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坐在榻上听著皇帝和崔太後的話,眼楮睜的大大的,不敢相信,她這個外祖母竟然用她來使苦肉計。即使知道她的外祖母不是什麼善心人,但崔太後對端瑞長公主這派一直都是慈愛的。從來沒在她們身上使過什麼陰私手段,以致于宋玉現在難以置信。
前世,宋玉在宮里作威作福,以原配居于貴妃之位而不受刁難,崔太後的保駕護航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之後,崔太後病故,宋玉在宮里的地位一落千丈,加上秦明軒的冷落,這才讓她早早的就去了。
因此,這是宋玉頭一次直面崔太後的狠辣。感受著肩部傳來的陣痛,宋玉心里發寒,陡然間發現她一直以為的依靠在關鍵時刻利用起她來一點不手軟。原以為把她和二皇子湊成對已經崔太後冷漠的一面了,可真到了這個時候,宋玉才發現崔太後其實更狠。
皇帝放下這些話後,也沒再看宋玉,在他看來,宋玉和崔太後是一伙的。對這個兒媳婦,皇帝現在是一點喜愛之情也沒了。宋家能指使人去陷害二皇子,謀殺鄭後,皇帝就有了除去宋家的心思。而現在,宋玉被崔太後指使來了一出苦肉計,讓皇帝覺著宋玉在崔太後和宋家那兒地位也不過如此。現在這樣的情況下,二皇子娶宋玉的設想的目的怕是成泡影了,沒了利用價值,皇帝哪還有心思關心她啊。
皇帝來警告了崔太後,宮里果然沒把宋玉被刺的事情和二皇子聯系起來。而皇帝這邊越發加緊了追封自己生母為後的事情,以此來壓制崔太後。而這個時候,崔太後卻在一日朝議之時,請了宗室,抬著先帝的牌位進了大殿。
太監傳報先帝牌位到的時候,皇帝率領百官都要守禮相迎,等眾人落定,當著眾位朝臣的面,崔太後請出史官,問道︰「史官何在?」
當朝的史官出列答道︰「臣在!」
崔太後又問道︰「先帝二十五年,由宗室百官見證,今上秦祁正以庶二子之身過繼哀家名下,成為哀家之子可是事實?」
史官答道︰「確有其事!」
崔太後听到回道滿意的點點頭,然後向著眾位大臣看去,眼楮直直的盯向鬧出最凶的那幾個要冊封鄭貴妃的官員,大聲呵斥道︰「今上既是哀家之子,哀家還健在,不知眾位要為哪位請封。哀家身為先帝皇後,今上之母,請封先帝妃嬪,卻無人來請示。何時,皇家後宮之事,變成各位的家事了。今上當日被先帝過繼給哀家為嫡子,已是哀家之子,又何談為其他妃子正名,眾位大人這樣做,是置先帝威名于不顧,又置哀家尊嚴于塵埃,更置今上聖明于不孝。本朝太、祖早已言明,非嫡子不可為帝王,非正妻不可為太後。今上以嫡子之身登基,各位卻還在叫囂著追封皇後,那是要言明今上地位不正,得位不明嗎?是把哀家這個先帝的正妻皇後看做是死人嗎?」
此話一出,朝廷上的大臣立馬跪地誠惶誠恐的喊道︰「臣不敢!」
崔太後繼而又義正言辭的對著皇帝說道︰「皇上,你太仁慈了。嫡庶之事關乎皇位正統傳承,哪能由著一些大逆不道之徒,借著這事無事生非,質疑先帝,更質疑皇上大統得之不正。哀家雖然不是皇上的生母,但先帝在時早已經說過,你是過繼給哀家的。是由先帝和百官宗親見證下成為名正言順的嫡親皇子的。你不可妄自菲薄,被那些奸佞小人蒙蔽。那些叫囂著要封鄭氏為後的人,是嘲笑皇室規矩還是在嘲笑先帝旨意?這樣心懷不軌之徒,皇上就不該顧著名聲就一再禮讓,而是要用雷霆手段,讓這些人明白什麼是天威不可犯。」
