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 第十七章

作者 ︰ 潘榮琨

張靜江清了清嗓子,突然高聲說道︰「我贊同孫先生的意見,除了孫先生以外,沒有第二個人可以說這個話,我們遵照孫先生的話去做!」

在權力結構面前,不管與會諸人心中有何打算,但張靜江有了這樣明確而堅決的表態,就沒人再作他想了。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陳其美首先表態支持張靜江的意見,接著,黃興、胡漢民、汪精衛等也先後表態贊同。宋教仁見此形勢,也不再堅持己見,未來新的中國的體制,就在張靜江一言九鼎之後,以總統制的形式確定了下來。

12月27日,黃興偕同宋教仁動身去南京籌備選舉總統的各項事宜,並決定舊歷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一月一日,選舉臨時大總統則安排在了公歷12月29日。

29日這天上午,全國十七個省(這期間又有兩省宣告**)的代表參加選舉,以孫中山十六票、黃興一票的結果,孫中山當選為中華民國政府第一任大總統。1912年1月2日晚10時,孫中山出席了在南京江蘇咨議局舉行的臨時總統就職典禮,當眾宣讀了誓詞︰傾覆滿洲**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于國,為眾服務。至**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于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于國民。

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期間,主持制定了三十多種法令,其中包括︰

一、不得以嫌疑亂捕清廷舊職人員;

二、禁止仇殺保皇黨人;

三、實行民族團結;

四、明令不準刑訊;

五、通令全國禁絕鴉片;

六、禁止買賣人口;

七、通令全國剪辮;

八、嚴禁女子纏足;

九、解放受歧視的人民;

十、禁絕販賣「豬仔」,保護華僑。

孫中山頒布的這些法令,體現了他的人道主義精神,也表現出他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同時,要徹底砸碎幾千年的封建枷鎖、摒棄**積習、將中國改造成為全新的人民共和國的決心和偉大氣魄。

五婉拒任命

張靜江對于孫中山當選大總統,從內心感到快慰和激動。這是張靜江由來已久的心願和長期以來為之奮斗的期盼。中華大地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誕生,標志著中華新紀元的開始,迎來了民族復興的曙光。連日來,張靜江喜不自勝。這期間孫中山再次修改了《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明確規定了臨時大總統得制定官制、官規,並任免文武官員。但制定官制、官規及任免國務各員及外交專使,須得參議院之同意。是時,孫中山將著手安排臨時政府中央各部總長名單,他自然想到了中華革命的特殊功臣張靜江。張靜江歷年為革命已籌集過數千萬元巨款,若無此項,則革命必難成功。

于是,孫中山把張靜江找了去,欲請他出任臨時政府的財政部總長。張靜江听後答道︰「總統的厚愛,令在下十分感動。但在下無意為官,請總統收回成命。」

孫中山勸道︰「民國雖立,但南北尚未統一,革命軍北伐勢在必行。政府仍需大量經費,望人杰先生繼續助我一臂之力。」

「總統遠見,令在下佩服,」張靜江答道,「在下也曾想及此,所以擬邀集友好數人,入股通運公司,以擴充實力。在下專心致力于貿易,以此為基石,繼續為革命提供資費,同樣是臂助之舉。更何況在下于為官一道,實不通竅,若出任財政部長,非但不能助總統,反易為總統添亂,尚望總統見諒。」

孫中山見張靜江堅辭不就,只好作罷,便安排陳錦濤為財政部總長,王鴻猷為處長。♀

就在孫中山組織政府班子、積極展開建國的各項工作時,袁世凱秘密指使北洋軍閥段祺瑞、馮國璋等四十余人聯名電請袁世凱代奏,堅持君主立憲,反對共和政體。袁世凱在一夜之間突然月兌下偽裝,撤了北方和議代表唐紹儀,撕毀了同南方革命政權簽署的所有協議。

