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的辯才一流,卻無法說服孟清和。
「徒兒需知,一葉障目,意氣而為非智者所為。」
「大師的話,我記住了。」孟清和道,「但事有不為,亦有必為。孟某終究是俗人,做不到超月兌物外。」
道衍搖頭,不等他開口,孟清和又道︰「忍字頭上一把刀,孟某自認不是挨刀的材料。誰讓我不痛快,我也不能讓他好受。一報還一報,種因得果,剛剛大師不是也這樣說?」
「阿彌陀佛。」道衍雙手合十,「即便此人不該惹?」
「大師,是別人先惹我。」
「位高權重亦不懼?」
「不怕叫大師知曉,孟某只忠于今上,何人能重于今上?」
風過庭院,院中的古木枝葉在風中沙沙作響。
道衍垂下雙眸,宣了一聲佛號,「要下雨了。」
孟清和愣了一下,「大師?」
「天色漸晚,徒兒早些回城吧。」道衍捻起了佛珠,「徒兒靈台清明,是為師障了。」
轉頭看向窗外,果然,風起時,天空已有烏雲聚集,遠處雲層中隱有閃電爬過,又將是一場雷雨。
孟清和起身,向道衍告辭。
此間寺院建在山里,離城中有一段距離,他可不想中途淋雨。身上的傷沒好利索,再受了寒,怕是再離不開趙大夫的苦藥。
「徒兒。」
正跨出房門,背後又傳來道衍的聲音。
「大師?」
「記住你同為師說過的話,忠于今上。但凡事需留一線,當是為今後結個善緣。」
孟清和停下腳步,轉身行禮,道︰「多謝大師教誨。」
「若事無可解,來找為師。」道衍笑得十分慈祥,「為師定為徒兒出頭,找回場子。」
孟清和︰「……」
他听錯了吧?這是個出家人該說的話嗎?
孟十二郎的神情很是微妙,道衍卻不再多言,擺擺手,閉上眼,開始念經。
烏雲黑沉,室內未點燭火,十分幽暗。一身僧衣的道衍盤膝坐在蒲團之上,燙著戒疤的光頭 光瓦亮,堪比兩百瓦的日光燈。
這就是所謂的佛光?
孟清和頓時囧了。忙道一聲罪過,大和尚明言會罩著他,他卻吐槽和尚的光頭,當真是太不應該。
再次向道衍告辭,回手帶上房門。
一個小沙彌站在門外,見孟清和出來,躬身施禮。
「檀越有禮。」
孟清和長相不錯,臉上總是帶笑,又是道衍大師的高徒,寺廟里的和尚對他都很和善。
對小沙彌笑了笑,孟清和從口袋里取出一包豆沙糕點,遞給小沙彌,眨眨眼,「小師父笑納。」
三頭身的小沙彌很是苦惱,該不該收?
「沒有豬油,只有豆沙和綠豆,不算破戒。」
小沙彌依舊苦惱,很是猶豫,真不破戒?好像很甜,很好吃……
「方丈不是會外出化緣?寺廟也受信徒的香火供奉,小師父就收下吧。」孟清和繼續道,「權當是在下對佛祖的誠心,完全不用有心理負擔。」
即使不明白何謂「心理負擔」,小沙彌還是被孟清和說服了,雙手合十,「檀越美意,貧僧卻之不恭。」
三頭身的小和尚擺出一副高僧的樣子,一個字,萌;兩個字,很萌;三個字,非常萌。
孟清和忙把點心遞過去,告訴自己,不能笑,堅決不能笑。
吱呀一聲,房門突然打開。
道衍和尚站在門口,捻著佛珠,視線掃過小沙彌手里的糕點,再看孟清和,意思很明白,阿彌陀佛,沒有為師的份?
「徒兒如此,為師傷心矣。」
孟清和︰「……」
可以再不要臉點嗎?
當他不知道未來的永樂大帝給了大和尚多少好東西?傳說中的金元寶都是用馬車拉!
如此土豪,用得著和他這個還要養家糊口的俗人哭窮嗎?