皇帝臉都快氣綠了,崔太後這樣說,就差指著鼻子說,你皇位是我這個嫡母給你爭得嫡子之位得來的。現在你要為你生母正名,我這個太後名不正言不順,你也一樣。鄭氏是不是太後不打緊,要是我不是太後,你就是庶子啦。你想想先祖的規矩,看看這皇位是否還坐的穩。
百官面前,皇帝還不敢給崔太後臉色看,看著崔太後站在先帝的牌位旁邊,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皇帝只覺得自己的臉被打的 里啪啦,顏面算是掃地了。即使再生氣,皇帝怕崔太後再說什麼難听的話丟了自己的臉。
趕緊說道︰「母後說的是,母後息怒,朕明白母後的意思了。讓母後動如此大怒,朕實在是愧疚萬分。母後不如先回宮去,朕一定會給母後一個交代的。」
崔太後卻沒有動,只看著那幾個叫囂的最厲害追封之事的官員。半響,才開口道︰「皇上,哀家知道你是仁君,不喜打殺之事。但這些大臣膽敢非議先帝,不敬皇室,留之何用。母子連心,哀家怎麼能瞧著皇帝為了幾個亂臣賊子而背負了不孝的名聲。今日,哀家就要以太後的名義來維護皇室聲譽和先帝聖明。」
說完,對著殿外護衛大喊︰「護衛軍統領何在?」
殿外跑進一名身穿官服的中年人應聲答道︰「微臣在!」
崔太後指了指那幾個官員道︰「這幾人誣陷皇室,非議先帝,派人拿下,在宮外杖斃。」
崔太後一出,那幾個人連忙對著皇帝喊道︰「皇上,微臣冤枉啊!」
這幾個都是皇帝死忠,皇帝怎麼能眼看著崔太後動手除了他們。立馬準備開口,攔下崔太後的指令。護衛軍統領是個皇帝死忠,雖然有崔太後的命令,卻動也沒動,明顯等著皇帝指令。
崔太後瞧著皇帝有話要說,知曉是為了這幾個人來求情的。她今天來這兒就一定要好好的殺雞儆猴,讓朝中大臣以後再也不敢提追封鄭氏那個賤人一句。這幾個大臣既然是皇帝的人,她就更要滅了他們來殺一殺皇帝的威風。也讓眾位大臣明白,皇帝的意願固然重要,可若是真惹急了她,即使有皇帝撐腰,她也不懼。
所以,崔太後搶在皇帝開口之前又說道︰「哀家知曉皇上是個心善的,但先帝之名不可污,哀家身為一國太後,若是不能保住先帝聖明,那不如一死以衛先帝清明。皇上,古有舍生取義,哀家自然比不了先賢,但為了皇室聲譽和先帝清名,也是生死不懼的。」
崔太後這話一出,明顯是告知眾位,要是這幾個大臣不死,那她就在這大殿之上來一出以死衛節的戲碼。那幾個大臣一听,臉上面如死灰,沒了生機。崔太後是一國太後,更是皇帝的母親,若是她真死在這個大殿之上,皇帝背負惡名,他們更是要遺臭萬年,家族覆滅也不過是一瞬。
皇帝臉色露出掙扎之色,那幾位大臣也只沒了生機,其中有位大臣干脆站起身來,對著崔太後冷聲道︰「太後好威風,在這大殿之上,竟然仗著孝道,逼迫陛下打死重臣,真是令人大開眼界。鄭氏乃陛下生母,太、祖之言乃是母以子貴,陛下乃陛下生母,依著皇室規矩為何不能追封為後,本朝開國以來,還未有無子而為後的後妃,太後依著先帝獨寵,壞了皇家規矩,今日還來威逼陛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對著崔太後說完,又對著皇帝說道︰「陛下,太、祖立下規矩後宮不得干政,太後膽敢驚動先帝牌位,大殿威逼陛下打殺大臣,牝雞司晨,其心可昭。微臣只恨行事不慎,陷陛下與兩難之地。陛下,為人臣子的哪能讓陛下兩難,微臣給陛下盡忠了。」說完,一頭撞死在了大殿的柱子上。