袁世凱這一驚人之舉,令同盟會中主張議和的領導人如夢初醒,方知孫中山當初預見的正確。于是,南京臨時政府召集緊急會議,采取對策。

即使在這樣的情形下,政府內仍有人對和議抱有幻想,但在孫中山的力主下,一次短暫的北伐行動開始了。

中原大地烽煙再起,北伐部隊以湘鄂革命軍為第一軍,沿京漢路向北挺進;以江浙滬聯軍為第二軍,沿津浦路向北推進;淮揚革命軍為第三軍,同煙台的第四軍到濟南會合;山西陝西的第六軍挺進北京。

龐大的軍事行動,使南京臨時政府耗銀頗巨。

早在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之前,張靜江歷年已為革命籌資無數,他曾在給吳稚暉的信中說︰

中山在美無用籌款(並歐洲亦大可籌),無須承認**美國,先生以為是否?如同人贊成,俟南京一下,或即聯電推其來歐洲。需款頗多,此間有林君(醫生)福建人,生長南洋,大富翁,弟等擬去運動,英國五君望設法運動資本家,雖不易向他要錢,然而此一時彼一時,照現在情形,稍有熱心,已不難運動也。借款為建國運動,報界政界,電費一二千萬,弟當可籌,南京一下即要大款。

如今,面對財政異常拮據之時,張靜江又一次挺身而出,約請南潯同鄉褚民誼,以商人身份捐款10萬元,經臨時政府財政部轉呈孫大總統。孫中山當即咨請臨時參議院議決采用,充為軍餉。這次捐助,系民國初期捐款數最大的一宗,對當時政局的穩定,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是時,南京政府還向日本借款30萬元,但日方要求需有中國國內有資財實力的人擔保。張靜江又同上海巨商朱葆三等人一道,為南京政府的這筆借款做了財產擔保。

張靜江在為南京政府提供經費捐助的同時,也一直未間斷對北方反清斗爭的經濟支援。其資助革命黨人暗殺清廷宗社黨領袖良弼,就為一例。

當時,袁世凱不斷對革命政權耍手腕,使黨內部分同志始終不肯放棄和議幻想。但主戰派卻不斷給南京鼓氣。雲南都督來電說︰「乘此朝憤,何敵不破,乃甘堂袁氏之愚?」蜀軍都督也發電至南京稱︰「袁賊狡詐,和議緩兵,以備彼黨準備破壞之詭計,逆跡昭彰萬人共睹。和議決無可信之理,我軍萬不可听……」

更有四川的革命黨人楊禹昌、黃之萌、張元培等,身攜炸彈,潛入北京,在丁家街向袁世凱投擲炸彈,造成袁的衛隊重大傷亡。三勇土雖英勇就義,袁世凱卻被此舉嚇破了膽。是時,六路北伐軍鋒芒指向北京,其勢強勁,袁世凱深知再同革命黨對抗,不會有好處,于是又一次使出兩面派手法,同南方革命政權周旋。袁世凱一面繼續派出代表唐紹儀同革命軍秘密談判,一面暗中聯絡滿人中的極右勢力——堅持君主立憲反對共和的宗社黨,同該黨領袖良弼秘密勾結,準備同南方革命政權作一殊死拼搏。

孫中山及時洞悉了袁世凱的兩面派手段,遂將南北秘密和議的內容公布于世,使袁世凱在清廷中遭到孤立。于是,袁世凱便稱病不再入朝。這樣,同南方對立的滿人勢力,從表面上看就成了以良弼為首的宗社黨了。

在這種情形下,北方的反清斗士便醞釀了一場暗殺良弼的行動。然而,他們卻缺乏行動所需之經費。

為此,京津同盟會軍事部長、時任天津清軍兵站司令副官的彭家珍于1912年1月中旬秘密南下,來到上海張園。

彭家珍,字席儒,四川金堂縣人。陸軍武備學堂炮科畢業,後任清軍排長教練官,提調天津兵站司令部副官等職,1911年初加入京津同盟會,曾會同張紹曾策劃過北方起義,對張靜江資助藍天尉、張紹曾等人起義的事知之甚詳。當行動遭遇到經費問題時,他便想到了張靜江。于是,他一到上海便直奔張靜江寓所。