「大師,給。」
孟清和猶在月復誹,小沙彌已將糕點獻上。
「淨悟甚好,可願听貧僧講經?」
眼見大和尚笑眯眯的從小沙彌手里取走兩塊糕點,孟清和當真很想指著那顆光頭罵,和個三頭身搶吃的,還有沒有點羞恥心了?
小沙彌卻很高興,笑得眼楮彎成了月牙。
「謝大師!」
傻乎乎的樣子,讓人很難將他同今後的某位高僧聯系到一起。
果然單純的人進步快?
孟清和撓撓下巴,很是無解。
往來多次,孟清和對此處寺廟的布局已十分清楚。不用僧人帶路,三繞兩繞就走出了山門。
掃地僧告知孟清和,山門前有人在等他。
「那位施主,身上煞氣著實有些重。」
以掃地僧沉默寡言的性子,能讓他做出這番評語,可見山門外的果然是尊凶神。
「多謝。」
孟清和笑呵呵的同掃地僧道別,腳步加快,果然在石階轉角處見到了一身藍色常服的沈瑄。
深山古剎,滿目蔥蘢。
一彎幽徑,君子盎然而立,黑發烏眉,俊雅卓然。
孟清和停下腳步,靜靜的看著沈瑄,若是不動,眼前這人,當真像是一尊白玉雕琢的藝術品。
只不過,溫潤的表象之下始終隱藏著迫人的鋒銳。
被這樣盯著,常人都能發現不對,何況沈瑄。
山風吹過鬢邊,沈瑄抬起頭,見到石階上的人,如玉面容似乎冰雪初融,笑的溫和,卻令人不由得臉紅心跳。
戰場上的凶神,戰場下的王孫貴簣。
同一個人,卻有著兩張截然不同的面孔。
孟清和拍拍胸口,月復誹一聲,十足非人類。
「指揮既然來了,為何不進去拜會一下道衍大師?」
沈瑄搖頭,「佛門清淨,非我踏足之地。」
孟清和不解。
「十二郎不用明白。」沈瑄單手覆上孟清和的腰側,湊近了些,「傷口可還疼?」
孟清和嚇了一跳,連忙回頭,幸好山門已關,現在又沒有香客,沒人看見。
「不疼了。」忙一把握住沈瑄的手腕,用力拉開,沒人也不能這麼肆無忌憚,「指揮,咱們快些下山吧,眼瞅著就要下雨了。」
「的確。」
沈瑄點點頭,在孟清和以為警報解除之際,突然一把將他抱了起來。
「指揮?」
「你身上有傷,腳程慢,這樣快些。」
天空中悶雷聲聲,沈瑄邁開長腿,孟清和知道抗議沒用,老實環住了他的脖子。抱就抱吧,能早點下山也好。
經驗告訴孟十二郎,在侯二代面前,任何掙扎都是沒用的。
山腳下,兩人的親衛正牽馬等著。見沈瑄抱著孟清和下山,眉毛都沒挑一下。
孟同知受傷的時日,一直被沈指揮抱來抱去,大家早習慣了。反正孟同知一副小身板,還沒沈指揮的長槍重,和抱只羊羔也沒多大區別。
沈指揮體恤下屬,多好的上司。
親衛遞上馬韁,沈瑄沒要求孟清和與他同乘一騎,這讓孟十二郎松了口氣。
無論如何,自己好歹是從三品的武官。軍漢們大大咧咧不在乎,朝中文官的彎彎腸子可不好對付。和沈瑄同乘一騎,被朝中哪個文官,尤其是是言官看到了,參上一本,肯定又是一場官司。
他們可不在乎是不是今上從北平帶出的人馬,況且,能逮住一兩個燕王嫡系扎刀子正和人意。今上為安定人心,必定不會包庇。
自從建文自-焚,今上登基,被列入奸臣名單的文臣武將都是殺的殺砍的砍。哪怕自盡,家人也會被誅連。托關系走門路請人在朱棣面前說情也未難被赦免。
