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 第七章

作者 ︰ 潘榮琨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9月21日,慈禧太後發動政變,張靜江對**的清政府更加沒有了信心。♀特麼對于+我只有一句話,更新速度領先其他站n倍,廣告少他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記敘︰「聞光緒被囚,新政亦廢,更有六君子為變法捐軀也!此前尚望政府自救,未幾已成煙滅,國之曙光竟在何處?」

1900年,華北爆發了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義和團運動。這是繼戊戌變法運動失敗後,中國人民的又一次救亡圖存運動。義和團高揚「扶清滅洋」的旗幟,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擁護和一些地方官吏的支持,義和團運動迅速遍及全國,聲勢日益浩大。張靜江拍手稱快,大加贊賞,似乎重新看到了中國復興的希望。但是很快地,清政府就屈于帝國主義的壓力,反而把槍口對準了義和團,撲滅了中國大地上的希望火焰。張靜江痛哭流涕,發出了「誰來救中國」的吶喊。

三以天下為己任

1902年,張弁群終于病愈,從巴黎回到了南潯。

這是陽春三月的一天,張家大少爺的久別歸來,給張家帶來了無比的喜悅,幾乎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微笑,張靜江更是喜不自勝,纏著哥哥弁群徹夜長談,急切地了解歐美各國的情況。

張弁群在法國巴黎十年,邊治療眼疾邊學習考察,對歐美各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情況諳熟于心,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向靜江介紹歐美各國。

張靜江不解地問︰「歐美國家為什麼這麼快就富強起來呢?」

「歐美國家之所以富強,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張弁群這樣說道,「一、政治革新;二、注重教育。再者,就是他們那自強不息的民族進取精神。」接著,他談起法國1870年的資產階級革命,推翻拿破侖三世的法蘭西王朝,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英國從十六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大力發展實用工業,國力日增,成為世界強國。德國等西方國家也都是在這近百年間迅速強大起來的。

張靜江靜心地听著,不時地點點頭。

張弁群呷了一口茶,繼續說道︰「就拿一水之隔的日本來講,明治維新前還是個弱小國。♀明治天皇勵精圖治,敞開國門向西方學習,在革命剛剛勝利、國內局勢尚未穩定的情況下,就下決心派元老重臣岩倉具視率團去歐美幾國考察學習近兩年,全面學習西方先進經驗,果斷采取‘殖產興業’、‘文明開化’、‘富國強兵’三大政策,使日本迅速強大起來,不到二十年,就有實力來欺負我們中華泱泱大國了。」

說到這里,張弁群頗為傷感地嘆了一口氣,繼續道︰「而我們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世界上的許多發明皆源于此。按理說,中華民族應該躋身于世界強國之林,可我們卻夜郎自大,故步自封!僅以火藥一項,千多年來,還是土槍土炮,而洋人卻利用火藥制造了洋槍洋炮,大大地超越了我們。以我之發明侵我國土,嗚呼悲矣!」

張弁群「騰」地站起來,以掌擊桌道︰「更為可悲者,慈禧太後妄自尊大,不思進取,好不容易有個康有為出來倡導變法,卻容他不得,康有為只得跑到日本去!如此之中國,能不落後嗎?」

「是啊,」張靜江感慨道,「中國再不打開國門,向西方學習,走實業救國的道路,恐怕用不了多久,真要亡國滅種了!」

張弁群認同地點點頭,呷了一口茶,在屋內踱起步來。也許,他下意識地感到兄弟倆的話題太嚴肅了,便有意地轉到了教育上︰「二弟,這些年我著重考察了歐美的教育,深感歐美之富強,實系得力于教育的改革。」

張弁群接著講述了歐美國家普遍重視理工教育的情況︰巴黎大學、柏林大學、沃茲堡大學等都以理科或工科教育為主,他們對學生實施啟發式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而我們中國還是整天讀《論語》、《孟子》、四書五經。十年寒窗,為的是考秀才、考舉人、考狀元,謀個一官半職,光宗耀祖。這種千年不變的教育能使中國富強嗎?