張靜江熱情接待了彭家珍。

寒暄數語後,彭家珍直截了當地提出了要求,張靜江二話沒說,當即開了一張南北通用的銀票給了彭家珍。他同時又叮囑彭家珍說︰「對于暗殺,我黨領袖向不為然。前年3月汪精衛、黃復生欲暗殺攝政王載灃;去年5月黃興欲暗殺兩廣總督,領袖均予勸阻。領袖認為︰‘以天下惡人,殺不勝殺也!致之勢力未破,其造要不過甲乙之更替,而我以黨人之良搏之,其代價實不相當。’你們此行猶望慎重,宜以不犧牲黨內精英為前提。靜江言盡于此,尚望珍重。」

彭家珍听聞之後,默然不語。也許,他早已做好了犧牲的準備,但張靜江一番肺腑之言,仍令他深受感動。

彭家珍回京後,于1月24日弄清良弼新宅在西四牌紅羅廠。翌日,便著軍裝、攜佩刀、炸彈到良弼宅訪問,等候多時,良弼未歸,遂辭出,剛出門不幾步,良弼歸來。當良弼下車時,彭家珍以遞名片做掩護,順手投下炸彈。良弼左膝炸斷,兩天後命歸黃泉;彭家珍當場壯烈犧牲,年僅25歲。

張靜江聞訊後,面向北方,默立良久。

功成身退,致力于社會改良運動;憂國憂民,

發起成立「進德會」和「儉學會」

一吾行到此水西流

宗社黨領袖良弼的死,引起了清廷的極大恐懼。對革命黨人的這種激進手段,宗社黨人模不清底細,心有余悸四處逃避。袁世凱見同宗社黨的合作已無出路,便指使段祺瑞等人通電主張共和。

1911年1月16日,在清帝溥儀滿足了袁世凱提出的六條要求並決定退位之後,袁氏立即出山,對革命黨人進行瘋狂鎮壓。

此時的袁世凱,不僅在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集團的支持下,奪取了清朝的政治、軍事大權,而且把目光緊緊盯著覬覦已久的大總統職位。在此之前,馮國璋按照袁世凱的授意,已在湖北向革命軍發起瘋狂進攻,于11月2日攻下漢口。27日攻克漢陽後,更在龜山上架起大炮猛轟武昌,以凌厲的攻勢逼迫革命黨人向其就範,以實現一箭雙雕的目的。

12月1日,在英國領事館盤恩的撮合下,南北雙方宣布停戰三日,並一再拖延。至9日,雙方分別派代表在武漢議和,18日改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廳進行談判。2月上旬,南北議和正式告成。

南北談判曾受到一些激進的和中下層革命黨人的堅決反對,而英、美、日、俄、德、法等帝國主義出于各自的國家利益,卻以同文照會方式,脅迫南方革命黨人「必須盡可能迅速地達成足以停止目前沖突的協議」。

張靜江對局勢的發展憂心忡忡,然而,日夜擔心的事情還是一步步地向他逼近。孫中山在大多數舊官僚、立憲派和溫和的革命黨人的脅迫下,被迫作出讓步,表示「只要清帝退位,宣布共和,則臨時政府,首推袁氏」。

1912年2月11日,袁世凱電告南京臨時政府︰「共和為最良國體,世界公認。今由帝政一躍而及之躋,實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國無窮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詔辭位,業經世凱署名,則宣布之日,為帝政之終局,即民國之始基,從此努力進行,務令達到圓滿地位,永不使君主政體,再行于中國。」

次日,清帝溥儀正式宣布退位。

有了袁世凱這樣的保證,孫中山當即履行諾言,向參議院送交了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的咨文,並向參議院推薦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自決定讓位于袁世凱之後,一直在深思制約袁世凱的辦法,最終得出兩點︰一是讓袁到南京就職;二是逼其進行就職宣誓,對全體國民作出公開承諾。于是,自2月中旬以來,孫中山就一直不斷地電催袁世凱來南京就職,但袁世凱卻擔心離開了自己的北方勢力範圍,一旦人到南京,反易被革命黨人操控,故遲遲不肯赴寧。孫中山無奈之中,派出蔡元培、汪精衛、宋教仁專程赴北京,迎接袁世凱。