劊子手每次舉刀,砍掉的腦袋都是以百為基數。
朝中許多人明白朱棣要以殺立威,部分人挾私報復,趁機誣告,還有小吏無賴侮辱犯官家眷,劫掠私財。
很快,燕王濫殺,燕軍殘暴,不恤百姓之聲四起。
一股暗潮正在涌動,朱棣察覺到了,卻沒馬上處置,他在等,等幕後的推手露出痕跡。
朱棣是一個出色的獵人,要麼不殺,要麼一刀斃命。
看不清形勢,妄想渾水模魚給他找不自在,絕對是自尋死路。
正如沈瑄之前所言︰一切,才剛剛開始。
一行人快馬加鞭,卻還是被大雨阻在了途中。
幸好路邊有茶寮可供避雨,孟清和給的茶錢多,店家特意送來一個火盆,以免眾人淋雨後著涼。
七月天,淋一場雨,對習慣在冰天雪地里和北元玩躲貓貓的軍漢們不算什麼。抹一把雨水,喝一碗熱茶,身上的熱氣都能把衣服烤干。
難受的只有孟清和。
坐在火盆邊,臉色仍是發白。沈瑄單手按在他的腕上,神色間帶著擔憂。
「指揮也會號脈?」孟清和鼻子發癢,打了個噴嚏,不由得苦笑一聲,繼續這樣下去,他會不會變成個紙片人?不成,他還有大好的人生,還有遠大理想,不能就這麼紙片下去。回城就去看大夫,藥再苦他也認了。
沈瑄沒回答孟清和的話,半晌,移開手指,「回去後便告假吧。我在東城有座宅院,請趙大夫開些補身的藥,好好休養些時日。無事不要出門,道衍大師那里,我去解釋。」
「現在告假?」孟清和有些遲疑,「這樣好嗎?」
「無礙,有安陸侯等人在先,依例行事即可。」
燕王已在宮中處理國事,但繼位的詔書還草擬,大典也未舉行。五軍將士和軍中謀士自然未得封賞,品級仍以王府官屬論。
吳杰有侯爵位,曾任都督,告假需要在五軍都督府打聲招呼,孟清和在朝中無職,不用走這個程序,只要沈瑄批準,假條都不用打,直接回家就成。
雷聲轟鳴,閃電刺目,大雨傾盆。
幾個軍漢蹲在茶寮門前,無聊中,竟扯開嗓子吼起邊塞胡曲,吼聲幾乎蓋過了雷聲,茶寮主人是一對老夫婦,被嚇得腳軟,軍漢們卻在哈哈大笑。
孟清和嘆氣,又取出不少銅錢,權當是賠償精神損失。
「老丈,請多擔待。」
孟清和打著噴嚏安慰老人,沈瑄轉頭,冷眼掃過去,吼得興起的軍漢們頓時收聲。
不閉嘴不成,脖子發冷,頭皮發麻,簡直與被人砍刀子沒多少區別。
老丈顫巍巍的接過銅錢,連聲道謝,又給孟清和送上兩盤小菜,味道竟是格外的好。
切成條的豬皮,鹵得入味,嚼起來十分勁道,加了辣味的咸菜,配上饅頭鐵定味道更好。
孟清和的肚子突然開始叫,想問老丈買干糧,卻被沈瑄按住了手。
「雨快停了,回城再用飯。」
雖有些可惜,孟清和還是听了沈瑄的話,放下筷子,端起茶盞,一口溫茶水入口,咸味被沖淡不少,似乎也沒那麼餓了。
未時中,大雨終于停了。
孟清和的臉色也好了許多。
眾人從茶寮離開,趕到城門前時,一支車隊正在入城。
馬車簡陋,也沒打出任何儀仗,卻有內廷中官出迎。
見到從第一輛馬車上下來的中年人,沈瑄當即下馬,帶著孟清和退後,低聲道︰「是周王。」
周王?永樂帝的同母胞弟,建文帝第一個開刀的藩王?