這位來了這麼一出,皇帝的眼楮都紅了,眾位大臣看著昔日同僚血濺金鑾殿也都面色大變。崔太後心中暗道不好,抱著先帝牌位裝作被氣到了暈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
皇帝派人把崔太後送回宮里,而撞死在殿上的那位大臣家中破例賜了一等候爵位。第二日,再也無人敢提為鄭貴妃追封之事。大殿之事,雖然出現波折,但到底是按崔太後的想法來了。皇帝發現,自己的那些心月復都不敢再出頭議事,中規中矩,不敢行差踏錯一步。
這時,皇帝才發現,崔太後大鬧金鑾殿,讓他生母追封不成是小,讓他失了威信是大。一個連為自己盡心盡力做事的心月復都保不住的皇帝,哪還有大臣敢托付身價。幸而有那位盡忠的大臣,不然,若是真把那幾位大臣杖斃,皇帝驚覺,他在百官心中怕是就要屈于崔太後之後了。
為此,皇帝又給那位大臣賜了許多賞賜,也給其他被崔太後點明的大臣一些補償,積極彌補自己在朝廷百官中威信下降的局面。等轉過手來,對著崔太後卻是恨到了骨子里。
而這邊,看了一場大戲的紀安對著那位撞死的大臣很是佩服,和崔玄長吁短嘆了一番,那敬佩的模樣惹得崔玄心中直冒酸。半響,才憋出一句道︰「阿安,你還是太單純了。」
紀安不高興了,難得看到一個現實中為主上自盡盡忠的大重臣,雖然這個忠臣還是有私心和水分的,但在紀安看來,能以命相搏的人,實在還是需要勇氣的。被崔太後咄咄緊逼的可不止他一個,但也只有他做出了對自己和家族最有利的選擇和做法。
紀安認為對于這樣能扭轉局面的能人加狠人,他當然是要佩服的。可被崔玄一句單純評價,紀安就不樂意了,對著崔玄道︰「師兄,你也太看不起人了。我當然知道在當時的情況下,林大人要不站出來以命相搏,他還是會被崔太後杖斃。他這樣做並非出自本意,而是迫不得已的選擇罷了。可被崔太後相逼的有好幾個,也只有林大人有膽色和勇氣站出來,最後一死來打破了皇帝面臨的僵局。雖然死了,可卻獲得了皇帝好感和百官的同情,這樣一來,一樣是死,他卻死的有價值多了。听聞,他的長子獲封了侯爵,次子也被皇帝賜婚了一位郡主,這樣的體面,與罪臣之子的待遇可謂天差地別了。而且,因為他而得以保全的其他大臣,以後難道還會不看顧他的親人和家族,不管心里怎麼想,這些人要敢不做出感恩戴德的樣子出來,眾人的眼光就會讓他們受不了的。」
瞧著紀安神氣活現的向著自己顯擺,崔玄心里癢癢的。他開口道︰「師兄錯了,阿安如此聰明怎麼會看不出林大人所為的深意。其實,林大人之一手,我也十分的敬佩,化被動為主動,更為難得的是,他能為自己的親人和家族犧牲自己。其他的大人難得就沒他聰明,不過是寶貴自己的命勝過其他人罷了。」
紀安佩服的就是這一點,為家人和親人著想的到自我犧牲的大臣確實是令人唏噓的。不過,想到李氏這樣一個行為就坑了夫家娘家女子,紀安也不得不為顧詹點個蠟。
崔玄瞧著紀安的神色,大致猜到紀安的想法,開口說道︰「阿安,你別擔心。顧家現在已經無生命之憂了,其實,若事情真到了那種地步,顧詹我還是能保住他一命的,你大可不必這樣擔憂。我的人傳來消息,林寶回泉州之後,顧詹就找了回去,現在兩個人在一起很是悠閑。或許,沒了家族的阻礙和牽絆,顧詹和林寶的將來會更好一些。」
