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智慧做事的能力
做事能力是成就孩子自身的關鍵能力,無論是對孩子當前的生活、學習,還是對他未來的工作、事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毋庸置疑,孩子的做事能力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他未來事業的大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有一份題為《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把學會做事列為21世紀教育的四個支柱之一。今天這個知識經濟的社會,對人做事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有心的父母,一定要培養孩子應對社會變化的做事能力。
熱愛勞動︰孩子雙手勤勞做事會更順利
正是勞動本身構成了你追求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獲得的享受,很快就會變得枯燥無聊,索然無味。
——(英國)休謨
兒童高尚的心靈是在勞動中逐漸培養起來的,關鍵是要使孩子從小就參加勞動,使勞動成為人的天性和習慣。♀
——(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7歲的林夕文喜歡做家務活兒,每次晚飯後,林夕文都和媽媽爭著洗碗。
一次晚飯後,林夕文對爸爸媽媽說︰「今天的碗我來搞定。」媽媽剛要說話,卻被爸爸搶了先,說︰「好,今天的碗就交給你了。」說完,林夕文抱著碗歡快地走向了廚房。這時,媽媽小聲對爸爸小聲說︰「下次別讓孩子洗了,每次都洗不干淨,我還得重新洗一次。」爸爸說︰「不能打消孩子的積極性,看我的。」
說完,爸爸故意抬高聲音,說︰「我最喜歡讓咱們文文洗碗了,每次都洗得特別干淨,不僅里面沒有殘留的油點、米粒,連外面也沒有,都光溜溜的。」這時,林夕文听到爸爸的表揚,洗得更認真了,把碗的背面也洗了又洗,擦了又擦。
一會兒,爸爸走進了廚房,對女兒說︰「來,讓爸爸看看,洗得多干淨。♀」爸爸看了後,果然洗得干淨了很多,接著豎起了大拇指。
當林夕文的碗洗得不干淨時,爸爸沒有直接指出來,因為有時候放大孩子的缺點可能打消她勞動的積極性。而爸爸采取「正話反說」的方式,讓孩子知道干淨的標準是︰碗上面沒有污漬,沒有飯粒,里面和外面都要干淨。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做到,必要時,父母還可以對孩子進行指導。所以,父母一定要采用支持與鼓勵相結合的方式讓孩子積極參加勞動。
愛勞動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愛勞動的孩子和不愛勞動的孩子相比,失業率是1︰15,犯罪率是1︰10。這說明,一個愛勞動的孩子往往在未來的生活技能上和道德品質方面要遠遠超過不愛勞動的孩子。
不可否認,適量的勞動還可以使孩子快樂。那些童年時參加過勞動,甚至做過簡單家務的人,要比那些小時候不做事的人生活得更愉快。因為孩子在勞動中不僅獲得了才干,還意識到了自己的價值。而且,勞動可以使孩子獲得更多的直接經驗,使孩子學會協作,培養他處理事情的能力,所以對孩子勞動能力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點燃孩子的勞動熱情,讓孩子積極地投入到勞動中呢?
培養建議
建議一︰父母要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在我們身邊,很多孩子都不會洗衣服,不會做飯,不會開煤氣,甚至不會自己整理書包,仿佛一切事情都是父母負責的,與孩子無關。
事實上,造成孩子懶惰、動手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父母不能單方面指責孩子覺悟差,而應該思索我們的家庭教育觀念是否發生了偏差。有些父母經常對孩子說︰「你就不好好學習吧!長大了就是掃馬路、當工人的料。」于是,在孩子心中,體力勞動、干活就成了低人一等的事情,使得他越來越輕視體力勞動和社會實踐。
所以,從現在起,父母要摒棄這種錯誤的、陳舊的觀念,有意識地讓孩子參與到勞動中去,通過勞動把孩子塑造成一個不僅「心靈」而且「手巧」的人。
建議二︰鼓勵孩子參加家務勞動
有些父母的口頭禪是︰「你就好好學習吧,家里什麼事情都不用你操心。」在他們看來,只有好好學習才是成才唯一的條件。事實上,家務活兒全由父母包了,只會讓孩子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干活兒是父母的事情。
實際上,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參加家務勞動,這是讓孩子明白,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是每個人的義務。
一位母親曾說︰「我的孩子從5歲開始就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每次吃完東西,桌面和地面的果皮和瓜子殼都由她收拾;做飯時,他會幫著擇菜;吃飯時,他會幫著盛飯、盛菜;飯後,他會幫助收拾碗筷。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需要她來分擔家務,而是要培養她的參加家務勞動的能力。」
每位父母都應該有意識地讓孩子做些家務勞動,平時,鼓勵孩子自己疊被子、穿鞋子、洗洗自己的小件物品,等等,這都會鍛煉孩子的勞動能力。
在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時,父母要把握好「度」,並不是非要讓做到什麼「量」才算干活,而是培養他的勞動觀念。對孩子來說,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最好的勞動習慣。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