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散文精選 第十五章

作者 ︰ 王小波

第二十二章君子的尊嚴1

筆者是個學究,待人也算謙和有禮,自以為算是個君子——當然,實際上是不是,還要別人來評判。♀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只來+總的來說,君子是有文化有道德的人,是士人或稱知識分子。按照中國傳統,君子是做人的典範。君子不言利。君子忍讓不爭。君子動口不動手。君子獨善其身。這都是老輩子傳下來的規矩,時至今日,以君子自居的人還是如此行事。我是寧做君子不做小人,但我還是以為,君子身上有些缺點,不配作為人的典範;因為他太文弱、太窩囊、太受人欺。

君子既不肯與人爭利,就要安于清貧。但有時不是錢的問題,是尊嚴的問題。前些時候在電視上看到北京的一位人大代表發言,說兒童醫院的掛號費是一毛錢,公廁的收費是兩毛錢。很顯然,這樣的收費標準有損醫務工作的尊嚴。當然,發言的結尾是呼吁有關領導注意這個問題,有關領導也點點頭說︰是呀是呀,這個問題要重視。我總覺得這位代表太君子,沒把話講清楚——直截了當的說法是︰我們要收兩塊錢。別人要是覺得太貴,那你就還個價來——這樣三下五除二就切入了正題。這樣說話比較能解決問題。

君子不與人爭,就要受氣。舉例來說,我乘地鐵時排隊購票,總有些不三不四的人到前面加塞。說實在的,我有很多話要說︰我排隊,你為什麼不排隊?你忙,難道我就沒有事?但是礙于君子的規範,講不出口來。話憋在肚子里,難免要生氣。有時氣不過,就嚷嚷幾句︰排隊,排隊啊。這種表達方式不夠清晰,人家也不知是在說他。正確的方式是︰指住加塞者的鼻子,口齒清楚地說道︰先生,大家都在排隊,請你也排隊。♀但這樣一來,就陷入與人爭論的境地,肯定不是君子了。

常在報紙上看到這樣的消息︰流氓橫行不法,圍觀者如堵,無人上前制止。我敢斷定,圍觀的都是君子,也很想制止,但怎麼制止呢?難道上前和他打架嗎?須知君子動口不動手啊。我知道英國有句俗話︰紳士動拳頭,小人動刀子。假如在場的是英國紳士,就可以上前用拳頭打流氓了。

既然扯到了紳士,就可以多說幾句。從前有個英國人到澳大利亞去旅行,過海關時,當地官員問他是干什麼的。他答道︰我是一個紳士。因為歷史的原因,澳大利亞人不喜歡听到這句話,尤其不喜歡听到這句話從一個英國人嘴里說出來。那官員又問︰我問你的職業是什麼?英國人答道︰職業就是紳士。難道你們這里沒有紳士嗎?這下澳大利亞人可火了,差點揍他,幸虧有人拉開了。在英美,說某人不是紳士,就是句罵人話。當然,在我們這里說誰不是君子,等于說他是小人,也是句罵人話。但君子和紳士不是一個概念。從字面上看,紳士(gentleman)是指溫文有禮之人,其實遠不止此。紳士要保持個人的榮譽和尊嚴,甚至可以說是這方面的專業戶。坦白地說,他們有點狂傲自大。但也有一種好處︰真正的紳士決不在危險面前止步。大戰期間,英國紳士大批開赴前線為國捐軀,甚至死在了一般人前面。君子的標準里就不包括這一條。

中國的君子獨善其身,這樣就沒有了尊嚴。這是因為尊嚴是屬于個人的、不可壓縮的空間,這塊空間要靠自己來捍衛——捍衛的意思是指敢爭、敢打官司、敢動手(勇斗歹徒)。♀我覺得人還是有點尊嚴的好,假如個人連個待的地方都沒有,就無法為人做事,更不要說做別人的典範。

注釋︰

1本篇最初發表于1995年第5期《三聯生活周刊》雜志(12月10日出版)。

第二十三章有關貧窮1

國外有位研究發展的學者說︰貧窮是一種生活方式——這話很有點意思。他的意思是說,窮人不單是缺錢。你給他錢他也富不起來,他的主要問題是陷到一種窮活法里去了。這話窮人定不愛听——我們窮就夠倒霉的了,還說這是一種生活方式,這不是拿窮人尋開心又是什麼。我本人過夠了苦日子,到現在也不富裕,按說該有一個窮人的立場,但我總覺得這話是有道理的。貧窮的確是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還有很大的感召力。