紀安想到把林寶前些日子的魂不守舍,知道是對著顧詹動了心思。現在听聞兩個人在一起了,為好友高興的同時又想到竟然忘記給自己報信,立馬腦子里閃過一句話,新人入洞房,媒人扔過牆。搖頭晃腦的說道︰「哎,交友不慎,交友不慎啊!」引得崔玄笑的開懷。
大鬧金鑾殿不過半月時間,端瑞長公主馬車就遇到事故,端瑞長公主受到重傷,等太醫去給端瑞長公主治病之後,原本只是元氣大傷還有一口氣的端瑞長公主卻不治身亡,診治她的太醫跟著也吞藥自盡了。
消息傳到崔太後耳中,崔太後當場昏迷,醒來之後,急急忙忙的出宮去長公主府,去見見自己女兒的遺體。
而皇帝知曉這個消息的時候更是吃驚不小,他只是派人在端瑞馬車上動了手腳,但也不至于讓端瑞送了命。皇帝還是知曉崔太後在意端瑞的,因為氣不過崔太後和他作對,這才想著教訓端瑞一頓,來警告崔太後。
可他真沒想到端瑞會送了命,派人去抓那太醫的家人,發現這太醫是個孤家寡人,先前有一孫女,嫁人後不到一年就去了。皇帝一氣之後,拿了這個太醫的族人和孫女婿的家人來審問,半點有用的消息有沒查出來。
但如此做派在崔太後和其他人眼里卻是做賊心虛,皇帝原先想著給端瑞一個教訓的時候並沒有隱姓埋名的打算,而是留下了一些馬腳。他是自持端瑞和崔太後知曉了是他干的也沒辦法。可現在端瑞死了,先前留下的證據就直指皇帝了。
皇帝真是覺得冤,偏偏太醫這兒查不出什麼,沒法子找出幕後之人。皇帝心中清楚,端瑞一死,崔太後和他算是徹底的撕破臉皮了。所以,他打算一不做二不休,派人圍起了崔太後的宮殿,打算把這位太後軟禁起來,讓她慢慢的病逝。只要不顧忌臉面,在絕對的權勢下,弄死個太後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對宋家,皇帝直接讓宋家父子以守孝的名義交還了兵權,讓他們好好的在京城為公主守孝。把紀博這個心月復派去西邊之地接受那邊的兵權,為了以防萬一,讓紀博帶了五千兵馬和一紙調兵遣將的詔書上路。只半天時間,就讓宋家這個不可一世大家族隱隱顯出沒落之氣。
而皇帝唯一算漏的卻是崔太後去了宋家卻沒直接回宮,中間去了一趟大皇子府。崔太後見秦明軒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想坐上那個位置嗎?哀家可助你一臂之力。」
秦明軒一直十分的忌憚崔太後,從宋家進京,得知他母後當年死亡的真相開始,秦明軒就開始了布局。雖然事情也偶有波折,但卻達到了讓皇帝和崔太後反目成仇的目的。
他一直在想著崔太後的有恃無恐,總覺得崔太後手里還有底牌,而這個底牌或是是他登上皇位的契機。不過,現在皇帝在百官中的威信大大降低,而宮里因為鄭後的去世和皇帝對崔太後的打壓而變得人心浮動,勢力龐雜。
最為重要的是,朝廷上有一部分朝廷都暗中支持他,而且皇帝身邊的心月復,有一半都不在京了。如紀博,如北威侯。現在又出來端瑞長公主一事,雖然端瑞長公主秦明軒並不喜歡,但他不否認端瑞長公主在當今皇室之中身份最高,乃是嫡出,又在宗室皇親面前一向得臉。
她一死,所有證據又都指向皇帝,宗室皇親怕也得心寒提防一二了。那麼,他要起事,即使得不到這些人的支持,可阻力也會小很多。崔太後來找他,秦明軒就知道時機到了。
不過,秦明軒也不會讓崔太後牽著鼻子走的。所以,他听到崔太後這樣問,連忙誠惶誠恐的對著崔太後說道︰「太後,您說笑了。本王怎麼會有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呢!」