周王之後是他的幾個兒子,隨後才是女眷。
朱元璋武功蓋世,龍馬精神,親子義子能組成個加強排。可惜的是,皇子們繼承了老爹的文治武功,卻沒繼承老爹生兒子的能力。
從太子朱標往下數,朱家第三代加起來,勉強才能夠上三位數。
朱棣有三個兒子,周王朱橚還比不上哥哥,就兩個。
相比之下,朱標活到成年的兒子有四個,在兄弟中算是多的。
周王被建文帝從雲南召回,擔憂皇帝會對他一家不利,想方設法拖延進京的時間。行到中途,聞听燕王破了京師,立刻快馬加鞭。如今皇位上坐的是親哥,還有什麼好說的,加速前進就對了。
到南京時,除了周王本人,包括王妃,世子和郡主都是面有菜色,強撐著才沒直接暈過去。
周王一家在城門前停留時間不長,很快被迎進城內,送到周王府安頓。
等在城門前的車馬和百姓這才陸續入城。
進城後,孟清和沒有回下榻的驛舍,直接被帶到了沈瑄在東城的宅院。
沈瑄爵位未復,侯爵府尚未發還,這座宅院是他的私產。
黑油大門,廳堂五間。屋脊用瓦獸,梁、棟、檐桷以青碧繪飾。
廳堂擺設嚴格按三品規置,從牆壁上掛著的名家筆墨,到檐角上的雕刻繪飾,再到堂內的桌椅,沒有任何僭越的地方,也不見奢華,身處其間,卻時刻能感覺到厚重的底蘊。
「十二郎可還滿意?」
親衛已退了下去,只有兩名長隨候在門外。
孟清和點點頭,這樣的建築,擱在後世絕對屬于豪宅級別。
沈瑄笑了,拉著孟清和穿過堂屋,走到後宅,沿路都用磚石鋪就,二堂之後還有一處演武場。
看著演武場內的兵器架,想起之前看過的幾幅名家筆墨,孟清和嘴角抽了抽,好吧,誰說武將就沒有文化?
孟清和以為自己會被安排在西廂,不料沈瑄直接把他帶進了正房。
黑色大岸,山水屏風,簡潔的陳設,明顯是沈指揮的風格。
「這是正房吧?」
「是。」
「我睡這里合適嗎?」
「十二郎不滿意?」
「不是,可……」
這里畢竟是京城,不是北平,也不是軍營。孟清和心里總是有些不踏實。
「滿意就好。」沈瑄坐到孟清和身邊,「其他的,十二郎不用在意。」
當真不用在意?
突然,孟清和想起一件更重要的事,「指揮也睡在此處?」
「自然。」
「……」
「怎麼?」
「沒什麼。」孟清和揉了揉額角,好吧,早晚有這麼一天。不過他的傷還沒好,沈瑄應該不會亂來。
「十二郎放心。」沈瑄俯身,輕啄了一下孟清的額角,「六禮未成,瑄自會守禮。待再次見過伯母,禮成,方可……」
一把捂住沈瑄的嘴巴,孟清和面紅耳赤。
明明沒說多露骨的話,可他就是受不了。
大明朝的侯二代,他服了,徹底服了。
自此,孟清和正式在沈瑄家中安營扎寨。
至于會不會有流言傳出,反正沈指揮說他會解決,用不著擔心,擔心也沒用。
孟同知休養期間,京中又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
起因是方孝孺。
因楊鐸等人的暗中運作,方孝孺的清貴之名已不復往昔。因兩次征調民夫,京城白性對他也頗有怨氣。
起草繼位詔書這件事本不該落到他的頭上,不想,剛從廣西調回的陳瑛向朱棣進言,方孝孺名滿天下,門生故友眾多。雖名聲有損卻瑕不掩瑜,由他起草詔書,也可對天下人表態,陛下仁慈豁達,不責舊事。
仔細考慮之後,朱棣采納了陳瑛的建議,下令將方孝孺從獄中提出,到文華殿覲見。
方孝孺來了,卻沒向朱棣行禮,而是當殿大哭。听到朱棣讓他起草繼位詔書,哭得更加傷心,幾乎是肝腸寸斷。
朱棣很不高興。
老子饒你一命,還把起草繼位詔書的光榮使命交給你,你就給老子這個態度?