我現在住在一樓,窗外平房住了一位退休的大師傅,所以有機會對一種生活方式作一番抵近的觀察︰這位老先生七十多歲了,是農村出來的,年輕時肯定受過窮,老了以後,這種生活又在他身上復蘇了。每天早上五點,他準要起來把全大院的垃圾箱搜個遍,把所有的爛紙揀到他門前——也就是我的窗前。這地方變成了一片垃圾場,飛舞著大量的蒼蠅。住在垃圾場里,可算是個標準窮光蛋,而且很不舒服。但這位師傅哪里都不想去,成天依戀著這堆垃圾,撥拉撥拉東,撥拉撥拉西,看樣子還真舍不得把這些破爛賣出去。我的屋里氣味很壞,但還不全是因為這些垃圾。老師傅還在門前種了些韭菜,把全家人的尿攢起來,經過發酵澆在地里。每回他澆過了韭菜,我就要害結膜炎。二十年前我在農村,有一回走在大路上,前面翻了一輛運氨水的車,燻得我頭發都立了起來——從那以後我再沒聞到過這麼濃烈的臊味。這位老先生揀了一大堆廢紙板,不停地往紙板里澆水——紙板吸了水會壓秤。但據我所見,這些紙板有一部分很快就變成了霉菌,……我倒希望它長點蘑菇,蘑菇的氣味好聞些,但它就是不長。我覺得這位師傅沒窮到非揀垃圾不可的地步,勸他別揀了,但他就是不听,現在我也不勸了。不但如此,我見了垃圾堆就要多看上一眼——以前我沒這種毛病。

我知道舊社會窮人吃糠咽菜,現在這世界上還有不少人吃不上飯、穿不上衣服。沒人喜歡挨餓受凍——誰能說饑餓是生活方式呢。但這只是貧窮的一面,另一面則是,貧窮的生活也有豐富的細節,令人神往。就拿我這位鄰居來說,這些細節是我們院里的五六十座垃圾箱。他去訪問之前,垃圾都在箱里,去過之後,就全到了外面,別人對此很是討厭,常有人來門前說他,他答之以曖昧的傻笑。另外,他搜集的紙板不全是從垃圾里揀來的。有些是別人放在樓道里的紙箱,人家還要呢,也被他弄了來。物主追到我們這里來說他,他也傻笑上一通。其實他有錢,但他喜歡揀爛紙,因為這種生活比呆著豐富多彩——羅素先生曾說,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也不知是不是這個意思。回收廢舊物資是項利國利民的事業,但這麼扒拉著揀恐怕是不對的。揀回來還要往里加水,這肯定是種欺詐行為。我很看不慣,決心要想出一種方法,揭穿這種欺騙。我原是學理科的,馬上就想出了一種︰用兩根金屬探針往廢紙里一插,用一個搖表測廢紙的電阻。如果摻了水,電阻必然要降低,然後就被測了出來。我就這麼告訴鄰居。他告訴我說,有人這麼測來著。但他不怕,攙不了水,就往里面夾磚頭。搖表測不出磚頭來,就得用x光機。廢品收購站總不能有醫院放射科的設備吧……

我插隊時,隊里有位四川同學,外號叫波美,但你敢叫他波美他就和你玩命。他父親有一項光榮的職業︰管理大糞場。每天早上,有些收馬桶的人把大糞從城里各處運來,送到他那里,他以一毛錢一擔的價格收購,再賣給菜農。這些收馬桶的人總往糞里摻水——這位大叔憎惡這種行徑,像我一樣,想出了檢驗的辦法,用波美比重計測大糞的比重。你可能沒見過這種儀器︰它是一根玻璃浮子,下端盛有鉛粒,外面有刻度,放進被測液體,刻度所示為比重。我想他老人家一定做過不少試驗,把比重計放進各種各樣的屎,才測出了標準大糞的比重。但是這一招一點都不管用︰人家先往糞里摻水,再往糞里攙土,摻假的大糞比重一點都不低了。結果是他老人家貽人以笑柄,還連累了這位四川同學。大概你也猜出來了,波美就是波美比重計之簡稱,這外號暗示他成天泡在大糞里,也難怪他听了要急。話雖如此說,波美和他的外號曾給插友們帶來了很多樂趣。

如果說貧窮是種生活方式,揀垃圾和挑大糞只是這種方式的契機。生活方式像一個曲折漫長的故事,或者像一座使人迷失的迷宮。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種負面的生活都能產生很多亂七八糟的細節,使它變得蠻有趣的。人就在這種趣味中沉淪下去,從根本上忘記了這種生活需要改進。用文化人類學的觀點來看,這些細節加在一起,就叫做「文化」。有人說,任何一種文化都是好的,都必須尊重。就我們談的這個例子來說,我覺得這解釋不對。在蕭伯納的《英國佬的另一個島》里,有一位年輕人這麼說他的窮父親︰「一輩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只豬,結果自己也變成了一片土、一只豬。」要是一輩子都這麼興沖沖地弄一堆垃圾、一桶屎,最後自己也會變成一堆垃圾、一桶屎。

所以,我覺得總要想出些辦法,別和垃圾、大糞直接打交道才對。

注釋︰

1本篇最初發表于1996年第23期《三聯生活周刊》雜志。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王小波散文精選最新章節 | 王小波散文精選全文閱讀 | 王小波散文精選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