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 第六十二章

作者 ︰ 張振鵬

建議一︰告訴孩子,遇事要沉著冷靜

父母不能讓孩子太依賴別人幫忙解決問題,一定要讓他學會應變突發事件的能力,告訴他,他具備保護自己的能力。♀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

趙卓今年5歲,爸爸媽媽平時會告訴他保護自己的方法,比如,每天上下樓,如何預防被電梯夾到;在商場里走失了,要原地不動,或者向穿著警服的人求助;如何識別紅綠燈等等。所以,趙卓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很強。

一天,趙卓和爸爸媽媽一起上樓。他剛走上電梯,電梯門就關上了,怎麼也打不開,而他略帶哭腔地喊了一聲「媽媽」。電梯外的媽媽急壞了,幸好爸爸冷靜,趁電梯門沒關嚴的時候說︰「兒子,別急,按4。」

待爸爸媽媽上了樓,趙卓已經在電梯門口等著了。媽媽欣喜地抱住他,只見他眼圈紅紅的,但他略帶男子漢的模樣對媽媽說︰「媽媽,我都著急了,只听爸爸說按4,但我戴著手套不好按,我也沒哭,我勇敢吧!」

當孩子遇到特殊情況時,沉著冷靜是最重要的心理品質。生活中,父母除了要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安全意識外,也要培養孩子不焦躁的性格,讓他遇到問題冷靜分析。♀此外,父母遇到一些關于安全和自我保護的知識和案例也要及時傳達給孩子,做到防患于未然。

建議二︰教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對孩子的自我保護教育的內容很多,父母應從實際出發,在生活中隨時進行教育。要多給孩子講實例,加深孩子的印象。同時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我保護教育是相輔相成的。

父母要注意孩子生活細節的培養,讓孩子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提升自我保護的能力。如︰孩子放學按時回家,特殊情況要提前和父母打招呼;避開吵鬧的地方,像網吧、夜總會、洗浴中心、電子游戲廳等人多雜亂的地方都不要去;放學回家路上,孩子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不逆行、不搶行、不闖紅燈、不與同學在馬路上追逐打鬧、不騎車帶人,盡量走大路,人多的地方,少走僻靜小路;如果必須走僻靜小路,一定要結伴同行;若遇壞人,應盡快避開,跑向人多的地方,同時大聲呼救。

此外,孩子在參加體育活動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活動。參加勞動時,也要讓孩子注意安全,操作一些工具時,不可蠻干,要听從指導者的安排。

建議三︰增加孩子的安全防範意識

確保孩子的安全,父母要做到以「防」為主,教孩子「防身術」,以降低不安全事件發生的概率。♀面對零食的誘惑,面對玩具的吸引,面對自稱是「爸爸媽媽」的同事朋友,要讓孩子勇于質疑。

曾在一所幼兒園做過一個實驗︰

一個陌生人對一位小朋友說︰「你是何宇航嗎?」男孩點了點頭。陌生人繼續說︰「我是你媽媽的朋友,你媽媽有事來不了了,讓我來接你,跟叔叔走吧!」男孩二話沒說提起包跟著陌生人就走了。

這個實驗同樣發生在另一個小朋友善妮身上,善妮回答︰「我不認識你。」陌生人說︰「我認識你,你叫善妮,你媽媽叫龔紅是吧?」善妮一臉警惕,回答︰「我媽媽不讓我和陌生人走。」陌生人繼續說︰「叔叔真的沒騙你,你看叔叔給你帶了好吃的。」說著,拿出一筒薯片來。善妮不受誘惑,突然提出要求︰「你知道我媽媽的電話號碼嗎?我要給她打電話。」陌生人回答︰「叔叔沒帶手機,走吧,要不媽媽著急了。」這時,善妮大嚷︰「你不認識我媽媽。」

如今,孩子被誘拐事件時有發生,給家庭帶來極大的傷害,騙子的騙術也五花八門。媽媽一定要讓孩子提高警惕,尤其是遇到陌生人的搭訕,要小心應對。

父母要教孩子把握住三條原則︰不隨便和陌生人說話;不隨便接受陌生人的東西,尤其是食物的誘惑;更不能輕易和陌生人走。

建議四︰對孩子進行情景教育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意外事故的發生,如,失火、小偷盜竊、迷路、溺水等,父母應該及時教孩子應對這些問題的方法。

父母可以故意創設一些問題情景,鍛煉孩子的反應能力和加深孩子遇到實際問題時的處理方法。如提問孩子「陌生人來敲門,怎麼辦」「游泳中,同伴溺水了,怎麼辦」「和媽媽一起逛超市走失了,打算向誰求助」「放學回家,有一個人跟蹤你,怎麼辦」……父母要善用引導的方式,讓孩子在想象的情境中學會應對突發事故的方法。

此外,父母要讓孩子熟記一些必要的電話號碼,如︰110報警,119火警,120急救中心號碼以及家中和父母單位電話號碼。當遇到意外事故,一定要讓孩子和父母或老師說,請求他們的幫助。

建議五︰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

有些人喜歡撫模孩子,其實,某些過分的親熱的行為,既會讓孩子感到不安,也可能會傷害孩子。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要教孩子拒絕別人。尤其是孩子長大了,父母更要教他保護自己的身體。告訴孩子,凡是游泳衣遮擋的地方,都不能輕易讓人踫到。

父母更不能忽略對男孩子的教育,不要以為男孩子不會受到別人的欺負,所以不太注意教他保護自己的身體。父母要告訴孩子,當不喜歡別人撫模、他時,要堅決說「不」。

建議六︰反面教育要適量

現在的社會很復雜,父母擔心孩子會遇到意外狀況,所以總有意無意地給孩子傳輸社會有多險惡、壞人有多惡毒、騙子的手段很厲害等等一些負面的信息。其實,片面地強調社會的復雜性,對孩子的負面心理影響是比較大的,會造成孩子懼怕社會的心理。

珍珍今年4歲,爸爸很關注孩子的自我保護教育,于是經常告訴她社會上有很多壞人,壞人是如何拐騙幼童的等社會負面信息。

一天早上出門,鄰居的男主人看到珍珍和爸爸一起出門,出于喜歡,給了她一袋薯片。珍珍卻縮手不敢拿,然後轉身輕輕問爸爸︰「爸爸,里面會不會有**藥?」鄰居听到了,很驚訝,爸爸也露出一臉尷尬的表情。

珍珍的表現說明她認識到零食的誘惑可能會有危險,于是提高了警惕性,但也產生懷疑人的心理。遇到這種情況,父母要及時消除孩子的恐懼感,並教他辨別好人壞人的方法。

金玉良言

自我保護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冷靜思考問題,謹慎行事,而魯莽則會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父母在傳授給孩子自我保護的常識和技巧後,也要給孩子鍛煉的機會,適當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模索,切忌全面替孩子包辦。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最新章節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全文閱讀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全集閱讀