剛想叫人拖出去,冷不丁想起道衍和尚說過的話,朱棣勉強把火氣壓了下去。大和尚說此人不能殺,殺了他,天下讀書人的種子就要絕了。
朱棣艱難的露出一個笑容,好聲好氣的勸了方孝孺幾句,不想方孝孺頑固不化,幾乎是朱棣說一句他頂一句。
朱棣說,他是效仿周公輔成王。
方孝孺言︰成王安在?
朱棣皺眉︰伊自-焚死。
識相點的,就該在這里打住。不想方孝孺硬氣到底,成王不在,還有成王的弟弟和兒子,王爺不是要學周公嗎?沒听說周公撇開成王自己坐上皇位的。
朱棣怒了,「別扯這些沒用的,老子叫你來寫詔書,你寫不寫?!」
硬漢方孝孺一梗脖子,「堅決不寫!」
朱棣不玩懷柔了,直接令左右送上紙筆,「不寫,你休想走出此殿!」
方硬漢執起筆,在紙上寫下篡位二字,筆一扔,繼續大哭;「死即死爾,絕不草詔!」
朱棣被氣得頭頂冒煙,「汝安死,不顧九族?」
方硬漢一甩頭,「便十族奈我何!」
換成建文帝,被方孝孺如此頂撞,最多斥責幾句,頂天嚇唬一下打板子。
可朱棣是誰?洪武帝的兒子,殺人不眨眼的藩王。
不寫?想死?
好,老子成全你!
滅十族也不怕?
很好,老子也成全你!
于是,方硬漢的直系和旁系血親統統被殺,為湊夠十族,師生好友也沒能逃過一刀。
方孝孺的死只是個開始。
同朱元璋一樣,朱棣舉起屠刀,不殺到夠本絕不會放下。
之前捉拿奸臣是按章辦事,方孝孺之後的殺戮卻讓許多朝臣想起了洪武朝最黑暗的那一段歲月。
戶部侍郎卓敬,禮部尚書陳迪,刑部侍郎暴昭,右副都御使練子寧……
一個個名字被朱砂劃去,一個個家族走上法場。
在原僉都御史景清詐降,伺機謀殺朱棣不成,被剝皮充草之後,整場殺戮達到了頂峰。
方孝孺被夷十足,景清卻被赤族,籍鄉,便是所謂的瓜蔓抄,同里之人一個不留,十余個村落成為了廢墟。
朱棣對自己人寬容,對膽敢同他作為的人卻絕不手軟。
既然開了殺戒,那便一直殺下去。
殺到所有人人膽寒,殺到沒人再敢反對他為止!
奉天殿中,一身冕服的朱棣高坐龍椅,在禮樂聲中受百官朝拜。
孟清和立在右班武將的隊列之中,一身緋色朝服,戴五梁冠,隨著禮官的聲音,跪在石磚之上叩首。金綬上的玉環擊在磚上,發出了一聲脆響。
「詔︰今以洪武三十五年為紀,明為永樂元年。建文中更改成法,一復舊制。山東、北平、河南被兵州縣復徭役三年,未被兵者與鳳陽、淮安、徐、滁、揚三州蠲租一年,餘天下州縣悉蠲今年田租之半……」
听著似熟悉又似陌生的嗓音在殿中響起,孟清和微抬起頭,越過站在身前的沈瑄,看向御階之上。
奉詔的是身著紫色葵花衫的鄭和。
「臣等領旨,陛下萬歲萬萬歲!」
山呼聲下,奉天殿中,孟清和同群臣一起再拜。
法場之上,劊子手舉起屠刀,又是一排人頭落地。
血色之中,彪悍的戰馬在北疆馳騁,巨大的戰船即將遠航。
大明最彪悍的時代,即將從永樂帝的手中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