孫中山此舉,令袁世凱大為難堪。但他畢竟為一代梟雄,于倉促中使出手腕,導演了一幕欺詐騙局。他一面派人布置盛大的歡迎會,恭迎孫中山特使來京;一面暗地召集手下干將曹錕等人,密謀在北京發動一場「兵變」。

就在蔡元培等人靜候袁世凱擇日啟程的時候,2月29日深夜,京城內突起變亂,一大批土兵在城中鳴槍號炮,放火搶劫。喧囂聲驚醒了睡夢中的蔡元培等人,他們從臥室陽台上看去,只見城內數處起火,槍聲此起彼伏,男呼女喊的慘叫聲隱隱傳來。

次日,當他們再次見到袁世凱時,袁世凱就有了一副沮喪的面孔。袁的副官告訴蔡元培他們︰因聞袁即離京,士兵嘩變,將官們鎮壓不住,袁親自出面,才將兵變鎮住雲雲。

待副官介紹完畢,袁世凱苦笑道︰「你們看看,你們看看,我人還沒走,就鬧成這樣。我一旦走了,該將如何?」

這一幕大戲,還真的將蔡元培他們蒙住了。蔡當即致電孫中山︰袁似不宜離京就職。

孫中山接電後只好再作讓步,同意袁世凱在北京就職,但為今後對袁有所制約,仍堅持要其進行就職宣誓,在國民面前表態。

袁世凱得到孫中山這個態度,心中竊喜,于宣誓一事也就不再計較。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二屆臨時大總統,並鄭重其事地保證,將共和進行下去。

3月21日,孫中山以臨時政府名義公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是他在正式解職前所能做的最後一件大事了。《臨時約法》的公布,旨在抑制袁世凱的獨裁手段。在《臨時約法》中,顯要地載明︰「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

3月25日,袁世凱派出新任的內閣總理唐紹儀,到南京辦理了政府權力交接事宜。交接後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中,最重要的軍事、外交、內政及財政大權,悉數為北洋軍閥和君主立憲派所掌。

4月1日,孫中山正式宣布解除職務,臨時政府和臨時參議院旋即遷至北京。

對于孫中山辭職的決定,張靜江內心有著說不出的沉重。他所向往、追求並為之奮斗了十余年的革命事業,就這樣落入了竊國大盜袁世凱的手中。他的心中像針扎一樣痛,食不甘味,夜不成眠,常常仰天長嘆︰「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時,吳稚暉剛回到國內,得悉孫中山辭職的消息,不勝驚愕、憂傷,立即去找張靜江。誰知一見面,張靜江就劈頭蓋腦地向他發問︰「敬恆兄,你說說看,這是什麼道理?咱們不顧一切追隨孫先生革命,到頭來革命成果卻拱手讓給了袁世凱!」

對這個問題,吳稚暉照樣不解,深思片刻後,他答道︰「人杰兄不必為此耿耿于懷,孫先生這樣做,必有他的道理。」

「孫先生為革命出生入死,有家不能歸,有國不能回。」張靜江氣呼呼地接言道,「如今,天下大定,他卻退了,唉,這叫人真正難以忍受!」

「人杰兄,」吳稚暉勸慰張靜江道,「孫先生海闊胸襟,非常人可比。他創立同盟會,領導革命,目的就是推翻**政權,建立共和。如今,韃虜既倒,共和已建,于國家于民生,喜莫大焉。至于個人的進退,又何必計較呢?我想,孫先生就是這樣想的。」

