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五︰告訴孩子做人要「和而不同」
《論語》中說︰「君子和而不同。
周末,媽媽又陪東東來到游泳館,教練要求孩子們抻筋、壓腿,其他孩子的動作都很到位,只有東東因為學得晚,需要教練幫他糾正。為了讓東東將動作做標準,教練用手抓住東東的腳,從背後壓他的身體,東東的身體幾乎要貼在了地面上,他哭喊著︰「教練,別壓我了,我自己做好嗎?」
游泳館里充斥著東東的哭喊聲,好像他在受酷刑,媽媽的心也跟著揪起來。做完基礎動作,東東又在教練的指揮下跳進水里游了起來,看著他瘦小的肩膀媽媽感到很心疼。
訓練結束後,東東見到媽媽就委屈地哭起來,媽媽緊緊地抱著他,並在他耳邊說︰「兒子,你要學會忍耐!我知道你很難過,但是有些事情必須你自己去面對,因為這是你人生的一部分。」
面對經受磨練的東東,媽媽也像其他父母一樣為之心疼,但理智的她卻沒有讓兒子就此放棄學習游泳,而是鼓勵他要學會忍耐,並堅持下去。媽媽清楚地知道,父母不能呵護孩子一生,但生活中不如意事十有**,所以讓必須讓他學會獨自面對困難,並能忍受痛苦和挫折。
自古以來,能成大事者皆能忍耐。春秋末期的越王勾踐,忍小而成大事,最終滅吳;西漢的開國功臣韓信堪受胯下之辱,後來成為大將軍;西漢史學家司馬遷,飽受宮刑後仍忍辱負重,最終寫成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凡是有所建樹者,都擁有超強的忍耐力,要能夠忍的住痛苦、磨難,耐得住寂寞,才能有所成就。
雖說現在物質生活豐富,讓孩子吃苦的機會並不多,在順境中長大的孩子卻更容易心理脆弱,所以父母有必要為他創造一些經受磨練的機會,鍛煉他的耐力,讓他能夠正確對待人生中的困難、挫折、失敗,或是體驗一下沮喪的情緒對他也是有益的。
培養建議
建議一︰在生活中鍛煉孩子的耐力
面前的食物還沒吃完,孩子便嚷著要吃另外的食物;在游樂場玩滑梯時,無視前面正在排隊的小朋友,迫不及待地就爬上去;剛剛說餓了,飯還沒有熟,就已經等不急,要吃零食來充饑……如此種種,都是孩子缺乏耐性的表現。
在哈佛女孩劉亦婷10歲時的一天,爸爸從冰箱取出一塊比一號電池還大的冰塊,說︰「婷婷,你若是能把這塊冰握15分鐘,我就送你一本書。」
劉亦婷說︰「沒問題,爸爸可要說話算數哦。」爸爸說︰「當然!」爸爸拿起秒表,喊了一聲「開始!」她就把冰往手里一放,開始握冰了。
開始,她覺得還可以接受,但是隨著時間變長,她的手心開始感覺到刺骨的疼痛,但她並沒有放棄,而是轉移注意力,盡量不去想。
堅持了好久,終于爸爸說︰「15分鐘了。」劉亦婷高興地歡呼起來︰「我贏了!我贏了!爸爸你一定要給我買書。」爸爸也很高興地說︰「沒問題,一定買!」
培養孩子的耐力,需要父母有意識地為他創造時機,進行考驗和鍛煉。據兒童教育專家提示,孩子的耐力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幼兒至小學階段,是培養耐力的關鍵階段,在此時期內如果孩子得不到正確的引導教育,長大後可能會比較浮躁,很難耐心做事。
建議二︰父母做事一定要有耐心
孩子和父母相處的時間最多,所以要想培養出有忍耐力的孩子,父母自己做事首先要有耐心。如果父母做事情常常浮躁、不耐煩,孩子也會因此而變得焦躁,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每個人都會容易發火。這樣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也不利于家庭的和諧。
10歲的楚楚每當在學習中遇到難題都會跑去問爸爸,但遇到爸爸心煩的時候,他就會說︰「自己想想,沒見我忙著嗎?」有時遇到不認識的字,楚楚就會問︰「爸爸,這是什麼字?」爸爸說︰「自己不會查字典嗎?」久而久之,楚楚和爸爸就漸漸疏遠了。
而且爸爸還發現,楚楚的耐性越來越差,常常會因為某件事做的不及時或達不到預期效果而急躁、發脾氣。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情緒和習慣都會受到父母的影響。所以,父母在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一步一步來,包括做洗衣、掃地、和孩子交往,並且要耐心地解答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的耐心就是為培養孩子的忍耐打基礎。
建議三︰教孩子學會「退一步」
古人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半步海闊天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挫折、失敗,甚至是不公平的待遇。這時如果父母一味地批評他,很容易挫傷孩子的積極性,而過度認可孩子的痛苦,則會讓他更加覺得自己很不幸。這時,需要父母教孩子退一步來考慮問題。
因為讓孩子學會忍耐,並不是要他強忍,而是要學會轉變思想、換種角度去思考,退一步,孩子也許會有更為廣闊的天地,這時他就會發現本來很難忍耐的事情隨著觀念的轉變而豁然開朗了。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