崔太後卻是笑了,對著秦明軒一個錦盒。秦明軒臉色不變,心中則是想著這怕就是他母親的血書了。可沒想到崔太後卻是說道︰「這是先帝遺詔,言明,若是當今皇帝不孝失德,哀家即可廢了皇帝。再另立我大秦皇室其他德行高尚,身份高貴的皇家子嗣為帝。當今皇上殺害至親嫡妹,謀害重臣良將,心存弒母之心。如此不忠不孝之人,有何顏面能為一國之主,哀家持先帝遺詔,自當為我大秦皇室另尋明主,匡扶江山社稷。」
秦明軒在崔太後拿出遺詔那一刻,都能听見自己心髒砰砰砰砰的跳動的聲音。若是可以,哪位帝王不願意留給好名聲。篡位弒父,秦明軒不在乎,可卻不能不顧一個名正言順。得位不正,留給子孫的將是無窮後患,如先帝一般。
而崔太後的遺詔,卻讓秦明軒陡然發現前方的路還有一種更有力更便捷的方式。秦明軒低頭不語了,崔太後卻有些急,她明白,端瑞一死,接下來就是她了。皇帝既然敢動端瑞,那麼也就是要撕破臉了。皇帝的權威至高無上,即使她是太後,若是皇帝真不顧孝道和輿論,那麼她的招數也就無用武之地了。
所以,她才到秦明軒這一趟,來搏一搏生死。反正都是死路,不如廢了這個皇帝,另立了秦明軒,這樣,她成了太皇太後,畢竟,秦明軒和她流著一樣,流著一半的崔家血脈。她和秦明軒之間沒有太多的間間隙。這遺詔已是她最後的底牌,自然要用在刀刃上。
以她這麼多年的觀察下來,秦明軒是個能忍之人,不過,心胸卻還是有的。致力于樹立良好名聲,若是和他利益無礙,他也樂得成人之美,得了名聲和好處。但該狠的時候也絕對不手軟,也可算恩怨分明。
其實,崔太後現在也是走投無路了。有勢力的皇子就那麼幾個,三皇子是盧家人,且勢力也最為弱小。這兩年在大皇子和二皇子的打壓之下,已經沒什麼勢力了。而因為鄭後之死,崔太後和二皇子算是結下死仇,捧二皇子上位,怕是崔太後要比現在還要被動。
那麼就只剩下了嫡長出身,又和她沒什麼仇怨的秦明軒為最好的選擇了。她這封遺詔只是一封遮羞布,前提是秦明軒能控制了朝廷和宮里,也就是是逼宮成功。不然,它就是一紙廢書。而逼宮是要冒很大風險的,崔太後也知曉依著秦明軒大嫡出身份和現有勢力,要冒這麼大的險怕是很難抉擇。
為此,崔太後只好咬牙承諾道把自己的勢力心月復交給秦明軒調配。秦明軒瞧著崔太後著急卻更不急了,雖然他比誰都想要把皇位那上面的人趕下來,可卻知曉上趕著和被人求著的待遇那就是千差萬別了。
而最後,崔太後為了讓秦明軒如她所願,果然還是講了先皇後之死。當然,她說的很有技巧,把自己在其中的干系摘的干干淨淨,若不秦明軒從宋玉那兒得知了真相,怕是真會被崔太後給蒙過去。
秦明軒裝作大吃一驚,接著勃然大怒,一副誓要為自己母後報仇的模樣。哄的崔太後覺得秦明軒信了她的話準備逼宮。當然,為了不打草驚蛇引起皇帝的警惕,崔太後還是回宮了。走之前,為表誠意,崔太後把遺詔留了下來,秦明軒看著她的這一舉動,嘴角閃過諷刺。
等崔太後走後,崔玄從暗室出來,看著秦明軒把玩著那封遺詔,心中感嘆崔太後的老奸巨猾。前世,崔太後可沒拿出這封東西,讓他們直接逼宮,然後把罪名栽在在二皇子身上。
不過,今生有了這封遺詔,他們也就更名正言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