張靜江不再做聲,拖著病腿在室內來來回回吃力地走著。良久,駐足問道︰「敬恆兄,你說咱們該怎麼辦?」

吳稚暉也想不出個頭緒,便說︰「煜瀛兄就要回國了,等他回來,咱們再好好議一議,怎麼樣?」

張靜江點頭道︰「也好。」稍頓片刻,又說道︰「不管誰當總統吧,總之,咱們還是繼續做些有利于國計民生的事才是。」

二組建進德會

3月中旬,李石曾來到了上海。

這一天,李石曾、吳稚暉相約蔡元培同去拜訪張靜江。那時,蔡元培還在臨時政府中擔任著教育總長(至是年7月辭職)之職。他原本紹興進士,在紹興中西學堂任監督,後又到上海南洋公學執教,曾參加創建光復會,任副會長,後又創立中國教育會,任會長。他同張靜江也是老朋友,又是小老鄉,這次相聚,大家十分愉快。

言談間,便提起了先前的話題。蔡元培听了吳稚暉的敘述,說道︰「我是主張教育救國的,既然人杰兄無心參與政治,不如從教育入手,做些事情。」

張靜江道︰「願聞鶴卿兄高見。」

蔡元培便進一步解釋︰「教育,非辦學一項,教育的總義,在于教育全體國民,提高民族的整體素質。」

「鶴卿言之有理。」吳稚暉說,「現在的國民,愚昧懵懂的不在少數,蓋中國久衰不盛也!徹底喚醒民眾,應該從提高民族整體素質入手。」

張靜江扭頭問李石曾︰「煜瀛兄,你看呢?」

李石曾尷尬地一笑,說︰「我剛回來,許多情況還未弄清楚,人杰兄有何高見,小弟洗耳恭听。」

張靜江也不推辭,遂言道︰「鶴卿、敬恆的見解,靜江非常贊同。韃虜雖除,然滿清所留下的**積習卻處處可見。大的不說,像吃花酒、娶小老婆等陋習,在如今的社會上也是甚為風行。這是一種道德上的衰退。又如鴉片對國人的傷害,使中國積弱不振,等等。這種社會風氣之頹敗,極其嚴重地阻礙了我們民族的振興。我也想通了,總統不一定孫先生來做,但社會風氣的徹底改變卻是我等一定要去做的。否則,共和共和,積習依舊,還不是滿清那一派陳腐不堪的氣象?」說到這里,張靜江停頓了一下,用**辣的目光掃視著在座的幾位好友,喻示出他又要下決心做一件大事,「我想就由咱們幾位,發起一個改良社會風氣的運動。若能使國人有所覺悟,也不負了孫先生對咱們的一番器重。」

「我舉雙手贊成。」李石曾搶先表態,「溥泉兄(即張繼)也在上海,不如請他也來參與。」

蔡元培也表示贊同地說︰「煜瀛兄此議甚佳。溥泉與敬恆,一個是《民報》編輯,一個是《新世紀》主筆。昔日的東西相映,如今珠聯璧合,豈不美哉?」

吳稚暉連連搖手,說︰「禿筆一枝,何喻珠璧?小弟不才,屆時盡一份力罷了。」

「敬恆兄用不著謙虛,」張靜江說,「搞社會風氣的改良,宣傳民眾是主要手段,敬恆兄的一支筆,大有用武之地。至于溥泉,是老會員了。民國前五年,他鑽到法國西北部森林中去研究無政府主義,頗有一番心得,對蒲魯東、巴枯寧等大師的學說,也知之甚詳。鶴卿說得非常貼切,珠聯璧合,這場運動必會大有起色。」

此後,他們又考慮到廣大民眾的需要,便由張靜江、張繼、吳稚暉、蔡元培、李石曾五人發起,在上海成立了「進德會」。

由于這五人在同盟會中身份非同一般,張靜江功勛卓著又是有名的江浙富豪,蔡元培是政府教育總長,張繼更有入主臨時參議院主政的呼聲(張繼後來于1913年4月出任第一屆國會參議院院長),合其力而號召于民眾,的確非同凡響,一時間入會者甚眾。按照張靜江等人的主張,「一切從我做起」,以圖在社會上產生廣泛的影響力。于是,他們制定了嚴格的入會章程,其各條各款,均出于對入會者自身行為的約束。通過自身進德,增進社會道德規範也。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最新章節 | 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全文閱讀 | 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