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和日麗 第七十三章

作者 ︰ 艾偉

楊小翼不知道謂之驚喜的是什麼,她對西方式的一驚一乍不抱什麼希望。♀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她這一生的「驚奇」是夠多了,她不奢望所謂的驚喜,她已把人生中的驚喜取消了。但她無法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兒子的失蹤讓她落入到廣大的人生虛空之中,她經常感覺自己失去了坐標,像一堆隨波逐流的漂流物,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兒子消失後,她感到自己的身體內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比以往消瘦了許多,臉上開始大面積地出現皺紋,頭上有了白發。為了使自己不至于太落魄,她染了發並開始化妝,這樣看起來顯得稍微精神一些。

她還是決定到法國走一趟。

讓•雷諾先生是個非常熱情的中年男子。令楊小翼吃驚的是他講一口流利的漢語。她問他是不是在中國留過學,他說沒有,漢語是向他母親學的。她笑道,你母親又從哪里學的呢?「我母親還真是從中國學的。」他笑容詭異。

「你還記得索菲婭嬤嬤嗎?」讓•雷諾先生問。

「什麼?」

「我母親曾經在永城的天主堂醫院做過護士,和你母親是同事。」

「天啊,索菲婭嬤嬤是你母親嗎?」

「就是。」他溫和地微笑。

楊小翼這才明白讓•雷諾先生所說的驚喜原來是這件事。這真的是一個巨大的驚喜。她告訴雷諾先生,她想馬上見到索菲婭嬤嬤。♀她想起索菲婭嬤嬤離開中國時哭泣著對她說︰「是我帶你來到這個世界,我是你的接生婆……」她笑了。

楊小翼是在索菲婭嬤嬤的住所和她見面的。四十多年過去了,她沒想到還會見到索菲婭嬤嬤。她應該七十多歲了,但精神很好。她自然卷曲的棕色頭發還像早年那樣濃密,眼神里依舊保存著當年的熱情。楊小翼曾仔細觀察過她的眼珠子,在不同的光線下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但無論何種顏色都非常純淨,毫無雜質。她還能講漢語。

索菲婭嬤嬤拉著楊小翼的手,讓她在自己的身邊坐下。她告訴楊小翼,她是看了楊小翼的論文後判定她就是從前認識的那個小丫頭。楊小翼讓雷諾先生查了楊小翼的相關資料。「資料顯示,你是永城人。我馬上猜到是你,我也猜到將軍同你的關系。你母親當年來永城,就傳說她的情人是**的一個高官。」索菲婭嬤嬤說。

然後,索菲婭嬤嬤愉快地回憶起一九四九年前在永城的時光。她特別提到楊小翼的母親楊瀘︰「她真是個美人兒,我很想念她,想再見她。」

楊小翼告訴她,母親已去世了。

索菲婭嬤嬤顯得非常傷感,問,是政治原因嗎?楊小翼搖搖頭,說,她是生病死的。索菲婭嬤嬤說,她是個好人。她話兒不多,沉靜優雅,又不乏熱情。

雷諾先生一直陪在身邊。在楊小翼和索菲婭嬤嬤聊天的間隙,他在一旁適時插話︰

「楊,我帶你去看一樣東西,相信你會感興趣。」

索菲婭嬤嬤解釋道,作為東方歷史特別是中國革命史的研究者,雷諾先生收集了很多當年在法國的中國革命者的資料。她說︰

「你跟他去吧,那些資料相信對你很重要。」

楊小翼點點頭。

讓•雷諾先生帶楊小翼去了里昂大學。他向她介紹了當年將軍在里昂大學的相關情況。在路過圖書館時,雷諾先生說︰

「當年將軍最喜歡待的地方就是這里,在這里,他認識了一個法國女孩。」

開始的時候,楊小翼並不相信雷諾先生所言,她認為這樣的故事是過于浪漫的法國人的演繹,即使如讓•雷諾這樣嚴肅的研究東方的學者也難于幸免。西方人看待東方人總是有所隔膜。可是,當來到雷諾先生供職的東方研究所,在研究所陳列室看到將軍的手跡時,她改變了看法。

