知道社會進化是以螺旋線進行,不是以直線進行。螺旋式的狀態,是縱的方面越深,橫的方面越寬。例如,現在列強並峙,仿佛春秋戰國一般,但是現在範圍更廣大,文化更進步,這就是螺旋式的進化。古人每說︰「天道循環,無往不復。」可知他們已窺見這種回旋狀態,但他們不知是螺旋形,誤以為是環形,所以才有「循環無端」之說。假使宇宙事事物物之進行,都是循著一個圈子,旋轉不已,怎麼會有進化呢?我國古來流傳有循環無端的諺語,所以才事事主張復古,這都是由于觀察錯誤所致。古人說︰「天遵循環。」今人說︰「人類歷史,永無重復。」我們把這兩說合並攏來,就成一個螺旋式的狀態了。

我國的兵制,可分為三個時期。春秋戰國的時候,國際競爭劇烈,非竭全國之力,不足以相抗,故那時候行征兵制,全國皆兵,這算是第一個時期。後來全國統一了,沒得國際的戰爭,雖間有外夷之患,其競爭也不劇烈,無全國皆兵之必要,故第二個時期,就依分工之原則,兵與民分而為二,民出財以養兵,兵出死以衛民,就改行募兵制。現在入了第三個時期,歐亞交通,列強並峙,國際競爭劇烈,非竭全國之力,不能相抗,又似有全國皆兵之趨勢。但務必強迫人民當兵,回復第一時期的制度,社會上一定紛擾不堪。這個時期的辦法,應取螺旋進化的方式,參用第一時期的征兵制而卻非完全征兵制,把募兵制與全國皆兵之制,融為一致。平日用軍事教育訓練人民,即寓全國皆兵之意,有事時仍行招募法,視戰事之大小,定招募之多寡,規定每省出兵若干,由各省酌派每縣募若干,再由各縣向各鄉村分募,以志願當兵者充之。我國人口四萬萬,世界任何國之人口,俱不及我國之多,故與任何國開畔,均無須驅全國之人與之作戰,只須招募志願當兵之人,已經夠了。鼓之以名譽,予之以重賞,自不患無人應募,且此等兵出諸自願,其奮勇敵愾之心,自較強迫以為兵者熱烈得多。否則把那些怯懦無勇的人,強迫到軍中來,湊足人數,反是壞事不小。這個辦法,可用力學公例來說明。當兵與否,听其自由,這是一種離力;當兵者享美名,得厚賞,又足以使人欣羨,是為一種引力。二力保其平衡,願當兵者與不願當兵者,各得所欲,社會上自然相安。又戰事終了之後,解散軍隊,最為困難,如用上述招募法,事平後,由原籍之省縣設法安插,就容易辦理了。

我國婚姻制度,也可分為三個時期。上古時男女雜交,無所謂夫婦,生出之子女,知有母而不知有父,這個時候的婚制,只有離心力而無向心力,是為第一個時期。後來制定婚制,一與之齊,終身不改,夫婦間即使有非常的痛苦,也不能輕離,是為有向心力而無離心力,這是第二個時期的婚制。到了現在,已經是入了第三個時期,這個時期,是結構自由,某女不必定嫁某男,而某男之愛情足以吸引她,某男不必定娶某女,而某女之愛情足以吸引他,由離心向心二力之結合,就成為第三時期的自由婚制。此種婚制,本來摻得有一半上古婚制,也是依螺旋式進化的,許多青年男女,看不清這種軌道,以為應該回復上古那種雜交狀態,就未免大錯了。

歐洲人民的自由,也可分為三時期。上古人民,穴居野處,純是一盤散沙,無拘無束,極為自由,是為第一個時期。中古時,人民受君主之壓制,言論思想,極不自由,是為第二個時期。自法國革命後,政府干涉的力量,和人民自由的力量,保持平衡,是為第三個時期。以力學公例言之,第一時期,有離心力而無向心力;第二個時期,有向心力而無離心力,第三時期,向心離心二力,保其平衡。從表面上觀之,這第三時期中,摻有第一時期的自由狀態,似乎是回復第一時期了,而實非回復第一時期,乃是一種似回復非回復的螺旋狀態。盧梭生當第二時期之末,看見那種回旋的趨勢,誤以為應當回復到第一時期,所以他的學說,完全取第一時期之制以立論,以返于原始自然狀態,為第一要義。他說︰「自然之物皆善,一入人類之手,乃變而為惡。」他的學說,有一半合真理,有一半不合真理,因其有一半合真理,所以當時備受一般人之歡迎,因其有一半不合真理,所以法國大革命的時候,釀成非常騷動的現象,結果不得不由政府加以干涉,卒至政府干涉的力量,與人民自由的力量,保持平衡,社會方才安定,此乃天然之趨勢。惜乎盧梭倡那種學說之時,未把這螺旋式進化的軌道看清楚,以致法國革命之初,冤枉死了許多人。

人類分配財產的方法,第二章內,曾經說明,是分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地球上的貨財,為人類公有;第二個時期,把地球上的貨財,攘為各人私有;第三個時期,公有私有,並行不悖。到了第三時期,儼然是把個人私有物分出一半,公諸社會,帶得有點回復第一時期的狀態,實際是依螺旋式進化,並非回復到第一時期。

我們把時代劃分清楚,就知道何種學說適宜,何種學說不適宜。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第二時期之末,將要入第三時期了,斯密士自由競爭的學說,達爾文優勝劣敗的學說,都是第二時期的產物,故施行起來,能生效,其說能聳動一時,但律以第三時期,則格不相入。所以斯密士之學說,會生出資本家**之結果,達爾文之學說,會生出歐洲大戰之結果,窮則變,因而產出**,以反對斯密士之學說,產出互助論,以反對達爾文之學說。這**和互助論,宜乎是第三時期的學說了,而卻又不然,因為第三時期之學說,當折中第一時期和第二時期之間。

克魯泡特金之互助論,確是第三時期的人應當行的軌道,惜乎克魯泡特金,發明這種學說,是旅行西伯利亞和滿洲等處,從觀察動物和野蠻人生活狀態得來的,他理想中的社會,是原始的狀態,換言之,即是無政府狀態。因之他極力提倡無政府主義,他的學說,也是有一半可取,有一半不可取。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厚黑學-全本珍藏版最新章節 | 厚黑學-全本珍藏版全文閱讀 | 厚黑學-全本珍藏版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