張弁群越講越激動,問靜江︰「你知道居里夫人嗎?」

張靜江微笑著搖搖頭。

于是,張弁群繪聲繪色地講述了家境貧困的居里夫人如何刻苦發奮、埋頭鑽研,終于在三十一歲那年發現和提煉成功放射性元素鐳,而獲得諾貝爾獎的故事。♀

「若居里夫人在中國,能創造出這樣的科學發明嗎?」張弁群頗有感觸地說,「在我們封建**的中國,即使有居里夫人,也無其用武之地。自從盤古開天地,華夏上下五千年,孕育出的女發明家、女科學家寥若晨星,更別說如居里夫人之轟動世界。難道我們東方女人比西方女人笨嗎?不!是我們的封建思想道德和舊教育制度桎梏了中國女人。因此,必須改革舊的教育制度!」

張靜江听著哥哥縱論歐美大事,茅塞頓開,心里明朗了許多。在以後的日子里,張靜江看見哥哥稍有空閑,就纏著他講歐美的故事。他听得越多,心里感慨越多,越覺得中國與歐美的反差越大,中國不僅停滯不前,而且國事日非,必須作一番徹底的改革,才能跟上世界潮流,才能擺月兌亡國滅種的危險。雖然他只是一個普通的青年國民,但他堅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這一年的春寒很長,張靜江很多夜晚都難以入睡。他原以為自己終年苦讀,盡知古今天下事,見識極高,但自哥哥從歐洲歸來後,見聞比自己廣博無比,想想自己身居南潯小鎮,與外面的世界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實乃井底之蛙也!

大丈夫當以天下為己任,南潯這小鎮是再也不能呆了,不然,此生將一事無成!張靜江暗暗地下了決心。

端午節這一天,張靜江向父親提出赴歐美學習考察的要求。父親張寶善開始有點猶豫,覺得兒子跛著腿,行走不便,遠離家人會有諸多困難,但在張靜江的苦苦哀求下,張寶善終于點頭答應了。

出使巴黎商務隨員,開創中國境外公司先河;

舌戰日本小東洋,大長中國人志氣

一奔赴巴黎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10月19日,這一天碧空萬里,秋高氣爽。黃浦江上桅帆林立,大小船只穿梭往來,一艘吐著濃煙的「安南號」法國郵輪,緩緩地離開了上海十六鋪碼頭。

此刻,我們的主人公張靜江就佇立在這艘郵輪的前甲板上,凝望著漸離漸遠的幢幢大樓和碼頭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這是上海十六鋪碼頭外的小東門,是法國租界與中國地界的交接處。它東臨黃浦,西逼城垣,街道縱橫,商樓錯落,早在嘉慶年間,就已經是水陸貨運集散地。「一城煙火半東南,粉壁紅樓樹色參。」嘉慶年間施潤的詩句,真切地道出了這里的繁華與興隆。自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上海的租界「開埠」以來,從海外運來的洋貨和從內地運來的土貨全一股腦兒集散在此。碼頭周圍各店鋪鱗次櫛比,貨棧、客棧,洋行、商行,煙館、茶館、酒樓、春樓,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第一次置身上海這個五光十色的大都市,張靜江感觸最深的是外面的世界精彩、奇妙、誘人。他越想越覺得自己走出南潯闖天下的決心是正確的。盡管自己遠離家人、孤單一人生活是寂寞的,但能大增見識,哪怕再苦也是值得的啊!