那是一首現代詩。詩的題目是《余來自東方》︰

余來自東方,太陽最早從彼地升起,

汝不知道,余之目光是女性底,

背向太陽,面向西方,面向汝,面向汝明亮燦爛底眼眸,

汝看不清余,覺得余神秘,多情,善解人意,

總有一天,汝會看清余猙獰之面目。

…………

余願意汝永遠天真,願意汝是屋頂上之明月,

余願意在汝前扮滿一個好情郎,

余願意躺于汝底懷中死得其所,余願意降生于汝之國土,

余願意若汝一樣簡單,與人為善,

余願意唱著河流樣底小曲裝點汝之田園。

這是一首情詩。詩上的署名並不是「尹澤桂」,而是「尹默」。她在六十年代親眼看見過將軍的手跡,認定那確實是將軍寫的。從詩中可看出來,將軍當年吟誦的女郎確實應該是一個異國女子。

看到這手跡,她相當吃驚。

雷諾先生解釋道︰「尹默,應該是尹將軍當年的筆名,有‘隱滅’之意,默者,黑犬也,也符合將軍當年壓抑、反抗的心態。」

這資料太寶貴了,她靜靜地听著。

「這些資料留下來是因為當年尹澤桂將軍是匆忙離開里昂的。」雷諾先生說,「他離開里昂不是因為革命,而是因為一件刑事案件。這件刑事案的起因同詩中的女子有關。當年,結伴和將軍留學的還有詩人徐子達,他們當年志同道合,一個想成為詩人,一個想成為畫家。他們鬧翻是因為詩中的女子。將軍和徐子達因為這個女子而大打出手,將軍把刀子插進徐子達的身體後,就逃亡了。將軍以為殺死了對方,事實上,那人沒有死,徐子達被救活了。關于當年的事件,里昂警方還留有案底資料。」

楊小翼記得當年將軍曾同她講過吵架事件。那時將軍只說他當時差點兒殺了徐子達,將軍沒有告訴她具體的原因,雷諾先生的解釋讓她豁然開朗。她十分感慨,現在將軍已然成了一個一絲不苟的正襟危坐的革命家,他的人生除了革命外似乎沒有別的興趣,而在法國,這個自由的隨心所欲的地方,他曾寫過情詩,也曾經因為情感而拔刀相向。

雷諾先生說︰「歷史是很偶然的,尹將軍走上革命之路同這個事件不無關系。」

關于「法國大革命對中國近代史的影響」的研討會在第二天正式登場。在這次研討會中,不乏讓人眼楮一亮的成果。楊小翼注意到一位她尊敬的中國學者發表的觀點非常銳利,令她印象深刻。這位學者把革命歸納為兩種形態。一種如英美的小革命,其革命雖然有暴力,但只限定在政治及社會層面,不涉及到文化及信仰的層面。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成功後,即制定了《容忍法》,法令要求國王容忍其治下的臣民可以有同國王不同的宗教信仰。另一種就是法國大革命,雅各賓政權雖然只有短命的一年,但這一年的革命深入到文化深處,深入到人的靈魂深處,實行了所謂的靈魂革命。後者的革命方式通過俄國革命傳入中國。中國的新文化運動及「五四」運動基本上是反傳統儒道,要進行所謂國民性改造。胡適這樣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和魯迅這樣的左翼知識分子都如此認知,認為中國實行現代化的首要任務是國民性的改造。這一思維路徑直接影響到飽汲「五四」思想成果的**的行為,後果就是悍然發動「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即是革命越界的產物。他的講話受到與會者熱烈的討論。

楊小翼在會上談論的主要還是她研究的一貫主題,即革命作為二十世紀的一個關鍵詞語,它實際上是作為一種信仰存在的。革命就是「神」,信仰總是會有純潔性的要求,就像天主教之于教士。某種程度上,在革命的信仰下,革命者就是教士。他們必須舍棄世俗的樂趣,同時握有人間所有政治及靈魂的權力。這一權力因為是「神」授,所以在革命者的感覺里,他們具有高高在上的主宰性和前所未有的正當性。

會議間歇,組織者安排與會者參觀里昂市容。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風和日麗最新章節 | 風和日麗全文閱讀 | 風和日麗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