秋風習習,落日的余暉灑滿了黃埔江,輕涌的波濤泛起一道道金光。張靜江推了一下金絲邊眼鏡,把目光投向遠方,那有點濕潤的眼楮里流露出他那思親的絲絲情愫。

他有一個溫柔善良的妻子,還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女兒。

自從不幸患上骨痛病後,父親張寶善對他更加關愛備至。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張寶善沒有讓兒子走科舉正途,而是按照清政府的有關規定,捐銀十萬兩,取得了一個江蘇候補道的官餃。同年十二月,張寶善又為他操辦了婚事,張靜江與蘇州道員姚炳然的女兒姚蕙結了婚。

姚蕙比張靜江小兩歲,溫柔嫻淑,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對張靜江的事業和生活都給予了最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他們婚後第四年才有長女蕊英,接著又有了二女芷英。張靜江今次出國時,芷英剛滿月不久……

夜幕從天空緩緩落下,又從四面向郵輪逼近,客輪里亮起了乳白色的燈光。張靜江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拄著拐杖,蹣跚著走進客艙。

張靜江這次出使法國,是以江蘇候補道員的頭餃,跟隨清政府駐法國公使孫寶琦,出任清政府駐法國巴黎使館的商務隨員。同行的有商務隨員李煜瀛(石曾)、夏循均(字堅仲);參贊吳宗濂、劉式訓、文溥。同行人中,還有秘書嚴璩(字伯玉),一位頗有名氣的翻譯家,是著名的《天演論》作者、哲學家嚴復的兒子;還有水均韶等四個使館學生,以及孫寶琦夫人、嚴璩夫人等家眷子女、男婦僕佣共三十多人。

在同船而行的眾人中,張靜江惟與李石曾相識。

那是一年前在北京,在狀元黃思永的家中。因張靜江的岳父姚炳然與黃思永都是相國李鴻藻的門生,又是同齡人,交情甚厚。姚炳然攜女婿去北京,自然要去拜訪黃思永。恰巧黃思永的兒子黃秀伯(中慧)從美國回北京,協助父親創辦工業局和附設的英文學校。黃思永父子團圓,加之老友重逢,格外興奮和激動,設宴款待姚炳然和張靜江,特意邀請了李鴻藻的幼子李石曾作陪。

李石曾與張靜江都是「名門望族」,胸懷大志,一見如故,都有意要赴國外闖一闖。黃秀伯又從中撮合,侃侃而談歐美的發達、文明、進步,從而更堅定了他們同赴國外的決心。不久,孫寶琦奉命出任駐法國巴黎使館公使。孫寶琦是清末重臣孫貽經的兒子,是一個篤誠開明的人士,又與李石曾家毗鄰而居,孫寶琦的為人處事,李家了如指掌,讓幼子跟隨孫寶琦遠走海外,李家十分放心。于是,李石曾以「戶部郎中」奏準光緒皇帝當了孫寶琦的隨員,張靜江因有李石曾的幫忙,也當了一名隨員。

知己重逢,有說不完的話,張靜江與李石曾暢談事業、理想、前途、人生。他們極富浪漫主義地倡議,應該在中國發起「世界旅行」,學習考察歐美及世界先進思想文化,改造中國,拯救民族。後來他們在巴黎組織「世界社」,創辦「新世紀」,都是由郵輪上的這個構想發展起來的。

經過一個多月的航海顛簸,一撥人終于于12月17日抵達法國巴黎。按照孫寶琦的分工,張靜江研習商務,李石曾研習農業。不久,李石曾為了研習農業的需要,進入蒙達義城農業學校。蒙達義城位于巴黎的南方,距巴黎二百多公里,要乘三個多鐘頭的火車。李石曾一頭扎進農業學校,一晃就是三年多時間。這期間,張靜江與李石曾保持著密切的往來。翌年春天,張靜江專程到蒙達義城看望李石曾,並與他同室共寢了一個多月,成為無話不談的終生密友。1907年,張靜江介紹李石曾加入同盟會,兩人又成為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李石曾在他的回憶文章《談臥禪》(臥禪︰張靜江別號——作者注)中這樣說道︰「張靜江是我最早之革命同志,訂交于二十歲之時,距今六十年矣。我曾有一長聯,下聯雲︰‘憶臥禪書畫,道義賓朋,佛心參杰士,五湖聚散轉乾坤。’他是我革命友人的第一個。」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最新章節 | 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全文閱讀 | 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